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重定向自陰刻

篆刻二字,最初見於揚雄的法言:“童子彫蟲篆刻是也。”篆刻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狹義的篆刻專指後人所謂的治印之學;廣義的篆刻則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中国篆刻 *
国家中國
参考自217
地区 **亞太地區
入册历史
入册历史2009年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命名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地区
「陰刻」之例、漢委奴國王印文

篆刻也是刻印印章的一種,但卻是藝術家將學術,素養化作個性所表現出來的藝術。

分类

  • 按照印文的凹凸,可以分为印面文字凸起的朱文印(阳文印)和印面文字凹陷的白文印(阴文印)。[1]
  • 按照用途和使用场合,可分为官印、私印。
  • 其它分类如肖形印等等

中國篆刻史

殷商

中國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歷史。有一種觀點認為,印章起源于時期,其證據為出土于河南安陽(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銅璽。不過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認為這三枚銅璽并非殷商之物。

戰國時期

現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先秦時期的印章叫做鈢,故這一時期的印章統稱為古鈢。這些印章的材質多為銅質,但亦有采用銀質或玉質。朱文(陽刻)、白文(陰刻)印均有發現,印文書體使用六國古文。在戰國時期政治、經濟大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印章成為君臣關係、商品貿易的重要憑證,并廣泛用與竹簡木簡封泥上。除文字印外,還多見內容為繪畫圖案,特別是動物圖案的裝飾性肖形印。這種肖形印的存在延續到六朝時期,隨后逐漸消失。

發展

秦始皇的玉壐已用小篆刻製。篆同,篆是一種書體,一般說法就是用篆書來刻製印章便是篆刻。印章由文人自己動手刻製,传说是在末,传说王冕發現用花乳石可以刻印,繼而文彭何震大力投入,篆刻一藝於是廣為發展。比较可靠的资料,酷爱印章艺术的文彭,原先自己写印稿子请工匠雕琢;偶然机会遇到市场上有人卖一种叶蜡石,是种青田石的灯光冻,发现这种石质可以雕琢,于是自己动手刻印。

後起之蘇宣朱簡汪關等帶領,風氣大盛,篆刻遂與書、畫分庭抗禮,成為中國美術之一環。當型態成熟之後,逐漸有了不同的風格,而風格的異同,匯集成不同的流派。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龍徽派四大家。

清代中叶是篆刻的全盛时期,初至中葉,丁敬黃易等人擺脫徽派影響,從漢印再出發,開創浙派,這兩大流派主掌了整個印壇。稍後,鄧石如精於書法,特別是篆文隸書,結合書與印,所謂“印從書入,書從印出”,不再囿於古印,有了新的面貌,這一風格延續到目前影響極為深遠。清末民初,黃士陵吳昌碩齊白石諸大家,各有風貌。

主要流派及简介

  • 皖派(徽派)

代表人物:何震、文彭、苏宣等

  • 歙派(歙中四子)

代表人物: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龙

  • 泗水派

代表人物:苏宣

  • 粤派(黟山派)

代表人物:黄士陵

  • 浙派(西泠八家)

代表人物: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

  • 新浙派

代表人物:赵之谦、厉良玉、吴昌硕

  • 赵派(虞山派)

代表人物:邓散木

  • 鲁派(齐鲁派)

代表人物:刘兴、孟国波、李家栋、张诚、司彬钰、李旸铭

  • 娄东派

代表人物:汪关、林皋(林派)、巴慰祖

  • 扬州派

代表人物:林皋(林派)、汪关、沈世和

  • 如皋派

代表人物:许容、童昌龄、陈瑶典等

  • 云间派

代表人物:王曾麓父子、鞠昆皋

  • 京派

代表人物:齐白石

  • 闽派(莆田派)

代表人物:宋珏、吴晋、练元素、薛穆生、许有介、兰公漪等

相关工具

  1. ^ 印章、篆刻.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二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7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