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愚蠢的人類/沙盒/B0002

租借新界

1898年,大英帝國大清帝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九龍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的地區及235個島嶼歸入英屬香港的範圍,為其99年[1]:114。當時這片土地仍然是一些農村及圍村,並且包含了香港幾乎所有剩餘的農田。縱使得到部分香港商家的支持[2]:70,但當地鄉民因為前景不明的恐慌而組織反抗,新界六日戰因而觸發[3]:154-155。參戰氏族與鄉村為屏山鄉、廈村鄉、十八鄉錦田鄉和大埔七約,鄉勇共有大約2,600名男丁[4]。港英政府在接收新界其它地區時,並沒有村民反抗[4]。戰爭在六日結束,港英政府最終順利接掌新界[4]

縱使鄉民的反抗以慘敗結束,但他們的訴求最終得到港英政府的尊重,並允許新界原居民保留繼承土地、使用土地和婚姻(納妾休妻)的傳統法律和習俗,與九龍及香港的法律有所區別,其中繼承土地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時今日[4]。港英政府接收新界後,各大氏族即與小氏族平起平坐,不再有地主支配佃人的社會階級。政府又如市區一樣的透過士紳代為管理當地民眾,所以新界居民亦很快便接受了港英政府的管治。

日後,東莞人策劃再於香港起事,但最終得不到鄉民支持,無疾而終。

儘管一些內地史學家會認為這是當地人民的抗英反殖行為[3]:155,但按照當年新界居民的抗英文書,土地擁有權問題、害怕地方習俗受到侵犯、謠傳英國人會對他們不善才是抗爭的主因[5]:66-67[6]:21-22

參考資料

  1. ^ 丁新豹. 歷史的轉折:殖民體系的建立與演進. 王賡武 (编). 香港史新編 增訂版(上冊). 三聯書店. 2017. ISBN 978-962-04-3885-1. 
  2. ^ Carroll, John M.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962-209-878-7. 
  3. ^ 3.0 3.1 王宏志. 歷史的沉重 從香港看中國大陸的香港史論述.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0. ISBN 0-19-590070-7. 
  4. ^ 4.0 4.1 4.2 4.3 Hase, Patrick H. The Six-Day War of 1899: Hong Kong in the Age of Imperialism.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9622098992. 
  5. ^ 蔡榮芳. 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4-1945.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0-19-592778-8. 
  6. ^ 劉蜀永; 姜耀麟. 甲午戰爭後新界土地關係的變化. 蕭國健; 游子安 (编). 1894-1920年代 歷史鉅變中的香港. 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嗇色園. 2016. ISBN 978-988-125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