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𠐤
黎文𠐤(越南语:Lê Văn Khôi/黎文𠐤;?—1834年,有时简写作“黎文傀”)是越南阮朝初年一位起義軍首領。他於1833年在南圻起兵反對阮朝的統治,史稱黎文𠐤之亂。
生平
黎文𠐤本名閉文𠐤(越南语:Bế Văn Khôi/閉文𠐤),是高平土目閉文健之子。他的祖先威寿侯阮宗泰是阮朝皇室祖先阮淦的弟弟,莫朝灭亡時阮宗泰以功受封世袭高平,逐漸成為高平的望族,後因鄭主之故改姓閉。阮朝建立後,尋訪公姓後裔,高平閉氏因此獲得公姓阮祐氏的身份,閉文𠐤也改名阮祐𠐤(越南语:Nguyễn Hựu Khôi/阮祐𠐤)。黎文𠐤叛亂後,阮朝朝廷下令剝奪高平閉氏的公姓身份,責令他們改回閉姓,黎文𠐤一家在阮朝档案中則被改成黎文悅的姓氏。[1]
1815年,北中部的乂安省和清化省都發生了叛亂,阮祐𠐤舉兵響應。1819年,叛亂被經略使黎文悅平定。阮祐𠐤逃往清化,向黎文悅投降。黎文悅收留并向朝廷舉薦了他。1820年,黎文悅被明命帝重新任命為嘉定總鎮。黎文𠐤被黎文悅帶往嘉定,任副衛尉一職。黎文𠐤為黎文悅的副手,在嘉定城甚有威望。從北城流放到嘉定城的罪犯,或像百姓一樣謀生,不願為百姓者都充軍,稱為「回良」(越南语:hồi lương/回良)。這些「回良」兵都受黎文𠐤的指揮,效忠於黎文悅。
1832年,黎文悅病逝。久已對黎文悅不滿的明命帝趁機廢除了嘉定總鎮之職,將嘉定城改為藩安省(又稱嘉定省),派阮文桂為總督、白春元為布政、阮章達為按察,接管了嘉定城一切事務。隨後,白春元告發黎文悅諸多不法行為。1833年(明命十四年),明命帝下令逮捕其親屬、黨羽下獄論罪。黎文𠐤也被逮捕入獄,但不久便逃脫了。
明命十四年五月十八日夜,黎文𠐤率回良兵27人趁夜突襲布政營,俘虜白春元一家,將他們施以點天燈之刑,以告黎文悅之靈。總督阮文桂率兵增援,也被殺,唯按察阮章達與領兵官逃脫。藩安城的京兵多為黎文悅部下,便起兵叛亂,擁立黎文𠐤為主。黎文𠐤自稱大元帥,封蔡公朝、黎得力為管中軍,阮文佗、阮文宗管前軍,楊文雅、黃義書管左軍,武永錢、武永再管右軍,武永祿、阮文勃管後軍,劉信、陳文他管水軍,阮文心、阮文真管象軍。又設置諸官職,公然與明命帝對抗。法國籍巴黎外方傳教會傳教士若瑟·瑪爾香號召各地天主教徒起兵響應,聲稱要擁立故太子阮福景的兒子阮福旦(阮福美堂)為皇帝,將越南建立成一個天主教國家。占婆人以及華僑也舉兵響應。這是明命年間規模最大的叛亂。黎文𠐤又派蔡公朝等領兵出征,僅一個月內便佔領了嘉定六省。
明命帝聞變,派宋福樑為討逆左將軍、阮春為參贊,潘文璻為討逆右將軍、張明講為參贊,協同平寇將軍陳文能,率領水兵、步兵、象兵三路並進,攻打嘉定。蔡公朝向官軍投降,使局勢得到逆轉。官軍陸續收復各省,黎文𠐤被迫退保藩安城,並向暹羅求救。官軍圍攻藩安城,但城牆又高又濶,護城河也很深,傷亡慘重。暹羅國王拉瑪三世派水陸軍隊兵分五路,攻打真臘、南圻、乂安等地,皆被官軍擊敗。
同年臘月,黎文𠐤在藩安城病逝,部將推戴其子黎文鴝為主。
1835年陰曆七月,阮春、阮文仲攻破藩安城,殺死起義軍1831人,將其屍骨同埋一處,稱為「偽墓」。主謀者黎文鴝、傳教士若瑟·瑪爾香、華僑首領劉信和麥進階等六人押赴順化,以大逆罪凌遲處死。在黎文𠐤之亂被平定後,明命帝下令將黎文悅的墳墓夷平,追奪其官職和諡號,抄沒家產,子侄妻妾也都擬罪。藩安城也被夷為平地,異地重建。
腳註
- ^ 《大南實錄》正編列傳二集 卷四十五 黎文𠐤傳
參考資料
- (简体中文)陳仲金. Việt Nam sử lược [《越南通史》(原文書名:《越南史略》)]. 戴可來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2. ISBN 7-100-00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