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政大世界民族誌學習作業/Pua-Kumbu

普哇庫布(馬來語:Pua-Kumbu),又被稱為「伊卡織品」。 為伊班族部落裡的一種傳統織布藝術,透過織紋紀載伊班族的傳說、文化記憶與個人故事,其織品紋樣特徵是伊班族文化的核心,也是工藝與部落文化的精隨。

Pua kumbu

象徵意義

伊班族的傳統社會中,人們相信Pua-kumbu具有神聖的力量,可以驅離不祥與邪惡。

女性地位

編織Pua-kumbu是評估伊班族婦女地位的一種標準。一位伊班女性,根據她對染料、設計和技巧的使用,決定了她在社會中的某個階層。為了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伊班女姓必須默默接受各種精神考驗以及對紡織藝術的創造與理解。編織出一個好的Pua-kumbu不僅代表擁有專業的技術,也是伊班女性靈魂狀態的證明。

 
正在編織的伊班女性

製作Pua-kumbu的技術由母親傳給女兒。在青春期,一位年輕女孩開始積累專業知識,從棉紗的製備、線的搭配、染色過程和設計的選擇等各個階段進行指導,每個階段都受到儀式的限制,以安撫精神,她的進步和最終的成功取決於精神世界的接受。通過藝術與精神建立關係,如果在這種關係中失敗了,將陷入無生命狀態,因為違背了由精神世界批准的自然順序命令界限。每位伊班女姓都懼怕此種命運,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身體或精神會不健全,唯一的釋放就是死亡。 [1]

主要用途

Pua-kumbu是用來祭祀的神聖物品,也是在婚禮儀式中由母親為女兒編織的嫁衣、祭司披戴的袍子、領袖與勇士的戰袍、新生兒沐浴的用袍,在豐收祭與犀鳥節中也少不了它的蹤影。

歷史沿革

由於沒有關於伊班文化歷史的書面文件,因此無法追查這一紡織傳統起源和發展的準確記錄,伊班族的歷史是通過代代相傳的口頭傳統記憶下來。據傳說,在二十四代以前,戰爭之神Singalang Burong將神聖的Pua-kumbu傳授給其子孫,從此以後從戰爭獵回來的首級都必須用這種紡織品來包裹,進行傳統祭祀活動,而這種紡織品必須被染成深紅色,並且使用特殊的緯紗技術進行編織。

製作方式

種植和準備棉花

伊班族使用一種名為taya的植物來收穫棉花,棉花摘下後,去除果皮的殘餘物,曬乾幾天,然後將棉花通過杜松子酒將種子與​​纖維分離。之後把纖維放在一個簡單的輪子上旋轉,稱為加氣,旋轉主軸為抽出的纖維提供了必要的扭轉。

準備染色材料

傳統上,伊班族利用大量的植物來生產各種豐富的美麗染料,現今的染廠更利用了環境中不同的植物作為染料,讓Pua-kumbu更具有獨創性,這使得伊卡織布在這個世界上享有盛譽。 除了下面提及的三種基本成分之外,還可以使用許多類型的根、樹皮和葉子,以製作出每個染色師所期望的顏色。每位染色師都有自己的特殊配方,配方是一個需要嚴格保密的秘密,然而,對於天然染料來說,沒有任兩個色調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結果有時無法合乎染色師的期望。

Engkudu這種植物為染色的基本三成分之一,根據染色技術混合成分的不同,可生產出鮮豔的紅色到深褐色和棕色。

Engkerbai這種灌木的葉子可與石灰混合在一起,將紗線浸泡在這種溶液中,不需要使用媒染劑即可使用,由此產生的顏色是暗淡的棕色。

Tarum是一種生長繁盛的靛藍植物,可以與灌木一樣長到一米多高,它有淺羽毛狀的葉子,經過收集並打孔,浸泡於木製的槽中。為了使染料可溶於水,在溶液中加入熟石灰,之後把紗線完全浸入染料,第二天在陽光下晾乾,該浸漬後的干燥過程對於氧化染料是必要的,以便在纖維上形成靛藍色。

棉花染色

將紗線浸入混合好的染料中,用腳踩踏,轉動三次,然後將其留在染劑中三天,在此期間,要非常仔細地確認紗線已經飽和。浸泡三天后,將紗線取出並用清水漂洗,通常在河中洗滌,然後在墊子上拉伸12個小時,並掛在直立的框架上,在白天和晚上放置在長屋的外部平台上大約16天,用陽光和露水完成該過程。在整個過程中,要非常小心地確保紗線獲得適量的陽光,並且不會被雨中弄濕。

編織棉花

一套傳統的編織設備包括經軸、胸梁、打漿機、綜片、棚桿,兩對覽和棒、背帶、線軸和線軸套(增寬)。

 
伊班族傳統編織機

背帶式編織機沒有剛性框架,因此經軸可安裝在長屋的任何部位,只要有兩個方便的立柱即可。胸梁連接在圍繞織布者腰部的背帶上,通過身體的輕微運動,編織者可以操縱織物上的張力。經線連續纏繞在經線和胸部的橫樑上,防止線被纏繞線纏繞。當第一次提起奇數線時,一根棚桿通過,然後提起均勻編號的線,另一根桿穿過梭口。每對覽和棒的末端通常用繩子綁在一起,在織造開始時使用棒材以保持經線均勻拉伸,交替經線或經線組的升起是由一個梭口和一個經線用環固定在一個單獨的綜片上,並使用劍形打漿機將緯紗上的每個緯紗按壓到捲軸上。[2]


現況

Pua-kumbu從前是家家戶戶婦女皆會的手工藝,如今卻瀕臨絕跡,目前部落內僅存約50位織者,織作技術的失傳,是伊班族文化凋零的危機。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發掘了Pua-kumbu在現今商業中的經濟價值,開始進行Pua-kumbu的技術傳授並採取商業化的生產模式。

參考資料

  1. ^ ibanology.wordpress.com (英语). 
  2. ^ www.thetextileatlas.com (英语).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