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梁之辯

(重定向自魚樂之辯

濠梁之辩,即魚樂之辯,是指战国时代的两名思想家庄子惠施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鲦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

背景

惠施名家的代表人物,在当时与孔子老子墨子齐名。[1]

庄子是战国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惠施既是朋友又是辩论的对手。《莊子》一书里多次提及两人的辩论。[2]“濠梁之辯”是其中的一次,其文字记录出自出自《庄子·秋水》。濠水是河名,在今天的安徽省凤阳;“梁”是古人对桥的称呼。[3]

原文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鲦鱼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文

庄子和惠子(惠施)出遊至濠水的桥梁上。庄子说:「鰷魚自在地游水,这就是鱼的快樂啊!」惠子说:「你不是鱼,如何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如何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知道什麼);而你本來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周全的(判斷)。」庄子说:「请回到原本的問題。你问‘你如何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表示你明白我知道鱼快乐後才問我(知道的方法),我(的方法)是在濠水上(觀察後)知道的。」

分析

因濠梁之辯出自《庄子》一书,目前无法确定故事是否只是庄子为了阐述他的观点编造而成。尤其是惠施目前所能够掌握的资料仅仅是出自《庄子·天下篇》,其本人的著作已经遗失,因此我们所能掌握的惠施的学说只有“历物之意”。[1]

有观点认为,濠梁之辯中,惠施代表的是理性思考。他就事论事,觉得人不可能感知鱼是否快乐,同时也不会将自己的快乐转移到外物之中。与他相反的是,庄子以自己对外物的理解作为外物的状况。他自己高兴,就将自己的高兴之情表达到河流中的鱼身上,认为鱼也很快乐。[4]

惠施認為不同的認識主體(人、魚、或其他物種)無法真正認識彼此的認識(例如,知道別人知道什麼),但莊子發現這種觀點是一種悖論,因為若無法認識其他主體的認識,就無法斷定其他主體無法認識,但惠施回應莊子的相關挑戰時還是沒察覺這是個悖論。於是莊子回到惠施一開始的問題(「安知魚之樂」),並且故意忽視其反問法的修辭而將其理解為真實的提問(知道魚之樂的方法是什麼),才會對惠施說「已知吾知之而問我」,並最後說出知道魚之樂的方法就是在河上觀察。所以原文的前半是牽涉到認識論相對主義、和悖論的精彩哲學對話,後半則是莊子裝糊塗與惠施玩的語言遊戲[5]

理解

整个辩论可以用以下流程来理解。

  • 庄子观点:人能感知鱼的快乐。
  • 惠施观点:人不能感知鱼的快乐。

辩论回合

庄子 惠施 原文语句
庄知鱼乐 是鱼乐也
惠知庄,庄不知鱼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知鱼乐,惠不知庄 子亦非我
惠不知庄,庄不知鱼乐 我非子,子亦非鱼

在这场辩论中,之所以看起来最后莊子能够占优,是因为惠施提出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可产生歧义。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表示对于庄子能否知道鱼之乐提出质疑,另一方面可理解为对于庄子以何种方式知道鱼之乐提出疑问。庄子本来是以前者理解作为质疑,并且惠施之后的回答表明跟庄子原本的观点达成了共识,并进行交锋。惠施最后做出了合理的归纳,导致庄子无法反驳,便提出了对于惠施第一句话的第二种理解来进行诡辩(對於形式邏輯者來說為詭辯),可以说只是通过文字游戏(回歸道,取消主客二分)的方式进行了反驳。这场辩论本来是惠施自己说出了歧义句,但是他并不是自相矛盾,因为本来共识层面双方都是以「惠施不知鱼之乐」在进行辩论,这种理解在此环境下也极为恰当,不过是庄子最后自己玩了文字游戏(微言大義)。[原創研究?]

易經繫辭傳云:一陰一陽之謂道(事情有看的見的部分就有看不見的部分才是整全的道理):以這個觀點來看:在惠施提出“你怎麼知道”的疑問同時已經是站在“你已經知道”的觀點來提出質疑,否則惠施根本不必多此一問。反過來說如果惠施真的不知道莊子的知道,那惠施肯定會把莊子的話當耳邊風而不會提出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疑問

舉個例子來說:某甲(惠施)如果問某乙(莊子):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提出這問題的同時表示某甲(惠施)心中已有定見,這時某乙(莊子)怎麼回答都錯甚至可能讓問題在重複的地方輪迴,所以某乙(莊子)乾脆把問題拉回原點問某甲(惠施)你問我問題的同時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從濠梁之辯看莊惠二人的思想(二). [201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3). 
  2. ^ 庄周梦蝶与濠梁之辩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6-25.
  3. ^ 濠梁之辩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4-26.
  4. ^ 從濠梁之辯看莊惠二人的思想(一). [2010-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8). 
  5. ^ 存档副本. [2021-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2). 

来源

网页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