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莱纳赫

(重定向自Adolf Reinach

阿道夫·伯恩哈德·菲利普·莱纳赫(Adolf Bernhard Philipp Reinach,1883年12月23日—1917年11月16日 ),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家(属慕尼黑现象学派)、法学理论家。

阿道夫·莱纳赫
出生1883年12月23日
德意志帝国美因茨
逝世1917年11月16日 (享年34岁)
比利时迪克斯迈德
国籍德国
机构慕尼黑大学
哥廷根大学
时代二十世纪哲学
地区西方哲学
学派慕尼黑现象学派
主要领域
现象学
法律理论
著名思想
负面判断理论
负面事态

生平

1883年12月23日,莱纳赫出于德国美因茨[1]的一个显赫的犹太家庭。[2]莱纳赫最早在美因茨的奥斯特大学预科学习,并开始对柏拉图感兴趣,后来于1901年进入慕尼黑大学,跟随西奥多·利普斯学习心理学哲学。在利普斯学生的圈子里,他认识了约翰内斯·道伯特莫里茨·盖格奥托·塞尔兹英语Otto Selz阿洛伊斯·费舍英语Aloys Fischer等人。从1903、1904年开始,莱纳赫投入越来越多的经历来研究埃德蒙德·胡塞爾的著作,尤其是《逻辑研究》。

1904年,莱纳赫在利普斯指导下以《刑法理论中的理由概念》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05年,莱纳赫计划继续在慕尼黑学习并攻读法学学位(同时结识了亚历山大·普凡德尔),但后来决定去哥廷根跟随胡塞尔学习。在那个时期,由于胡塞尔著作的启发,利普斯的很多学生(由道伯特领头)决定离开慕尼黑直奔哥廷根,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慕尼黑对哥廷根的入侵”。

1905年,莱纳赫回到慕尼黑完成他的法学研究,1906年至1907年在图宾根继续学习。莱纳赫出席了法律理论家恩斯特·贝林英语Ernst Beling的几场关于刑法的讲座和研讨会,他给莱纳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莱纳赫后来的著作有很大的启发。 1907年夏天,他参加了首次国家法律考试,又前往哥廷根出席了与胡塞尔的讨论会。

在胡塞尔的帮助下,莱纳赫于1909年获得了哥廷根大学的任教资格。从他的讲座和研究中可以看出,他当时他也受到安东·马蒂英语Anton Marty约翰内斯·道伯特的影响,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胡塞尔。之后来看,莱纳赫的课程似乎启发了几位年轻的现象学家,如Wilhelm Schapp,迪特里希·馮·希爾德布蘭亞歷山大·夸黑艾蒂特·史坦茵)。除了开设现象学导论课程之外,莱纳赫还讲授柏拉图康德

在这一阶段,胡塞尔着手对他的主要著作《逻辑研究》进行彻底的修改,并希望莱纳赫提供帮助。此外在1912年,莱纳赫与莫里茨·盖格和普凡德尔一起创办了《哲学与现象学年鉴》,胡塞尔担任主编。

除了在现象学和哲学领域的一般工作,莱纳赫也被看作是奥斯汀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先驱:他的《民法的先天基础》系统地说明了作为表现性话语的社会行为以及民法的先天基础。莱纳赫的工作主要基于胡塞尔《逻辑研究》中对意义的分析,同时也基于道伯特对这种分析的批评。同一时期,普凡德尔也曾对命令、承诺等进行研究。

胡塞尔于1913年发表《观念I》(《纯粹现象学通论》)之后,许多现象学家对他的新理论持批判态度,而慕尼黑现象学派也随之有所反应,如莱纳赫、道伯特以及其他人选择更拥护胡塞尔早期的《逻辑研究》。慕尼黑小组并没有追随胡塞尔的观念论和先验现象学,而保持实在论的倾向。

莱纳赫与其妻子一同改信了路德教[3][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莱纳赫自愿入伍。莱纳赫经历多次战斗并被授予铁十字勋章,最终于 1917年11月16日在法兰德斯的迪克斯迈德身亡。

主要著述

  • Über den Ursachenbegriff im geltenden Leipzig: J. A. Barth 1905, English translation: "On the Concept of Causality in the Criminal Law," Libertarian Papers 1, 35 (2009).
  • "William James und der Pragmatismus," in Welt und Wissen. Hannoversche Blätter für Kunst, Literatur und Leben (198): 45-65 1910.
  • "Kants Auffassung des Humeschen Problems" in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e und philosophische Kritik 141: 176-209 1911.
  • "Die obersten Regeln der Vernunftschlüsse bei Kant" in Kant Studien 16: 214-233 1911.
  • Zur Theorie des negativen Urteils. in Münchener 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en. Festschrift für Theodor Lipps. Ed. A. Pfänder. Leipzig: J. A. Barth 1911. pp. 196–254
  • "Die Überlegung: ihre ethische und rechtliche Bedeutung I" in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e und philosophische Kritik 148: 181-196 1912.
  • "Die Überlegung: ihre ethische und rechtliche Bedeutung II" in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e und philosophische Kritik 149: 30-58 1913.
  • "Die apriorischen Grundlagen des bürgerlichen Rechtes" in Jahrbuch für Philosophie und phänomenologische Forschung 1: 685-847 1913.
    • Also as a special edition (Sonderdruck), Verlag von Max Niemeyer, Halle a. d. S. (pp. 1–163), 1913.
    • Re-edited as: "Zur Phänomenologie des Rechts. Die apriorischen Grundlagen des bürgerlichen Rechts" (with a preface by Anna Reinach) Munich, Kösel, 1953.
  • "Paul Natorps 'Allgemeine Psychologie nach kritischer Methode'" in Göttingische gelehrte Anzeigen 4: 193-214 1914.

莱纳赫的著作集: Sämtliche Werke. Kritische Ausgabe mit Kommentar(分两卷,München:Philosophia Verlag 1989. ),由K. Schuhmann和B. Smith负责编辑出版。 一些电子文本和翻译参见此处。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Karl Schuhmann; Barry Smith. K. Mulligan , 编. Speech Act and Sachverhalt: Reinach and the Foundations of Realist Phenomenology. Adolf Reinach: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PDF). Dordrecht: Nijhoff. 1987 [7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2月19日). 
  2. ^ Adolf Reinach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17-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1). 
  3. ^ A 1952 book review by Evelyn Waugh of a biography of Edith Stein by Sister Teresia de Spiritu Sancto, ODC. [2017-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5). 
  4. ^ Teresa Benedict of the Cross Edith Stein (1891-1942). [2017-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6). 

扩展阅读

  • Armin Burkhardt: Soziale Akte, Sprechakte und Textillokutionen. A. Reinachs Rechtsphilosophie und die moderne Linguistik (Germanistische Linguistik; Bd. 69). Max Niemeyer Verlag, Tübingen 1986, ISBN 3-484-31069-3.
  • Karl Schumann and Barry Smith, "Adolf Reinach: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in K. Mulligan, ed., Speech Act and Sachverhalt: Reinach and the Foundations of Realist Phenomenology, Dordrecht/Boston/Lancaster: Nijhoff, 1987, 1–27. 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Kevin Mulligan (ed.), Speech Act and Sachverhalt. Reinach and the Foundations of Realist Phenomenology. Dordrecht, Martinus Nijhoff, 1987.
  • [{Barry Smith (academic)|Barry Smith]], Towards a History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A. Burkhardt (ed.), Speech Acts, Meanings and Intentions. Critical Approaches to the Philosophy of John R. Searle, Berlin/New York: de Gruyter (1990), p. 29-61 HTML.
  • Pierfrancesco Stagi, La filosofia della religione di Adolf Reinach, Stamen University Press, Roma 2015, pp. 101. ISBN 9788898697335 [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