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山(1898年—1988年)[1]凌霜广东省台山县水步镇下洞村长兴里人,中华民国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中国文化史学家,五四运动时期知名的自由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者。[2][3]

生平

黃文山早年皇仁书院毕业后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与朱谦之是哲学系同学。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黃文山被北京大学学生会选举为《北大学生周报》总编辑,后来朱谦之继任,二人同为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曾就无政府主义进行论战。[2]

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首位正式代表维金斯基与妻子库兹涅佐娃、翻译杨明斋一行抵达北京,和维金斯基一同到达中国的还有苏俄代表斯托扬诺维奇马迈耶夫玻林。斯托扬诺维奇、马迈耶夫、玻林在广州活动,他们主要联络了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黃文山(黄凌霜)等人。[4]

1921年,黃文山毕业于北京大学。1922年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3]从1922年至1928年在美国留学期间,黃文山曾经师从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路易斯·克鲁伯学习文化理论。[2]1927年任上海劳动大学教授,暨南大学社会历史系教授兼主任。[3]1930年,黃文山曾在西湖茅家庄隐居译书。[2]1930年,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主任。[3]1930年代至1940年代,黃文山与阎焕文陈高傭朱谦之岑家梧陈序经等学者有来往。[2]

1936年夏,黄文山辞去国立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主任以及中山文化教育馆民族组主任职务,返回广东,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授,为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文化学课程,讲授文化学体系。[2]1940年,任国立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主任。[3]1941年5月,出任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2]1945年,任广东省立法商学院院长。[3]1940年代,黄文山开始与美国文化学家莱斯利·怀特通信。[2]

1949年,黄文山离开中国大陆台湾。1950年,黄文山应阿尔弗雷德·路易斯·克鲁伯的邀请,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客座学人,由清华基金发放补助金(梅贻琦主持),从事文化学研究。后来黄文山旅居美国[2]1960年,任教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1961年,任洛杉矶中国文化学院院长。1962年,参加华盛顿世界社会学大会。[3]

1988年,黄文山逝世。[3][2]

著作

  • 黄凌霜,社会进化,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
  • 黄文山,文化学论文集,广州:中国文化学学会,1938年
  • 黄文山,抗战建国与民族复兴,广州:更生评论社,1938年
  • 黄文山,文化学体系,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68年
    • 黄文山,文化学的建立,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1948年(为《文化学体系》上卷的抽印本)
  • 黄文山,文化及其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广州:嶺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1949年[3][2]
  • 黄文山,黄文山学术论丛,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7年
  • 黄文山,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方法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
  • 罗素,哲学问题(新青年丛书第三种),黄凌霜译,上海:新青年社,1920年
  • 阿柏爾,德国系统的社会学,黄凌霜译,上海:华通书局,1932年
  • 素罗坚,当代社会学学说,黄凌霜译,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
  • 素罗坚,今日社会学学说,黄文山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
  • Kyung Durk Har英语Kyung Durk Har,社会法则,黄文山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参考文献

  1. ^ 黄有东《黄文山与现代“文化学”》作生年1898年,卒年1988年。该文提到黄文山的生卒年有许多版本,黄有东在其博士学位论文:黄有东,黄文山文化思想研究,中山大学,2007年,第220页对此进行了考证。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黄有东,黄文山与现代“文化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黄文山,中国社会学网,2003-09-19.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23). 
  4. ^ 王燕,建党初期曾经活跃在中共的共产国际代表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于2013-06-28查阅.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延伸阅读

  • 张益弘 编,黄文山文化学体系研究集,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