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國立中央大學 (大陸時期)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Untitled
新加入的讨论内容请放在最后,谢谢。
wikipedia编辑请注意,百科全书叙述事实,请不要修改历史,也不要加入后人主观评述。
显然是叙述事实了,那9所学校是源出一门,这个是9校联庆江泽民总书记的贺词里面来得,除非那个是错的
--的确,中共对整个历史作了修改
9校同源的说法没什么问题。注意其中对“办学历史”和“建校历史”措辞上细微的差别。Alexcn 06:48 2004年8月12日 (UTC)
历史名词的介绍请以历史真面目叙实的方式介绍,而不要采用经过某些人修改历史的说法。要实事求是。另外,如果即使采用人为修改的历史,每个人修改的方法不一样,将会有很多冲突的版本。
另外,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不是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九所高校的前身,这些院校都是在1952年以后建立的院校;同时,他们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院校1952年前曾经主要是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相应的部分学科。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四所大学是由南京工学院分离有关学科成立的,其中,东南大学继承了南京工学院。
Alexcn 13:11 2004年8月13日 (UTC)
(签名可以用~~~~)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1952年分出师范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农学院林学系、工学院水利系、工学院航空系、医学院,新组建了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东南大学)、南京农学院(1988年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学院(1985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改名为河海大学)、华东航空学院(后并入组建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军医学院(现第四军医大学)7所大学。
此外,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还在1932年独立成为上海商学院、上海医学院。
继承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的是南京大学。其他7所学院都是1952年新建立的院校。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在1982年都曾经举行盛大的30周年校庆。这个历史可以查证。
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不了解事实真相。谢谢。 Wiking 08:49 2004年4月20日 (UTC)
:已经看到了,符合事实。辛苦!任何人如果有异议,欢迎在此讨论Wiking 09:10 2004年4月20日 (UTC)
国立中央大学1962年在台复校。1949年,中共将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自此以后,中国大陆事实上已经不存在国立中央大学这个名称。为使条目具有现实意义,把有关大陆国立中央大学的内容改换到国立南京大学。原Talk:国立中央大学也移动到此。 Ncuee 02:04 2004年5月20日 (UTC)
为了条目清楚,建议只叙述“国立南京大学”相关内容,时间上从1949年更名到1952年院系调整,1952年后衍生院校的演变简要记述。中大在台湾复校的内容与此条目无太大联系,给出国立中央大学的参考链接即可。
Alexcn 2004年8月6日(UTC)
國立中央大學1962年在台複校。1949年,中共將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自此以後,中國大陸事實上已經不存在國立中央大學這個名稱。為使條目具有現實意義,把有關大陸國立中央大學的內容改換到國立南京大學。 Ncuee 02:04 2004年5月20日 (UTC)
還是將1949年前的『國立中央大學』相關文字移到國立中央大學,此條目僅僅負責1949年易名直到到1952年的內容。 Alexcn 2004年8月6日(UTC)
To Wing, 以下内容最在是在wikipedia上面的,见05:27 2004年6月2日,后来被人删除: “南京大学1952年分出师范学院、农学院、农学院林学系、工学院、工学院水利系、工学院航空系、医学院,新组建了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学院(1988年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学院(1985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东南大学)、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改名为河海大学)、华东航空学院(后并入组建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军医学院(现第四军医大学)七所大学。南京工学院设在南京大学旧址,南京师范学院设在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南京大学由原址迁至金陵大学旧址;此外,1937年抗战迁至四川开学,在重庆沙坪坝,曾蒙重庆大学相助,医学院另迁成都华西坝,有赖华西大学支持,1946年还宁。台湾中坜国立中央大学1962年复校,1979年复名。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是以南京工学院(国立南京大学工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有关系科为基础组建衍生而来的同源院校。此外,1932年,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成为国立上海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立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诸校亦为南京大学(中央大学)的衍生亲缘院校。
容易让人误会的是,国立南京大学不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九所高校的前身。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四所大学曾经主要是南京工学院的有关系科;其中,东南大学继承南京工学院;南京工学院是东南大学的前身,而不是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前身;南京工学院化工系(即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化工系)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前身;其他类推。同样,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不是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或者南京林业大学的前身;但是,他们存在关系,南京师范大学的主要前身是南京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的师范学院,其他类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很多学校把学校校史修改得完全不符合事实。比如,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是解放后建立的大学,1982年举行30周年校庆,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同样是解放后建立的大学,但是他们最近校史的表述让很多人混淆,因为南京大学历史上曾经用过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的名称:
“东南大学于1902年建校以来,几经风雨,几番离合,几度兴衰,从三 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20年代的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再到解放后的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后又于2001年再度更名为东南大学。”
“江苏大学是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02年建校,从三 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20年代的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再到解放后的国立南京大学、江苏工学院,后又于2001年再度更名为江苏大学。”
和南京大学同样进行院系掉整的大学,比如北京大学,以北京大学文理学院为主并合并燕京等大学文理学院改组为北京大学,迁移到教会大学燕京大学旧址;再比如中山大学,以中山大学文理学院为主并合并岭南等大学文理学院改组为中山大学,迁移到教会大学岭南大学旧址(中山大学旧址改为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校园(1952年中山大学工学院合并岭南等大学工科而创立)),都在院系掉中受到损害,同时也诞生了许多新的学院。这些历史,不应该忘记,更不应该修改。
Dictioner 09:19 2004年8月11日 (UTC)
在目录“1.2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民國4年-12年,西元1914-1923)”中,其标题中的时间“民國4年”与“西元1914”是否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呢?民国4年系公元(即西元)1915年,而西元1914年系民国3年。我并不知道“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这一名称具体是从哪一年启用的,遂对于“民国4年”和“西元1914年”具体哪个正确也无从知晓,但是时间的换算存在不对应的问题应是确实存在的,希望知道真实时间的朋友做出改正。谢谢!肖扬(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07:00 (UTC)
请注意NPOV原则
不要加入甚具个人主观性的评论。 另外,我建议此条目只负责1949年到1952年的内容,院系调整也只包括1952年内容,此后各校的流变应当写在对应各校的条目里。 因此上一次修改中我删除了抗战时期的部分,这部分已经放在国立中央大学;调整后各校的变化只留简述;后面大段评论我认为不符合NPOV原则,全部删去。 不知道你的意见如何? Alexcn 09:32 2004年8月11日 (UTC)
支持NPOV原则。那些评述,正好阐明可能模糊的历史事实,比如可以澄清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修改历史的一些不实内容,自然应该保留。
Ncuee的建议不错,根据现实的情况,国立中央大学条目主要为台湾中央大学。而与原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相关的内容,包括1952年以前的内容,以及1952以后密切相关的内容,应放入此条目。
Dictioner 09:45 2004年8月11日 (UTC)
- 我的意见:
- 条目组织。
- 不能因为“现实情况”而忽视“历史情况”,也许可以考虑参照人物条目中重名的做法,分割成“国立中央大学(1949)”和“国立中央大学(复校)]?
- NPOV
- 作为百科条目,应该避免评论,只记事实,大段的评论不像是一个百科全书的条目。我理解的NPOV,就是不加评论。即使有评论、观点、意见,也应当体现各方意见,这样才不失“中立”。
Alexcn 09:57 2004年8月11日 (UTC)
“国立中央大学(1949)”和“国立中央大学(复校)”这样分割显然多余 。如果这样分割,岂不是南京大学也要分割为“1952年前南京大学”和“1952年后南京大学”?实际上,“国立中央大学(1949)”=“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前南京大学”=“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江苏大学”(1928年当时的全称按照规定不加“国立”二字),当然应该在一个条目说明。当然,这个也可以放在“南京大学”的条目下,不过最好像这样独立出来说明。
另外,如果那段注释看作评论,而如果这里不加评论,应该写明各校的建校时间,比如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1952年建校)、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1960年建校)、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1952年建校),尽管南京工学院前身是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工学院,江苏工学院前身是南京工学院农业机械系(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农业机械专业),南京师范大学前身是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南京大学(中央大学)的有关办学历史上,但作为独立的学校,还是1952年后建立的。就比如华南理工大学有“很多院系的历史比学校的历史都好长”的说法,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是1952年建立的,而其中的一些院系可以追溯到1952年前中山大学工学院的有关院系。这个和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校一样,虽然都是1952年建立的学校,但是因为很多院系可以追溯到南京大学原有关院系,所以院系的历史比学校的历史长。
百科全书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给人们正确的知识,尤其对容易误解的地方,应作重点说明。
Dictioner 10:09 2004年8月11日 (UTC)
我也认为将国立中央大学分割成复校前和复校后两个条目纯属多余。
然而,这个条目没有理由包括前、后如此之多的内容,相关内容完全可以给出参考链接。条目内容不应当有主观评论,如果有争议,标为争议条目,条目中简述各方立场,具体争议放在讨论页,这是wiki的做法。
另外,我在wiki条目作出的较大修改都给出了理由,你可以给出将我上次的edition完全抹掉的理由吗。
Alexcn 10:22 2004年8月11日 (UTC)
再次说明,这是百科全书,他给人们正确的知识,不存在照顾谁的立场的问题,他唯一需要表述的,是事实。
另外,之所以单开“国立南京大学”条目,主要是因为南京大学发展立中经过多次变迁,要说明这些变迁,如果放在“南京大学”条目中或者南京大学改名之前的“中央大学”条目中,显然不合适。现在人们要查南京大学或者中央大学的条目,显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了解目前大陆的南京大学和台湾的中央大学的情况,所以这两个条目应该分别表述这两个大学的状况。
�
建议
我的建议是,把1949年8月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写成一个条目(原国立中央大学),现有所有从那所学校衍生出来的学校都可以采用参见的方式把校史指向新条目,集中把这一条目写好。 现在太多的学校一讲校史都要从三江两江说起,重复内容太多,有些资料又不全。--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12:51 2005年4月26日 (UTC)
用心阁,如果你想就就某一个问题发表看法,请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说。 Expertedu 15:05 2005年4月26日 (UTC)
南京大学历史
本来这个条目主要是说南京大学及其衍生院校历史变迁的,是南京大学历史变迁相关的一部分。本来可以以“南京大学历史”这样的条目出现,不过正好“国立南京大学”这个词可以和南京大学的区分看来,所以才用“国立南京大学”条目代替“南京大学历史”条目并侧重其变迁。
讨论一所学校的历史,最关键首先的问题是要明白:这所学校是哪一年建立的?答案是很显然的,比如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是1952年建校的,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最早的一届毕业生,是1953年毕业的。所以,无论是校史,还是校友,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在1952年前都不存在。至于你追溯南京大学工学院某些分到你哪里去的系科,这完全是你的权利而且是必要的,这部分是可以和相关院校共享的。作为整个学校的历史,南京大学的校史,无论是南京大学时期、中央大学时期,还是东南大学时期、南京高师时期等等,都是不容盗窃的(注意:东南大学时期,指国立东大学,真正的东南大学,而不是任何伪东南大学)。当然,前辈的办学精神是大家继承的,包括整个学校的精神。但这并不表示可以随便篡改历史,侵犯他人的权益。Expertedu 15:05 2005年4月26日 (UTC)
我觉得你很奇怪,这里是在讨论的国立南京大学的历史,你一直唠唠叨叨的纠缠于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的历史干嘛?和这一条目有关系吗?要说你去东南大学条目去说嘛,在这里占这么多篇幅,真是奇快!--Sman 09:49 2005年5月1日 (UTC)
维基有如你这样不公正的管理员?
Mountain,你好!我刚才来看东南大学几个条目,我编辑的权利被剥夺,被保护的版本是你所作的最后修改。令人遗憾的是,你所做的修改大量添加错误、不符合事实的信息,难道你要为维基百科保护错误的版本?维基有如你这样不公正的管理员?随便举几个例子:
例1:东南大学条目中,原内容为“由中国建筑学先驱刘敦桢等人创建的建筑学系是中国高等建筑学的摇篮”,你修改为“由中国建筑学先驱杨廷宝、童寯、刘敦桢 等人创建的建筑系是中国高等建筑学的摇篮。”,什么是创建?杨廷宝、童寯是作为中国高等建筑学的摇篮的建筑系的创建者?此一错误在Talk:东南大学中已经指出,你即使不懂,也应该在阅读讨论之后再做编辑,如果Talk中的结果有问题,你也应该先在Talk page中指出来做进一步探讨,而不是直接就在正文中作修改。如果你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懂的事情,最好就不要参与编辑。管理员连这点基本的维基精神都没有,我感到很不可思议。
例2、在关于南京大学衍生院校变迁历史的国立南京大学条目中,原内容“: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后称南京大学,直至现在”,你修改为“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后称南京大学,直至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 。”。我想请问,你为什么偏偏要把错误的信息加上去?南京大学的名称不是直至现在吗?1952年后改名了吗?本来系“直至现在”这这几个文字纯属多余,但是被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的同学校友添加了“直至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使其成为错误信息,我才修改为“直至现在”。同样的还有你把东南大学条目中的南京大学旧址去掉,难道不是南京大学的旧址?为什么要故意遗漏信息误导人?
例3、 国立南京大学条目中,原内容“1914年8月,开始酝酿在两江师范学堂的基础上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9月 正式开学,江谦出任校长。”,被你修改为“1914年2月,在两江师范学堂的基础上改建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为当时中国六所高等师范之一 。1915年9月开学,江谦出任校长 ”,你所修改的“1914年]]2月”这个日期完全是错误的,况且“1914年8月”只是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开始,怎么就改建为'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是1915年才建成开学的。南京大学校史纪要中有记录:“1914年7月,江谦被任命为两江师范学堂校长。8月,江谦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就前两江师范学堂校舍,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年8月只是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开始。还有,你添加了“为当时中国六所高等师范之一”的错误信息。南京大学校史中的记载是“1915年9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开学(以下简称“南高师”)。经北洋政府批准,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被任命为校长。招收国文、理化两部预科各一级、国文专修科一级。它与北京高师、武昌高师、广州高师一起,成为我国创办最早的四所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高等师范学校是四所,怎么变成了六所?六所是后来添加了两所才成为六所,而且六所之后再后来又添加了一所(当时大学的设立是很容易的,包括省立、私立大学等等,而高等师范学校的设立则是中央政府确定的)。
另外,我还看到你的言论“维基百科并不判断是谁在“撒谎”,它是要将各种有影响的观点都陈述出来的。如果按照Expertedu的逻辑,那么象神创论、永动机等类似的条目都不允许存在了。”。要说明的是,维基百科不同与传统的百科全书,他根本不对任何事情做判断。对于“撒谎”,维基百科上当然会通过有关方面提供的事实来提供人们对“撒谎”的事情做出判断。另外,神创论、永动机不是简单的作为撒谎,永动机,是人类探索过程中的一个概念,至于神创论,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宗教文化。同样,如果是“撒谎”的东西,或者非常著名的撒谎的事件或者名言,也可以放在百科全书,但都会说明其撒谎的实质。
我非常希望看到维基百科的管理员必须有基本的维基精神,有了精神即使无学识也无大碍。也许Mountain的本意只是暂停编辑战的好意而没有不公正的本意,也许Mountain为维基百科付出了大量劳动,当然应该代表读者对你表示感谢。对于发生了错误的地方,希望能够尽快纠正。谢谢! Expertedu 01:22 2005年5月6日 (UTC)
- Expertedu已经收到你的留言。当时我恢复到Alexcn等人的版本,是因为他们还可以与你对话,而你却不愿意和他们对话。这样对你多少是不公平的。你可以在Talk:东南大学和他们协商出来一个全新的版本,这个版本要照顾到各方观点。谢谢。另外,这两天因为有事,不能多照看你们的协商进程了,还请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呀。--Mountain(Talk) 03:33 2005年5月6日 (UTC)
- 我想你应该再仔细看看,是谁不愿意以尊重事实为原则进行对话 --Expertedu 02:23 2005年5月25日 (UTC)
- 我作为一个修改和讨论的参与者,发现你说的一些话有你的道理,但是你却非常的原教旨,不愿意和别人对话,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很少回答别人的问题,而是反复强调你的观点,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同意mountain的做法。 --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3:03 2005年5月25日 (UTC)
- 强调谁的观点是次要的,主要看这个观点是不是符合事实。我是完全开放的,当然喜欢对话,但是对话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任何否定、篡改事实的东西不应该出现在百科全书。 Expertedu 03:11 2005年5月25日 (UTC)
- 据我的了解,南大和东南大学之间校实的矛盾中,事实是嘴说出来的。我看不妨两种观点都给他写上。 --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3:17 2005年5月25日 (UTC)
- 强调谁的观点是次要的,主要看这个观点是不是符合事实。我是完全开放的,当然喜欢对话,但是对话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任何否定、篡改事实的东西不应该出现在百科全书。 Expertedu 03:11 2005年5月25日 (UTC)
- 我作为一个修改和讨论的参与者,发现你说的一些话有你的道理,但是你却非常的原教旨,不愿意和别人对话,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很少回答别人的问题,而是反复强调你的观点,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同意mountain的做法。 --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3:03 2005年5月25日 (UTC)
- 我想你应该再仔细看看,是谁不愿意以尊重事实为原则进行对话 --Expertedu 02:23 2005年5月25日 (UTC)
南京大學和中央大學權利義務繼承的劃分
大陸南京大學和臺灣中央大學權利義務繼承的劃分
法人是權利義務關係的主體,而法人權利義務關係的保障有賴於政權。所謂法人,簡單的說,就是法律上的人。一個人或者法人,無論你改名張三或是李四,也不管你住在太平洋還是搬到亞細亞住,作為同一個人或者法人的事實是不會改變的,作為承受相同權利義務的主體是不會改變的。
法律由政權來保障的,所以其適用範圍和政權有關係。可以以中華民國和中國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中央大學和南京大學的關係為例。
中央大學在1949年在大陸改名為南京大學了。但是,後來在臺灣又複建了中央大學。在這種情況下,1949年前國立中央大學的權利義務應該由誰來承受呢?那麼權利義務適用的範圍就和政權所管轄的範圍有關係了。
中央大學所有的權利義務關係,在大陸都是由同一個法人、改名後的南京大學承擔。
如果中央大學過去在臺灣發生過合同行為,因為由原中央大學校友在臺灣建立起來的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的“複校”,所以臺灣的中央大學在臺灣就擁有了大陸中央大學過去在臺灣發生過的合同行為帶來的權利義務。
換句話說,1949年前中央大學承受的權利義務,一分為二,在大陸地區的歸屬南京大學,在臺灣地區的歸屬中央大學;而在第三國的,根據外交關係,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歸屬大陸的南京大學,在和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歸屬臺灣的中央大學。
比如,如果中央大學在1948年和美國出版機構簽訂購書合同,已經支付了預付款,但當時因為時局等原因突然中止,如果到現在還繼續有效,那麼這個合同關係由大陸的南京大學履行;如果是和巴拿馬的出版機構的合同,則由臺灣的中央大學承受那個權利義務。
如果只是一所新建學校,或者學校改名,名字正好和過去的某一所學校相同,但是並沒有經過政權官方確認為“複校”或者“複建”,並沒有被官方確認為同一個法人,那麼過去的一所相同名字的學校對外的權利義務關係和這個新建立或改名的學校沒有關係。
法律諮詢事宜,請來郵 hotlayer@hotmail.com ---Lawyer 07:22 2005年8月16日 (UTC)
关于命名的疑问
国立南京大学存在时间为1949-1950,是该高校系中所有校名使用时间最短的一个,建议将该条目移至国立中央大学(1927-1949) --本本一世 17:01 2006年7月22日 (UTC)
国立中央大学条目的开头说明:关于民国38年前大陆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详见“国立南京大学”。 -南中 (留言) 2008年12月12日 (五) 04:02 (UTC)
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校友和各分成院校的關係以及歷史校友歸屬問題
基本歷史:民國四年成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民國十年成立國立東南大學,民國十七改為國立中央大學,民國三十八年改名國立南京大學,三年後大陸南京大學院校調整,民國五十一年國立中央大學在臺灣複校。
基於歷史,做合理的歷史校友歸屬推論:
- 民國三十八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前的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校友,均為位於臺灣的國立中央大學校友和位於大陸的南京大學的共同校友,包括所有院系學科的校友。
- 大陸院系調整以前的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校友,皆為位於大陸的南京大學校友,包括所有院系學科的校友。
- 大陸院校調整以前的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各院系學科校友,同時為相應分成獨立院校的校友。具體而言:
- 由於南京大學師範學院分出組建了南京師範學院,後來改名南京師範大學,故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的師範學院、教育學院、教育科(包含藝術學科)的校友,為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大學工學院分出組建了南京工學院,後來改名東南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的工科、工學院的校友,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的共同校友。具體而言,包括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和中央大學工學院及其前身的工科、工藝專修科的電機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化學工程、農業機械、食品工程等相關係科。
- 由於南京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分出組建了南京化工學院,後來改為南京工業大學,故南京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校友為東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的共同校友;再往前,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化學工程相關係科校友,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工學院農業機械系分出組建了農業機械學院,後來改為江蘇大學,故南京工學院農業機械系校友為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的共同校友;再往前,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農業機械相關係科校友,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工學院食品工程系分出組建了無錫輕工業學院,後來改為江南大學,故南京工學院食品工程校友為東南大學、江南大學的共同校友;再往前,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食品工程系相關係科校友,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江南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大學工學院水利工程系分出組建了華東水利學院,後來改為河海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水利工程相關係科校友,為南京大學、河海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分出組建了華東航空學院,後來組建西北工業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航空工程相關係科校友,為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大學農學院分出組建了南京農學院,後來改為南京農業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農學相關學科的校友,為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大陸院系調整前南京大學農業機械系屬農學院,大陸院系調整後從南京大學分出組建了南京工學院農業機械學科,再後來又從南京工學院分出組建了農機學院,後來改為江蘇大學,又由於南京農業大學繼承了南京大學農學院,故從學院整體的角度,大陸院系調整前南京大學農學院農業機械系的校友,可以說同時是南京農業大學的校友,南京大學農學院林學系也是一樣。對繼承南京大學工學院的東南大學而言,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水利工程系也可以類推。
- 由於南京大學農學院林學系分出組建了南京林學院,後來改為南京林業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林學相關系科的校友,為南京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大學醫學院分出組建了華東軍醫學院,後來組建第四軍醫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醫學院校友,為南京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的共同校友。其前身的醫學院校友,指民國二十四年以後的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校友。根據前述,民國二十四年至民國三十八年的中央大學醫學院,也是位於臺灣的國立中央大學的當然校友。民國三十八年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如果中華民國並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这一改名以及改名後的歷史,則民國三十八年至大陸院校調整前的三年期間南京大學的校友,不是臺灣的國立中央大學的校友。
- 由於中央大學醫學院於民國二十一年分出組建了國立上海醫學院,後來改為上海醫科大學,再後來併入復旦大學,故民國二十一年以前中央大學醫學院校友,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上海醫科大學(上海醫學院)、復旦大學的共同校友。
- 其他依此類推。
- 由於中央大學商學院於民國二十一年分出組建了國立上海商學院,後來改為上海財經大學,故民國二十一年以前中央大學及其前身的商學院、商科(包含前上海商科大學)校友,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的共同校友。
- 其他依此類推。
上述推論,如有不同意見,請發表。-南中 (留言) 2008年12月12日 (五) 02:59 (UTC)
以上是對應細分層面的學理分析。至於大校友的概念,那是另外一回事情,如根據中央大学南京大学重庆校友会举行更名暨换届大会,有这些记录:“新任常务副会长彭黎明代表主城各区工作在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它单位的南大、东大、南工大和西北工大毕业的新入会校友发言; 新任常务副会长谢世友代表北碚区工作在西南大学的南大、南师大和南农大毕业的新入会校友发言;新任副会长余贤强代表涪陵区的校友发言。他们一致表示将遵循校友会章程的宗旨,尽心尽力搞好校友会工作,把母校的优良传统和老一辈校友的良好风尚传承下来。...”,“彭黎明还就校友会的更名和新会名的选择作了补充说明,强调了中央大学南京大学重庆校友会名称的广义概念:它不仅指中大和南大本身,还泛指中大时期和当年院系调整时原南大衍生的一脉同源各兄弟院校,以及一起参与衍生新校并融入其中的另一共同前身原金陵大学和中大附中等;谢世友转达了因事未能到会、毕业于原中央大学附中和1952年院系调整前原南京大学、现工作于西南大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校友对大会的祝贺和对大家的问候;柏溪的代表介绍了中大柏溪分校旧址的今日现状,那里已建成为景色优美的现代农林园区,欢迎校友们前去观光游览。...”。這是另外一個概念,中大南大總校分成院校全體校友的概念。-南中 (留言) 2008年12月12日 (五) 03:36 (UTC)
- 國立南京大學(位于南京市四牌樓二號)
- 東南大學(位于南京市四牌樓二號,是大陸時期中央大學主要繼承者,由規模最為龐大的工學院留守本部建立)
- 南京大學(位于南京市漢口路原日偽中央大學及金陵大學駐地,是大陸時期中央大學繼承者之一,由文理學院并入金陵大學建立)
事實上就是這個樣子,南京大學是文理學院并入金陵大學,爾后改名而成。 -Zhang1982002 (Zhang1982002) 2008年12月12日 (五) 03:36 (UTC)
- 按南京工学院/伪东南大学的说法,是否也可以说南京工学院是南京大学工学院几个系并入金陵大学工科合并组建而成迁移南京大学旧址的呢?这显然是荒唐的说法
- 南京大学旧址的确是南京市四牌樓二號。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1952年迁到金陵大学旧址,南京大学旧址让给了新成立的南京工学院以及河海大学(河海大学/华东水利学院不久搬离)。金陵大学旧址的确在日本占领时期成了汪伪中央大学,当时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旧址四牌樓二號被日本的陆军医院以及陆军医学院占据。而正牌的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已经迁到重庆。
- 现在的伪东南大学位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旧址南京市四牌樓二號,是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并入金陵大学等校工科建立的南京工学院,1982年举行建校30周年大庆。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但和历史上的东南大学不是同一学校。 河海工科大学的时候南京工学院/伪东南大学属于河海工科大学而不属于国立东南大学)。
- 学校地址是可以变的,学校地址变了还是同一所学校。南京大学搬迁到金陵大学旧址,北京大学搬迁到燕京大学旧址,中山大学搬迁到岭南大学旧址,难道就成了后者?如果占了南大旧址就能冒充南大,那么日本陆军医学院岂不是能冒充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了?南京工学院/伪东南大学岂不是能冒充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了?河北工业大学是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旧址,华南理工大学是中山大学旧址,他们像南京工学院/伪东南大学那样冒充了吗?
- 事实很清楚。南京工学院/伪东南大学的说“南京大學是文理學院并入金陵大學,爾后改名而成”是撒谎而已,事实是中央大学早在1949年已经改名南京大学。不知道这种骗子撒谎风气是不是南京工学院/伪东南大学校方在校史上盗窃南大校史撒谎培养出来的?
- 东南大学是南京大学的曾用名,南京工学院改名的东南大学是伪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是妄图通过改名为南京大学曾用名东南大学从而冒充南大以及南大前身进行招摇撞骗是很可耻的。河海工科大学的时候南京工学院/伪东南大学根本不属于国立东南大学,而是属于河海工科大学。 -Ngpz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3:52 (UTC)
请问南京工学院/伪东南大学,现在看东南大学和河海工科大学的校际足球比赛录像,伪东南大学校友的感情是站在河海工科大学一边还是站在东南大学一边?南京工学院/伪东南大学为哪一方加油?河海工科大学队,还是东南大学队 ? -Ngpz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4:07 (UTC)
諸名稱學校實為一校
中大在台復校認同南京校史,是故中大介紹包含大陸時代歷史。以名稱論,民4~12為南京高等師範,10~16為東南,17後為中央。南京一名為分裂以後在大陸採用,但在民國大陸時代已有,早已在校史中有載。南京高等師範改為大學時,初擬的正式名稱為國立南京大學,送呈教育部于南京籌建大學的正式函件中有「關於南京添設大學一案暨計畫書各件均悉。查建設南京大學,本部早有此議,唯限於經費,未克實行。今承藎籌,擬就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址及南洋勸業會舊址,建設南京大學,以巨集造就」等記載。故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國立南京,國立東南,國立中央諸名稱,實為一校。-Ncuee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15:20 (UTC)
因國立中央大學重點介紹今之中央,南京大學重點介紹今之南京,故原先用「國立南京大學」名稱,詳細介紹學校分裂以前的詳細歷史,以及之後的演化情況,應是一個好方案。-Ncuee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15:33 (UTC)
「國立南京大學」的名称只存在了一年,不具有代表性,不如使用「國立中央大學(大陆)」。—Xtx sinan (留言) 2009年10月17日 (六) 08:32 (UTC)
中央大學為使用時間最長久的校名,南京大學為分裂前大陸最後校名,兩名稱都具有代表性,可將兩者結合起來表示,亦代表分裂後兩岸分治的情形。 -Ncuee (留言) 2009年10月19日 (一) 01:13 (UTC)
条目名称
这个条目原来叫「國立南京大學」,又来又改为「國立南京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然后又改为“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如果只是南京中央大學,那么國立南京大學又要另外建一个条目? -钟山林 (留言) 2010年4月15日 (四) 04:35 (UTC)
- 为了避免多个条目重复同样的内容,把这几个条目合并在一起是对的,国立南京大学和中央大学除了换了一块牌子没有本质区别,至于条目名称可以再议。另,不要再提什么追源,看看人家北大怎么写的。--Gilgalad 2010年4月15日 (四) 04:40 (UTC)
- 已经发言了?这样就改了?追源北大怎么写和南大、中央大学有什么关系?想必你是东南大学的。提北大你不觉得可笑?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也和南京大学一样院系调整,难道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都像这个条目里南京大学那样被写成了老北京大学、老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新)、中山大学(新)? -钟山林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10:55 (UTC)
- 又,如果你初来维基,建议多参加其他条目的编辑和讨论,以加深对维基方针的理解。因为初来的人难免都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所以在对方针有深入理解以后再来修改你们学校的条目,这样比较好。如果你是南京人,欢迎加入Portal:南京/提升计划,那里应该有更多值得写的东西,而且可以认识不少来自南京的维基人。--Gilgalad 2010年4月15日 (四) 04:45 (UTC)
- 你编辑的条目问题太大。你删除条目写进的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事实上存在的辉煌荣誉,本身是破坏条目内容完整性的行为。另外,你却在条目如梅庵 (南京)里写“东南大学创建中国首个艺术学系”这样不符合事实的话(讨论:梅庵 (南京))。难道不觉得很可笑吗?荣誉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符合事实、公正。违背事实和公正的所谓荣誉是可耻的,事实、公正前提下的荣誉才值得人们尊重。 -钟山林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10:55 (UTC)
南高师
- 1915年只招了预科:“开办概况……1915年8月第一次招生时,仅招国文、理化两部预科各一班,国文专修科一班……9月10日正式开学。”
- “1920年1月,郭秉文校长又将南高的2部合建成文理科,下设8系。即国文系、英文系、哲学系、历史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和地学系,再加上原来的6科和新增加的2科——文理专修科和国文专修科,共有8系8科。”
[1]。--Gilgalad 2012年5月1日 (二) 15:59 (UTC) 另,中文维基繁简共存,不要随便进行手工繁简转换。--Gilgalad 2012年5月1日 (二) 16:02 (。:UTC)
- 编辑时不要随心所欲地删除内容。
- 南京高师一开始设立的是国文部、理化部两个本科部和国文专修科一个专修科。那么本科部第一年所招学生都从预科读起,第二年才招正科生。
- 国文专修科只招生了第一届学生就停办了,另外,没有文理专修科。专修科是专业教育,也就是应用性职业性教育,和文理本科是有区别的。
另外,关于繁简问题,按理说民国以前的事情,用繁体是最合适的。不知道哪里有不能进行手工繁简转换的规定,如果有那么有讨论修改的必要。 -Nanceyao(留言)
- 第一,我的资料来源是《南京大学百年史》,你如果有异议,请给出你的资料来源。第二,第一年招预科和成立本科部并无矛盾。第三,关于繁简体,请看WP:繁简处理:请不要手动地将条目源码中的繁体语句转为简体,或简体转为繁体(广义地也包括将一个地区用词转换成另一地区用词,如港澳繁体转换成台湾繁体),以免影响他人的编辑和阅读。手动做这种转换可能将被视为“繁简破坏”。WP:破坏规定:只有“为了修正系統转换错误或繁简混杂造成的链接错误而将相应内容替换成繁(简)体的行为不是破坏”。--Gilgalad 2012年5月1日 (二) 16:40 (UTC)
南京高师本科学制三年,如果第一年只招预科,预科一年,那么应该是四年毕业。
- 张绍忠,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1919年毕业。(张绍忠,字荩谋。1896年11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以教书为生。9岁丧父,12岁丧母。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 施之勉,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1920年毕业。(施之勉。江苏无锡人。名敦临。幼时入私塾就读。清宣统年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4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五中学(1913年常州府中学堂改名江苏省立第五中学,1929年江苏省立第五中学改名江苏省立常州中学)。 执教于家乡小学。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 吴蕴瑞,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自六岁入私塾,光绪三十三年(1907)毕业于乡立小学,民国五年(1916年)毕业于苏州师范,继而又考入南京高等师范体育科,值得强调的是,他自己选择的专业,可以说选择以体育为安身立命的职业,完全出于自愿和深刻的思考,出于他对体育的挚爱。)
- 周行健,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畢業于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工艺专修科。(周行健,又名周承乾,1895年出生于江西省广丰县一个农民家庭。幼时全家靠父亲做裁缝和种菜维持生活。周行健兄弟四人,他居长。13岁时在其姑父的赞助下到县城进学堂。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 倪尚达:1919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科(理化科即理化部),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回忆父亲倪尚达教授”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1年第04期 作者:倪敦祥)记载倪尚达在南高学习两年毕业,应该是1917年考入南高的:父亲一生的几个片断 求学 1898年6月9日,父亲出生在上海浦东召家楼镇。... 8岁时进私塾...。....9岁时进入召楼初小...。读完4年初小和广智学校的两年高小后,他考取了不收学费和住宿费的江苏省水产学校。由于对水产毫无兴趣,两年后,他考进了也不收学费和住宿费的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理化本科。 两年过去了,除了毕业证书外,父亲还拿到了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请他做数学教师的聘书。)
南高文理本科学制是三年,专修科一般也应该三年。可能学生入学时文化程度不同等原因,即便是后来直接招的正科生,学习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有的两年就毕业了,吴蕴瑞、倪尚达都是两年,也可能是学习用功,提前读完学分就毕业了。南高是完全采用学分制的。很多不是高中毕业直接考入的,当时中学教育还不完善。- Nanceyao(留言) 2012年5月2日 (三) 04:11 (UTC)
- 还是没有直接提到两部1915年也招了本科的文献?请在有文献直接证明别人的修改有错误之前不要回退别人的修改。谢谢。--Gilgalad 2012年5月2日 (三) 12:12 (UTC)
本条目记述的是南京大学(曾用校名:国立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江苏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的历史演变情况
本条目记述的是南京大学(中央大学)的历史演变情况。国立中央大学、江苏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都是南京大学的曾用名,是同一所学校,只是在不同时期的名称。这和后来改名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的原南京工学院、江苏工学院是不同的学校。现在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只是使用了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历史上的校名,但和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并非同一个机构。现在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只是和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有关系,是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有关系科在院系调整后衍生出来的新学校。而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改名而来)这所学校,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等等一样,经过院系调整后到现在依然存在。请编辑者特别是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的校友包括User:MtBell等等注意,事实要说明清楚,不要企图鱼目混珠。 --Sulintan(留言) 2012年9月24日 (一) 06:45 (UTC)
再次提醒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的朋友,请不要制造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是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改名演变来的假象。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之后,就没有改过名字,南京大学的校名一直沿用到现在。另外,民国时期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等,都是南京大学的曾用名,和人民共和国时期新建的现在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是不同的学校主体。不可故意混淆。 -Sulintan(留言) 2012年10月15日 (一) 15:34 (UTC)
既然介绍的是南京大学的曾用名,那么本条目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南京大学条目内容与本条目重复太多。 Baidutieba985(留言) 2012年12月22日 (六) 12:02 (UTC)
有關 otheruseslist 模板內容
我認為這個版本:
比較好。目前的版本:
令人無法理解為何要列出一些「看起來不相干」的學校(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Kolyma(留言) 2012年10月21日 (日) 04:04 (UTC)
- (+)支持第一个版本,列出了有可能产生歧义的条目名称,并且说明了歧义产生的原因是与这个学校的曾用名相同。这已经足够了。--Gilgalad 2012年10月22日 (一) 02:28 (UTC)
本篇内容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条目有大量重复之处。而这段历史,读者可以在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条目上自行查阅,本条目的作用应该是校名上的消歧义。
建议改为:
本文介绍的是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之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后称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之历史和后续演变。
-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后,汪精卫政权在南京建立的中央大学(又称汪伪中央大学),详见“中央大学 (汪精卫政权)”。
- 关于采用近似该校曾用名“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现南京师范大学(原南京师范学院),详见“南京师范大学”。
- 关于采用近同该校曾用名“国立东南大学”的现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详见“东南大学”。
- 关于采用该校曾用名“江苏大学”的现江苏大学(原镇江农业机械学院),详见“江苏大学”。
个人意见Baidutieba985(留言) 2012年12月22日 (六) 11:55 (UTC)
(-)反对。按这种逻辑,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些条目都应该是中国的消歧义。荒谬。--Gilgalad 2012年12月22日 (六) 12:13 (UTC)
有关资料辑录
- 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吴健雄为中央大学90周年校庆题词:“南大、东南:纪念九十周年大庆,老少校友不惜远道归来,欢聚一堂,并庆祝一世纪来,继续不断之发展与成功。并谨贺:母校万寿无疆!——吴健雄、袁家骝敬题 一九九二年五月一日”([2])
- 《东南大学(39期)、中央大学(20期)校友通讯》——东南大学校友总会、中央大学校友会编[3]; 《中大(21期)、南大(53期)校友通讯》
- 重庆大学:抗战爆发初期,国立中央大学(今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以及台湾的中央大学等多所名校的共同前身)西迁入渝,“借住”重庆大学。两大名校携手办学,构筑了当时中国大后方最著名“文化三坝”之一,也成为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块高地。(重庆大学隆重举行以“牢记历史 珍爱和平”为主题的抗战寻迹校园行活动)
- 2005年6月4日,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东南大学副校长分别在国立中央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上致辞。([4])
请求移动
请将本条目(现名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移动到中央大学,以符合维基百科中两岸大学条目命名的惯例,如:
--Gilgalad 2013年4月25日 (四) 13:57 (UTC)
- (!)意見:在此大學(包含前身)存在期間,「國立中央大學」是使用時間最長的正式名稱,而且並未牽涉到兩岸學校同名的問題,因此應不須更動。--Iokseng(留言) 2013年5月13日 (一) 14:15 (UTC)
管理员大人钧鉴
管理员Gzdavidwong大人命令我指出他的编辑到底哪错了[5],否则就犯下破坏大罪。那么恭敬不如从命,以下是管理员大人的错误编辑:
- 中國社會學社第九屆年會二十周年紀念大會照片:请放到中國社會學社,本条目不接受无关照片。相关性!
- “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後”->“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条目中用引号括起的是文献原文,请问管理员阁下看过原文没有?认真查证!
- “某些學者認為此次東大改組包含國民黨當局希望消滅東大之因素”->“某些學者認為此次東大改組包含當局希望消滅東大之因素”:当时中国并存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请问管理员阁下,“当局”是哪个当局?历史常识!
- “1950年10月去“国立”两字”->“1950年10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规定去“国立”两字”:管理员阁下是否知道当时签发更名文件的是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而且当时也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这个机构?尊重历史!
这些错误,多半是因为您Gzdavidwong管理员阁下的无知和想当然造成的。我给你指出错误帮你回退,是为你好,免得你闹笑话。可你为了这点小错还要我浪费这么多时间给你上课不然就是“破坏”,大概接下来就要“最后警告”然后封禁了吧?(您可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恩将仇报、不知好歹,您这个管理员还是趁早辞了,不要给其他兢兢业业的管理员抹黑丢脸!--Gilgalad 2014年5月4日 (日) 09:25 (UTC)
- 說明個別錯處是閣下的責任,一刀切回退本來就有問題。--瓜皮仔@Canton 2014年5月4日 (日) 09:54 (UTC)
- 编辑犯下错误的难道不是阁下吗?须要为别人的错误负责的,只有师长和家长。很遗憾我没有资格为阁下负责。--Gilgalad 2014年5月4日 (日) 10:10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eb.nwpu.edu.cn/web/dangan/fwzn/cdzn/3816.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12233845/http://web.nwpu.edu.cn/web/dangan/fwzn/cdzn/3816.htm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xiaobao.nju.edu.cn/showarticle.php?articleid=8433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15163943/http://xiaobao.nju.edu.cn/showarticle.php?articleid=8433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