采石之战 (974年)
采石之战,发生于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对阵双方为北宋和南唐,爆发于开宝七年闰十月,结束于当年十一月。宋军宣告胜利。[1]
采石之战 | |||||||
---|---|---|---|---|---|---|---|
宋灭南唐之战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北宋 | 南唐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曹彬 |
杜真 郑彦华 | ||||||
兵力 | |||||||
不详 | 四万余人 |
战役背景
宋军开始攻伐南唐后,沿长江顺江而下,连克池州[注 1]、芜湖、当涂等城,随即屯兵于采石矶。[注 2]与此同时,宋太祖赵匡胤下令,把于朗州造好的黄黑龙船,用从荆南运来的粗竹絙连接起来,作为跨越长江的浮桥。造好之后,先在石牌口进行了试验,试验成功后即令汝州节度使陆万友对其进行看护。[注 3]
而南唐方面却认为在长江上制造浮桥的方式非常幼稚,于是没有当回事。[注 4]
战前准备
北宋
部队由曹彬等人率领宋军屯于采石矶。
南唐
南唐方面,杜真率领步兵一万余人、郑彦华率领水军一万余人。[注 5]
战役过程
开宝七年闰十月,曹彬等人率部于采石击破南唐军二万余人,生擒数名将领,缴获原为北宋赠送给南唐的战马[注 6]三百余匹。[注 7]
宋军将浮桥从石牌口转移至采石矶,大军渡江如履平地。[注 8]南唐君主李煜派杜真、郑彦华率军迎敌,要求他们率军拆毁浮桥。
几天后,曹彬等人率部于新寨大败南唐军,缴获战舰三十艘。杜真、郑彦华部与宋军相遇,杜真率部陷阵,郑彦华按兵不救,导致杜真部全军溃败。宋军顺势攻向金陵。[注 9]
战役影响
此役过后,宋军增兵和转运军备变得更加便利,也为宋军在后来的秦淮河之战中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注释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乙亥,曹彬等自蕲阳过江,破峡口寨,杀守卒八百人,生擒二百七十人,获池州牙校王仁震、王宴、钱兴等三人。甲辰,以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为都监,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初,宋师直趋池州,缘江屯戍皆谓每岁朝廷所遣巡兵,皆闭壁自守,遣使奉牛酒来犒师;寻觉异于它日,池州守将戈彦遂弃城走。闰月,己酉,曹彬等入池州。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壬戌,曹彬等至当涂,雄远军判官婺源魏羽以城降宋。宋师先拔芜湖,又克当涂,遂屯采石矶。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先是帝遣八作使郝守濬率丁匠自荆南以大舰载巨竹絙,并下朗州所造黄黑龙船于采石矶,跨江为浮梁,先试于石牌口。既成,命前汝州防御使灵丘陆万友往守之。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初为浮梁,国主闻之,以语张洎,洎对曰:“载籍以来,无有此事,此必不成。”国主曰:“吾亦谓此儿戏耳。”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于是遣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督水军万人,天德都虞候杜真领步军万人,同御宋师。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初,江南无战马,朝廷每岁赐百匹,至是驱为先锋以拒宋师。既获之,验其印记,皆朝廷所赐者。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曹彬等败江南二万馀众于采石,生擒马步军副部署杨收、兵马都监孙震等,又获战马三百馀匹。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诏移石牌镇浮梁于采石饥,系缆三日而成,不差尺寸,大兵过之,如履平地。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甲午,曹彬等败江南兵于新寨,获战舰三十艘。郑彦华、杜真与宋师遇,真以所部先战,彦华拥兵不救,真众大败。
参考资料
- ^ 该条目翻译并整理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开宝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