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游瑰(8世纪—798年1月20日),唐朝灵州人(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西北古城镇),唐玄宗唐德宗在位期間的軍事将领。

生平

早期仕途

韓游瑰是唐朝朔方军下级军官出身,歷任偏將、裨將等軍職,[1]曾經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屬下的裨將。[2]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河东、平卢、范阳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作乱,安祿山派遣阿史那从礼同罗突厥五千骑詐降朔方军,出塞門,诱河曲九蕃府、六胡叛乱,部落共计五十万。郭子仪派韩游瑰率辛京杲击破之,九蕃府仍依附唐朝。[2]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郭子仪新败于叛军,听从都虞候张用济建议,守卫河阳,派时任都游弈使的韩游瑰率五百骑为前驱赶往河阳,张用济以五千步卒后继。[3]

韩游瑰还曾为李光弼部将。[4]

建中元年(780年),邠宁节度使李怀光被任为泾原节度使,泾原军将刘文喜作乱,要求以凤翔节度使朱泚为帅,诏以朱泚代李怀光;刘文喜被朱泚、李怀光攻打,又求救于吐蕃,吐蕃兴兵,朱泚、李怀光想躲避,时韩游瑰为邠宁军别将,说不必如此,泾原军是不会为了刘文喜而陷身吐蕃的,肯定会生变。吐蕃游骑来泾州招降,泾州军众果然杀了刘文喜而投降朱泚。[5]韩游瑰积功至邠宁节度留后[1][2][6]

勤王平叛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唐德宗遭遇泾原兵变,出幸奉天县,卫兵未集合,韩游瑰与庆州刺史论惟明合兵三千人勤王,从乾陵以北直趋醴泉抗拒被拥为叛首的朱泚。[7]

在他们到达醴泉之前,德宗下诏命令韩游瑰率领军队驻紮在便桥。此后韩游瑰的军队行至泥泉,遇上朱泚的军队。韩游瑰想回奉天,监军翟文秀出言劝阻,建议就地扎寨,如叛军绕行西进,就联合奉天守军夹攻擒拿,如果入奉天,遭叛军尾随,就是带领叛军逼迫天子了。韩游瑰反对,指出叛军众多,可以一边分兵对抗自己,一边鼓噪西向,所以不如先入内保卫天子。而且,奉天城內没有强兵,难以配合夹攻;自己的军队困乏且受寒,一旦叛军以利相诱,军众难免溃散。这时有人从京城(长安)前来,向唐德宗表示叛军将於两天后到达,唐德宗赶紧下令追回韩游瑰等人的军队。韩游瑰于是率军回到奉天。[1]

十月丁巳(783年11月12日[8]),韩游瑰的军队到达奉天,刚进入营寨,朱泚军即尾随而至。韩游瑰率军出战朱泚于城下,因战况不利而撤退入城。朱泚军企图夺门,韩游瑰军与之隔门拼死血战,到当天中午,唐军被杀伤一半。这时城门内放有草车数乘,京畿、渭北节度使浑瑊派虞候高固率甲士以长刀砍杀叛军,然后用草车塞门和纵火。效忠唐德宗的军队乘火势与朱泚的叛军作战,至黄昏将其击退,[9]朱泚军死者数以万计。[5][10]夜间,朱泚军在城东三里扎营,军士打更举火、布满原野,又派西明寺僧法坚拆毁佛寺,用来建造战棚、云桥等攻城器具。城內的唐军皆感到惧怕,韩游瑰则认为朱泚军取佛祠的干燥木材造攻城器械(遇火即燃),因此准备火种(准备火攻)即可。此后,叛军每日攻城,韩游瑰、论惟明、浑瑊登城拒守,亲冒矢石,无暇休息。[11]十一月,叛军大噪攻南城墙,但韩游瑰认为叛军企图分散唐军军力,於是率军赶到北城墙,引兵严备东北面,并派遣部将郭询、郭廷玉以锐士三百人,准备好弓箭后直接出城,火烧叛军战棚。此时风向回转,战棚都烧为灰烬,叛军士气受损。[12]战后,诸将认为勤王之功当推韩游瑰为首。德宗因禁军没有合适的军职,在六军中特置统军一员,官秩为从二品,以韩游瑰、论惟明、汴滑行营兵马使贾隐林等分领随驾禁兵。[1][2]

兴元元年(784年)二月,时任邠宁、朔方节度使、河中尹李怀光也反叛,引诱韩游瑰一起叛乱,韩游瑰秘密奏知德宗,[13]并上交其书信。次日,李怀光又来信催促,韩游瑰又奏知德宗。[14]德宗赞韩游瑰堪称忠义。韩游瑰答自己并不知道忠义,而是李怀光企图陷害,想让他袭驾,再抓住他为自己辩解。德宗嘉其诚意,问眼下如何应对。韩游瑰答,李怀光总领各府军兵,仗着他们作乱,而眼下邠州张昕,灵武有宁景璿,河中有吕鸣岳,振武有杜从政潼关唐朝臣,渭北有窦觎各将把守,建议德宗把军众和地盘都授予他们,罢李怀光之权,而尊他为首功之臣加其官职,行营诸将各受主帅指挥,这样李怀光就无以作乱。德宗说,这样则朱泚势力更大了。韩游瑰建议德宗以破格赏赐约束士卒,可趁贡赋刚到,赏赐他们,他们自然能坚守;并请求统帅邠州的一万精甲军队平叛,只要四方仗义起兵,叛军不足为虑。德宗称赞他的回答。[2][15]

韩游瑰与盐州刺史戴休颜、浑瑊、灵武留后杜希全等捍御有功。数日后,李怀光又来引诱朝廷军官叛变,浑瑊得其书信,稍严整士卒加强警卫。韩游瑰不知,发怒,谩骂浑瑊。李怀光又派使者催促韩游瑰,使者被守门士兵所捕解送德宗。德宗怀疑有变,即日幸山南军部梁州,韩游瑰派儿子随驾,自己率麾下八百余骑退到邠宁。李怀光发檄文以韩游瑰权且任邠州刺史,想通过自己留守邠州的党羽留后张昕杀之。韩游瑰已失去军队,不知所措。此时在韩游瑰门下作客的刘南金进言,指出邠州还有留下的军队,建议韩游瑰利用这些资源立功,且认为这是天赐机会。韩游瑰立时省悟,引诱旧部八百兵驰入邠州,劝说张昕背叛自招危机的李怀光,愿以麾下为张昕先驱。张昕不听。韩游瑰称病不出,秘密结连将领高固等。张昕欲杀不从自己的诸将及韩游瑰,和左右准备好披甲入内;其麾下小史李岌秘密告知韩游瑰。韩游瑰抢先出动伏兵,部将杨怀宾联合高固等人响应,以数十骑斩张昕首级,告诉韩游瑰。韩游瑰遣人告诉出使吐蕃带来吐蕃援军的秘书监崔汉衡。崔汉衡矫诏以韩游瑰知军府事,军中大喜。时李怀光子李玫(一作李旻)在邠州,韩游瑰保护他出城。有人建议韩游瑰处死李玫,但韩游瑰认为杀了李玫只会激怒李怀光,使他带军前来决战,因此不如放走李玫。当天韩游瑰即派遣杨怀宾去行在奉表闻奏,以邠州归顺朝廷。[2][13][14][16]韩游瑰屯七盘,受河中、同绛节度使李晟节度。李晟移军东渭桥,与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神策兵马使尚可孤分别扼守长安以东要路;浑瑊与韩游瑰、戴休颜分别把守长安以西要路,成掎角之势进攻。韩游瑰屯邠宁,戴休颜屯奉天,骆元光屯昭应,尚可孤屯蓝田,皆受李晟节度,李晟军声大振。[17]韩游瑰当时为邠宁兵马使,四月,德宗下诏正授韩游瑰邠宁节度使,加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依例授“奉天定难功臣”。浑瑊率诸军出斜谷,崔汉衡劝吐蕃出兵相助,吐蕃大相尚结赞说:邠宁军没有出兵,将要袭击我吐蕃军的后路。韩游瑰闻之,遣其将曹子达率兵三千去会合浑瑊军,吐蕃遣其将论莽罗依率兵二万相从。朱泚遣其将韩旻等攻武功,浑瑊战不利,正逢曹子达率吐蕃军到,大破韩旻于武亭川,斩首万余级,韩旻仅以身免。当月,韩游瑰奉诏与浑瑊会师于奉天县。[15]五月,吐蕃受朱泚贿赂而撤军,韩游瑰告知德宗。考功郎中陆贽却认为吐蕃贪得无厌,其撤军反而可贺,由浑瑊统戴休颜、韩游瑰乘其西北,李晟率骆元光、尚可孤攻其东南,即可平叛。[18]当月,李晟收复京城,浑瑊也与韩游瑰、戴休颜西面诸军会合,破叛军三千余人于咸阳,收复咸阳,进屯延秋门。[19]朱泚逃到泾州,韩游瑰派使者告谕泾州将领杨澄,杨澄拒不接纳朱泚,朱泚遂败亡。六月,韩游瑰迁检校尚书左仆射,实封四百户。[7]七月,德宗从梁州回京,浑瑊与韩游瑰、戴休颜三将随驾,李晟、尚可孤、骆元光三将奉迎,[9][20]德宗论功行封,韩游瑰与浑瑊等功劳相当,都是第一功;[21]韩游瑰回军屯邠宁。[1][2]德宗予韩游瑰一子七品正员官。[22]

十月,李怀光入寇同州,被浑瑊、骆元光败于乾坑,韩游瑰奉诏响应征发,率军六千与其合力,败李怀光五千叛军,于是会合浑瑊、骆元光,在河东节度使、管内诸军行营副元帅马燧领导下进围河中军部蒲州[13][19]贞元元年(785年)五月,韩游瑰请兵于浑瑊,共取朝邑。[21]八月,马燧招降李怀光部将长春宫守将徐庭光(一作徐廷光);马燧、浑瑊、韩游瑰军到焦篱堡,守将尉珪投降。当月,骆元光去招降徐庭光时,徐庭光因素来轻视骆元光,数次谩骂,还侮辱骆元光祖上,说自己只投降汉族将领,最后投降马燧,[7]被下诏任为试殿中监兼御史大夫。韩游瑰扎营长春宫,杨怀宾力战叛军。李怀光见势单力孤,自缢而死。[14]杨怀宾子杨朝晟在李怀光军中为右厢兵马使,因杨怀宾力战叛军而被德宗令浑瑊赦免,韩游瑰任他为都虞候。[1][2][16]当月,骆元光去见韩游瑰,说自己记恨徐庭光辱骂自己祖上一事,要斩杀徐庭光,但马燧肯定会为此大怒,要韩游瑰助自己免死。韩游瑰答应了。骆元光杀了徐庭光,拜访马燧谢罪。马燧果然大怒,要杀骆元光。韩游瑰对马燧指出:骆元光只是杀了一员偏裨,您尚且大怒如此,您要是杀了一个节度使,天子将如何行法?马燧默然,浑瑊也求情,马燧最终作罢。[23]当月,当时官爵为邠宁庆等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许昌郡王的韩游瑰得赐实封二百户,一子得六品正员官、五品阶。[24]十一月,德宗在圆丘亲祀昊天上帝,时任河中节度使浑瑊、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同华节度使骆元光、韩游瑰、鄜坊节度使唐朝臣、奉诚节度使康日知等大将侍祠。[9]

不迟于贞元二年(786年)九月,韩游瑰在邠州为郭子仪立庙。[25]

抵御吐蕃

贞元二年(786年)十月,吐蕃入寇泾、陇、邠、宁,韩游瑰追杀他们到安化,吐蕃在合水北扎营。韩游瑰判断吐蕃军到了无人地带必懈怠,可以袭取。于是派将领史履澄(一作史履程)夜间领兵五百入其营,斩数百级,取马五千。次早,吐蕃军尾随攻击,韩游瑰在周围布下旗帜自卫,在平川列阵,秘密派人在西山四次击打军鼓,吐蕃军受惊丢弃所掠得之物而溃逃。当年,吐蕃又来围盐州,刺史杜彦光约定以城投降,吐蕃答应了,又取银、夏、麟等州。十二月,韩游瑰请收复盐州以断吐蕃要道,指出吐蕃军进入汉人之地,吃禾菽(谷类和豆类),到了春季就生病,这是天亡他们之时。规划一旦吐蕃来救,就由河东军袭其后。诏骆元光、陈许兵马使韩全义率军一万二千,会合韩游瑰收复盐州,又派马燧为绥、银、麟胜招讨使,以河东军击吐蕃。三年(787年)春,诏遣骆元光、韩游瑰统众与凤翔、鄜坊、邠宁及诸道戍卒屯于塞上,又命马燧率师到石州与骆元光等成掎角之势讨吐蕃。[19]三月,吐蕃请求修清水之盟,归还所侵之地,马燧为之请求。德宗下诏问韩游瑰,韩游瑰答:吐蕃军平时弱了就请盟,强了就入寇,如今侵地已深却请求结盟,有诈。李晟也认为不可答应,德宗起初也赞同,但后又听信马燧,同意与吐蕃结盟。闰四月,唐与吐蕃会盟于平凉,诏韩游瑰以军屯洛口。会盟之日,韩游瑰埋伏劲骑五百在大营侧以备非常,下令如果有变就赶紧到柏泉以分敌势。浑瑊遭遇劫盟,骑马狂奔得脱,吐蕃见唐兵出,就离去了。德宗上朝时,宰相柳浑认为吐蕃不可信,触怒德宗,当夜三更正好韩游瑰派驿卒疾驰叩苑门上表说到吐蕃劫盟、劫持将校、兵临近镇,德宗大惊,命将表文给柳浑看,次早慰勉柳浑,感叹他身为书生却如此能料敌。[23][26][27]十月,吐蕃入寇丰义城,前锋到大回原,韩游瑰正驻守长武城,当即选八百骑迎击,亲自引兵为后继。监军以为不可轻敌,韩游瑰答只要先击破吐蕃游骑,吐蕃大军就不敢前来,丰义城就保全了。他战吐蕃于南原,败之,吐蕃夜遁。[2][28]当月,吐蕃以数千骑又到长武城,时任长武城使韩全义率众抵御,韩游瑰部将请求率众相助,韩游瑰不许。因韩游瑰不出兵,吐蕃因而安然行军邠、泾之间,唐诸营寨西门皆闭,吐蕃保于故原州[29]日暮时分,韩全义败吐蕃后退兵。[30][31]

受代回朝

当月,韩游瑰之子、负责保卫京师的殿前射生将韩钦绪与妖贼李广弘(又名李软奴)同谋不轨,事泄,韩钦绪奔逃到邠州;当时韩游瑰正在镇守长武城,邠州留后、监军宦官与将吏将韩钦绪解送京师腰斩,将韩钦绪反状告知韩游瑰。韩游瑰因儿子犯了大逆之罪,请求由他人代任自己而自己回朝,坚持弃军回朝,诏不许,遣使制止,仍委任。韩游瑰锁系韩钦绪二子送京师,请求自己连坐,德宗也宽宥了他们。十二月,韩游瑰入朝,素服待罪,进入朝堂,德宗立即命宽恕他,慰劳和礼遇如故,仍令他回到本镇。起初,韩游瑰入觐时,邠州将吏认为其子谋叛,韩游瑰本人御军也无政绩,认为他必被代任,为他饯行时礼数冷淡。四年(788年)正月,韩游瑰面圣,大谈边事,请求筑丰义城以备吐蕃入寇,德宗认为他极其通达,很高兴,委用如初,敦促他回镇。他回到军镇,军中惧怕不自安。大将范希朝建中年间就为韩游瑰别将、虞候,善于统兵,名闻军中,累加兼御史中丞,韩游瑰畏惧他的才能,害怕他逼迫自己,正要寻罪名诛杀他。范希朝惧怕,出奔凤翔。德宗素知范希朝之名,召他入宿卫。[32][33]韩游瑰在军镇,无方略,失军心:他遣五百人筑丰义城,才筑了两版,城就垮了;宁州戍卒数百人纵掠叛乱,韩游瑰禁止不住。宁州卒叛乱后,六月,吐蕃入寇,韩游瑰亲自率众戍守宁州。[1][2]

韩游瑰因病,请求接受代任回朝。也因韩游瑰治政无状,七月,德宗除授左金吾将军张献甫代韩游瑰,征韩游瑰回朝入宿卫。韩游瑰害怕军乱,不等张献甫到任,也不告知军众,轻骑乘夜而出回朝。因韩游瑰统军太过宽大,其将卒素来骄横懈怠,听闻张献甫性格严酷,趁没有主帅,纵兵大掠,又包围监军杨明义宅第,威胁他奏请以范希朝为主帅;被杨朝晟设计平定。[34]德宗闻军众希望范希朝为帅,想任命他为邠宁节度使。范希朝推辞,指出自己是害怕被韩游瑰所害,避祸而来,如果现在去代任他,无以防止窥伺、安定动荡。德宗嘉之,擢为宁州刺史,作为辅佐张献甫的节度副使。[32][33][35]杨朝晟也因功加御史大夫。[16]韩游瑰入朝后被授右龙武统军。李直方《邠州节度使院壁记》提及韩游瑰,称之为“韩侯”。十三年(797年)十二月,韩游瑰卒。[1][36][37]追赠灵州大都督,谥[2][38]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四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六
  3.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4.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六
  5. ^ 5.0 5.1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中
  6. ^ 《旧唐书》作节度使,误。当时节度使为李怀光。
  7. ^ 7.0 7.1 7.2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四
  8. ^ 万年历(公元783年11月). wannianli.fkcha.com. 疯狂查询.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9. ^ 9.0 9.1 9.2 《旧唐书》卷一十二
  10. ^ 《旧唐书》卷二百下
  11.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12.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九
  13. ^ 13.0 13.1 13.2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四上
  14. ^ 14.0 14.1 14.2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一
  15. ^ 15.0 15.1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
  16. ^ 16.0 16.1 16.2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二
  17.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四
  18. ^ 兴元贺吐蕃尚结赞抽军回归状
  19. ^ 19.0 19.1 19.2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五
  20.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三
  21. ^ 21.0 21.1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一
  22. ^ 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
  23. ^ 23.0 23.1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
  24. ^ 陆贽《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
  25. ^ 宝刻丛编》卷一十引《集古录目
  26. ^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27. ^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二
  28.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
  29. ^ 《旧唐书》卷二百一十六下
  30.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下
  31. ^ 《新唐书》卷七
  32. ^ 32.0 32.1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一
  33. ^ 33.0 33.1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
  34.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三
  35. ^ 《旧唐书·范希朝传》《册府元龟》误作“韩游瑰殁”。
  36. ^ 《旧唐书》卷一十三
  37. ^ 《两唐书》皆作十四年(798年)卒。此从《旧唐书·德宗纪下》。
  38. ^ 唐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