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想非非想天

(重定向自非想非非想處

非想非非想天梵語naiva-saṃjñin-nāsaṃjñin巴利語neva-saññā-nāsaññā),也称作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处天有顶天梵語भवाग्र羅馬化:Bhava-agra,所谓三有之世界的顶端),三界之中无色界的最高处,亦是三界的最高处。

概论

此处天人的心所已經十分细微,以至於不會有「想」的行为,所以叫「非想」;但因不是完全消除了「想」的概念,而是還留下了「想」的残余,故補充說明為「非非想」,也因此並非佛教的真正涅槃。因此而得名。[1][2]非非想的意思就是並不是非想。

此天为世界的顶端,是世间修道者可以到达的最高境界,天人寿长八万四千。虽然修到非想的境界,但因仍然有「想」的种子,所以可能在长远劫後沉渣泛起,重新出定。而因为定深而无我执,故也不会有「」。所以最终从定中出来时,同分妄见别业妄见重新边计执为我,而落入凡夫境界。正因如此,悉达多太子發現世间禅定不是最终的解脱法,祂最终入「内观」定得以成就佛果。

往生

要往生此处天,须在证得「非想非非想处」禅定境界且在寿终前不丧失。

民俗文化

  • 汉语成语「想入非非」源於此,意为思维进入玄妙境界。後來幾乎演變為不切实际地胡思乱想,尤其是涉及思想色情。
  • 在日语中,「有頂天」可以表示「得意洋洋以至于忘乎所以」,如短语「有頂天に登りつめる」,字面意思是登上有顶天,实际意义即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註釋

  1. ^ [《俱舍论》卷八]云:“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
  2. ^ [《俱舍论》卷二十八]云:“立第四名由想昧劣。谓无明胜想得非想名。有昧劣想故名非非想。虽加行时亦作是念诸想如病如箭如痈。若想全无便同痴闇。唯有非想非非想中与上相违寂静美妙。而不就此加行立名。以若诘言何缘加行作如是念。必应答言以于彼处想昧劣故。由此昧劣故。是立名正因。已辩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