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樹永安堂

臺灣臺南後壁長短樹聚落廟宇及信仰中心

23°21′58″N 120°19′44″E / 23.3662429°N 120.3289969°E / 23.3662429; 120.3289969

長短樹永安堂,係位於臺灣臺南市後壁區長短樹里長短樹24號的一座廟宇,是該里庄廟,創始於雍正年間(1722-1735年),為村民的信仰中心。主祀迎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清水祖師。 廟內還供奉皇君夫人池府千歲中壇太子等神祇。

長短樹永安堂
長短樹永安堂清水祖師爺
長短樹永安堂打面宋江陣,傳承150餘年以上。

永安堂為加〖軒〗的北式建築,供奉清水祖師的誕辰為農曆元月六日、皇君夫人誕辰為農曆元月十五日,兩個日期相當接近,早期許多村莊廟宇邀請泰安宮媽祖、旌忠廟元帥而爭執,庄廟互相協調慶典日期,永安堂遂於農曆元月十五日舉辦廟會「遊庄」。據稱早期每三年為一醮,後來中斷十餘年,直到1982年廟宇重新修建後,才恢復「遊庄」,並改為四年一醮,廟宇所屬的打面宋江陣與宗教信仰結合,亦是國內少數的特色藝陣之一[1]

沿革

依據「長短樹永安堂沿革」碑記載:本堂創始於清朝雍正(1722-1735年)主祀清水祖師,是先人蕭應迎來,初以選卜爐主輪供於私宅,逢神誕搭壇拜祭,不便之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蕭竹、蕭豬母等倡議集資八百餘元,創立永安堂,奉神祭祀。

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失利,日治時代開始,日人擬摧毀漢文化,嚴禁祀奉道教神明,永安堂被佔充作衙門,神像淪落私宅暗中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漢文化重新提倡。永安堂香火日盛,信徒篤增,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村長張元方視堂貌荒陋,乃募捐整修油漆。

於民國六十七年配合政府推動社區建設,當地士紳蕭火分等人建議與廟合蓋,於民國七十一年完成現廟,迎神入廟。

傳奇故事

供奉清水祖師爺的永安堂祖師爺有段傳奇故事,日治時代日本人不準台灣人有宗教信仰,還將神像火化,當時一名里民清水祖師爺神像藏起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拿出來,不久清水祖師爺的神像被別里里民借走,竟拿刻了一尊一模一樣的神像,逼問哪尊是永安堂本尊,遭對方拒答,里民想不出法子,乩童起乩說:『某時某日在過去看,鼻頭有顆痣就是本尊』果然鼻頭有隻蒼蠅停留很久,撥開又飛回來,迎回坐鎮永安堂,里民更加虔誠信仰[2]

打面宋江陣

長短樹永安堂打面宋江陣:清朝末年,台灣治安混亂,盜賊四處攻竄,地方為求自保而組織村內青年、團練宋江陣,以保衛家園,西元1850~1860年期間,先人將打面宋江陣傳到長短樹即開始《打面》,廟內還有「宋江陣梁山人馬彩繪」壁畫,頗具特色,舊圖是1981年西螺『許報陸』所繪[3],2014年繪製新圖「宋江陣梁山人馬彩繪」繪於廟內右側虎門牆面上,打面宋江陣傳承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淵源,是國內少數的特色藝陣之一[4]

地名

根據《後壁香火》記載,清代「長苑樹庄」屬臺南府諸羅縣「下茄苳北堡」,清末以「長短樹庄」之名通行。初期來自華南的墾民,溯八掌溪而上來到頂長短樹庄開墾,魚寮、藥店口為頂長短樹其中的聚落,因應聚落日漸擴大,移民增加,以原聚落在北稱為頂長短樹庄,庄頭擴大後移出的居民在西南側新發展的聚落稱之為下長短樹庄。「長短樹庄」的範圍就包括昔日頂長里(舊稱「頂長短樹」)、仕安里(舊稱「下長短樹」)及平安里(舊稱「藥店口」,嗣於2018年配合臺南市府里鄰整併計畫,頂長、仕安、平安三里合併為一里,並命名為「長短樹里」。[5]

大事件

1874年私宅逢神誕搭壇拜祭不便創永安堂

1978年永安堂重建委員會

1982年三次永安堂翻建

1982年永安堂廟宇重建,紅毛厝打面宋江陣蒞臨祝賀。

2013年2月23日為保留南市珍貴無形資產,傳統藝術審議委員赴後壁區訪視頂長短樹打面宋江陣

2013年9月紅毛厝打面宋江陣拜祖。

參考資料

  1. ^ 王涵平. 〈南部〉永安堂打面宋江陣 氣勢懾人. 自由時報. 2009-02-10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7). 
  2. ^ 永安堂靈驗兄弟樹成地標. 聯合報. 2008-12-23. 
  3. ^ 黃文博.1998.南瀛地名誌(新營區卷).台南縣政府. pp. 280.
  4. ^ 王涵平. 〈南部〉打面宋江陣 頂長開館. 自由時報. 2010-05-17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1). 
  5. ^ 黃文博/謝玲玉. 2001.後壁香火 .泰安旌忠文教公益基金會 .臺南 pp. 62-67.
  • 台灣社區通-頂長社區
  • 南陳宗親網-臺灣境供奉清水祖師寺廟選介
  • 長短樹永安堂沿革石碑
  • 出版宋江陣新書 讓技藝不失傳-〔長短樹打面宋江藝陣誌〕,新書發表會-聯合報-2013.11.24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