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學甲中洲高蹺陣

臺灣臺南學甲中洲高蹺陣,此陣頭的創立主要是中洲地區居民,為了能參與慈濟宮上白礁祭典而成立的一個陣頭,然而由於演出相當地精彩並不時吸著引觀眾的眼光,經過數年的發展也曾轉成職業陣頭。

沿革源流 

高蹺,又稱:扎高腳、走高腿、踏高蹺、踩拐子、縛柴腳、踩蹺等,是一種已經有著數百甚至上千年歷史的傳統民俗技藝,在臺灣俗稱「踏蹺」。[1][2]

中洲高蹺陣創立於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成立主要目是為了參與學甲地區的上白礁祭典,因是為了刈香而創,故一開始純粹是以在地子弟組成的業餘團體,然而,隨著演出的增加,加上不斷有廟宇在活動中相繼的商請演出,不時都會受聘到外地的一些廟會活動表演,後來便逐漸演變成職業性質演出,最盛時中洲就有兩團高蹺陣,其中一團是所謂的子弟團,而雖有子弟與職業團之分,然各團之間的人員去也相互的支援,然而,之後因初學甚至在演出時容易受傷,目前又合併成一團為「南台灣穎川高蹺陣」。[3][4][5][6]

表演與禁忌     

高蹺演出需要外加一雙木製的 – 長腳,加上演員的動作相當地靈活與生動,也常結合武術上的拳腳動作,如打拳、仿勒馬、雜耍特技、舞弄刀槍等,往往在活動的進行中有精彩的表現。[7]

高蹺表演常演的劇目有 :《八仙過海》、《三藏取經(西遊記)》、《關公保二嫂》等。此外,高蹺陣對於紅白喜喪事都都不忌諱,也因此也都會應聘參與,喪事時大多只表演《三藏取經》,而團員以身貼紅色或者白色布條來區別演出的對象,至於穿著的服裝則不改變。另外,喜紅事或者廟宇慶典商邀的演出,則多表演著名的《關公保二嫂》。

高蹺陣也有一些小禁忌,如傳統高蹺陣出陣演出所用的蹺一定要用紅色木蹺出場,並且在準備的過程中不能有東西被摔打,否則當次的演出中一定會有人跌倒。另外,在早期女性是不能觸碰到蹺的,隨著進入了現代的社會之後禁忌已不多,而且蹺不一定會用紅色,此外女生也可以參加高蹺陣,並且出陣參與各項的演出,然而,演出關公的戲碼時演出者需要保有尊敬的心,團員除了盡量少說話之外,女性藝人也不絕對可碰觸到關公的大刀。[8]

成果

學甲中洲開基高蹺陣(邱家藝術高蹺),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獲得第一屆薪傳獎。在學甲「上白礁」謁祖祭典的藝陣比賽中有數次的陣頭冠軍,是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一。同時獲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9][10][11]

資料來源

  1. ^ 高蹺陣源流|傳統雜技主題知識網. acrobatic.ncfta.gov.tw. [2023-12-12] (中文(臺灣)). 
  2. ^ 國際化,雙語編排,文化整合,全球華人的雜誌, 台灣光華雜誌 Taiwan Panorama |. 藝「高」人膽大—高蹺陣 - 台灣光華雜誌. 台灣光華雜誌 Taiwan Panorama | 國際化,雙語編排,文化整合,全球華人的雜誌. [2023-12-12] (中文(臺灣)). 
  3. ^ 南瀛藝陣誌. 1997-06. 
  4.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中洲慈福宮高蹺陣4-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9-09] (中文(臺灣)). 
  5. ^ 穎川高蹺陣 - YouTube. www.youtube.com. [2023-12-12]. 
  6. ^ 傳藝online-全臺唯一的高蹺陣與竹馬陣 藝高人膽大的幕後紀實. magazine.ncfta.gov.tw.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7. ^ 社團法人臺灣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協會: 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六:關公保二嫂. 社團法人臺灣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協會. 2015-12-22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8. ^ 傳藝online-全臺唯一的高蹺陣與竹馬陣 藝高人膽大的幕後紀實. magazine.ncfta.gov.tw.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9. ^ 邱家藝術高蹺開基本團(中洲高蹺陣)|傳統雜技主題知識網. acrobatic.ncfta.gov.tw. [2023-09-09] (中文(臺灣)). 
  10. ^ 百年香路「學甲上白礁」登錄國家重要民俗文化部次長李連權頒贈證書. 蕃新聞. 2023-04-30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中文(臺灣)). 
  11. ^ 高華君. 臺灣高蹺陣之研究 (PDF). 2004-04-30 [2023-08-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