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汝行
高汝行(1494年—1570年),字修古,號東莊[1][2],山西太原王索都(今晉祠鎮索村)人[3],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高汝行 | |
---|---|
大明浙江按察使司副使 | |
籍貫 | 山西太原王索都(今晉祠鎮索村)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修古,號東莊 |
出生 | 弘治七年(1494年)六月十九日 山西太原王索都(今晉祠鎮索村) |
逝世 | 隆慶四年(1570年) 山西太原王索都(今晉祠鎮索村) |
配偶 | 娶张氏 |
親屬 | 曾祖父高銘、祖父高堅、父親高用。母□氏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中己卯科山西鄉試第二十七名舉人[4]。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辛巳科二甲进士。次年,授户部主事,监兌河南、山东等地粮运。嘉靖二年(1523年)升户部員外郎,轉任郎中,監督辦理淮河、扬州等漕运。升广平府知府,後改補庐州府知府,嘉靖十三年(1534年)升浙江按察使司副使,巡视海道。嘉靖十七年(1523年)因被诬陷遂致仕歸乡,之後朝廷官員屢次舉薦,皆不赴任[5]。
著作
軼事
晉祠內的臺駘廟為東莊高汝行所建,故臺駘廟都由東莊高氏歷代子孫修葺。東莊為高汝行的別號,相傳高汝行在浙江擔任按察使司副使時,有一次要坐船渡過長江,卻不幸落水遇險,情況十分危急,幸虧有人出手相救,方能化險為夷。高汝行詢問其姓名。對方不肯回答。高汝行不死心,於是再問,對方則說他叫臺駘。說完後便飄然而去。起初高汝行不解,後來才想到救自己的人,是自己家鄉的河神,這才恍然大悟的說道:“救我者,臺駘神也。”致仕歸鄉後便在晉祠內蓋臺駘廟[7]。
家族
註釋
- ^ 晋祠镇东庄村高汝行与明嘉靖《太原县志》_腾讯新闻
- ^ 台骀信仰与明清以来汾河流域的宗族建构 - 中国经济史研究
- ^ 武會傑:明清太原縣地方誌中的王索村在哪裡?_太原道- 微文庫
- ^ 清·儲大文、覺羅石麟等,《山西通志》(卷68):“正德十四年己卯科鄉試
彭希曾陽曲人開封通判 彭以誠希曾姪𥓘山知縣 尋孔樂陽曲人蕭山知縣 朱光宗陽曲人 高汝行太原人進士 馬瓚太原人靈寶知縣 郝文祥榆次人永年知縣 寇天瑞榆次人恭子 李應時榆次人實子趙府長史 劉知之清源人保安知州 王騰鵬交城人保定府通判 胡體乾交城人進士 郭廷冕文水人進士 李騰霄盂縣人進士 白金平定人思義子陝西僉事 魏琦平定人廷臣子正定府通判 郭大經平定人安塞知縣 李時中平定人璇子靜寧知州 郭綱平定人南皮知縣 郗元洪平定人進士 張允中忻州人工部郎中 黨承賜忻州人進士 王玟忻州人工部郎中 段京定襄人獲嘉知縣 賈世祥代州人進士 謝蘭代州人國詔子進士 李煥代州人知縣 李勤代州人通判 鮑德代州人知州 董琛代州人教諭 張定代州人參政 安明善代州人知縣 趙𧾚代州人 任繼芳岢嵐人廷傑子襄府長史 葉春儀衛司人主事 申備太原左衛人綱子知縣 宋應宿太原右衛人通判 王寵太原前衛人清豐知縣 鍾秀太原前衛人棗強知縣 常秉彝曲沃人 張瓘翼城人開封府推官 崔紳蒲州人鄖陽府知府 王珂蒲州人進士 張廷璽蒲州人廷桂弟鄖陽府通判 姒昂蒲州人襄陽府通判 楊瞻蒲州人四川僉事 孫繼先安邑人進士 楊士元聞喜人河州知州 梁承福絳州人服鄉知縣 韓瓚絳州人通州知州 宿應麟潞州人進士 劉宸潞州人 王鍾靈潞州人青州府同知 王冕潞州人隆平知縣 李嶽鍾汾陽人進士 穆陳緒臨縣人洛川知縣 孫轔永寧人永平府通判 李秉彝永寧人進士 馮華永寧人鄆城知縣 張鈞永寧人 李養正朔州人海豐知縣 杜緻蔚州人平山知縣 趙綱蔚州人定興知縣 王璧蔚州人黎平知府 郭鋆高平人進士 張好古陽城人進士” - ^ 清·龔新、沈繼賢等,《太原縣志》(卷11):“高汝行,正德庚辰進士,辛巳補殿試,授户部主事,监兑河南山东粮运。陞本部员外郎转郎中,督理淮扬漕运。陞广平府知府,補任庐州府知府。陞浙江按察司副使,整饬温處兵备,巡视海道。以诬回籍,屡荐不起。”
- ^ 「城隍」之外——外城隍廟研究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PDF).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24).
- ^ 清·劉大鵬,《晉祠志》:“臺駘神廟為東莊高氏之廟,故高氏修之。傳言高東莊汝行號,仕江浙日渡江遇險,有人拯救得免。詢姓名不答。再詢,則曰臺駘。飄然而去。東莊曰:“救我者,臺駘神也。”致仕,歸乃立廟於晉祠。”
-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十六年辛巳科進士登科錄》
參考文獻
- 儲大文、覺羅石麟等,《山西通志》
- 龔新、沈繼賢等,《雍正太原縣志》
- 劉大鵬,《晉祠志》
- 龔延明,《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寧波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