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

(重定向自霊州

灵州中国古代的一個灵州为中國西北古城,蒙古语称为之朵儿蔑该(Dormägai)。治所由于黄河水患多次在银川平原黄河东岸的今吴忠市灵武市变化,曾三次被黄河水冲毁,又于三次重建。大业三年(607年)改灵州设置灵武郡,从此在隋唐史籍中也称为灵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灵州之战,对当时西北格局有重要影响。

开元年间,灵州是朔方节度使驻地,是唐朝最大军镇和军屯垦区,领兵6.47万。安史之乱时,由朔方节度使杜鸿渐迎接太子李亨到灵武,于天宝十五年阴历的七月初十日(756年8月9日)甲子之日在灵州城南门楼登基为帝[1],是为唐肃宗[2],改年号为至德,史称灵州登基。同年8月,郭子仪李光弼率5万兵马到达灵州,唐肃宗授郭子仪兵部尚书灵州大都督府长史,众将合兵一处,以图光复长安。郭子仪于次年9月击败安禄山部,收复长安

北宋初期、西夏时期城址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西北古城镇。灵州在西夏时期为西夏陪都西平府。明初被黄河洪水冲毁,又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重建。

历史

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靈州縣,初曰靈洲,为北地郡19之一,颜师古注:“水中可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随水上下,未尝沦没,故号灵洲。”东汉时,为灵州县

孝昌二年(526年),北魏薄骨律镇为灵州。隋朝成立之初,設置靈州,並管轄4郡4縣。大業3年(607年)行政區重新劃分,靈州改為靈武郡,改隸環州管轄,同時編入鳴沙縣等六個下轄縣。

北宋初年,在灵州黄河以西置灵州河外五镇[3]

2003年5月8日,在宁夏吴忠市古城镇唐墓群发现的《吕氏夫人墓志铭》最终确定[4]隋唐灵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西北[5]。2003年5月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出土唐灵州墓志铭载:墓主人吕氏夫人“终于灵州私第”,“殡于回乐县东原”,据此,宁夏考古专家确认:古灵州城故址在今吴忠市境内。西夏改为西平府,为西夏陪都。

1226年冬11月,第四次蒙古灭西夏之战战况激烈,成吉思汗进攻西夏陪都西平府(灵州),遭遇西夏守将嵬名令公顽强抵抗,两军在灵州城西结冰的黄河上展开肉搏,双方死伤惨重,《史集》作者拉施特这样记载:“(灵州战役)两军对阵之激烈,为蒙古军队南征北战遇到的最顽强抵抗。

元朝时,灵州属宁夏府路

明朝为灵州所,洪武三年(1370年)罢灵州。洪武十七年(1384年),黄河发大水,淹没古灵州城(今吴忠市古城镇),“城凡三徙”,最后于宣德三年(1428年)迁至今灵武市市区,明朱栴称为“今之新城”,即新灵州城弘治十三年(1500年)九月,复置灵州,直隶陕西布政司,是为灵州直隶州清朝雍正三年属宁夏府,为不辖县的散州。1913年,灵州改为灵武县

行政区划

隋朝

隋朝时行政区划变迁
区分 開皇元年 区分 大業3年
靈州 靈武郡
普乐郡 新昌郡 怀远郡 历城郡 回乐县 怀远县 灵武县
丰安县 弘静县 鸣沙县
回乐县 临河县 怀远县 建安县

历代刺史

唐朝

参考资料

  1. ^ 《资治通鉴》:“甲子……是日,肃宗即位于灵武城南楼。”
  2. ^ 《旧唐书》:“七月辛酉,上至灵武。”
  3. ^ 《武经总要/卷十九》
  4. ^ 马孟龙;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西汉北地郡灵州、方渠除道地望考证——以张家山汉简《秩律》为中心. 2020-03-16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5. ^ 周志忠. 宁夏一项考古表明 古代灵州在吴忠市. 人民网. 2003-06-20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6). 
  • 明史·志第十八·地理三》
  • 清史稿·志三十九·地理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