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鹃隼

鷹科鵑隼屬下的一種鳥類

黑冠鹃隼学名Aviceda leuphotes)为鹰科鹃隼属的一种中小型猛禽。其身体主要为黑色,有褐色或白色的斑块,其羽冠常竖立。该鸟主要以昆虫为食。黑冠鹃隼为群居鸟类,在迁徙时会形成庞大的鸟群,在越冬地也常与同伴一同捕猎与休息。目前黑冠鹃隼虽有面临盗猎与栖息地破坏的威胁,但其种群较大,IUCN将其评为“无危”。

黑冠鹃隼
黑冠鹃隼,摄于印度大吉岭县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科: 鹰科 Accipitridae
属: 鵑隼屬 Aviceda
种:
黑冠鹃隼 A. leuphotes
二名法
Aviceda leuphotes
(Dumont,1820)[2]
異名

Falco leuphotes Dumont, 1820

外貌描述

 
黑冠鹃隼翅膀底部的图案

黑冠鹃隼为小型猛禽,体长28—35厘米,翼展64—74厘米,雄性略小于雌性。其体格矮壮,尾部长度中等,翅膀宽而圆,末端可延伸过尾部。该鸟头部有常竖立的羽冠。成年黑冠鹃隼大体为黑色,背部有白色的斑块,外部次级飞羽为褐色或褐白相间,胸部有褐色与白色的斑纹。其内部次级飞羽为黑色、白色或棕红色,翅膀内侧有白斑。幼鸟外貌与成鸟相似,但更为黯淡,喉部有白色斑纹,羽冠为褐色,背部的白斑更大[3]

 
停歇于树木上的黑冠鹃隼,其竖立的羽冠清晰可见

物种命名

黑冠鹃隼由法国动物学家夏尔·迪蒙·德圣克鲁瓦于1820年命名。其属名“Aviceda”由拉丁语词语“Avis”与词尾cida组合而来,前者意为“鸟”,后者则意为“杀手”。种加词则来源于希腊语的λοφωτος,意为“羽冠”。该鸟的正模标本产自印度本地治里[4]

亚种

黑冠鹃隼目前有以下四个亚种,但学界对除去指名亚种外其余亚种是否成立尚有争议[4]

  • 指名亚种Aviceda leuphotes leuphotes:该亚种分布于印度东南部与斯里兰卡
  • 安达曼亚种Aviceda leuphotes andamanica:该亚种分布于安达曼群岛南部;
  • 南方亚种Aviceda leuphotes syama:该亚种于印度北阿坎德邦至中国华东老挝的地域繁殖,在泰国、马来半岛爪哇岛越冬。其亚种名来自于印地语中“蓝黑”或“深色”一词。比起指名亚种,其翅膀内侧有更多深色条纹,背部的褐色与白色图案更少;
  • 四川亚种Aviceda leuphotes wolfei:该亚种仅有于1948年产自四川省峨眉山的一具孤例标本,其亚种名来自于先后随军驻扎于菲律宾韩国的美国陆军上校劳埃德·雷蒙德·沃尔夫。

此外,缅甸南部与泰国的西部的种群一般认为属于指名亚种,但亦可能属于南方亚种[4]

生态与习性

 
飞行中的黑冠鹃隼,注意其胸部褐白相间的图案

栖息地

黑冠鹃隼最常栖息于林间空地与溪流充足的森林中[3],亦可于次生林与竹林中觅其踪影。其栖息地海拔一般不超过1500米[3]。该鸟在迁徙或越冬时有时会出现于红树林、果园、稻田等地[4]

食性

 
捕食蝗虫的黑冠鹃隼

黑冠鹃隼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一般在高处的栖木上等候,在看见猎物后一跃而下将其擒住。该鸟有时还会翻找落叶堆中的昆虫。其还会尾随成群觅食的雀鸟以捕食逃离这些鸟类的猎物。黑冠鹃隼偏好捕食甲虫直翅目昆虫以及有翅繁殖蚁[5]。对该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种群的研究称其猎物有约一半为昆虫幼虫[6]。该鸟还会捕食诸如褐喉食蜜鸟等小型脊椎动物[4]。此外,有记录称该鸟会食用油棕的果实[7]

繁殖

黑冠鹃隼的繁殖季有一定地区差异:在缅甸为3—5月,印度西南部为2—6月,印度东北部为4—6月[8]。雄鸟在求偶时会在空中做出类似苍鹰的之字飞行动作。双方亲鸟均会全程参与筑巢和育雏,但雌鸟会比雄鸟投入更多的时间[6]。其鸟巢多位于靠近水域、枝繁叶茂的大树上,由草、树叶与纤维筑成[3]。黑冠鹃隼一窝一般有鸟蛋2-3枚,孵化期约为26日。幼鸟在孵化后29日左右离巢[6]

迁徙

黑冠鹃隼位于热带地区的种群均为留鸟,但北部种群会在秋季南飞,穿过马来半岛前往苏门答腊越冬[3]。其迁徙时会形成超过400只的大群[5]

社交

黑冠鹃隼为群居鸟类,在迁徙与越冬时尤甚[5]。泰国春蓬府曾在一日内有4万2千只黑冠鹃隼过境[9],在越冬地也常有多于20只黑冠鹃隼挤在一处休息的记录。该鸟在越冬地多以7—13只的群体一同捕食[5]

种群保育

目前黑冠鹃隼正面临森林破坏所致的栖息地破坏问题。此外,印度尼西亚学者发现有人在网上将黑冠鹃隼做宠物出售[10]。然而,目前全球仍有数万只黑冠鹃隼,其种群规模较大,IUCN将其评为“无危”[1]。2019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被中国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参考文献

  1. ^ 1.0 1.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viceda leuphote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22694964A93481495 [2021-11-12].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694964A93481495.en . 
  2.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黑冠鹃隼.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3.0 3.1 3.2 3.3 3.4 Fergusons-Lee,J; Christie,D.A. Raptors of the World. Princeton Fieled Guide. 2003: 94. 
  4. ^ 4.0 4.1 4.2 4.3 4.4 Clark,W.S; Kirwan,G.M. Black Baza. Birds of the World. Cornell University. 2020. 
  5. ^ 5.0 5.1 5.2 5.3 Wells,D.R. The Birds of the Thai-Malay Peninsula, Volume 1: Non-Passerines. Academic Press. 1999: 124–125. 
  6. ^ 6.0 6.1 6.2 Sivakumar,S; Prakash,V. Nesting of Jerdon’s Baza Aviceda jerdoni and Black Baza A. leuphotes in Buxa Tiger Reserve, West Bengal, India. Forktail. 2005, 21: 169–171. 
  7. ^ Duckett,J.E. Birds of Prey as feeders on Oil Palm(Elaeis guineensis) - A Note on New Malaysian Record. The Planter. 1987, 63: 21–23. 
  8. ^ Duckworth, J. W; Tizard,R,J; Timmins,R.J; Thewlis,R.W; Robichaud,W.G; Evans,T.D. Bird records from Laos, October 1994-August 1995. Forktail. 1998, 13: 33–68. 
  9. ^ DeCandido, R; Nualsri,C; Allen,D; Bildstein,K.L. Autumn 2003 raptor migration at Chumphon, Thailand: a globally significant raptor migration watch site. Forktail. 2004, 20 (49–54). 
  10. ^ Gunawan; Paridi,A; Noske,R.A. The illegal trade of Indonesian raptors through social media. Kukila. 2017, 20: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