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手記

鱷魚手記》是台灣作家邱妙津1994年出版(1997年第二版)的首部女同志長篇小說。書中以情感濃密,內心痛苦折磨的文字,描繪女同志的身分認同、情感歸屬與自我探求,並以詼諧手法穿插了鱷魚的故事,以「鱷魚」[1]象徵同志在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中,必須穿著人裝、隱身生活。

鱷魚手記
作者邱妙津
语言中文
發行信息
出版机构時報文化(1994年初版,1997年二版)
INK印刻文學(2003年)
出版時間1994年、1997年7月
出版地點台灣
规范控制
ISBN9571323268

曾獲時報文學獎推薦獎,甫發行便震驚文壇[2],是九零年代台灣重要女同志小說代表作之一[3],亦是台灣文學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4]。書中「鱷魚」、「拉子」[5]等詞也取代「女同性戀者」這個舊詞,成為台灣女同志的自稱用語;而其衍生詞「拉拉」更在香港、中國熱烈流傳[6]

內容

《鱷魚手記》是邱妙津大學時期的作品,共八篇手記,每篇手記代表大學四年的一個學期。小說內容圍繞在拉子、吞吞、至柔、水伶、楚狂、夢生等人的大學生活,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以私密手記的形式描述主角拉子對於自我認同與情感歸屬的矛盾,她透過愛欲掙扎的文字,真摯地情感告白,並描繪了九零年代同性戀者在以父權為主體的社會下、面對自身的同性之愛的心理困境。[7]

雙數章節則以一擬人化鱷魚的獨白,另組合成獨立於單數章節之外的寓言,諷刺、影射「鱷魚╱性異常者」在人類社會孤獨、受壓迫的命運。單數、雙數章節以不同材料、敘述手法的雙結構牽動出同一主題的心理及政治層面。[8]

本書特色

小說以雙重敘事主線進行,除了拉子等人的大學生活,與周遭人物故事外,另一個敘述線便是反覆出現、交織在文本中的鱷魚寓言式的書寫。[9]桑梓蘭在其著作中提到,本書是寫實主義和動物預言的揉合,邱妙津以蒙太奇和跳躍剪接(jump-cutting)的手法來組織架構,可視為《鱷魚手記》的一大特色。[2]作家紀大偉認為,這兩條線並沒有明確的互相定義關係,但一般認為鱷魚象徵了表面看起來友善害羞但內心孤寂的拉子,或象徵了同性戀者。[10]

書中象徵式的書寫筆法,常給讀者抽離的感受,看似毫無有機關聯的穿插、介入、描寫,貫穿整篇小說文本。其中邱妙津所使用的鱷魚符號,是否有明顯的指涉,並被賦予特殊意義,經常成為備受討論的問題。[11]

作家紀大偉在專欄中寫道:其實鱷魚代表了什麼,並沒有確定的答案。牠並不像真正的鱷魚或任何惡獸,小說中其實也沒明說牠代表了同性戀者或拉子。平心而論,牠就是一個空洞的符號,但讀者往往將這個空洞的符號讀做同性戀或拉子。[10]而學者劉亮雅及研究者湯子慧皆認為鱷魚即女同性戀者。[12][13]

相關評論

  • 陳芳明在《台灣新文學史》中提到:「那是一個欲開未開的年代,同志小說被迫停留在反覆求索的階段。在面對社會之前,必須優先面對自我。未能身歷其境者,在小說中走過一次,必然刻骨銘心。」[4]
  • 桑梓蘭[谁?]在《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中提到:「或許邱妙津小說的價值之處,正是把女同性戀個體的自我感受和女同性戀公眾論述(包括女同性戀運動論述)之間的纏結相鬥加以戲劇化。她揭示個體經歷恐同症的痛苦,要比激進社群的聯合政治聲明來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對台灣一些酷兒理論家而言,邱妙津的作品似乎不夠具有戰鬥性。」[2]
  • 許珮語[谁?]在其碩士論文[14]中認為敘事者皆從第一人稱的角度開展故事情節,看似只是單方面與讀者訴說,實則主動邀請讀者進入文本參與敘事者的「告白」[15]
  • 劉亮雅[谁?]則認為《鱷魚手記》是一篇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回顧式的挖掘女同志成長過程中的創傷。[16]

參見

參考

  1. ^ 朱, 偉誠. 〈《鱷魚手記》導讀〉. 《文學台灣》 (文學台灣雜誌社). 
  2. ^ 2.0 2.1 2.2 桑, 梓蘭. 《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 2015: 287–304. 
  3. ^ 蔡, 知臻. 同志悲歌及其純愛:論邱妙津《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的動物意象、性別政治與情感象徵 (PDF). 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 (臺中教育大學). 2017, (31): 43-57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05). 
  4. ^ 4.0 4.1 陳, 芳明. 《台灣新文學史》. 2011: 617–618. 
  5. ^ 林佩苓. 依違於中心與邊陲之間─論邱妙津作品中的女同志文化菁英氣質與性別邊緣位置 (PDF).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 (台大婦女研究室). 2011, (28): 107-131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05). 
  6. ^ 紀, 大偉.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 2017: 403. 
  7. ^ 許, 珮語. 邱妙津女同志小說中「我」的告白——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為主.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2017: 19–22. 
  8.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鱷魚手記》內容簡介.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9. ^ 紀, 大偉. 《同志文學史》. 2017: 402–403. 
  10. ^ 10.0 10.1 【週二|台灣同志文學簡史】紀大偉:鱷魚的正面與背影. OKAPI閱讀生活誌.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8) (中文(臺灣)). 
  11. ^ 蔡知臻. 同志悲歌及其純愛:論邱妙津《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的動物意象、性別政治與情感象徵 (PDF). 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 (臺中教育大學). 2017, (31): 43-57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05). 
  12. ^ 湯子慧. 《邱妙津及其作品研究》,(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101 年碩士論文)。.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2002. 
  13. ^ 劉亮雅. 愛慾、性別與書寫:邱妙津的女同性戀小說. 《中外文學》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 1997-08, (第303期). 
  14. ^ 許珮語. 《邱妙津女同志小說中「我」的告白——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為主》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 2006. 
  15. ^ 許, 珮語. 《邱妙津女同志小說中「我」的告白——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為主》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 2006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16. ^ 劉, 亮雅. 《鬼魅書寫:台灣女同性戀小說中的創傷與怪胎展演》. 《中外文學》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 2004-06, (33): 16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