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5号潜艇 (1936年)
U-35号(德語:U 35)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建造的十艘VII-A型近岸潜艇(或称U艇)之一。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936年9月24日下水,至同年11月3日交付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艇曾执行过三次巡逻作战,共击沉4艘、击伤1艘同盟国或中立国商船,累积总吨位为13,864吨。1939年11月29日,U-35号在卑尔根西北部的北海遭英国驱逐舰金斯敦号、伊卡洛斯号和克什米尔号投掷的深水炸弹击伤后自沉,艇内43名官兵全数被俘。
历史 | |
---|---|
纳粹德国 | |
船名 | U-35号 |
下订日 | 1935年3月25日 |
建造方 |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
原始造价 | 4,189,000国家马克 |
船廠編號 | 558 |
铺设龙骨 | 1936年3月2日 |
下水日期 | 1936年9月24日 |
入役日期 | 1936年11月3日 |
结局 | 1939年11月29日在北海遭三艘英国驱逐舰投掷深水炸弹后自沉 |
技术数据 | |
船級 | VII级潜艇 |
船型 | VII-A型 |
排水量 |
|
船長 | |
型宽 |
|
高度 | 9.50米 |
吃水 | 4.37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220米 |
乘員 | 4名军官、40-44名水兵 |
传感与 处理系统 | 群听装置 |
武器裝備 |
|
服役记录 | |
所属 |
|
识别代码 | M 21 203 |
指挥官 | |
参与行动 | 3次巡逻 |
战绩 |
|
设计
VII级潜艇是基于德国早期的潜艇发展而来,其设计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UB-III型,特别是被取消的UG级方案,再结合造舰工程局为芬兰设计的水妖级加以改进。VII级是单壳体结构,压载水舱以马鞍形安装在艇体上半部的两边舷侧是其最大的特征。由于编入舰队后的使用成绩较好,一边不断进行改进一边持续批量生产,结果成为了纳粹德国潜艇舰队的主力。[1]
U-35号是VII级的第一个衍生型号VII-A型之一。其全长64.51米、舷宽5.85米、高9.5米,并有4.37米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别为626吨和745吨。VII-A型艇采用两台猛狮生产的M6V 40/46型六缸四冲程1,155匹公制馬力(850千瓦特)柴油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两台布朗-博韦里提供的GG UB 720/8型375匹公制馬力(280千瓦特)双作用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7節(31公里每小時),水下8節(15公里每小時);能够在水面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航速续航6,200海里(11,50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连续在水下航行94海里(174公里)而无需充电。尽管起居舱室非常狭窄,但由于其快捷的紧急下潜速度,VIIA型艇普遍受到船员们的欢迎,并被视为比更大、更迟钝的艇型更能保护他们免受敌人的攻击。[2][3]
武器装备方面,U-35号较前型II级潜艇的装备更重,有四具艇艏内置和一具艇艉外置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1枚G7型鱼雷或最多22枚TMA型水雷(TMB型则为33枚)。此外,该艇还搭载有一门配备220发弹药的88毫米35式速射炮以及一门配备1,195发弹药20毫米30式高射炮作为甲板炮。其标准船员编制为4名军官及40-44名水兵。[2]
历史
1935年3月25日,海军造舰局不惜违反《凡尔赛条约》,正式将四艘VII-A型潜艇(U-33至U-36号)的建造合同发包予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其中U-35号于次年3月2日开始铺设龙骨,建造序列为558。经过六个月的建造,它于1936年9月24日下水,至同年11月3日在前U-1号艇长、海军上尉克劳斯·埃韦特的指挥下交付使用。完成海试后,该艇加入驻威廉港的“扎尔茨韦德尔”潜艇区舰队,先后担任作战艇和前线艇,直至1939年11月29日沉没。1937年1月11日,海军上尉赫尔曼·米夏黑勒斯率U-35号执行首次远洋航行,对亚速尔群岛的蓬塔德尔加达进行了舰队访问。西班牙内战期间,它又于1937-1938年间三度被派往西班牙沿岸参与支援佛朗哥海军部队的“厄休拉行动”,任务包括海上监视以及进行潜水和护航演练。在1938年4月10日进行的德奥合并公投时,该艇甚至停靠在休达充当当地约200名奥地利人的临时投票站。战前,U-35号曾发生多起事故:1937年,它与一艘货轮相撞;1938年又遭装甲舰施佩伯爵将军号撞击;1939年则因一架飞机撞上司令塔而严重受损。[4][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U-35号执行了三次巡逻,共计击沉4艘、击伤1艘同盟国或中立国商船,累积总吨位为13,864吨。[6]
作战巡逻
1939年8月24日,U-35号在海军上尉维尔纳·洛特的指挥下从诺伊施塔特出发执行首次作战巡逻。该艇与穿过威廉皇帝运河而来的U-31号和U-32号一同前往梅默尔,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8月26日抵达后,U-35号于翌日从梅默尔出发,观察波罗的海和但泽湾的航运状况。六天后,该艇回到基尔,继而经威廉皇帝运河于9月3日返抵威廉港。在此次巡逻中,U-35号没有袭击任何舰船。[4][7]
U-35号的第二次巡逻于9月9日中午12:00从威廉港启程,前往北大西洋和比斯开湾游弋。当天在行经荷兰的斯希蒙尼克岛以北约23海里(43公里)时,英国皇家海军潜艇厄休拉号曾向U-35号和U-21号发射了英国在战争中的首批五枚鱼雷,但均告射失。[8]9月18日13:19,U-35号在赫布里底群岛以西截停英国拖网渔船圣阿尔维斯号(St. Alvis)。洛特留意到对方的救生艇由于超载,13名船员将不可能到达陆地,于是在他们把无线电设备扔掉后,他允许拖网渔船继续航行。作为回报,潜艇也得到了英国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在该地区出没的情报。[9]当天晚些时候,U-35号在圣基尔达西北偏西海域又拦截了三艘英国拖网渔船。其中阿利塔号(Arlita,326总吨)首先于18:48遭火炮击沉,接着是明托勋爵号(Lord Minto,295总吨)于19:00沉没。惟第三艘南希·黑格号(Nancy Hague)在接载了另外两艘船的船员后获准继续航行。[10]9月21日14:10,洛特在锡利群岛西南部向OA-7号护航船队发射了三枚鱼雷,在相继错失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油轮后,仅击中了6,014总吨的英国油轮柚木号(Teakwood)。但后者并未沉没,而是在炽热号驱逐舰的护航下被送抵法尔茅斯。[11]10月1日18:45,U-35号试图通过灯光信号拦截无护航且中立的比利时货船叙宗号(Suzon,2,239总吨),但对方试图逃跑,直到鸣炮示警实际击中了其2号货舱后才停船。随后,20名船员乘坐两艘救生艇匆忙弃船,接受了德国人的盘问,U-35号再发射一枚鱼雷,击中了叙宗号与烟囱平行的左舷,导致其断成两半,几乎立即在距韦桑岛南偏西约42海里(78公里)处沉没。[12]两天后的13:15,独自航行的希腊货船迪亚曼蒂斯号(Diamantis,4,990总吨)在恶劣天气下遭U-35号拦截,船员被命令弃船。至15:40,洛特朝该船发射了三枚鱼雷——在前两枚过早引爆后,仅第三枚取得命中,使迪亚曼蒂斯号在锡利群岛西南偏南约40海里(74公里)处沉没。由于救生艇不适合在恶劣天气下使用,洛特决定把对方全体28名船员都带上潜艇,并于第二天违反爱尔兰的中立原则将他们送抵丁格尔湾,之后才于10月12日返回威廉港。[13]洛特后来评论道:
“ |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我无法检查船上的文件,所以我发出信号,让他们跟着我。我想去爱尔兰海岸,我知道那里不会有这么恶劣的天气。他们没有跟着我,于是我用枪对着船头开了一枪。结果,船员们惊慌失措,跳上了小艇。可以预见,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他们必然会翻船。[14] | ” |
洛特回到国内受到谴责,他的行为被认为危及了己方船员的安全。[15]但这一在战时罕见的行为却成为国际头条新闻,使U-35号登上了10月16日《生活》杂志的封面,[16]为该艇及其官兵赢得了极大的尊重,甚至对他们后来被俘期间也产生了影响。例如,当水兵们被囚禁在伦敦塔时,时任英国第5驱逐区舰队司令的蒙巴顿勋爵便探望了他们。2009年,为了纪念这一义举,爱尔兰的文特里当地还为该艇竖立了一座纪念碑。[17]
11月18日,U-35号离开威廉港执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巡逻,前往北大西洋和奥克尼群岛游弋,从此再未归航。[18]11月29日黎明,洛特在卑尔根西北部、设得兰群岛附近试图袭击英国重巡洋舰诺福克号时,被对方驱逐舰伊卡洛斯号所发现,后者遂在日出的映衬下发起进攻。由于反光原因,U-35号的舰桥瞭望员没有看到驱逐舰,使得洛特措手不及,被迫紧急下潜。他潜入70米的深度并做出规避机动,但伊卡洛斯号通过潜艇探索声呐锁定了位置,进而投掷出定向为75米的深水炸弹。另外两艘驱逐舰金斯敦号和克什米尔号闻讯赶来,并被引领至据信是U-35号所在的方位。金斯敦号发动两次深水炸弹攻击,卡住了潜艇的深潜舵,使其形成陡峭的上扬角度。洛特命令所有可用的船员前往前舱并全速航行,但徒劳无功;深水炸弹还损坏了艇艉的燃料舱和控制室,而艇艏增加的重量不足以使其恢复到水平位置。洛特只得弃艇,排空所有的控制舱室并浮出水面。他操纵甲板炮自卫,但当看到自己被三艘驱逐舰包围,并且克什米尔号正在开火时,便放弃了抵抗,并下令凿沉艇只。随着潜艇缓缓被灌满水并在60°35′N 02°47′E / 60.583°N 2.783°E处沉没,炮手们纷纷举手投降。指挥英国区舰队的蒙巴顿勋爵要求他的驱逐舰长时间停泊,由克什米尔号从冰冷的海水中救出了4名军官和27名水兵,金斯敦号则救出了洛特和另外11名最后离艇的人。U-35号的43名官兵全数被俘,且每一位船员都在战争中幸存下来。[19]潜艇残骸直到1986年7月才在维京沙洲被发现。[20][21]
袭击历史摘要
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吨位 | 结局 [6] |
---|---|---|---|---|
1939年9月18日 | 阿利塔号 | 英国 | 326 | 击沉 |
1939年9月18日 | 明托勋爵号 | 英国 | 295 | 击沉 |
1939年9月21日 | 柚木号 | 英国 | 6,014 | 击伤 |
1939年10月1日 | 叙宗号 | 比利时 | 2,239 | 击沉 |
1939年10月3日 | 迪亚曼蒂斯号 | 希腊 | 4,990 | 击沉 |
脚注
- ^ 日本海人社,第20頁.
- ^ 2.0 2.1 Gröner 1991,第40頁.
- ^ Helgason, Guemundur. Type VII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2).
- ^ 4.0 4.1 U 35. U-Boot-Archiv.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5).
- ^ Helgason, Guðmundur. U-35.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 ^ 6.0 6.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35.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9).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5 (1st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8).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5 (2n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2).
- ^ Helgason, Guðmundur. Arlit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 ^ Helgason, Guðmundur. Lord Minto.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6).
- ^ Helgason, Guðmundur. Teakwood.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 ^ Helgason, Guðmundur. Suzon.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6).
- ^ Helgason, Guðmundur. Diamantis.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2).
- ^ Riegel, Ralph. Town to honour WWII U-boat crew for saving 28 sailors' lives. independent.ie. 2009-09-18 [200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
- ^ T Ryle Dwyer. 'Submarines in the bog holes': West Kerry's experience of World War II. u-35.com. 1999-10-01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War on U-Boats. Life (Time-Life). 1939-10-16: Cover and p. 79.
- ^ West Kerry: "Local recalls U-35 landing 'perished' sailors in Ventry". kerryman.ie. [201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7).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5 (3r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1).
- ^ Kemp,第62頁.
- ^ Busch & Röll,第14頁.
- ^ Blair,第154–155頁.
参考资料
- 日本海人社 (编). 《纳粹德国潜艇史》. 由章骞审校.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436-6430-2.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译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Blair, Clay. Der U-Boot-Krieg. Band 1: Die Jäger 1939-1942. München: Heyne. 1996. ISBN 3-453-12345-X.
- Busch, Rainer; Röll, Hans-Joachim. Der U-Boot-Krieg 1939-1945. Band 4: Deutsche U-Boot-Verluste von September 1939 bis Mai 1945. Hamburg: Verlag E.S. Mittler & Sohn. 2008. ISBN 978-3813205145.
- Kemp, Paul. U-Boats Destroyed - German Submarine Losses in the World Wars. London: Arms & Armour. 1999. ISBN 1-8540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