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马格努斯·曼斯克日

馬格努斯·曼斯克日(Magnus Manske Day)是1月25日,對維基百科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這是為了紀念德國的海因里希·馬格努斯·曼斯克(Heinrich Magnus Manske)於2002年維基百科改用第二階段軟件MediaWiki的那一天,以表彰他對維基百科的貢獻。

緣起

 
馬格努斯·曼斯克在2012年

2002年1月25日,為了紀念德國的馬格努斯·曼斯克於2002年維基百科改用第二階段軟體MediaWiki的那一天,維基百科的主要創建人之一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宣佈:

維基百科的主要創建人之一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在其關於維基百科早期歷史的回憶錄中,著重強調了曼斯克對該項目的貢獻,並將維基百科的最終成功歸功於核心參與者,其中曼斯克發揮了重要作用。[2]

事件的主體

馬格努斯·曼斯克,1974年5月24日出生於西德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科隆。他曾在科隆大學學習生物化學,並於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他的論文是名為GENtle英语GENtle分子生物學開源工具。現在曼斯克是這個領域的資深專家。[3]

作為一名年僅二十多歲的青年學生,早在2000年曼斯克就是維基百科的前身互聯網百科全書Nupedia的第一批最活躍的撰稿人之一,後來寫了維基百科運行的MediaWiki軟體的第一個版本。並為Nupedia開發工具和擴展。後來,對現有軟體的局限性不滿意,曼斯克開發了後來成為MediaWiki的第一個版本。他的新版本軟體已於2002年安裝。[4][5][6]

最初用於維基百科的維基軟體稱為UseModWiki,並用Perl編寫。規模的問題開始隨著維基百科的發展而出現,在2001年夏天,曼斯克開始研究UseModWiki的替代品,該替代品將由資料庫支援並包含“維基百科特定的功能”。[7] 在2002年1月25日,曼斯克發佈了基於MySQL的PHP Wiki引擎的第一個版本,稱為Phase II。[8]曼斯克在Phase II中實現的一項創新是使用名字空間來分隔不同類型的頁面,例如“Talk”或“User”名字空間,這使其與沒有不同名字空間的舊版Wiki軟體區別開來。[7]第二階段還引入了許多仍然存在的其他功能,包括檔案上傳,監視清單,自動簽名和用戶貢獻列表。[9][10] 曼斯克的改寫也使在維基百科文章中整合照片變得更加容易,並創建了一個新的用戶組:管理員,有權刪除頁面並封禁破壞者。[5] [4][11]

維基技術語言和邏輯基石

曼斯克是開放原始程式碼(尤其是GPL許可證)的擁護者,他在MediaWiki的早期版本中的工作是在GPL許可證下發佈的。[12]

隨著維基百科的不斷發展,曼斯克的Phase II軟體遇到了負載問題,因此李·丹尼爾·克羅克(Lee Daniel Crocker)進行了另一次重寫,從而創造了Phase III,該階段從2002年6月開始使用,從2003年開始被稱為“MediaWiki”。由此產生的MediaWiki軟體現已成為維基百科和許多維基百科姊妹項目的核心平臺,並被許多組織和機構所使用。[8]

曼斯克繼續發展用於構建維基百科和它的姊妹項目的MediaWiki的工具和擴展程序,包括繪製分類歸屬、計算分類交集,並從Flickr導入圖像連結到共享資源。曼斯克還開發了Cite擴展應用,該擴展為引用管理帶來了XML類語法。維基技術語言與語法系統,奠定了維基百科技術模式和邏輯框架(結構)的基石。語言中可用的功能越多,其結構就越複雜,那麼,應用所做到的事情的可能性就越大。[13][14][15] [16][17] [18] [19]

參考文獻

  1. ^ [Wikipedia-l] Celebration. 25 January 2002 [4 June 2013]. 
  2. ^ Larry Sanger. The Early History of Nupedia and Wikipedia: A Memoir. Chris DiBona; Danese Cooper; Mark Stone (编). Open Sources 2.0: 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O'Reilly Media. 2008: 317. ISBN 978-0-596-55389-0. 
  3. ^ Dr Magnus Manske. CGGH. 
  4. ^ 4.0 4.1 Kurt Jansson. Zehn Jahre Wikipedia – Der kurze Sommer der Anarchie. Der Spiegel. 14 January 2011. 
  5. ^ 5.0 5.1 Jennifer Joline Anderson. Wikipedia: The Company and Its Founders. ABDO. 2011: 44. ISBN 978-1-61714-812-5. 
  6. ^ Torsten Kleinz. Neues Werkzeug soll Anfänger zur Wikipedia locken. Die Zeit. 16 December 2012. 
  7. ^ 7.0 7.1 Sumana Harihareswara; Guillaume Paumier. MediaWiki. Amy Brown; Greg Wilson (编). The Architecture of Open Source Applications. Kristian Hermansen. 2012 [27 March 2016]. ISBN 978-1-105-57181-7. 
  8. ^ 8.0 8.1 Rajeev Kumar. Wiki Installation and Customization. [4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July 2015). 
  9. ^ Wikipedia:PHP script new features. Wikipedia. 27 January 2002 (英语). 
  10. ^ Magnus Manske. [Wikipedia-l] New features list. 27 January 2002 [4 June 2013]. 
  11. ^ Erik Möller. Das Wiki-Prinzip. Heise online. 9 May 2003. 
  12. ^ N. A. Polukarova. The concept of open editing from the copyright viewpoint. Automatic Documentation and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June 2007, 41 (3): 104–107. ISSN 1934-8371. doi:10.3103/S0005105507030053. In simpler words, while the developers of proprietary programs use their copyrights to deprive most of the users of most of their freedoms, GPL adherents, including above-mentioned Magnus Manske, use these privileges to guarantee these freedoms to users. 
  13. ^ Magnus' toys'n'tools. [4 June 2013]. 
  14. ^ Magnus' tools on wmflabs. [4 June 2013]. 
  15. ^ Tools Directory. Wikimedia Foundation. [31 January 2019]. 
  16. ^ Mathias Schindler; Denny Vrandečić. Introducing new features to Wikipedia (PDF). Hendler, Jim; Margetts, Helen (编).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ciences WebSci09. Athens, Greece. March 2009 [4 June 2013]. 
  17. ^ https://github.com/magnusmanske/gentle-m
  18. ^ Magnus Manske. magnusmanske.de. 
  19. ^ Magnus Manske. GENtle, a free multi-purpose molecular biology tool (PhD论文). University of Cologne. 2006. 

參閱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