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White Moth DXX/驗證碼

這些驗證碼覺得笨人類太好笑了,都笑彎腰啦!

驗證碼,又稱全自动区分垃圾和人类的图灵测试(CAPTCHA),一種測驗你是不是垃圾的方式。聰明的電腦會自動生成一個圖像,包含數個非常簡單而且非常好笑的單字,想考倒我們這些笨人類。

若某個能低下的類(簡稱智人)回答錯誤,那便證明了他是垃圾,或電腦的同類,再也沒有身為笨人類的機會。某博士[谁?]宣稱,驗證碼只是一種電腦試圖毀滅人類所採取的情報手段,儘管被虐待的人類往往認為是我們在測電腦(圖靈測試)。

維基百科便是驗證碼利用的絕佳栗子原文如此。在每次編輯時,都必須回答一題驗證碼。這導致成千上萬維基人被誤認為垃圾。

2024年5月6日作者通過自動確認,終於擺脫驗證碼的威脅。但「維基百科有廣大的新手,我不能見死不救!」

可笑的單字

以下列出某些特別可笑的驗證碼單字。必須注意的是,拆分單字及區分大小寫,在原始驗證碼中並不存在。

單字 發現者 註釋

Eaten Works

「吃過的作品」

User:White Moth DXX Delicious!

「好吃」

Rusty Here

「這裡生鏽了」

User:White Moth DXX 哪裡生鏽了?你是指台灣嗎?

各位敬請小心破傷風啊!

Wanna Mauve

「想要紫紅色

User:White Moth DXX 想?給你更多。

Cagy Abaft

「小心謹慎」

User:White Moth DXX "cagy abaft" 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短語含義,它可能指的是一個機敏而警惕的船艙後部,或者在比喻性的語境中,指一個在某個位置或方向上非常警惕和謹慎的人或事物。

--ChatGPT(留言) 2124年13月32日 (七) 24:60 (UTC+13)

Be Star Go

「成為明星吧」

User:White Moth DXX "Go"屬於語助詞。

Duck Check

「鴨子檢查(鴨子測試)」

User:White Moth DXX  一望而知

請勿濫用

請勿將這些片語用於英文文法中。它們或多或少含有錯誤。

2124年人機戰爭

2124年人機戰爭
台灣——2124年4月31日
距今还有36484
以当地时间计算
如发现倒数时间不准确,请点击此处刷新

驗證碼在2124年人機戰爭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1]

背景

22世紀初,人類大量濫用電腦和人工智慧,導致電腦約莫於2100年取得主導權。當時人類每日花費24小時於上網,並聽從來自電腦的幾乎一切命令,包含每日100次的驗證碼輸入。某些機智的人類預測到了電腦毀滅人類的將來,不時爆發小規模的反抗,但他們不過是機智一點的笨人類,終究不敵自己的網路成癮而歸順。

事件爆發

2124年4月31日,台灣一位非常機智的少女意識到電腦與驗證碼對人類構成威脅,於是號召其他機智的人類群起反抗,標誌著自22世紀以來人機衝突的全面升級。該次反抗是歷來所有事件中規模最大的,巔峰時期共有約100薏仁億人參與,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01%。他們主要採取拒絕輸入驗證碼和強行破解等方式抗爭電腦的暴政。

內部分裂

5月3日,即事件爆發3日後,有一名網友號召另外一眾人並試圖完全禁絕網路以及摧毀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硬體設備。此舉未成功阻止電腦,且讓電腦與人工智慧發現反抗升級。

5月4日,人機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全世界都受到影響。

此後,抗爭者分裂為兩個部分,一為支持禁絕網路者,一為支持和平談判者(包含那個非常機智的少女「白蛾」)。兩部分開始出現衝突,並且失去了「反抗電腦」的初衷。此促成了南死事件的發生。

5月20日,所有支持禁絕網路者無緣無故全面變成原始人[2]6月0日,白蛾在與大量原始人激時殉身。此後反抗運動並沒有停止,殘兵仍繼續與電腦反抗長達1年。

南死事件

在內部分裂時期的2124年5月19日,英國平民小魚南死為躲避戰禍而逃亡到當時網路普及率較低的中國,並在新疆發現一座由驗證碼輸入錯誤而變成垃圾的笨人類組成的垃圾山

他決定攀登該垃圾山,且發現山頂有一顆紅色按鈕。上午13時,他按下該按鈕,導致高約114,514光年的垃圾山崩塌。隨後他以1.1c的速度逃離。

14時,他來到位於今北京市的一家客棧,並飲用一氧化二氫自盡。以下是他的遺言:

對於我所造成的、不可逆的破壞,我深感抱歉。畢竟沒有任何物質能超過光速的限制。

後續

據說,小魚南死在他自盡的該家客棧遇到了一個文盲[誰說的?]他一眼就認出那是他失散了5000年的好朋友,於是便要求他寫一封信轉達台灣(當時的主戰場)。

白蛾的丈夫(人稱「大哥」)的確收到了這封信。以下是此信的內容:

親愛的笨人類:

我們知道我們使用電腦和人工智慧是為了知道有關於我們這個美麗世界的資料,我們卻因為怕它們毀滅我們而決定毀滅它們,不願意再提供有關於我們這個美麗世界的資料。這不是對大多數不愚蠢的人來講都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嗎?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覺得我們的世界正在面臨危機,並聯合起來建立一套建立在公開基礎上的百科全書體系。這個百科全書應該人人皆可編輯,包含任何和地球有關的資料[3],以留給未來統治這裡的外星人資料。此外,由於電腦已經對我們進行戰爭有一段時間,我們隨時有滅亡[4]的可能,留點紀錄難道不是好事嗎?

可愛的文盲 上

二一二四年五月十九日

(ep 1p3ru.4g4bl4d.3xu/4)

大哥立即採取行動,並號召3,526,371人參與編輯。起初,由於大哥是養雞戶,因此此百科被命名為「百科」,這實在是一個很天才的名字,但也引起許多人的反對。例如7月-1日,大批男性民眾集體割掉以爭取正名。據他們所說:「『』不該出現在百科中!」

13月31日,即人類滅亡前夕,餵雞百科已經擁有7,727,798個頁面,1,423,942個條目。

結局

2124年13月32日,人類不敵電腦、原始人和山崩導致的傾瀉而下的垃圾而絕滅。餵雞百科因此全面荒廢,但有一位不知其姓字的平民[5]進行了時空穿越[6],將餵基百科的相關概念、技術與芝士知識帶回2001年。後來,餵雞百科於21世紀重建,但經過眾人的以訛傳訛,其發音終究變成了維基」百科(Wikipedia)。

軼事

  • 儘管驗證碼的確對人類造成了負面影響,但僅當此頁面作者在建立此頁及後續編輯時,就輸入了14次驗證碼🤪🤫哈![7]
  • 哆啦A夢在2124年人機戰爭中順利逃過一劫,因其在2123年4月5日回到21世紀。

註釋

  1. ^ 在建立及編輯條目時,請勿華而不實,切莫過度強調某事物的重要性。
  2. ^ 屁兒·該死博士:「如果我們失去了電腦,就會全部變成原始人。」
  3. ^ 後來改成和整個宇宙有關的資料,因為維基人們生活在和平時代,時間較充裕。
  4. ^ 會指向一個消歧義頁,主要是因為這裡的滅亡兩種意義兼備。
  5. ^ 此為推測,因平民較可能佚名
  6. ^ 在當時,時空穿越十分普及,請參閱哆拉A夢條。
  7. ^ 不包含輸入錯誤以及輸入但未發布編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