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Fz20181223/个人RDT编写偏好

此页面用于描述User:Fz20181223编写铁路系统标示(下文简称RDT)时的格式偏好。该页面内容不具有普遍性,更不应视为编写RDT的强制性原则。同时,User:Fz20181223也不保证一定会按照本页面内容执行RDT相关编辑操作。本页面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

由于User:Fz20181223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RDT进行编辑,故本页论述内容仅针对城市轨道交通RDT,不适用于国铁及其他形式的RDT。

若此页面描述内容与维基百科相关论述文件冲突,请以后者为准,并请立即联系User:Fz20181223对此页面进行相关修正。由于User:Fz20181223水平有限,本页面中的错误也欢迎指出。

收录范围

  • 每条线路仅记录运营中和在建的部分。在终点站处使用标识尽头的图标(词根:ENDE)及箭头(词根:CONT)提及“稳定”的规划并说明,不写入“不稳定”的规划。
    • 一般情况下,此处“稳定”指代有来源可以说明线路走向信息,或可以极易推理出线路走向(一般此类线路特别短,如南京地铁2-9接驳线)。不符合该要求则被称为“不稳定”。一般情况下User:Fz20181223认为近期规划大部分都能被认为是“稳定”的,而远期规划大部分都能被认为是“不稳定”的。界限具体由User:Fz20181223把控。
  • 换乘站换乘的线路收录范围可以参考上一条。如没有符合收录范围的换乘线路,即使该站可能是换乘站,也当做普通站处理。但如遇到有规划联络线,一般无视上述规则,选择收录。
  • 距离线路较近的国铁线路,走向垂直水体可供收录。若线路与国铁线路走向高度重合,则在RDT最下方使用脚注说明。
  • 高速公路等上述未提到的信息暂没有收录范围限制,目前既有的信息不回主动删去,也不会主动添加新的信息。

如:在南京地铁RDT/3中,秣周东路——秣陵街道区间应被收录,因为此区间已投入建设;而林场——南京北站则不应被收录,因为对应区间的规划尚未最终确认。上跨柳州东路——上元门区间的长江应被收录;而沿浮桥——鸡鸣寺区间平行布置的珍珠河则不应被收录。

书写规范

  • 不要出现只有表示轨道的一行,除非防止文字栏中使用BSsplit模板分隔换乘线路终点站的小字过于密集。(即,每一行存在都应该有其独一无二的用处)
  • 对于换乘站,若两线路站厅距离较近且走向趋于垂直(一般认定为两线走向抽象为直线后形成的夹角中小的那个大于45度),则使用十字换乘图标展示。
  • 对于一个站点图标块无法展示完全的车站才使用HUB模块。
    • 此处站点图标块除了单个图标外还可以代指同台换乘图标或者大图标。
  • 对于未开通的线路,描述该线路的文字区域及该线路的标识均淡化(具体为使用dim模板)。
  • 对于同台换乘,若同台换乘的两条线中,其中一条线全程只与另一条线的单向相交(含拉出支线),则按照实际相对位置排列且线路不得交叉。(即,不要刻意制造立交点)

压缩规范

若RDT模板宽度过大,以至于影响实际插入时展开后信息框大小,则应该考虑压缩RDT模板宽度。目前User:Fz20181223常用的压缩方式有以下几种:

  • 使每一行两端不同时拥有“\”符号,否则可以在两端删去相同数量的该符号直至一边没有。
  • 部分宽度过大的部分可以考虑居中处理,不要将宽度过大的部分为了迎合描述线路的位置而置于边上。
  • 对于过长的附近线路信息,考虑使用BSsplit模板展示站点信息。若连续多行使用该模板,可以考虑相邻两两在中间多隔一行。

示例

(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