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郊野公園

香港郊野公園
(重定向自金山郊野公园

金山郊野公園(英語:Kam Shan Country Park [註 1])是香港的一個郊野公園,位置由九龍西北部伸延至新界西南部,佔地達3.37平方公里。金山郊野公園以公園内的最高峰金山命名,金山一帶以經常有獼猴出沒著名,故又名馬騮山(「馬騮」在粵語的意思是猴子)。

金山郊野公園

地理位置

金山郊野公園於1977年6月24日劃定,是香港首三個郊野公園之一。公園主入口設於大埔公路琵琶山段、沙田嶺段及金山路交界,即獅子山郊野公園琵琶山路入口對面。公園主體範圍位於新界沙田區,西面與葵涌為鄰,南面入口與九龍深水埗區接壤,北為九龍水塘及金山一帶。公園內共有4個水塘,包括1910年建成的九龍水塘、1925年建成的石梨貝水塘、1926年建成的九龍接收水塘及1931年建成的九龍副水塘

郊遊設施

金山郊野公園內闢有晨運園地,而燒烤及郊遊地點分布在大埔公路金山路九龍水塘和近孖指徑等地。在九龍水塘以北設有「金山家樂徑」;環繞九龍接收水塘及石梨貝水塘各設有一條緩跑徑;另設有「金山樹木研習徑」。麥理浩徑第六段及衛奕信徑第六段亦途經公園範圍。

此外,金山郊野公園是電台及數碼電視廣播訊號發射站所在地。

獼猴群

 
公園馬路上通常滿佈猴群。

山中的獼猴從哪裡來一直眾說紛紜,當中有一個較可信的說法是當年香港政府想在附近興建一個水塘,可是周邊有一種名叫馬錢的有毒植物會影響、污染水質。於是政府便引入一些很愛吃馬錢的生物——獼猴來將其吃掉[1]。牠們完成任務後便在金山郊野公園落地生根,演變成今天龐大的獼猴群。另一個說法就是一位居於新界的陳姓海員,於1920年在這裡放生從外地帶回港飼養的獼猴,之後牠們便在水塘植林區迅速繁殖,山林間處處猴蹤,至今生生不息。

早前蘋果日報的考證,指1910年時港府在金山興建九龍水塘,因山上生長馬錢,因馬錢果有毒,為怕果實跌落水塘影響水質,英國人從印度引入喜吃馬錢果實的恆河猴來保護水質。其後又指有人於水塘落成後放生10多隻長尾獼猴,以及「西藏短尾猴」(又稱「藏酋猴」),各式猴群在水塘生活,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猴子王國,加上猴子無天敵,猴群數量得以幾何級增加。 [2]

在此聚居的獼猴有數種,其中以原產於香港及華南一帶的恆河猴居多。其他則是由多年來放生、源自各地的獼猴雜交而成,如原產東南亞的長尾獼猴及中國西部的藏酋猴。雌猴每年可產一隻小猴,經母親悉心照料,小猴在三歲左右便有繁殖能力。這些獼猴應可能是原始野生獼猴的後代。現時,一般相信這些原始野生獼猴因為香港市區的發展,而在港島的林區中慢慢的消失[3]

由於有人非法餵飼猴子,使牠們變得不怕人類,甚至具侵略性,搶奪遊人食物。其實,林中有過百種植物的嫩葉及果實可供獼猴食用,遊人絕對無須因擔心食物不足而加以餵飼,此舉不但觸犯法例,還會令原來野生的猴子失去在大自然覓食的本能,對牠們和整個生態環境均有害無益。

漁護署估計,野猴數量由2006年的1,600隻劇增至2007年約2,100隻,數量以每年5%高速增長,遠高於自然界水平的3%。漁護署於1999年實施禁餵猴子法例,由2006年開始替野猴做絕育手術,至2011年8月超過七成野猴已避孕或絕育,幼猴出生率下跌,獼猴數目亦開始回落[4]

鄰近景點

公園以北的走私坳又名孖指徑,該處尚存有戰時軍事陣地遺跡,包括有戰壕碉堡多處,且有地道互通,是醉酒灣防線最重要的一部分。建於1930年代中期的孖指徑防禦陣線碉堡,雖已有逾七十年歷史,遍布蔓藤荒草,仍然可以看見戰爭歲月留下來的痕跡。

交通

九龍巴士

  • 72線81線。 (東段: 大埔公路 - 石梨貝水塘站上落)
  • 31線35A、35X線40P線936線、小巴406、410線 (西段: 石排街 - 石籬天主教小學站下車,經石梨坑村樓梯前往)

脚注

參考資料

  1. ^ 2009年1月4日的無線電視翡翠台節目星期日檔案
  2. ^ 分半鐘話你知金山大聖爺起源. 蘋果日報. 2016-02-09 [201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3. ^ 沙田·香港.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5). 
  4. ^ 港控野猴生育 去年數目減9%. 蘋果日報. 2012-07-30 [2012-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5). 

備註

  1. ^ 漁護署把金山郊野公園的英文名音譯作Kam Shan Country Park,地政總署則把金山山峰本身及金山路的英語命名意譯爲Golden Hill,故此也時有譯作Golden Hill Country Park。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