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螽科
直翅目的一科昆虫
鸣螽科(学名:Prophalangopsidae)又名原树蟋科、原哈格鸣螽科[1],是直翅目螽亚目原螽总科下的一科昆虫。
鸣螽科 化石时期:
| |
---|---|
巴氏圆翅鸣螽 Cyphoderris buckelli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直翅目 Orthoptera |
亚目: | 劍尾亞目 Ensifera |
下目: | 螽斯下目 Oniidea |
总科: | 原螽总科 Hagloidea |
科: | 鸣螽科 Prophalangopsidae Kirby, 1906 |
亚科 | |
形态
鸣螽科现生类群成虫体长25- 120毫米,体色多为暗褐色;灭绝类群翅展30-200毫米。头部为下口式。丝状触角,着生于复眼下缘之上,圆柱状柄节、通常鞭节第一亚节最长。一般具有3枚单眼;复眼卵形,位于头前上方两侧。前胸背板呈马鞍状,后缘通常盖住翅基部。后足股节通常为典型的跳跃足;前足胫节基部内外侧各有一个椭圆形听器;前中足胫节腹面多具刺,后足胫节背面两侧多具刺,胫节端部通常具距;前中后足跗节均4节,具跗垫;跗节第1和第2节有不同程度愈合。前翅为覆翅,以椭圆、卵圆形为主,一般超过腹部末端;雄性个体发声部较大,具发声锉与刮器,中部发育发声齿,左右翅发声器官一般同等发育;前翅色斑以条带型为主。后翅膜质,臀区通常扩大呈扇形。[1]
分布
最早的鸣螽科化石记录来自于中亚地区和中国北方的下侏罗统地层,到中生代中晚期后广泛分布,新生代时期在北美及西藏有少量发现。现生类群仅分布在印度北部、中国西南地区、西伯利亚东部和北美西北部[1]。
分类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顾俊杰; 徐自强,王海建,任东. 鸣螽科(直翅目:螽亚目)昆虫研究历史与进展.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2): 327–338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 ^ Andrei V. GOROCHOV. New data on 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fossil and Recent Prophalangopsidae (Orthoptera: Hagloidea) (PDF). Acta zoologica cracoviensia. 2003, 46 (suppl): 117–127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