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KirkLU/沙盒/Wikipedia:格式手册
Wikipedia:格式手册 | ||||||
Wikipedia:格式手冊/版面佈局 | 通用格式 | Wikipedia:格式手冊/导言章节 | 主体章节 | 附录章节 | ||
|
格式手冊 |
---|
灰字链接非正式指引,僅供參考 |
格式手册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些準則、方針,使得所有条目的编辑风格變得一致。以下的规则并没有声明不能变动,也不暗示這些规则比其他方式都要好,但如果所有人的編輯方式都一致,维基百科会更易於阅读和使用,並讓撰写和编辑变得更加方便。《芝加哥格式手册》裡面的話应得到注意:
“ | 规章制度,本質上,並非永恆不變的定律。它们僅針對一般案例,必须在某程度的弹性下应用。 (Rule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these, in the nature of the case, cannot be endowed with the fixity of rock-ribbed law. They are meant for the average case, and must be applied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elasticity.) |
” |
當然,编写內容清晰、有內涵、无偏见的條目,比任何的文章编排格式来得更重要。只要您能做到這一點,其實無須過分在意任何指引:编辑维基的乐趣在于未必凡事都要做到最完美。 其他維基参与者在编辑維基百科的時候,会按照这个指引修正不規範格式的條目,條目會渐渐地符合指引內容。
您还可以参阅:
- 如何编辑页面:那里有关于如何用各种不同的格式代码。这一篇文章会集中讲述何时去使用那些格式,虽然我们通常会在例子中把那些代码也列出。
- 版面指南:那里有一些简单的条目编写的指导。一些标准的格式可以在Wikipedia:模板消息找到,让您可以方便地剪贴入条目中。
- 維基專題:那里包含了对某一知识范畴的条目的编排指引。
条目结构
完整而优良的条目应当依次由导言、正文主体和附录三部分构成,本章节将介绍这三部分中可能出现的构成元素,并详细说明这些元素同时出现时一般应将他们以何种顺序放置在条目中。需要指出的是,本章节所列各项元素并不必须也几乎不可能全部出现在同一条目中,编者只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并根据条目的实际需要依次加入即可。
导言章节
条目中的导言章节是指章节目录前,用于呈现条目基本信息、介绍条目的主题和概括条目的重点的内容。在导言章节中可以选用及其元素排序为:
- 消歧义模板(如{{Otheruses}}、{{Distinguish}})
- 维护性模板(如{{Cleanup}}、{{Unreferenced}}等)
- 字词转换模板(如{{noteTA}}、{{全局僻字}}等)
- 导读提示模板(如{{CJK-New-Char}}、{{UTC+8}}等)
- 信息框模板(如{{Infobox}}等)[註 1]
- 导航模板:模板一般默认置于右侧
- 图像(此不包括应放在其他段落位置的图像):图像一般数量为一张且默认置于右侧
- 导言文字
- 章节目录(在段落数量超过3个时,MediaWiki系统自动根据条目中的章节标题生成的目录)
主体章节
条目主体是呈现条目内容的核心部分,通常通过分章节的陈述,向读者展示条目所要呈现的信息。在主体章节中可以选用及其元素排序为:
附录章节
附录章节是置于条目最后,通常情况下每个部分都应该使用「二級标题」(== 标题名称 ==
)进行分段。而在某些特别情况之下则可以对于该段落的内容进行更细的分类,例如在参考纸本数据部分依照“学术报告”和“杂志期刊”类别进行分类。在附录章节中可以选用的元素为:
- 参见:对与正文内容有一定相关性、但无法在正文列示的条目集中列示。(比如在藏书阁天一阁条目中加入中國藏書史和海曙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 注释:使用{{noteFoot}}对正文中注解的内容进行集中解释。
- 参考资料:使用{{reflist}}对正文中标注内文引用的内容集中呈现来源。
- 参考文献(参考书籍):列示没有内文引注、与正文无直接联系、仅作为整体撰写时参考使用的的参考文献和书籍。
- 延伸阅读:列示推荐读者阅读的出版物。
- 外部链接
- 导航模板;利用基于{{Navbox}}建立的导航模板,集中展示关联条目及其关系。[註 2]
- 地理坐标标示模板{{Coord}}(如果最前面侧边栏并没有参数提供或者出现{{Coord missing}})
- 规范控制({{Authority control}})
- 排序索引{{DEFAULTSORT}}和魔术字
- 页面分类
- 小作品模板(如{{Stub}})或优特状态模板(如{{Featured article}})[註 3]
以上部分的顺序并不固定,亦并不必须一一包含,而应以条目信息呈现的连续性、充分性为原则,视情况排布。必要时,可参阅优良条目、典范条目主题类似的条目进行编辑。
通用格式规则
在进一步了解编写组成条目的三部分过程中,每一部分都需要用到哪些格式规则前,本章节将首先向您介绍一些通用规则。您在编写条目的任何一部分过程中都有可能会使用这些规则。
条目名称
良好的条目名称能够为读者检索和初步理解条目内容提供方便,所有条目之命名均适用Wikipedia:命名常规。
章节标题
为将条目内容以更清晰的逻辑呈现给读者,条目内容往往分章节呈现,此外“注释”、“参考资料”等章节亦明确要求应以独立章节呈现。条目中所有的章节标题均适用于本章节和Wikipedia:格式手册/章节标题的规则,其他页面如有需要亦可参照适用。
请用格式代码==
来产生标题,最上层的标题请用「二級标题」(== 标题名称 ==
)产生,而不是用'''
製造粗體標題。如果您觉得这样的标题字体太大,那是整个维基百科統一的样式,可以嘗試調校您的瀏覽器。這樣製造標題能製作自动摘要编号,同时在此格式下,标题文字會在自动搜寻时獲得更大权重。
请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链接,因未必所有的瀏覽器都能清楚顯示這樣的標示,最合适的做法是把那些链接放到标题下内容的首句中。也請不要在标题中使用<math>
标记,否则目录会產生混乱。
文字格式
日期、数字和度量衡
时间
日期一般应使公元纪年,年份时請在年份后加上“年”字,避免与其他数字混淆。公元前應該在年份前加“前”字。例如:386年
、前537年
、10月10日
为避免与公元1世纪年份混淆,1978年不可簡寫为“78年”或者“七八年”。有必要的話,可以使用干支纪年、朝代年號、農曆月日等,如是者請使用汉字。没有特殊情况,朝代年號不必另加干支。如果没有跨越朝代等引起歧义的可能,不必重複加上朝代。使用非公曆日期表示後,請隨即用括號和阿拉伯數字表示公曆日期。如果歷史纪年本身是在括号内,不重复加括号,用全形逗号分隔。如:康熙五十年(1711年)
、(康熙五十年,1711年)
。涉及年龄等时间段,可使用{{birth date and age}}、{{death date and age}}、{{Age in years and days}}等模板。
原则上不应也不必对日期、时间信息添加内部链接。如果确有必要添加,参考这个格式:[[1911年]][[10月10日]]
对于日期段当中,应使用全角连字符“-”(Unicode:U+FF0D)连接,如:1906年-1967年10月17日。請不要使用浪纹:~、~
。注意连接号“-”不是破折号使用的“—”。
数字
一般数字应使用半形阿拉伯数字,不要使用全形数字。較大數目可以用千分撇(半角逗号)按千分开,如:1,234,567.89
度量衡
度量衡一般应采用国际单位制,遇有习惯采用其他度量衡的领域(如,航空)或地区(如,美国),应同时标注国际单位制。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用于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包括条目编辑中可能涉及的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问号、叹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专名号、间隔号、连接号、括号、分隔号等符号。除了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等由特殊规定的内容外,其他章节中文字内容涉及的标点符号,均适用本章节和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的规则。
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编辑过程中各种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参考及综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1]及《中華民國教育部〈重訂標點符號手冊〉》[2]的规定。通常在条目中,输入中文内容时应使用标准的中文标点符号,即使用全角的标点符号(,、:;.。?!)而不是半角(,:;.?!)。Microsoft Word等文字處理軟件可能會替您将标点符号自動轉換成错误的形式,请在编辑中多加注意。输入非中文内容时,则应当使用该语言规定的标准标点符号。
空格
本章节规范的是用浏览器查看维基页面可被察觉的空格,不是在浏览器中“查看源代码”所显示的HTML源代码裡的空格,也不是编辑维基条目时的维基源代码裡的空格。
在中文語境內,文字之間應該不留空格,惟仍有特例:
- 外文单词及数字间应按原文保留空格(例:Google Chrome、Windows 2000)。
- 允許特例中全形和半形空格的使用,但一般不應使用全角空格。
- 如果官方宣布的名称内含有空格,以官方为准。
- 专有名词内的中文和数字、外文之间,可以根据“先到先得”的原则,按照条目大体成形时为准。在此情況下:
- 若要增減名詞內的空格,應該先討論并达成共识之后再更改。
- 除非官方宣布名称内含或不含空格,差异只有空格的2个或多个条目名称在与其他条目名称比较时视为同一个名称。
- 在反应一个具体数量时,国际计量局建议在阿拉伯数字与计量单位字母符号之间插入一个半角空格(例:0.1 cm、23 kg、45 °C、67 %),度分秒除外(例:89°、12′、3″)。
- 其餘未列事項若有爭議,請先到其條目的討論頁或Wikipedia:移動請求等处反映或讨论有關問題。
图片及其说明
图片是条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帮助读者更为形象化地了解条目所阐述的事物,条目中所使用的图片均适用本章节和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的规则,其他页面如有需要亦可参照适用。
条目中的图片一般应置于条目页面左右两侧或利用画廊模板{{gallery}}、全景图模板{{Wide image}}等模板以最有利于说明条目内容的方式呈现。导言中出现图片原则上应置于右侧。照片或其他图片都应该附上说明,除非這種说明是明顯多餘的(例如书籍封面照)。標示图片的方法是:[[File:picture.jpg|thumb|图片简介文字]]
。圖片簡介應該以精簡為好。
表格
用词和术语
用词风格
地区用词
维基百科并没有对各个地区用词的偏好。世界各地的中文使用者对同一样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叫法。維基百科已經實行自动地区词处理,能按照讀者選擇的地區(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而顯示當地的用詞或譯名。编辑时可使用{{NoteTA}}、{{地區名稱}},另参阅Wikipedia:繁简分歧词表及Wikipedia:译名表。
- 共用名:
- 维基百科尝试找到各个地区都能够通用的用词。坚持地区用词并不能体现维基百科的全球性。
- 和文章内文一致、
- 尽管维基百科不偏好某个地区用词,在一个条目中的用词应该保持一致。可以使用自动地区词处理提供的模板来自动化文字的转换。例外的场合有:
- 引用他人的文章时应忠实于原文
- 作家、导演、音乐家们的作品名字应忠实于作者
- 比较各地用词差异时
- 和地区的强烈关联
- 和地区关系重大的条目应使用该地区的用词。例如,中國大陆地區相关的條目,使用中國大陸常用的词汇;同样地台湾/香港地区相关的条目,应使用对应地区惯用的词汇。对于作家来说,应使用和作品更相近的地区的用词。
- 本规则不能用来声明地区对条目的所有权,参照维基百科:条目的所有权。
- 保持现有的版本
- 对于地区用词的争论不被鼓励。这通常是浪费时间,造成激烈的讨论但是不能解决问题。在内文的用词一致性已经建立之后,在没有共识改变这一用词的情况下,原用词应予保留。除了上面列出的少数理由之外,通常没有好的理由来支持用词方面的变动。
- 在内文的用词一致性尚未建立时,第一个将条目补充至超出小作品篇幅的作者的用词应作为默认的选择。
缩写
导言格式规则
消歧义模板
维护性模板
字词转换模板
导读提示模板
信息框模板
导言文字
請在條目的第一段第一句,為條目作出精简的定義,並把條目名稱作為此句的主语(而不是谓语)。一般來說,條目名稱就是第一句的第一個詞。如果這樣做有困難,也請無論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條目名稱,越靠前越好。
条目名稱在文章当中第一次出现时,請用三对半形单引号,讓它以粗體顯示。例如:'''条目题目'''会显示成条目题目。請不要在题目上,加上方括號作链接。
有關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條目,請照常使用书名号。另外,有關非中文概念、中文無通用譯名等條目,可以在提及條目名稱後,在括號裏加上原文稱號。請注意括号一如其他标点符号一样,都应该使用最常見的全角符號:( )
,而不是半角或其他形式的:( )
或者 ﹙ ﹚
。
例如:
- '''勾股定理''',又称'''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lang|en|Pythagorean theorem}}),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
如果该名稱的来源是外文,請在括號裏加上標明語言的外文原名。同樣地,化学元素符号,化合物的化学式,生物的拉丁文學名也应该跟随其中文译名之后。總之,在中文維基百科,只要是中文都應該優先提及。例如: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lang-ru|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简称'''苏联''',……
如果该条目的题目有多于一个名称,每一个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都要以粗体显示。
- '''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請您盡可能在首句帶出文章所属的主题。如:
-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在[[量子物理学]]……
主体格式规则
行间模板
附录格式规则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参考文献和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排序索引和魔术字
主题专门格式手册
部分主题的条目结构比较复杂,因此著有专门适用于该类条目的格式指引以供参考。
人物类条目
科学类条目
地区类条目
文化创作类条目
法律类条目
一些其他原则
当以上所有都不足以应付时
当您遇到一个我们没有谈及到的情况时,您可以参考其他的资源。如果这指南与其他的资源有不同,我们应采用这里的做法。但我们欢迎您把讨论带到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册。
更简单的做法是打开一篇您喜欢的条目,看看它的作者和编者如何编排它。您可以把它关掉而不作任何的改动,但当您在那儿请四处看看。几乎所有的条目都有改进的空间,或者您可以把它修改一下令其更符合此手册。
不要花哨华丽
假如您在使用格式代码时不太花哨,则对您或是其他后来的编者都会较容易编辑。即使是在这页所建议的代码,您也不应该假定您所输入的某一代码在显示时保证会有效果。如果我们把格式代码写得比实际需要的更简单,那么显示、编辑和加入条目都会变得更容易。
建立一个有用的百科全书是首要的任务,但保持这百科在编辑和维护上的容易程度是我们排第二的目的。其中一点就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才使用HTML格式代码。
参见
在您开始编辑写作或编辑前,请先阅读并明白以下的文件:
- Wikipedia:WELCOME简单介绍了维基百科世界。
- 方針與指引有编写条目时须要知道的规则。
- 勇于更新页面说明在编辑时应有的态度。
- 避免常见错误列出常犯的错误和避免的办法。
- 编辑守则有更多的编辑指引。
- 如何编辑页面解释了您在编辑时可以用的各种代码。
- 完美的小作品说明您在加入一条新条目时的最低要求。
然後,在你更為熟悉維基百科的編輯寫作後,或許你會想要更進一步的了解:
注释
参考资料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5-01-13.
- ^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訂標點符號手冊〉》. 中華民國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