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愚蠢的人類/沙盒/B0003

杯葛運動

1904年底,被稱為「不平等條約」的《中美會訂限制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期滿,中國人民要求廢除條約,但受美國拒絕。事件引發上海紳商不滿,於1905年發起杯葛美貨的運動,抗議美國歧視華人[1]。後來清政府受到美國駐華公使及各地美領事施壓,下詔諭命令停止抵制活動。抵制風潮卻由上海移至廣東各地[1]

香港亦有很多知識份子及一部分華商參與這場帶有中華民族主義色彩的運動[2]:130[3]:71-72[4]:77,其中辦報者包括《華字日報》及《有所謂報》也以文字宣傳響應運動,亦有碼頭工人拒絕為美國商船搬運貨物[5]:182。廣東人馮夏威在上海美領事館前服藥自殺,成為運動的烈士。香港亦有舉行追悼大會[1]。香港華商公會計劃召開大會,以響應抵制美貨運動,但被第13任香港總督彌敦下令禁止,並說這是「侵犯一個友好國家的商業」[6]

這次事件亦是中國首次使用「和平、理性、非暴力」方式反抗西方的運動,亦被譽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开端」[7]

1908年,日本貨輪「二辰丸」因走私軍火到廣東被中國政府扣押,日本政府強迫中國謝罪道歉的舉動引起中國民憤[8]。香港本地商人組織抵制日貨運動,聲勢甚至比廣州更加浩大[9]:94。港人排日情緒在11月1日至3日達至高潮,連續三天的反日暴動,近千名香港居民搶掠及毀壞西營盤、荷李活道一帶售賣日貨的商店[8][10]。在這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抵制日货的運動中,香港民眾的反抗情緒最為激烈。

這兩場杯葛運動反映了當時香港華人的民族主義的興起[9]:94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黃賢強. 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 1995年. 
  2. ^ 丁新豹. 歷史的轉折:殖民體系的建立與演進. 王賡武 (编). 香港史新編 增訂版(上冊). 三聯書店. 2017. ISBN 978-962-04-3885-1. 
  3. ^ 蔡榮芳. 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4-1945.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0-19-592778-8. 
  4. ^ Carroll, John M.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962-209-878-7. 
  5. ^ 楊國雄. 舊書刊中的香港身世. 2014年9月1日. 
  6. ^ 張連興. 香港二十八總督. 2012年7月1日. 
  7. ^ 王立新.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1999年第2期.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8. ^ 8.0 8.1 王賡武. 香港史新編(增訂版)(全二冊). 2017年3月3日. 
  9. ^ 9.0 9.1 高馬可. 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 林立偉譯. 中華書局. 2013. ISBN 9789888263202. 
  10. ^ 陳學然. 五四在香港 : 殖民情境、民族主義及本土意識. 中華書局. 2014: 167. ISBN 978-988-829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