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金字塔
食物金字塔(Food pyramid),是一個指導我們進食不同食物種類及其適當份量的常用實際指南,以維持身體健康[1]。1974年在瑞典出版了第一個飲食金字塔[2][3][4]。在1992年由美國農業部推出了最廣為人知的食物金字塔,於2005年推出修正版,然後在2011年更替為「我的餐盤」(MyPlate)[5]。超過25個其他國家和組織也有發表食物金字塔[6]。
傳統分類方法
飲食金字塔分為四層,最頂層有油、鹽、糖:第二層有魚類、肉類、奶品及豆類等:第三層有蔬菜及水果等:最底層以五穀類食物為主,包括粥、粉、麵、飯、麥片等。[7]
2005年美國農業部修正版
到了2005年,美國農業部又推出修正版的飲食金字塔,各類食物都由底部直通頂端,代表各類食物一樣重要,對攝取量的建議,是按每個人年齡與身體狀況做調整,這種飲食金字塔更適合每一個人。新的飲食金字塔是由六條垂下的彩帶組成的,彩帶有粗有細,其中最粗的是五穀根莖類(橙色),代表每天攝取的食物中份量應該最多,隨後依次是蔬菜類(綠色),水果類(紅色),油脂類(黃色),奶類(藍色),蛋豆魚肉類(紫色)。左邊小黑人爬階梯是表示達成健康要多運動,每個人每日的勞動性質不同營養需求也不同。[8][9]
2011年美國農業部更替版
2011年美國農業部推出「我的餐盤」,替代了我的金字塔。這也是一個指導我們進食不同食物種類及其適當份量的指南,但其圖案並非金字塔造型。
其他飲食金字塔
在2002年,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的韋利博士及其同事,設計了一套新的健康飲食指南:健康飲食金字塔。他們指出新的飲食模式,相比於在1992年美國農業部公佈的飲食金字塔更能預防患上長期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傳統的食物金字塔並沒有把不同的脂肪或肉類分別,但近年來不少證據都顯示有些脂肪和肉類是有益健康的,食物金字塔亦建議人們大量進食碳水化合物,有科學家郤指出這些食物便是導致肥胖的真兇。
韋利博士指出,若能跟從新的飲食建議,加上保持理想體重和每日作適量運動,便能有效地減少患上長期疾病的期會。[8][7]
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分別為減少進食紅肉,馬鈴薯和經精製的穀類食物如白麵包;每日只進食1至2個次奶及奶品類食物;減少進食飽和脂肪,應由不飽和脂肪如植物油代替;多進食全穀類食物,蔬菜和生果;每日進食維他命補充劑;適量飲用含酒精類飲品;保持理想體重和每日作適量運動。[8][7]
資料來源
- ^ 健康飲食-健康飲食金字塔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8-23.
- ^ Ett provkok blev provkök. kf.se. 2008-10-03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瑞典语).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3-09
- ^ KF Provkök lanserar idén om basmat (engl.: KF test-kitchen introduces the idea of foodgroups). coop.se. 1973 [201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9) (瑞典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atpyramid. Nationalencyklopedin. [7-6-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3) (瑞典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Nutrition Plate Unveiled, Replacing Food Pyramid. The New York Times. 2-6-2011 [2 June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Food-Based Dietary Guidelines in Europe. EUFIC REVIEW 10/2009. www.eufic.org. 2009-10-01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13日).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1-13
- ^ 7.0 7.1 7.2 健康飲食金字塔-食物金字塔. [2013-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8.0 8.1 8.2 幸福的開始~均衡飲食金字塔. [2013-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PDF).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5 [2009-05-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4-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