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投票/人物條目勳銜使用方案投票
那就来做个调查好了。
以下内容中,有几个字母缩写。请在“调查区”回复您的所在地区(如大陆、香港、台湾)、是否了解这些缩写的含义、是否了解这些缩写的作用。
- 在本人於2013年1月24日晚修改前,上面的節錄內容並非直接從條目內容複製,而是經他人刻意修改,特此補充。--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3:49 (UTC)
调查区
无需回复其意义,只需回复是否了解相关内容即可。--达师 - 261 - 442 2013年1月23日 (三) 15:09 (UTC)
- 大陆:QC=质量控制,JP=日本。乌拉跨氪 2013年1月23日 (三) 14:44 (UTC)
- 台灣:JP=日本,SC=科學。對原問題不太有感覺。-哆啦A夢220‧284 2013年1月23日 (三) 14:51 (UTC)
- 大陆:一、二不知道,
SC=星际争霸,JP=日本--YFdyh000(留言) 2013年1月23日 (三) 14:57 (UTC) - 大陆:QC=品质检测,SC=第二次,JP=极品/日本。--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爱圆神爱萝莉塔 2013年1月23日 (三) 15:08 (UTC)
- 大陆,不了解。顺便提供两个法籍华人测试结果:SC = Société Civile/Supreme Court,JP=Jean-Paul/Japan.—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3日 (三) 15:40 (UTC)
- 说到这儿想起来一个:Jean-Luc Picard--lavixcanvas 2013 New Music! Miley Demi CeCe Miranda Megan Cassadee Victoria Ariana 2013年1月24日 (四) 13:57 (UTC)
- 中港台等地:很少看到代表日本的JP和代表質量控制的QC放到人名後使用,放到人名後的英文縮寫一般都是代表某些資歴如PhD和BBA等。縮寫都附上內鏈結,可放便直接連到相關條目了解縮寫的含義,或是把滑鼠浮標移到縮寫以顯示全稱。--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16:34 (UTC)
- 安倍晉三,JP,首相。你見過這樣寫嗎? ——CommInt'l(留言) 2013年1月23日 (三) 16:38 (UTC)
- [1]政府官方网页也是以此格式编写。Gz deleted(留言) 2013年1月29日 (二) 16:04 (UTC)
- 除了JP都不知道。--耶叶爷♥VC XC 2013年1月23日 (三) 17:31 (UTC)
- 大陆:只知道是头衔什么的,具体代表哪个就不知道了。--InstantNull(留言) 2013年1月23日 (三) 19:44 (UTC)
- 臺灣:拆開來個別看,JP是日本,SC是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州。但放在這樣的脈絡中,像我這個看過一些維基站內站外之英國、香港、新加坡、或其他與英國相關法政人物資訊有段時間者,我知道那是他們的慣用法,是某種學歷、職銜或榮譽的代稱,曾點進去看,然後就忘了。英國的學位簡稱與美國有所不同,兩國的不同學門也有一大堆不同學位簡稱。或如馬來西亞的拿督,有興趣者自會點入瞭解,沒興趣的就會略過。--WildCursive(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02:07 (UTC)
- 大陆:QC=质量控制,SC=简体中文,JP=日本。好像很好玩的样子。--ふゆき(Fyd09) 2013年1月24日 (四) 12:04 (UTC)
- 大陆:SC:南卡、山航;JP:日本顶级域名。--lavixcanvas 2013 New Music! Miley Demi CeCe Miranda Megan Cassadee Victoria Ariana 2013年1月24日 (四) 13:11 (UTC)
- 如果是指头衔,那我一无所知。--Kuailong™ 2013年1月24日 (四) 13:57 (UTC)
- 香港:第一眼,JP是太平紳士,QC是御用大律師(Queen's Counsel)。SC和第一個想不起。--春卷柯南夫子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記 | 功名記 )2013年1月25日 (五) 15:48 (UTC)
- 大陆:QC=质量控制,SC=正割(个人习惯),JP=日本。-- Ben Pig Chu Wikibreak 2013年1月26日 (六) 13:29 (UTC)
- 大陆:如果列在人名之后笫一反应是荣衔勋衔。--Numenor(留言) 2013年1月26日 (六) 14:06 (UTC)
- 大陆,一个都不知道...DGideas[检查:贡献.巡查.子页面] 2013年1月28日 (一) 05:23 (UTC)
- 大陆:GCLJ:高潮+垃圾?QC:强拆?SC:四川;JP:日本,极品,精品,精辟。--Tianyamm2(留言) 2013年1月28日 (一) 17:25 (UTC)
- 大陆:GCLJ:XXX耶路撒冷爵级大十字勋章 QC:御用大律师/皇室法律顾问 SC:资深大律师 JP:太平绅士/治安法官 就算不了解,也不会觉得列在人名后的英文字母代表星际争霸。Gz deleted(留言) 2013年1月29日 (二) 15:57 (UTC)
- 呃,被吐槽了。我回复时不小心忘记了还有被折叠的内容,也就忘记了限定是在人名后。如果限定就是不知道。--YFdyh000(留言) 2013年1月29日 (二) 16:54 (UTC)
- 馬來西亞:知道JP是太平紳士,其它的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代表什麼,但可以知道是代表勳銜、學術資格、專業認證。--O-ring(留言) 2013年1月30日 (三) 09:03 (UTC)
- 多數人會在明片中羅列出自己的頭銜,通常我從這個地方去對比參考。--O-ring(留言) 2013年1月30日 (三) 09:21 (UTC)
- 大陆:JP:日本。--Qa003qa003(留言) 2013年2月6日 (三) 07:37 (UTC)
- 台灣:JP=日本--jcnJohn Chen (討論-貢獻) RA 2013年2月28日 (四) 05:48 (UTC)
讨论区
- 调查暂定2周,同时挂公告栏,并且申请挂ASN。--达师 - 261 - 442 2013年1月23日 (三) 14:36 (UTC)
- 如要字字考證,這將與無異於明清訓詁。各類勳銜如PhD、MBA等學歷縮寫都是常用的用法,如果缺乏了解是因為對勳銜本身缺乏認知(正如一個對物理缺乏了解的人對物理名詞缺乏認知),這可以透過閱讀相關條目加強認知,沒有理由需要煞有介事地大造文章。一位叫「李栢儉」的人物名字後寫上「QC」和「JP」,我相信不會對正常人構成驚人的理解困難。--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15:03 (UTC)
- 抱歉,您对“正常人”的定义可能出了些问题,一般而言至少要有95%以上的人才能叫“正常人”。--达师 - 261 - 442 2013年1月23日 (三) 15:07 (UTC)
- 顺便,您那么多选GA/FA的条目我还没看见过如PhD或MBA这样“非正常人”都能看懂的“勋衔”呢。--达师 - 261 - 442 2013年1月23日 (三) 15:08 (UTC)
- 我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管理员是否应该终止测试?--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爱圆神爱萝莉塔 2013年1月23日 (三) 15:09 (UTC)
- 我也不想有火药味,可惜我要为十余亿人捍卫他们“正常人”的身份,这一点火药味不算什么。--达师 - 261 - 442 2013年1月23日 (三) 15:11 (UTC)
- 前几天我曾经跟某人开编辑战,过后我看那个人没关注了一下子换掉那段文字.......节操神马都是浮云,唯有掌控大局,方为上策。既然Clithering不涉及什么黑历史暗物质的,你就放过这个英国粉吧。--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爱圆神爱萝莉塔 2013年1月23日 (三) 15:22 (UTC)
- Edo请你不要歪楼,要歪请去和某H玩去。乌拉跨氪 2013年1月23日 (三) 15:25 (UTC)
- 感覺上,上面的「調查區」似乎沒有甚麼實質意義,就像把「中國」一詞放出來給大家解讀,都是自話自說。--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3:55 (UTC)
- Edo请你不要歪楼,要歪请去和某H玩去。乌拉跨氪 2013年1月23日 (三) 15:25 (UTC)
- 前几天我曾经跟某人开编辑战,过后我看那个人没关注了一下子换掉那段文字.......节操神马都是浮云,唯有掌控大局,方为上策。既然Clithering不涉及什么黑历史暗物质的,你就放过这个英国粉吧。--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爱圆神爱萝莉塔 2013年1月23日 (三) 15:22 (UTC)
- 我也不想有火药味,可惜我要为十余亿人捍卫他们“正常人”的身份,这一点火药味不算什么。--达师 - 261 - 442 2013年1月23日 (三) 15:11 (UTC)
- 我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管理员是否应该终止测试?--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爱圆神爱萝莉塔 2013年1月23日 (三) 15:09 (UTC)
- 同類的討論和正反意見在過去數年已不斷重複,沒完沒了,而多次結果都是大多數意見支持維持現狀。持反對意見的一方一再重開討論,無非都是希望把舊有的討論推倒重來,沒有實質意義。--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15:40 (UTC)
- 那若是这次形成了共识,还烦请您按共识来哦。乌拉跨氪 2013年1月23日 (三) 15:44 (UTC)
一般来说,管理员的群黑机会都比较少,所以我特来围观。Clithering虽然有各种奇怪的先例(我在他的粉丝D君那边听过了),但毕竟是好人。至于那位H先生,早就被我玩残了,我就不玩了。好歹我还有点节操,对于已经剩下小学生家当的家伙没兴趣。--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爱圆神爱萝莉塔 2013年1月24日 (四) 00:20 (UTC)
- 那原本要簡單陳述職稱或位階的內容要放哪裡……直接用文字寫出來??--KOKUYO(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00:30 (UTC)
- 人物条目第一段,写一大堆勋衔本身就不太合适。或许用一个infobox来表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月24日 (四) 03:49 (UTC)
- 勋衔什么的,只要鼠标放在上面,自然可以看到具体是什么意思,实在不行的话,可以使用Template:Label note引到下面使用脚注进行解释,干嘛要这么大动干戈呢?更何况为何火药味这么大呢?难道放几个英文字母就会导致流毒泛滥,就会导致“conscientious vandalism”吗?难道这么做便是破坏吗?将善意推定的概念放到哪里去了?这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需要上纲上线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为什么非要秉持一种非要将另一位编者永久封禁这样的态度呢?—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1月24日 (四) 08:11 (UTC)
- 我也觉得上面的例子足以证明事实,实验应该关闭了。请提出实验者清楚阐述你的见解,并让全体维基人讨论是否应该通过。--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爱圆神爱萝莉塔 2013年1月24日 (四) 10:14 (UTC)
- 头衔应视作名字的一部分(这样拒绝的当然不算)。稍微了解英国人物的读者,就应该了解名字后的那些字母是头衔,至于代表什么不可能每个都知道。(本人猜想,大多数英国人也不了解所有头衔的含义。)我认为只需将这些头衔进行链接。--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2:16 (UTC)
- 为何要假设读者“稍微了解英国人物”,“应该了解名字后面的那些字母是头衔”?而且这也无法说明为何明明有中文名字的头衔就一定要用英文缩写。—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4:13 (UTC)
- 我认为如果一位读者曾尝试大致了解英国著名人物,当发现其中不少人的全名中带有后缀时,应当会去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些后缀。我认为用英文缩写简洁且相对常用。英文简称应对应中文简称,而通过阅读关于这些头衔的维基条目,可发现这些头衔没有通用的中文简称。如果新编一个中文缩写(头衔全称中采取两三个字),会比直接使用几个英文字母更加令人迷惑。--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5:05 (UTC)
- 中文缩写显然是原创研究,中文全称才是正确的做法。—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5:09 (UTC)
- 而且英文缩写也并不是在两岸三地都常用。—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5:10 (UTC)
- 英國駐華大使館、長實集團簡體網站、香港浸會大學、上海高爾夫、亞洲金融論壇、中國新聞網、新浪科技。--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6:33 (UTC)
- [2]、[3]、[4]、[5]、[6]、[7]、[8]、[9]、[10]、[11]、[12]、[13]—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41 (UTC)
- 但也不能否定正統的標列勳銜的方式在中文語境(尤其是較正規的文件)一直存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6:50 (UTC)
- 除了太平绅士、大紫荊勳章这两个勋章、勋衔或头衔之外,没有多少是使用中文全称的,你不能以偏概全。Gz deleted(留言) 2013年1月25日 (五) 08:08 (UTC)
- [2]、[3]、[4]、[5]、[6]、[7]、[8]、[9]、[10]、[11]、[12]、[13]—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41 (UTC)
- 英國駐華大使館、長實集團簡體網站、香港浸會大學、上海高爾夫、亞洲金融論壇、中國新聞網、新浪科技。--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6:33 (UTC)
- 我认为如果一位读者曾尝试大致了解英国著名人物,当发现其中不少人的全名中带有后缀时,应当会去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些后缀。我认为用英文缩写简洁且相对常用。英文简称应对应中文简称,而通过阅读关于这些头衔的维基条目,可发现这些头衔没有通用的中文简称。如果新编一个中文缩写(头衔全称中采取两三个字),会比直接使用几个英文字母更加令人迷惑。--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5:05 (UTC)
- 为何要假设读者“稍微了解英国人物”,“应该了解名字后面的那些字母是头衔”?而且这也无法说明为何明明有中文名字的头衔就一定要用英文缩写。—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4:13 (UTC)
- (!)意見:百科全書的內容是要介紹新事物(常是陌生的)還是要來封候的?勳銜列在抬頭裡面,本來就是各君權國家的規範,若該人物是該國人就名從主人就好,若該人物只是一個國家的人從另一個國家得到一個勳銜,那麼有沒有必要列出來就可以討論。注意勳銜有的會列入抬頭,有的不會,全看各國家不同的規定,所以按名從主人與避免地方中心的原則:
- 不應硬翻成中文,各國勳銜縮寫不同,而又中文翻譯不一定統一
- 名從主人用原文縮寫後,應有infobox (Shizhao的建議) 簡要說明該原文縮寫的勳銜是從哪一國,意思為啥
- 個人是不喜歡看到太長的譯名和勳銜,但按名從主人與避免地方中心的原則,這些內容我個人覺得應該要保留,不應該以(1)看不順眼或(2)一般人不會知道哪是啥意思,兩個理由來刪除。
- 若看不順眼,建議勳銜以模版方式處理標記後(預設值仍為顯示),不想看的人可以設計.js或seamonkey等瀏覽器插件略過不看
- 若擔心一般人不會知道哪是啥意思,就infobox、連結等等方式來處理,百科全書本來就是要幫助讀者瞭解新事物,而不是創建一個普世的封候命名法....
- 至於中文語境下,有勳銜納入抬頭的歷史和地區都是特定區域,在兩個主要是共和國體制的主要區域都對這種東西很陌生,然而這對新馬及香港澳門等地的用戶,則有其歷史,我們就算是習慣共和體制下沒有什麼勳銜納入抬頭的編者,也得要按名從主人與避免地方中心的原則,來尊重他人/他國的命名習慣,這樣的尊重若是有世界觀的爭議,就在infobox明言那是哪一國給的勳銜,個別維基人要不要鳥這種勳銜是一回事,維基百科除了考量用戶閱讀習慣外,也要考量許多內容本來就是外來的東西,沒有必要全部中文化或本土化,更不用提這類東西的中文化或本土化是否又要再地區轉換呢?
- 折衷的方案,或是有勳銜納入抬頭條目得要負起填完infobox的責任,這樣以完善要求的方式編寫,或是比較好的方案,這樣若有人還是不想看到勳銜,也歡迎用特定.js插件或開發瀏覽器插件,和認為勳銜過長的人分享。--(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31日 (四) 05:59 (UTC)
- (&)建議參考英文維基相關格式指引en:WP:POSTNOM:第一段求包容,第二段求可讀性:
——Post-nominal letters, other than those denoting academic degrees, should be included when they are issued by a country or widely recognizable organization with which the subject has been closely associated. Honors issued by other entities may be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but should generally be omitted from the lead. Writers should remember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most obvious (to them) post-nominal initials will not be obvious to some readers. When post-nominal initials are used the meaning should be readily available to the reader. This is most easily done with a piped link to an article with the appropriate title thus:
所以簡言之:英文維基相關指引,名從國家或組織給的正式勳銜(其他榮譽不算)給於保留,利用一般維基化連結,以條目說明其縮寫勳銜意義。--(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31日 (四) 10:27 (UTC)
- 如果阁下的意思是,保留英文缩写,不过在讯息盒加入勋衔全称,我十分支持。Gz deleted(留言) 2013年1月31日 (四) 17:24 (UTC)
- infobox我也支持,然是否要列入方針成為配套的必要可再議。--(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2月3日 (日) 01:02 (UTC)
- 閣下的見解擊節有聲,扼要指出全局焦點,相信也再不用多說,希望有關見解能及早納入正式方針。--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日 (五) 17:18 (UTC)
- 共識還是要繼續討論加翻譯及建立一套簡單易行的機制,個人已將User:藏骨集团/草稿纸做了改變,差別應該是很清楚,乾淨很多,然而要不要footnote我個人是覺得可有可無,先把方針搞定下來比較好,然後footnote要還是不要,等等可以再議。--(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2月3日 (日) 00:59 (UTC)
- (!)意見,同一名人物可能獲得多於一個國家的榮譽,而不是所有榮譽也附帶有勳銜,使用footnote可能並不完全適合,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2日 (二) 17:29 (UTC)
对于“勋衔问题”的提议
个人认为,勋衔的英文简称问题应该不是问题,因为当各位将鼠标放在英文简称上面,浏览器自然会在简称上浮出一个框表示是什么勋衔,比如将鼠标放在“JP”上,自然会显示“太平绅士”,向各位解释英文简称的含义。(我就不用截图来解释吧,要不然各位试试看)如果有些浏览器因故不能显示这个框,也一样有解决办法,各位可以使用Template:Ref label模板,在头衔简称后形成注释,内链到下文的“荣誉”节(使用Template:Note label),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如果各位有更好的想法,可以提出。
最后,对各资深维基人在这个鸡毛蒜皮的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如过家家一般心胸狭隘表示 囧rz……。—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1月24日 (四) 12:24 (UTC)
- 话说这些勋衔很重要么,一定要在条目的最前面标出来?--110.153.212.185(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3:17 (UTC)
人名字的一部分,当然重要。--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3:22 (UTC)- 我覺得藏骨集團的方案是可行的,如果社群經討論後制定成為規範,我將樂意遵循。必須強調的是,過去近七年來我都是在維基百科默默耕耘,不問回報,致力於擴充百科全書的內容,但感覺上中文維基近年並不太重視條目的內容質素,反而經常就橫枝末節的問題爭論不休,對專注編寫條目的維基人也不太友善,這並不是良好的現像。--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4:07 (UTC)
- 我不觉得这个问题是鸡毛蒜皮。很多细节上的问题体现的是原则性的分歧。比如说我不会因为假设读者都对数学有一定了解,就在条目里面直接写“C1函数”、“sci性质”、“a.s.收敛”这样的“行话”,哪怕有链接。有中文的名称,却用英文的缩写,这不是中文维基该有的现象。我认为合作的基础在于分歧各方各自退让,以达成妥协。如果一方永不退让,那么就不应该责怪什么“心胸狭隘”,因为“为对方着想”也需要是双向的,否则不过是自轻自贱罢了。—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4:56 (UTC)
- (!)意見:在名字後方冠上勛銜是英國及其(前)屬地的人物之習慣,不應該因為大陸和台灣多數讀者不了解這個習慣,而要中文維基百科「閹割」這些人物的名字吧?況且正如TBG所言,只要用滑鼠指向簡稱,便會顯示全稱,想了解更多的話更可點進其條目看看,所以現狀其實沒有必要改變。不過,本人也不反對善用Template:Ref label,讓多數人更易接受名字後方冠上勛銜的方式。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1月24日 (四) 15:18 (UTC)
- 什么时候谁说过要“阉割”呢?举出一个差的方案,然后以此为理由拒绝其他的可能方案,这样怎么能够解决问题呢?—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5:28 (UTC)
我记得谁说过维基百科不仅面向的是网络读者,也要注意打印版本的可读性的吧?打印出来的版本里怎么能够看到滑鼠的效果呢?怎么看到链接呢?这样的优良条目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呢?—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5:35 (UTC)
- 这有点广电总局强硬要求将NBA改名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美职篮)的感觉了。实际上,条目中应当用怎样的名称,应当取决于此领域的正规刊物或文章在这一场合中使用什么名称,而不是教条地取决于其是否非要是中文/英文。就像阁下所提出的行话,其含义也应该包括“在正常场合中不使用或很少使用”的含义吧。如果“C1函数”、“SCI性质”为大部分人所知且常用,估计这些名称也不会被称为“行话”,那么它们自然也能在条目当中使用。因此,应该是维基百科外相关领域的相关规范决定维基百科条目的相关规范,而不是相反。个人认为采用什么名称(而不论全称或简称),应当根据过去的惯例,否则,英文维基百科里面出现的也是“Sejm”而不是“Polish Parliament”,出现的是“Mwami”而不是“King of Rwanda”等等(在本人所编辑的条目的英文条目里,这些情况非常明显),尽管很明显,人们只有在看到后者后才能明白前者的意思。请注意,很多次会都是先从行话中逐渐推广为人所知才进入大众领域的。
- 至于Clithering的用法是否符合规范,我希望他列出这么表明勋爵简称的中文文章,如果他不能列出,那么需要作出修改的,自然应该是他。
- 在此假定Clithering的用法符合规范,关于妥协,我已经向他提出以上建议,以让对相关领域并不熟悉的人士能够了解勋爵的含义,同时,我也提议他在相关传记条目中的“荣誉”段将英文简称换为中文全称,毕竟,我也认为在这里使用英文简称并不必要。以上,应该是能让人了解相关的用法。毕竟,在查看其条目前,我也不知道这些英文简称的含义,但现在不是知道了吗?
- 总之,是否使用简称,是使用英文名称(如NBA)还是中文名称(如美职篮等),在维基百科一向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就我所知有机化学反应应使用中文还是英文名Choij与维基皇帝之间存在争论),而个人的看法是,应当遵循相关领域的正规刊物的格式和先例。—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1月24日 (四) 15:42 (UTC)
- 以上的调查就是在看JP,CBE之类的勋衔是否真的是“常用且广为人知”。据我所知,大陆方面的外文使用规范是第一次出现时使用中文名,然后在括号内注明外文名,比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这也是为了方便不知道外文的人阅读。我所举的“C1函数”、“sci性质”(这里不能用大写字母)在懂数学的人眼里是有意义的,但在更多的不太懂数学的人眼里是没有意义的,我不能假设在某个领域里面常用的词语就是真正“常用”的。同样地,勋衔的英文简写在熟知英国勋衔制度的人的眼中是有意义的,但在更多的不了解的人眼中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勋衔名字并不像NBA,BBC一样那么常见,而只是在一定的领域中才被人所知。上面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起码在中国大陆,这样直接写英文缩写的方法是不符合规范的,也不是利于读者阅读的。打印版的问题就更不用说了。—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5:53 (UTC)
- 另外,我看不出“李栢儉,御用大律師,資深大律師,太平紳士”这样的写法有何问题。至于有人说“御用大律师”和“资深大律师”这样的勋衔是姓名的一部分,我请求这种说法的来源。—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03 (UTC)
- 抱歉,是在下记错了。是可以将姓名后加入这些勋衔,而不是把姓名改为原姓名+勋衔。--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26 (UTC)
- 恐怕对于不懂数学的人(比如我)即使写出“C1函数”、“sci性质”的全称也搞不懂那是什么,写成全称会让懂数学的人看着费劲。对于那些简称具体代表哪种勋衔,在条目正文中(当提到该人物收到表彰的历史)提到即可,打印文章的人阅读全文就能找到意思。而且本人假定,说英语的十几亿人里,能说得出大多数勋衔全名的人也不够1/10,也只是少数人了解,在更多的不了解的人眼中是没有意义的。也没见英文维基在姓名处把勋衔写成全称。--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20 (UTC)
- 抱歉,是在下记错了。是可以将姓名后加入这些勋衔,而不是把姓名改为原姓名+勋衔。--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26 (UTC)
- 现在条目里的“荣誉”一栏还是用简称,全文都没有出现过中文全称。而且我觉得“御用大律師,資深大律師,太平紳士”比英文缩写易懂多了,看英文缩写连这是勋衔还是职位、学历都不知道,使用中文全称,在很多程度上会将能够理解的人群扩大很多很多。—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28 (UTC)
- 阁下似乎说服了我。但依然反对用这个理由给优良条目投反对票。--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31 (UTC)
- 這樣的標列方式在路易斯·蒙巴頓,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的條目中將成為:「海軍元帥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維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頓,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嘉德騎士勳章,巴斯爵級大十字騎士勳章,功績勳位,印度之星爵級大司令騎士勳章,印度帝國爵級大司令騎士勳章,維多利亞皇家爵級大十字騎士勳章,傑出服務勳章,樞密院顧問官」(原來:海軍元帥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維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頓,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KG,GCB,OM,GCSI,GCIE,GCVO,DSO,PC),到最後才到正題「英國皇室成員、軍人及殖民地官員,印度總督。」--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6:58 (UTC)
- 如果是我的话,会写成:
- 這樣的標列方式在路易斯·蒙巴頓,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的條目中將成為:「海軍元帥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維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頓,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嘉德騎士勳章,巴斯爵級大十字騎士勳章,功績勳位,印度之星爵級大司令騎士勳章,印度帝國爵級大司令騎士勳章,維多利亞皇家爵級大十字騎士勳章,傑出服務勳章,樞密院顧問官」(原來:海軍元帥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維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頓,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KG,GCB,OM,GCSI,GCIE,GCVO,DSO,PC),到最後才到正題「英國皇室成員、軍人及殖民地官員,印度總督。」--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6:58 (UTC)
- 阁下似乎说服了我。但依然反对用这个理由给优良条目投反对票。--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31 (UTC)
- 现在条目里的“荣誉”一栏还是用简称,全文都没有出现过中文全称。而且我觉得“御用大律師,資深大律師,太平紳士”比英文缩写易懂多了,看英文缩写连这是勋衔还是职位、学历都不知道,使用中文全称,在很多程度上会将能够理解的人群扩大很多很多。—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28 (UTC)
海军元帅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Louis Francis Albert Victor Nicholas Mountbatten, 1st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1900年6月25日—1979年8月27日),末任印度副王與印度总督。曾获嘉德騎士勳章(KG),巴斯爵級大十字騎士勳章(GCB),功績勳位(OM),印度之星爵級大司令騎士勳章(GCSI),印度帝國爵級大司令騎士勳章(GCIE),維多利亞皇家爵級大十字騎士勳章(GCVO),傑出服務勳章(DSO),樞密院顧問官(PC)。他也是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舅舅。 |
- 我们来看看原版:
- 请问大家对“GCB”、“GCSI”、“GCIE”、“GCVO”和“PC”有何感想?鼠标滑过悬停的时候,能否从中了解到“巴斯爵級大十字騎士勳章”、“印度之星爵級大司令騎士勳章”、“印度帝國爵級大司令騎士勳章”、“維多利亞皇家爵級大十字騎士勳章”和“樞密院顧問官”的含义?恐怕不能吧?
- 大家还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普通人想知道路易斯·蒙巴顿的介绍,结果拿到一份打印版的纸质资料,上面写着“海軍元帥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維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頓,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KG,GCB,OM,GCSI,GCIE,GCVO,DSO,PC”后面的那一串英文大写字母会让他产生什么感觉?—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21:28 (UTC)
- 我覺得原版比較好。不管是網路或紙本,想知道的自然會去查,不相知道的,多寫無益。--Kolyma(留言) 2013年1月25日 (五) 14:05 (UTC)
- 對Snorri的論點有幾點回應。第一,如有需要,可把各等級勳銜全名設定為重定向連結,這樣讀者就可以把滑鼠浮標移到連結以顯示某一等級的勳銜全名;第二,在姓名後列出勳銜縮寫有其定制,如果強行列出全稱,並不符合正統做法,以上面蒙巴頓的條目為例,如在姓名後強行列出勳銜全稱,讀者可能會看到一大串勳銜全名,才看到蒙巴頓是「末任印度副王與印度总督。他同時是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舅舅」的主題描述,排版會比較混亂。第三,英文維基讀者並不比中文維基讀者對勳銜縮寫的了解要深,但仍採用勳銜縮寫,反映並不存在認知或印刷上的問題,但如有需要,可在條目的「榮譽」段落中列出勳銜全稱以供參考。--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5日 (五) 17:15 (UTC)
- (~)補充snorri多慮咯,鼠标滑过悬停的时候確實可以瞭解到相關內容啊,參數設置裡有改啊。。--淺藍雪❉ 2013年1月27日 (日) 17:16 (UTC)
- (:)回應:首先,不是每个阅读者都回去注册帐号,改参数。其次,改完之后看到的是条目首段,仍然不能了解具体的内容。比如PC的第一段就完全没提到何为PC。—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2日 (二) 10:58 (UTC)
- (~)補充snorri多慮咯,鼠标滑过悬停的时候確實可以瞭解到相關內容啊,參數設置裡有改啊。。--淺藍雪❉ 2013年1月27日 (日) 17:16 (UTC)
- 對Snorri的論點有幾點回應。第一,如有需要,可把各等級勳銜全名設定為重定向連結,這樣讀者就可以把滑鼠浮標移到連結以顯示某一等級的勳銜全名;第二,在姓名後列出勳銜縮寫有其定制,如果強行列出全稱,並不符合正統做法,以上面蒙巴頓的條目為例,如在姓名後強行列出勳銜全稱,讀者可能會看到一大串勳銜全名,才看到蒙巴頓是「末任印度副王與印度总督。他同時是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舅舅」的主題描述,排版會比較混亂。第三,英文維基讀者並不比中文維基讀者對勳銜縮寫的了解要深,但仍採用勳銜縮寫,反映並不存在認知或印刷上的問題,但如有需要,可在條目的「榮譽」段落中列出勳銜全稱以供參考。--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5日 (五) 17:15 (UTC)
- 我覺得原版比較好。不管是網路或紙本,想知道的自然會去查,不相知道的,多寫無益。--Kolyma(留言) 2013年1月25日 (五) 14:05 (UTC)
- 在这里,个人希望双方各拿出证据表明勋衔放置的问题。另外,根据大陆的情况,勋衔不是作为英文简称而存在或是使用中文全称,而是根本不会紧跟随人名之后,而是作为补充信息放在一个人的略记的后面(比如朱德条目),希望Snorri注意,如果开这个先例,那就不是遵循原先的规范,而是原创,或许,还是遵循旧例更好一些。另外,就什么什么有意义,什么什么没意义的问题,我想问“pospolite ruszenie”对于一个不熟悉相关领域的英语母语使用者而言,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但在英文维基百科就用了,而且并没有英文解释(还有我在上面的两个例子,都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另外,这个问题,就好比为什么铁路宽度是两匹马的屁股的宽度和的问题一样,也许并不合理,但这是惯例,打破惯例建立新的规则反而会称为众矢之的。—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1月24日 (四) 16:33 (UTC)
- 像藏骨集團那樣對編寫東歐條目具豐富經驗的維基人,或許會像我一樣感覺到有時候外行人領導內行人的問題。現時不是比較多少人舉手贊成或反對的問題,而是本身有一套規範需要遵守的問題,並不只可以因為某些人的認知或觀感而要強行遷就,勳銜在人名後列出是一種知識,應該透過學習而解決,中國大陸和台灣比較少見,是因為兩地較少人接受英國的勳銜,對有關的事物也較少涉獵,但不構成在人名後不可列出勳銜的理由。對於藏骨集團較早前提出的方案,我持正面的態度,換句話說,在條目尾部的榮譽部份列出勳銜全名,與條目開首的勳銜互相呼應,是可以接受的安排。--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6:43 (UTC)
- 请看我上方举的例子。—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6:51 (UTC)
- 已閱。--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7:00 (UTC)
- 其實對一般人來講,保留重要的就可以了,比如說約翰·藍儂,MBE(其實不太懂這個,只是來看戲的....)tntchn 對話 · 貢獻 2013年1月24日 (四) 17:22 (UTC)
- 完全同意User:Clithering的意见。Cli编辑此类条目极多,相信中文维基,没有人在这方面的了解和经验能够超越他。不了解的读者,会点击英文缩写了解详情,并不会出现读者不理解一堆“不知所云”的“英文字母”的情况。反对勋衔由英文缩写改为中文,并不符合通常做法。([14] [15] [16])Gz deleted(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7:24 (UTC)
- Gz deleted上面的發言是太誇獎了,但我需要強調的是,在姓名後列出勳銜縮寫是有其規範,就我所知,只有在相當正式的場合,例如是由英國君主御筆簽署和蓋上國璽的文件,包括殖民地總督和駐外大使的任命狀(用羽毛筆手寫的那種),才會在姓名前後列出勳銜的全稱。中文的例子可參考英方與中方歷史上簽訂的條約,以及香港政府昔日在《憲報》內翻譯的港督任命狀中文本。在其他一般場合,以勳銜縮寫置於姓名後是較正統和常用的做法。如果中文維基有勳銜一類的條目,可能可以更清楚解釋英式勳銜的使用方法。--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5日 (五) 17:26 (UTC)
- 建议你尽快建立。像罗马人名字规则,现在就有条目,某人胡乱翻译的名字现在都有参考资料可用作检查。--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爱圆神爱萝莉塔 2013年1月25日 (五) 18:05 (UTC)
- 如果真的要冠上勳銜的話,我支持使用英文縮寫,通常勳章佩戴者的禮節都會指示,佩戴者可以在名字後面冠上勳章的縮寫,使用中文全稱的模式除了不符合規範,也分散閱讀的專注力。使用勳章全稱的例子不是沒有,但那衹是限於外國頒贈的榮譽,參考此處;所以也沒有必要加上這些「外交」、「名譽」的勳銜(不敢想象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名字後冠上一串外交勳銜會是什麼樣子),可在正文中加上「頭銜、榮譽」的章節做補充。--O-ring(留言) 2013年1月30日 (三) 09:47 (UTC)
- 建议你尽快建立。像罗马人名字规则,现在就有条目,某人胡乱翻译的名字现在都有参考资料可用作检查。--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爱圆神爱萝莉塔 2013年1月25日 (五) 18:05 (UTC)
- Gz deleted上面的發言是太誇獎了,但我需要強調的是,在姓名後列出勳銜縮寫是有其規範,就我所知,只有在相當正式的場合,例如是由英國君主御筆簽署和蓋上國璽的文件,包括殖民地總督和駐外大使的任命狀(用羽毛筆手寫的那種),才會在姓名前後列出勳銜的全稱。中文的例子可參考英方與中方歷史上簽訂的條約,以及香港政府昔日在《憲報》內翻譯的港督任命狀中文本。在其他一般場合,以勳銜縮寫置於姓名後是較正統和常用的做法。如果中文維基有勳銜一類的條目,可能可以更清楚解釋英式勳銜的使用方法。--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5日 (五) 17:26 (UTC)
- 完全同意User:Clithering的意见。Cli编辑此类条目极多,相信中文维基,没有人在这方面的了解和经验能够超越他。不了解的读者,会点击英文缩写了解详情,并不会出现读者不理解一堆“不知所云”的“英文字母”的情况。反对勋衔由英文缩写改为中文,并不符合通常做法。([14] [15] [16])Gz deleted(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7:24 (UTC)
- 其實對一般人來講,保留重要的就可以了,比如說約翰·藍儂,MBE(其實不太懂這個,只是來看戲的....)tntchn 對話 · 貢獻 2013年1月24日 (四) 17:22 (UTC)
- 已閱。--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4日 (四) 17:00 (UTC)
维基百科又不是创制规则的地方,目前的方式遵照了香港准则,而在大陆台湾多种方式并存。既然如此,还不如保持现状。等到大陆的外交部、新华社、对外出版集团或者台湾相关业务机关出了有关规定,到时再修改也不迟。--Numenor(留言) 2013年1月26日 (六) 14:38 (UTC)
- 已经创建勋衔一文。Gz deleted(留言) 2013年1月27日 (日) 13:59 (UTC)
- (:)回應:(&)建議參考英文維基相關格式指引en:WP:POSTNOM,兼顧了包容性(第一段)及可讀性(第二段),依此為基礎,應該
- 讓勳銜從所發國家或組織的命名簡寫,如加拿大的為加拿大的,建議不用費太大工夫希望馬上就有一完整全世界勳銜表,應該簡單要求中文維基編輯至少去查一下對應的外文頁面,有可能是馬來文,也有可能是法文等等,來補齊/更正勳銜。當然,若有可靠來源是最好的。
- 榮譽及其他,都不列入首句名稱,這也是英文指引的規範
換句話說,這邊的討論似乎混淆了post nominal names 和他國honors的不同,其實若只有post nominal names的縮寫,再有連結的要求的話,應該是兼顧包容性、可讀性及可查找性的三方要求。
- 不用等中文化這些勳銜的政府翻譯,反正這些勳銜都是非中文國家定的,就依他們的post nominal names的縮寫求包容,排除他國honors求可讀,要求必需要有連結維持可查找性。
--(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31日 (四) 10:45 (UTC) (~)補充:若照以上英文方針原則,此條目陳策_(民國)在名字部份的CBE,就可保留,但不應有爵士頭銜。連CBE條目都有說:
凡不是英女皇的子民(意指不是英國或不奉她為元首的國家公民),即使取得爵級勳銜,亦只作榮譽性質,不可使用「爵士」或「女爵士」頭銜,但這類人仍可以在姓名後加上勳章縮寫。以中華民國名將陳策為例,雖然他曾獲「KBE」勳銜,但他不可稱自己為「陳策爵士」或「陳策爵士,KBE」,而只可稱作「陳策,KBE」。所有以榮譽性質取得爵級勳銜的人士均不會有授爵典禮,這類人士日後若果移民 、入籍,成為英國君主的子民,那麼他就有權改用「爵士」頭銜。
- 個人是共和主義者,對這種有點封建有點過時的東西其實很不耐,不過這東西還沒有到正義的部份值得去要求別人改變,我個人還是希望澳洲和加拿大變成共和國(澳洲的機會還大些),但我的政治偏好在這點格式的小事上,會覺得尊重他國文化慣習好一點。
--(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31日 (四) 10:59 (UTC)
- (:)回應,基本上認同您的看法(特別提出的是,即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都有各自的一套勳銜縮寫正被廣泛使用當中),勳銜的使用有既定的規則,並不應個人喜好隨意更迭用法。--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日 (五) 17:38 (UTC)
- 在上面看到GCB了,我就想到某部美剧。。PC个人电脑。。--Qa003qa003(留言) 2013年2月6日 (三) 07:44 (UTC)
- 虽然个人对这些一连串的头衔一头雾水,可说是深恶痛绝,但为了尊重社群,个人建议不如展开投票,多说无益。——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2日 (二) 10:48 (UTC)
- CAWYAM, TSTB.—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2日 (二) 10:55 (UTC)
- 天啊!什么意思?乱了乱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2日 (二) 11:52 (UTC)
- 根据某人的说法,对于这种某领域常见的可以通过学习懂得的知识,维基人应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努力掌握,而不是事事要求解释。。。—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2日 (二) 11:56 (UTC)
- 好吧,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属于上面某人所说的“正常人”范围。。。——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2日 (二) 12:16 (UTC)
- 加上了內鏈沒有?--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3日 (三) 12:08 (UTC)
- 好吧,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属于上面某人所说的“正常人”范围。。。——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2日 (二) 12:16 (UTC)
- 根据某人的说法,对于这种某领域常见的可以通过学习懂得的知识,维基人应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努力掌握,而不是事事要求解释。。。—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2日 (二) 11:56 (UTC)
- 天啊!什么意思?乱了乱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2日 (二) 11:52 (UTC)
- CAWYAM, TSTB.—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2日 (二) 10:55 (UTC)
方案一
如果只列出勋衔的缩写,像下面这样,大家会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在说什么:
但是如果把所有勋衔都用全称写出,又显得过于冗长:
海军元帅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Louis Francis Albert Victor Nicholas Mountbatten, 1st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1900年6月25日—1979年8月27日),末任印度副王與印度总督。曾获嘉德騎士勳章(KG),巴斯爵級大十字騎士勳章(GCB),功績勳位(OM),印度之星爵級大司令騎士勳章(GCSI),印度帝國爵級大司令騎士勳章(GCIE),維多利亞皇家爵級大十字騎士勳章(GCVO),傑出服務勳章(DSO),樞密院顧問官(PC)。他也是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舅舅。 |
所以不如折中一下,写成下面的形式:
这样既不显得过于冗长,又告诉了大家这些都是勋衔。这样如何?--Symplectopedia(留言) 2013年2月13日 (三) 12:01 (UTC)
- 我認為不需要自行創制,事實上英文勳銜並不是給英國人看,英文維基方面展示勳銜時,是從所有英語讀者考慮,也不見得美國等地的讀者有何異議。目前第一種造作一直在中文語境中存在,沒有需要畫蛇添足,這是我的看法。--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3日 (三) 12:18 (UTC)
- 我认为不应该在开头显示这么多勋衔,又不是他一出生就拥有真么多勋衔的,应该统统放到正文中单列出来。自成一节不就可以啦?——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4日 (四) 03:33 (UTC)
- 赞成苏州兄的方案,搞一堆莫名其妙的字母缩写上去,不符合中文习惯。--Tianyamm2(留言) 2013年2月14日 (四) 09:19 (UTC)
- 不要放在开头,看的够怪异,这些是被授予的荣誉那我是不是也要在电视剧的开头附带上一大堆获奖的内容呢?这是个比方你要知道这些简写相对于V、A、DC、H2O等太不大众化了,如果对这个没兴趣谁会了解?直接挑选几个有名的用全称写上吧!不过一定要搞成这个样子我也无所谓,反正我不会看这类大英帝国有关的东西。--Qa003qa003(留言) 2013年2月15日 (五) 13:40 (UTC)
- 這個方案與移走勳銜縮寫無異,根本不是一個所謂的「折衷」方案。如果純因「個人觀感」或「看不懂」而要移走,恐怕很多東西都要從維基百科移走。--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5日 (五) 16:15 (UTC)
(&)建議參考英文維基相關格式指引en:WP:POSTNOM,兼顧了包容性(第一段)及可讀性(第二段),詳見上述。--(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16日 (六) 11:52 (UTC) 按上述英文指引並將勳銜縮寫用small排版如下:--(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16日 (六) 11:55 (UTC)
- (!)意見:第一,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不是英文或其他的版本,不必遵循英文的格式,你看见哪个中文版的人物传记开篇是这样写的?第二,我提出的建议已经顾及了所有的意见,所谓勋衔并没有缺失一点点,如果个别人还是固执己见的话,不得不投票决定,我相信到时候社群会做出正确的决定。——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7日 (日) 04:57 (UTC)
- (:)回應,勳銜的使用在中文語境中一直存在(例子:英國駐華大使館,其他的例子在上面很早的討論當中已經詳列)。--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05:34 (UTC)
- 英国驻华大使馆,是英国人自己翻译的,不作数的。。。此外还要考虑到常用与否,我相信不加勋衔的才是常用的,加的绝对是少数。。。——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7日 (日) 05:52 (UTC)
- 我想您這樣的解讀是非常主觀的(當然以上的例子,只是之前提出的例子的其中一個),按照您的看法推論,英使館的中文網頁並不是由使館的中國籍員工翻譯的、其次,英使館的中文網頁是給英國人看的,我認為這兩點都是不可能的。勳銜的習慣在中國大陸不常用在於中國大陸接觸少,並不等如勳銜在中國大陸或中文語境沒有使用,如果因接觸少就不收錄,那跟我之前的意見一樣,維基百科很多資料都可以移走。--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06:05 (UTC)
- 此外,即使是英文維基百科列出的勳銜,也不是給英國人看的,英國人本身也不是每一位也對勳銜了解,彼岸的美國人對勳銜的認知更少,採用勳銜的背後原則是出於尊重勳銜的使用有規範且統一的法則,因此對於英籍人士的條目中,加入勳銜是必要的。--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06:08 (UTC)
-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目前均有自己的一套勳銜,同樣設有統一的規範,在中文語境下存在的情況下,中文維基應當尊重各地的文化特色,如果獲港澳特區政府授勳的人士不能在相應的條目中列出勳銜,主觀上有可能被視作維基百科對勳銜不予承認,或認為這些資料沒有百科價值。--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06:20 (UTC)
- (!)意見:香港和澳门地区并不是纯粹的中文使用地区。因此基于历史原因,在某些使用中出现中英文语法、词汇混合使用的现象,这不表示全球的中文使用中都要跟随这个现象。其次,尊重各地的文化特色时,也应该尊重香港澳门以外地区的中文使用习惯和阅读者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尊重香港澳门。最后,现今的焦点是勋衔如何显示,而不是说不能在相应的条目中列出勋衔。不说条目中可以有专门的“勋衔”章节进行描述,首段中也可以进行描述,只不过不一定要选择纯英文缩写的表达方式。将“勋衔的表示”问题替换为为“能否在条目中列出勋衔”,是偷换概念的说法。—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0:41 (UTC)
- (!)意見:其实这并不是考虑不考虑其他地区人士使用习惯或阅读者感受的问题,而是其已经成为一种被规定或默许的语言方式。所谓的“能否在条目中列出勋衔”,也便是在名称后面列出。某种情况下,阁下也是偷换概念的想法。毕竟,估计对于英联邦港澳人士而言,这种勋衔其实也是极其形式主义的做法,并不妨碍阁下阅读正文。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问题,我想最好还是尊重。你将勋衔放上去,我管不着,你在下文另列,我也管不着,这是个人选择问题,这两种选择,都是合理,合法的,即使在中文语境中,也是合法的,苏州兄如果认为英国大使馆是翻译的不作数的话,那为什么很多香港媒体与网站也仍然用这种勋衔后标的方式?(例子Clithering前面提到好几个)很明显,这并不是你们能够轻易否定的某种超出常规的做法,而是一种对他们而言习以为常的格式规范,就像13亿大陆人都说贝克汉姆,而几千万港澳人士说“碧咸”,难道就因为人口、幅员的差距,而迫使港澳人士放弃碧咸而改用贝克汉姆吗?见得少不代表不存在,我不是香港人,我是大陆的,以前也很少见到这种表明勋衔的格式,但见得少是因为大陆没有像英伦这样授衔,更准确地说是没有规定这种名称的格式。某种程度上,因为自己没见过认为这种格式很怪异便要求将这种在某种地方成为定规的格式废除,是一种“多数人暴力”。当然,我只建议在英联邦与港澳地区人士条目使用这种格式,对于其他类条目,我反对这种名称后面直接加勋衔的做法,不是因为很少见,而是因为没有这个规定。另外,我支持Hanteng的意见,这样可以有效分隔正文和勋衔,以免出现某些人看这个不明白的问题。—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7日 (日) 16:01 (UTC)
- 我的看法:第一,各区域的译名和这个勋衔的显示问题根本是两码事,否则勋衔问题用区域转换解决得了;第二,没有必要为特定区域的特定内容设立特定规则,在我看来他们和其他地方的其他人士没有什么两样;第三,为什么英联邦和港澳人士例外?勋衔应该不止这些地方用的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7日 (日) 16:45 (UTC)
- (:)回應:现在的问题不是十几亿人逼着几千万港澳人改称贝克汉姆,而是几千万港澳人逼着十几亿人改称碧咸。我之前举过很多不使用英文缩写,而使用中文的例子,但好像支持英文缩写者都在一直无视。好像只有缩写加post nominal letters的方式才存在,而其他的方式就不存在一样。我已经不想再次举例了。另外,使用英文缩写造成的打印版无法理解的问题也一直被忽视。似乎只要不利于英文缩写派的议题,就一直被忽视。这样的讨论方式只怕很难达到共识。—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7:49 (UTC)
- 已解說過可以在附錄列出勳銜全名,要了解勳銜可直接鏈往相關條目閱讀。--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17:58 (UTC)
- 为何要在附录列出?为何不能在正文列出?使用中文进行勋衔介绍而不是英文缩写+post nominal letters的例子请不要无视。—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8:06 (UTC)
- (:)回應,正文列出勳銜縮寫是又是另一個問題,簡單來說,在正文敘述事物時,當然就是採用最常知的名稱,如果勳銜縮寫是比勳銜全稱更常用和符合文意,當然就是採用勳銜縮寫,反之亦然,莫非在條目正文敘述「B-52轟炸機」的時候非要譯成「乙-52轟炸機」或「轟炸機52」?--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12 (UTC)
- (:)回應:根据这里某些讨论者的说法,您犯了“滑坡谬误”,我从未说过“正文敘述「B-52轟炸機」的時候非要譯成「乙-52轟炸機」或「轟炸機52」”,不要把话塞到我口里,或者自己代言我的逻辑。—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35 (UTC)
- (:)回應,正文列出勳銜縮寫是又是另一個問題,簡單來說,在正文敘述事物時,當然就是採用最常知的名稱,如果勳銜縮寫是比勳銜全稱更常用和符合文意,當然就是採用勳銜縮寫,反之亦然,莫非在條目正文敘述「B-52轟炸機」的時候非要譯成「乙-52轟炸機」或「轟炸機52」?--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12 (UTC)
- 为何要在附录列出?为何不能在正文列出?使用中文进行勋衔介绍而不是英文缩写+post nominal letters的例子请不要无视。—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8:06 (UTC)
- 已解說過可以在附錄列出勳銜全名,要了解勳銜可直接鏈往相關條目閱讀。--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17:58 (UTC)
- (!)意見:其实这并不是考虑不考虑其他地区人士使用习惯或阅读者感受的问题,而是其已经成为一种被规定或默许的语言方式。所谓的“能否在条目中列出勋衔”,也便是在名称后面列出。某种情况下,阁下也是偷换概念的想法。毕竟,估计对于英联邦港澳人士而言,这种勋衔其实也是极其形式主义的做法,并不妨碍阁下阅读正文。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问题,我想最好还是尊重。你将勋衔放上去,我管不着,你在下文另列,我也管不着,这是个人选择问题,这两种选择,都是合理,合法的,即使在中文语境中,也是合法的,苏州兄如果认为英国大使馆是翻译的不作数的话,那为什么很多香港媒体与网站也仍然用这种勋衔后标的方式?(例子Clithering前面提到好几个)很明显,这并不是你们能够轻易否定的某种超出常规的做法,而是一种对他们而言习以为常的格式规范,就像13亿大陆人都说贝克汉姆,而几千万港澳人士说“碧咸”,难道就因为人口、幅员的差距,而迫使港澳人士放弃碧咸而改用贝克汉姆吗?见得少不代表不存在,我不是香港人,我是大陆的,以前也很少见到这种表明勋衔的格式,但见得少是因为大陆没有像英伦这样授衔,更准确地说是没有规定这种名称的格式。某种程度上,因为自己没见过认为这种格式很怪异便要求将这种在某种地方成为定规的格式废除,是一种“多数人暴力”。当然,我只建议在英联邦与港澳地区人士条目使用这种格式,对于其他类条目,我反对这种名称后面直接加勋衔的做法,不是因为很少见,而是因为没有这个规定。另外,我支持Hanteng的意见,这样可以有效分隔正文和勋衔,以免出现某些人看这个不明白的问题。—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7日 (日) 16:01 (UTC)
- (!)意見:香港和澳门地区并不是纯粹的中文使用地区。因此基于历史原因,在某些使用中出现中英文语法、词汇混合使用的现象,这不表示全球的中文使用中都要跟随这个现象。其次,尊重各地的文化特色时,也应该尊重香港澳门以外地区的中文使用习惯和阅读者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尊重香港澳门。最后,现今的焦点是勋衔如何显示,而不是说不能在相应的条目中列出勋衔。不说条目中可以有专门的“勋衔”章节进行描述,首段中也可以进行描述,只不过不一定要选择纯英文缩写的表达方式。将“勋衔的表示”问题替换为为“能否在条目中列出勋衔”,是偷换概念的说法。—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0:41 (UTC)
- 我赞成苏州宇文和Snorri兄的意见,不应该在条目开头的人名后直接加勋衔(缩写)。人名后不加勋衔缩写,改在后文中说明,这种做法全球中文使用者都能看懂;相反,人名后接勋衔缩写的做法,只有极少数人能理解。两相比较,孰优孰劣不言自明。中文维基是全体中文使用者的维基,应当采用所有中文使用者都能理解的表达方式。--Gilgalad 2013年2月17日 (日) 16:24 (UTC)
- 两不想让只能投票决定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7日 (日) 16:45 (UTC)
- (:)回應,數天以後可能又有人以同一理由要求禁止條目開首加入「爵士」、「拿督」、「丹斯里」等稱號;再過幾天甚至可能有人用同一理由禁止條目開首的人名加入爵位和封號,只准按照所謂「正統」中文的法則列出「姓」和「名」。這都是令人費解的(可能要中文維基分家才能實現)。中文的使用並不是河水不犯井水,事實上上面的討論已反覆證明勳銜縮寫在中國大陸也有使用,分別只在於常用程度較低,而這種分別只是出於文化和歷史原因,勳銜在大陸比較少見,但這不代表勳銜縮寫是被禁絕的。必須強調的是,「勳銜」這個概念本身在中國大陸似乎就已經不太普及,而比較起勳銜全稱與勳銜縮寫,很明顯「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同胞勳章」其實只屬於突兀且直譯的「原創研究」;在中文姓名上加上勳銜縮寫,明顯是更常見的和存在規範的,這種模式在維基百科應予保留。Hanteng的「折中方案」與藏骨集團的意見是從全局出發,我很是贊同。--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16:49 (UTC)
- Clithering,拜托看仔细点,这个折中方案是我提出的,不是Hanteng提出的。--Symplectopedia(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6:56 (UTC)
- 我支持的是Hanteng的方案 ,不是您的方案。。。--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17:06 (UTC)
- Clithering,拜托看仔细点,这个折中方案是我提出的,不是Hanteng提出的。--Symplectopedia(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6:56 (UTC)
- 英国驻华大使馆,是英国人自己翻译的,不作数的。。。此外还要考虑到常用与否,我相信不加勋衔的才是常用的,加的绝对是少数。。。——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7日 (日) 05:52 (UTC)
- (:)回應,勳銜的使用在中文語境中一直存在(例子:英國駐華大使館,其他的例子在上面很早的討論當中已經詳列)。--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05:34 (UTC)
- (!)意見:第一,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不是英文或其他的版本,不必遵循英文的格式,你看见哪个中文版的人物传记开篇是这样写的?第二,我提出的建议已经顾及了所有的意见,所谓勋衔并没有缺失一点点,如果个别人还是固执己见的话,不得不投票决定,我相信到时候社群会做出正确的决定。——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7日 (日) 04:57 (UTC)
- 说简单就是有一方不愿意作出让步,而以滑坡謬誤等理由拒绝其他用户的建议。乌拉跨氪 2013年2月17日 (日) 17:05 (UTC)
- 我覺得兩位的意見略作修改,也可跟持相反意見者說同一番話,我看不出對討論有何幫助。--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17:17 (UTC)
- 勳銜縮寫的作用就是在是姓名後列出,排列的先後次序也有規範,在條目首段的姓名後列出最為理想。--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17:11 (UTC)
- 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要求改变现状的维基人说过“即使达成妥协以后还会有人要求改变”吧?给你台阶下你不要,那最后结果恐怕就是一个你接受不了的方案。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7日 (日) 17:28 (UTC)
- 或許在舉手比人多的遊戲規則下,最後結果我管不了,但至少我已盡了力阻止我敬愛的中文維基百科作出不智的決定。--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17:43 (UTC)
- 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要求改变现状的维基人说过“即使达成妥协以后还会有人要求改变”吧?给你台阶下你不要,那最后结果恐怕就是一个你接受不了的方案。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7日 (日) 17:28 (UTC)
- 勳銜縮寫的作用就是在是姓名後列出,排列的先後次序也有規範,在條目首段的姓名後列出最為理想。--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7日 (日) 17:11 (UTC)
好吧,几位来回答几个问题。请不要改变我的排版(换句话说请在我的签名后面回答)。
- 问Clithering:藏骨集团的方案,也就是利用注释链接至“荣誉”一节并在该节列出勋衔全称,你可以接受,对吧?
- 问Clithering:现在把这个方案改成先跳“注释”一节再点链接跳转至“荣誉”一节,是否可以?注释文本见下。
- 问Clithering:有没有可能限制条目首段列出勋衔的数量?
- 问Snorri:如果Clithering回答可以限制首段勋衔数量,配合藏骨集团的方案,你是否接受?
- 问Snorri:如果Clithering回答不可以限制首段勋衔数量,以Hanteng的方法缩小字号的同时配合藏骨集团的方案(上面Hanteng的示例中已经比较短了),你是否接受?
注释文本:
- 勋衔,详见“荣誉”一节。
以上。--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7日 (日) 17:50 (UTC)
- (:)回應:我没看到藏骨集团的方案,不评论。不过是否使用英文缩写与勋衔数量无关。如果可以允许英文缩写加post nominal names出现于中文维基,是否其他的英文语法和外文语法——比如从句、虚拟语态等也能出现于中文维基正文?再者,此例一开,是否以后人物条目写作的时候,应该以人物所在地的文化为优先考虑?—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8:15 (UTC)
- 藏骨集团的方案和我下面提的方案类似。--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7日 (日) 18:17 (UTC)
- 这样的考虑是中文中确实有一定比例(不讨论这一比例的大小)是这样使用的。如若没有这一先决条件显然是不会允许大量勋衔列入首段的。--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7日 (日) 18:18 (UTC)
- 为了向Chlithering的精神致敬,我也愿意尽最大努力避免社群作出不智决定,杜绝一切妥协,反对所有让步。另外,此例通过之后,我将申请将维基条目内文中所有中文名不如法文名常见的地名、人名使用法语名字,并作同等注释,因为“使用不常用中文名称往往让熟悉法文名称的人困惑,法国、加拿大、摩洛哥等国的华语社群普遍使用法文名称。”希望能够做到一视同仁。—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8:25 (UTC)
- 请阅读滑坡谬误。请勿为了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7日 (日) 18:39 (UTC)
- 两者毫无联系,而且阁下在此处讽刺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用户,是否恰当,而且两者的联系何在?勋衔不过是一堆代表学历、荣誉的字母,与阁下所说的文法、地名没有联系,两者比较并不恰当。“限制”勋衔数量,我个人认为,不恰当,当一个人有大量勋衔时,用怎样标准,删去“多余”的勋衔?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8:46 (UTC)
- 两者毫无联系?现在的中文维基真是越来越有趣了。而且我很认真地向另一位用户的精神致敬,居然被称为讽刺!实在是让我对“善意推断”四个字产生了巨大的距离感。如果法语世界的华文使用者社群就该被“滑坡谬误”四个字轻描淡写地区别对待的话,我真的觉得维基百科要变成英皇的维基百科了。—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8:56 (UTC)
- 另外,我发现现在维基百科越来越流行的是不看理据和逻辑,只凭感觉和人脉来决定事物了,因此我决定不再进行什么理性的辩论,以免陷入到纠正无数个逻辑谬误的窘境中。—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9:04 (UTC)
- 您的逻辑谬误恰恰就是您不理性的表现。再次警告不要为了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7日 (日) 19:17 (UTC)
- 原来我留言就是扰乱维基百科啊,真是有趣啊,那就找个理由封禁我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再说一遍,我懒得讲什么逻辑什么理性了。—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9:33 (UTC)
- 您的逻辑谬误恰恰就是您不理性的表现。再次警告不要为了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7日 (日) 19:17 (UTC)
- 我發覺Snorri是沒有閱讀上面的討論就留言的,在上面的討論中,我之前已提出兩點讓步,一、在條目的榮譽附錄中列出勳銜全名;二、在勳銜縮寫的內鏈中以勳銜全名作為重定向連結;三、在正文中因應使用習慣和常用情況決定採用勳銜縮寫抑或是勳銜全名(這點一直以來也有執行,因此事實上不是讓步)。對於達師在上面第1和第2點的建議,我認為是可以考慮採納的,這裡有討論的空間,但我的個人看法是,我剛提出的一、二兩項應該已經可以讓讀者充分了解有關勳銜縮寫的含意;其次,英文維基百科並不以勳銜專家為讀者對象,但也沒有特別加上注釋。至於第3點,我的答案是勳銜數量有其規則,並不能隨意增減的,一個擁有很多功勳的人,只代表他功勳彪炳,但這種情況是很少有的(例如上面引用的蒙伯頓伯爵和威靈頓公爵等)。也在此感謝達師的提議。--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26 (UTC)
- 我真是不知道您是如何得出“我發覺Snorri是沒有閱讀上面的討論就留言的”的结论的。我响应您“盡了力阻止我敬愛的中文維基百科作出不智的決定”的精神,之后是我采取的措施,与您的行为无关,根本就没有说过您没有让步。倒是您常常无视某些事物的习惯需要改一改了。—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33 (UTC)
- (:)回應:我没看到藏骨集团的方案,不评论。不过是否使用英文缩写与勋衔数量无关。如果可以允许英文缩写加post nominal names出现于中文维基,是否其他的英文语法和外文语法——比如从句、虚拟语态等也能出现于中文维基正文?再者,此例一开,是否以后人物条目写作的时候,应该以人物所在地的文化为优先考虑?—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8:15 (UTC)
这种争执还有完没完了
刚才的一个系统故障让我准备半天的留言化为乌有。我便对这个长达2个月的争执说几句吧。
- 让步的可能。我在一开始便关注对勋衔的争议,开始的时候我基于其他地方用户对勋衔名称的理解的考量(毕竟我是大陆用户),向Clithering提出了改进荣誉章节,列明勋衔全称,在名称后的勋衔缩写的内链使用中文全称,以让鼠标悬停时能够显现中文全称,让其他地方的用户能够理解这套勋衔系统。不过,其他人好像把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在了彻底删除人名后面的勋衔这样的做法,而且,如果说Clithering没有退让的话,那么对方其实也是非删不可,毫无退让(当然,也感谢皇帝的改进做法,虽然未被接受,但也是弥合双方矛盾的尝试)。这样,这个问题便限制在“删与不删”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到达这种地步,又怎么有让步可言呢。
- 勋衔系统的合理性,地域性。之所以说其是合理的,因为港澳地区(特别是香港)在经过几百年的殖民统治后,这种源于英伦的做法便在当地成为习惯乃至一种规矩,在中文语境中的具体例子Clithering已经列明。总而言之,Clithering使用这种做法是因为存在合理性,而他某种程度反对删除人名后的勋衔,也是因为这种做法是合理的而无被排斥的必要的。这样,这种勋衔制度,诚然,并非必要的,但也并不是非除之而不可的。之所以说其是地域的,是因为只有港澳有这种习惯和制度,大陆和台湾没有这种制度。其地域性,一方面是造成矛盾的根源,不熟悉这种制度便将其认为是不符合中文习惯而反对。然而,英文维基百科中用户占多数的也应该是美国等并不适用这种勋衔制度的地方,但为什么这套制度还保留了下来呢。可能有些人认为我这么说是唯英文维基百科马首是瞻,然而,美国人是人,大陆人是人,台湾人也是人,在一个由人类组成的网络社群中选择的宽容,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排斥呢?也许有人认为是因为美国和英联邦的总用户数比例相当,那么,szlachta的意思(波兰贵族)有谁知道?在会英语的人中知道这个词的人占多大的比例?然而其百科中也同样使用szlachta,而不是使用很明显更多人会用的Polish Nobles呢?另一点,便是这种勋衔系统在中文维基百科中应当只适用于英联邦和港澳条目,因为这种做法只有在这两个地方成为习惯与制度,而在其他地方则不是。也许有些人认为这些地方的人和其他地方的人没有区别。但是,瑞士德语中没有“ß”这个字母,而使用“ss”,但是在德语维基百科中描述瑞士的条目中,也同样使用“ss”,而不是很明显,更多人使用的“ß”,瑞士的东西是东西,其他德语区的东西也一样是东西啊,而且,很明显,瑞士使用德语的人与德国人相比,不过是个零头啊。
- 解决途径。个人认为,勋衔问题解决的方法,应当是包容而不是排斥,应当是尽力减少其他地区用户对这种制度的理解的障碍(如我的),或是尽量减小这种纯粹形式主义的做法对内文的干扰(如hanteng的)而不是彻底拒绝这种习惯。如果仍有人拒绝接受既然几年前有为高人建立了繁简转化系统解决了繁简字的问题,那么,我们也许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勋衔的地域性差异的问题,技术问题,花费一定时间应当可以解决。只不过,耗费这么大资源,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些条目的这种问题,无疑是一种悲哀。在下还有一种方法,在勋衔后面加上帮助·隐藏,点击帮助,便引出Help界面介绍各勋衔,点击隐藏,即可将勋衔隐去。如果条目要打印怎么办,那就用黑色记号笔将勋衔全部划去以免有碍观瞻。毕竟,解决这种问题的颁发还是很多的。
总结:诚如Cobrachen君所言,勋衔多或少对一个人本身没有多大改变。我也对一个社群为这种事情耗费如此大的心力感到悲哀。诚然,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制可以称为独裁,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制难道便可称为“共识”?我之所以支持保留这种做法,不是因为这种做法对我方便(我是大陆用户),而是因为的确有为数不少的使用中文的人(几千万人应当不算少)的确使用这种做法。最后,感谢达师为双方的最终共识迈出重要一步。—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7日 (日) 18:44 (UTC)
- 十分认同。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8:51 (UTC)
- 写那么长的一段,我说的东西还是被无视掉了。再说一遍:1.鼠标悬停的时候产生的不是勋衔中文名,而是相关条目(而不是名字)的条目名,和勋衔名并不相同,而且往往首段也没有勋衔中文名,要点进真正的条目才能查阅到真正的勋衔中文名。2.使用勋衔中文名介绍人物并不是没有,而且也不少,以勋衔名称不同而定,并不是只有缩写加post nominal names的方式。3.中文条目内容中使用英文语法如果被允许的话,是否以后翻译条目可以直接沿用英文语法和习惯?我也可以举出很多英式中文的例子,说明这种写法存在。—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8:52 (UTC)
- (:)回應:我發覺您似乎沒有細閱我們的討論,這樣是缺乏討論根基的。正如前面所述,只要把勳銜全稱作重定向,鼠标悬停的时候就自然可以产生勋衔的中文全名;其次,條目內可加入「榮譽附錄」,按授勳日期排列出勳銜全名,以區別姓名後按等第高低列出勳銜縮寫的做法。還有,這並不是中文維基是否允許使用勳銜縮寫的問題,而是現實上不論是中英文語境,勳銜縮寫都要比勳銜全稱常用得多的事實。--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05 (UTC)
- (:)回應:请问,“PC”的中文勋衔全名是“英國樞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吗?请问,“GCB”的中文勋衔全名是“巴斯勋章”吗?请问,“GCIE”的中文勋衔全名是“印度帝國勳章”吗?如果不是的话,鼠标悬停的时候显示这些就叫做“自然可以产生勋衔的中文全名”吗?另外,我给出过很多使用勋衔全称的资料了,你继续无视这些而说什么“不論是中英文語境,勳銜縮寫都要比勳銜全稱常用得多的事實”只能是自欺欺人。—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13 (UTC)
- (:)回應,為甚麼不可以?很多參與討論的維基人都已經明白,為甚麼只有您仍然不明白?另外,您可以列出姓名後列出一大串勳銜全面的例子嗎?--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42 (UTC)
- (:)回應:我真是不明白,鼠标悬停“PC”看到的中文勋衔全名是“英國樞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能够表示什么。另外,链接我已经给出了很多,要一直无视的话请继续。—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49 (UTC)
- 那改成PC不就可以嗎?‧‧‧您似乎真的沒有「姓名後列出一大串勳銜全名」的例子。--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57 (UTC)
- 原来“PC”的中文勋衔全名是“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这个勋衔全名真是太有趣了。至于找到“「姓名後列出一大串勳銜全名」的例子”,我不想再去翻旧链接,而且我很想知道找到之后有什么意义。我谈的内容和勋衔数量无关,一大串还是只有一个,都是同样的理据。难道没人写过“123890000364270468734”,就表示不能这样写吗?—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3:07 (UTC)
- 如果这样都不能满足阁下,那么再另外建立模板表示其勋衔是否可以接受?—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8日 (一) 13:13 (UTC)
- 其實是指「Privy Councillor」(樞密院顧問官),只是為了影響您的理解才沒有糾正您;至於後者,等您有例證才再談吧。--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3:17 (UTC)
- (:)回應:多谢您的关心,但我要谈的就是这个。[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PC]的链接只能让人看到“PC”的中文勋衔全名是“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而不是真正的“PC”的中文勋衔全名「Privy Councillor」(樞密院顧問官),所以这个链接不能在鼠标悬停时显示中文勋衔全名,没有意义。至于后者,您规定一个“有例证再谈”是您的问题,您要拒绝讨论我无法阻止。我只是认为这个例子是否存在对于英文缩写的讨论没有意义。不存在“姓名後列出一大串勳銜全名”的例子,并不能表示就不能在姓名介绍的那一句之后专门用一句来介绍“曾获某某勋衔”。—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3:27 (UTC)
- (:)回應,再示例一次:PC。--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3:30 (UTC)
- (:)回應:那您也承认您之前做的都是错误示范了吧。为了一个勋衔缩写,就建立重定向页面,这样真的好吗?—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3:34 (UTC)
- (:)回應,因為一開始就錯了,我不希望您理解上出現錯誤。即使沒有勳銜縮寫,這些重定向頁面都是要被建立的。--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3:36 (UTC)
- (:)回應:那您也承认您之前做的都是错误示范了吧。为了一个勋衔缩写,就建立重定向页面,这样真的好吗?—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3:34 (UTC)
- (:)回應,再示例一次:PC。--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3:30 (UTC)
- (:)回應:多谢您的关心,但我要谈的就是这个。[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PC]的链接只能让人看到“PC”的中文勋衔全名是“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而不是真正的“PC”的中文勋衔全名「Privy Councillor」(樞密院顧問官),所以这个链接不能在鼠标悬停时显示中文勋衔全名,没有意义。至于后者,您规定一个“有例证再谈”是您的问题,您要拒绝讨论我无法阻止。我只是认为这个例子是否存在对于英文缩写的讨论没有意义。不存在“姓名後列出一大串勳銜全名”的例子,并不能表示就不能在姓名介绍的那一句之后专门用一句来介绍“曾获某某勋衔”。—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3:27 (UTC)
- 原来“PC”的中文勋衔全名是“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这个勋衔全名真是太有趣了。至于找到“「姓名後列出一大串勳銜全名」的例子”,我不想再去翻旧链接,而且我很想知道找到之后有什么意义。我谈的内容和勋衔数量无关,一大串还是只有一个,都是同样的理据。难道没人写过“123890000364270468734”,就表示不能这样写吗?—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3:07 (UTC)
- 那改成PC不就可以嗎?‧‧‧您似乎真的沒有「姓名後列出一大串勳銜全名」的例子。--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57 (UTC)
- (:)回應:我真是不明白,鼠标悬停“PC”看到的中文勋衔全名是“英國樞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能够表示什么。另外,链接我已经给出了很多,要一直无视的话请继续。—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49 (UTC)
- (:)回應,為甚麼不可以?很多參與討論的維基人都已經明白,為甚麼只有您仍然不明白?另外,您可以列出姓名後列出一大串勳銜全面的例子嗎?--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42 (UTC)
- (:)回應:请问,“PC”的中文勋衔全名是“英國樞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吗?请问,“GCB”的中文勋衔全名是“巴斯勋章”吗?请问,“GCIE”的中文勋衔全名是“印度帝國勳章”吗?如果不是的话,鼠标悬停的时候显示这些就叫做“自然可以产生勋衔的中文全名”吗?另外,我给出过很多使用勋衔全称的资料了,你继续无视这些而说什么“不論是中英文語境,勳銜縮寫都要比勳銜全稱常用得多的事實”只能是自欺欺人。—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13 (UTC)
- (:)回應:我發覺您似乎沒有細閱我們的討論,這樣是缺乏討論根基的。正如前面所述,只要把勳銜全稱作重定向,鼠标悬停的时候就自然可以产生勋衔的中文全名;其次,條目內可加入「榮譽附錄」,按授勳日期排列出勳銜全名,以區別姓名後按等第高低列出勳銜縮寫的做法。還有,這並不是中文維基是否允許使用勳銜縮寫的問題,而是現實上不論是中英文語境,勳銜縮寫都要比勳銜全稱常用得多的事實。--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05 (UTC)
- 不少事物,如F18、M4等,与KBE一样,英文缩写/代号比中文名更为人所知。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9:02 (UTC)
- 而且,勋衔不是一种文法或者语法。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9:04 (UTC)
- 有人主张“删除”?这并不是“删与不删”的问题,而是如何呈现这些爵位。上面多个用户提出了很多方法,比如小工具,使用注释,缩小字号等,并不是删除吧。乌拉跨氪 2013年2月17日 (日) 19:05 (UTC)
- 如您所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表达勋衔/爵位,而不是是否删除。表达方式本身是一种语法,因此很多维基人要求避免在正文里使用“某某某,ABC,DEF,GHI,”这样的非中文表达方式是完全有理由的。我个人的意见如下:
- 正文不出现上述表达方式。
- 表达勋衔的办法可以是:
- 专门的章节、注释,或在生平介绍中使用“某某曾获甲(ABC)、乙(DEF)勋衔”之类的符合中文语法的表达方式。
- Infobox中增加勋衔一栏,可以使用缩写。
- 以上。--Gilgalad 2013年2月17日 (日) 21:27 (UTC)
- 同意Gilgalad的方案。——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8日 (一) 01:45 (UTC)
- 我同意这一方案作为作者可以选择的一种选择。—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8日 (一) 14:04 (UTC)
- (:)回應,請注意,據我理解,條目的開首列出的,是傳主生前最後的姓名,配搭的是生前最後的爵位和勳銜縮寫,這種做法行之有效,我不明白為何會勳銜出現加減或變動的問題。事實上,我也同意有關的討論已重複爭論多時,單這兩個月的時間,如果不是在這裡,也許已可多寫三、四個條目,哀哉!--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05 (UTC)
-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在模板里增加爵位项目,并模板内使用缩写;而在正文内以中文语法叙述的方式表述这些爵位。既保留了缩写又以符合中文语法的方式进行了叙述,岂不最好。两边不让步,落得如此下场,怪谁呢。乌拉跨氪 2013年2月18日 (一) 17:02 (UTC)
- 如您所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表达勋衔/爵位,而不是是否删除。表达方式本身是一种语法,因此很多维基人要求避免在正文里使用“某某某,ABC,DEF,GHI,”这样的非中文表达方式是完全有理由的。我个人的意见如下:
- 有人主张“删除”?这并不是“删与不删”的问题,而是如何呈现这些爵位。上面多个用户提出了很多方法,比如小工具,使用注释,缩小字号等,并不是删除吧。乌拉跨氪 2013年2月17日 (日) 19:05 (UTC)
- 而且,勋衔不是一种文法或者语法。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9:04 (UTC)
- 写那么长的一段,我说的东西还是被无视掉了。再说一遍:1.鼠标悬停的时候产生的不是勋衔中文名,而是相关条目(而不是名字)的条目名,和勋衔名并不相同,而且往往首段也没有勋衔中文名,要点进真正的条目才能查阅到真正的勋衔中文名。2.使用勋衔中文名介绍人物并不是没有,而且也不少,以勋衔名称不同而定,并不是只有缩写加post nominal names的方式。3.中文条目内容中使用英文语法如果被允许的话,是否以后翻译条目可以直接沿用英文语法和习惯?我也可以举出很多英式中文的例子,说明这种写法存在。—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8:52 (UTC)
方案二
- 我的主张:
- 首段介绍勋衔时,至少在中国大陆的版本中,应该兼有中文和英文勋衔名称(中文名称后使用括号注明英文或英文名称后使用括号注明中文),以符合中国大陆的汉语书写规范中对外文词语的规定;
- 反对在中文条目中使用外文语法,如post nominal letters;
- 反对以英国文化作为中文维基相关条目书写规范的优先考量的想法。中文维基不是英国的维基百科。
- 反对在首段之后的内文段落行文中使用勋衔的外文缩写而不做即时的说明。
- 好的,“~中”,如“营业中”“播放中”“讨论中”为日文语法,建议停止使用。--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7日 (日) 19:20 (UTC)
- 另外同样的话送给你:给你台阶你不下,最后投票结果未必是你想要的。--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7日 (日) 19:22 (UTC)
- (:)回應:
- “~中”的停止使用我举脚赞同,只要你能够说服那些日式中文爱好者。
- 最后的结果当然不可能是我想要的,既然如此,我当然是漫天开价,落地还钱了。要我一开始就拿出我的底线,然后再来接受妥协?我可没那么傻。既然好心被人当驴肝肺,讲道理被人当透明,我为什么还要讲什么道理,做什么好心?—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9:27 (UTC)
不列颠百科根本不写什么勋衔缩写
之前个别维基编辑给我造成了这么一种印象:不写勋衔是如此一种伤天害理的罪行,不光伤害大英帝国子民的民族感情、不尊重英粉的语言习惯,甚至还要导致人权危机国将不国世界末日了……直到我刚刚心血来潮查了一下不列颠百科——人家英国人根本就没写什么乱七八糟的勋衔!请对比中文维基的蒙巴顿条目和不列颠百科的条目——英国人在自己的百科全书里都不写的东西,为什么个别维基人一定要强加给中文百科的全体读者和用户???????--Gilgalad 2013年2月18日 (一) 07:50 (UTC)
- 赞一个!我也觉得个别人非要加入所谓勋衔很奇怪,其实那些人出生时根本没什么勋衔,只有名字,而且勋衔是后来不断加上去的,理论上还有可能发生减少的变化,把不同时期的所有勋衔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人的称号本来就是很搞笑的事情。——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8日 (一) 08:06 (UTC)
- 写了怎样,不写又怎样,不写随你,写也不是伤天害理的事情,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再争执的必要了,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写或不写属于个人喜好的问题,对于翻译的人来说,则是是否愿意把多余的名衔删去的问题。我们没说非要加入所谓的勋衔,只是有人非要删去所谓的勋衔。换句话说,咱们可能都不熟悉港澳英伦人士这种名字后面加勋衔的规则,或者对这看不顺眼,但一定要捍卫愿意这样做的人这么做的权利,因为存在即合理,在正规中文文体中存在即合理。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别理。—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8日 (一) 09:29 (UTC)
- 呵呵呵,无力吐槽。—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09:32 (UTC)
- 可以提出很多例子,是写的。这是一个例子:伦敦宪报,在这份报纸里,伤亡名单,很多勋衔。难道这个百科不写,就说明使用范围有限?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0:05 (UTC)
- 這部份的討論根本沒有甚麼意義,我也可以列舉英國《Who's Who》、《Who was Who》、《Debrett's Peerage & Baronetage》、《Whitaker's Almanack》、《Annual Register》等權威人物和氏族專書、以及香港大學去年出版的《Dictionary of Hong Kong Biography》等等例子,他們都是採用姓名之後顯示勳銜縮寫的方式的,我又是否需要以宣示的形式逐一開新段落討論?--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1:55 (UTC)
- 先不論香港和澳門特行政區的授勳制度,紋章學是指「the profession, study, or art of creating, granting, and blazoning arms and ruling on questions of rank or protocol」,而英式勳銜縮寫正正是牽涉英國紋章學、騎士道和歷史等多方面的學問。「賴廉士爵士,CBE,ED,JP」是一項牽涉紋章學和騎士道的資料,勳銜的排列次序均講求規範,如果只在條目交代他曾獲得「英帝國司令勳章」、「效率獎章」和「太平紳士」,是否同等於「賴廉士爵士,CBE,ED,JP」的敘述?如果要展示「賴廉士爵士,CBE,ED,JP」這一敘述,則似乎在條目開首交代是最合適的。在討論英國、甚至是港澳特區的情況時,有論者不斷試圖指出勳銜全稱存在的論據,但這些論據根本不能否定在中文語境中,姓名後加上勳銜縮寫是更正統的造法,而持反對意見的一方持乎未能證明「在姓名後列出勳銜全稱是更常用」的理據。--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1:55 (UTC)
- 如果真的涉及了“纹章学”和“骑士道”,请指出具体的联系,以及中文纹章学文献中使用英文勋衔缩写的证据,否则只是空口无凭。另外,人物年谱不等于百科全书。很多中文家族年谱会写某某讳某某考某某公,和其常用姓名不同,也不见得中文条目的人物名就要写某某讳某某考某某公。我的逻辑是(以防再次混淆焦点):维基百科等百科全书不应该遵照年谱、家谱等需要为人物使用最尊敬称呼的文件的称呼方式,而应该使用正常的姓名称呼。—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20 (UTC)
- 我列出的例子不是「年譜」和「家譜」,《Who's Who》(publication of biographies)、《Who was Who》(publication of biographies)、《Debrett's Peerage & Baronetage》(genealogical guide)、《Whitaker's Almanack》(reference book)、《Annual Register》(reference work)、《Dictionary of Hong Kong Biography》(biographical encyclopedia),請您不要亂說,多謝。--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34 (UTC)
- 我參考英文維基百科紋章學的條目,只是告訴您勳銜背後的精神,我只需證明中文語境中有使用勳銜縮寫的情況便可,無需滿足您各項奇怪的「要求」。--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37 (UTC)
- 或許我想到了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或姓名後的勳銜加入繁簡轉換,在大陸簡體版本中消去這些資訊,相信能夠解決有關偏執。--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34 (UTC)
- 年谱可能用的不太正确,应该是“年度自传集”。但无论是“publication of biographies”,还是“biographical encyclopedia”,都只是特殊的需要为人物使用最尊敬称呼的文件,不是一部全面的百科全书的格式参考。另外,原来要求提供可靠来源是“奇怪的「要求」”,真是又一次开了眼界。—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41 (UTC)
- 请详细说明“勋衔背后的精神”和中文条目首段首句使用英文缩写加post nominal names的联系,谢谢。—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43 (UTC)
- 「年度自傳集」恐怕又是您的一大自創發明‧‧‧中文與英文的聯系就是中文語境中承襲和兼容了英文的法則。--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2:47 (UTC)
- “年度自传集”当然是我的自创发明。我又没有说过这就是它的中文正式名称,只不过描述这类书籍的性质罢了。如果不能理解“定义”和“描述”的区别,请自己查词典。其次,请给出可靠的来源,说明纹章学和你说的“中文與英文的聯系就是中文語境中承襲和兼容了英文的法則”的联系,谢谢。—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52 (UTC)
- 如果真的涉及了“纹章学”和“骑士道”,请指出具体的联系,以及中文纹章学文献中使用英文勋衔缩写的证据,否则只是空口无凭。另外,人物年谱不等于百科全书。很多中文家族年谱会写某某讳某某考某某公,和其常用姓名不同,也不见得中文条目的人物名就要写某某讳某某考某某公。我的逻辑是(以防再次混淆焦点):维基百科等百科全书不应该遵照年谱、家谱等需要为人物使用最尊敬称呼的文件的称呼方式,而应该使用正常的姓名称呼。—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2:20 (UTC)
- 呵呵呵,无力吐槽。—Snorri(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09:32 (UTC)
- 我的另一個折衷提議是為姓名後的勳銜加入繁簡轉換,在大陸簡體版本中完全消去這些資訊,相信能夠解決以上的爭執。--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3:32 (UTC)
- 无疑是一个比较悲哀的做法。但既然无法让步,那各行其便就好。—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8日 (一) 13:39 (UTC)
- 繁简转换变成中英文转换?亏你想得出来。我前面已经提出,可以有专门的注释写勋衔情况,也可以允许在infobox里列出勋衔缩写。如果这你都不能接受,不愿做出任何让步,那我们只有投票见分晓了。--Gilgalad 2013年2月18日 (一) 13:47 (UTC)
- (:)回應,不是「中英文轉換」,是透過繁簡轉換系統,設定在大陸簡體版本中,姓名後面甚麼也沒有。這無疑是一個消極的做法,但希望各位體諒這是迫不得已和是最大的讓步方案,須知道的是這個討論已經花費太多時間,與其在此務虛,各位應該花時間到條目的創作才是正途。--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3:52 (UTC)
- 这也算让步,我懒得再说什么了。投票吧。--Gilgalad 2013年2月18日 (一) 13:56 (UTC)
- (:)回應,不是「中英文轉換」,是透過繁簡轉換系統,設定在大陸簡體版本中,姓名後面甚麼也沒有。這無疑是一個消極的做法,但希望各位體諒這是迫不得已和是最大的讓步方案,須知道的是這個討論已經花費太多時間,與其在此務虛,各位應該花時間到條目的創作才是正途。--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8日 (一) 13:52 (UTC)
- Clithering的折衷提議涉及的應該是「地區用詞轉換」,而「地區用詞轉換」設立之目的正是為了解決不同地區的用詞習慣差異。故此如果在「港澳繁體」及「馬新簡體」顯示勳銜簡稱,「大陸簡體」則不顯示(「台灣正體」是否顯示要視乎台灣維基人的意願),道理上也是說得通的。--Hargau(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4:05 (UTC)
- 支持Cli所提出的方案。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5:49 (UTC)
- 另外,假如按照我所理解的mtbell的方案来编写条目,那么与普通人物条目的编写方法,有何区别。条目林彪的infobox一样写着:中国工农红军一等红星奖章。而且,勋衔不是写在人名后面却是写在条目正文末尾,或者中间,或者任何一处,那还是勋衔?这等同删去勋衔,或者不准使用勋衔。可以参考:en:Post-nominal letters或者其他网站,如[17]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6:13 (UTC)
- 支持Cli所提出的方案。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5:49 (UTC)
- 写了怎样,不写又怎样,不写随你,写也不是伤天害理的事情,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再争执的必要了,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写或不写属于个人喜好的问题,对于翻译的人来说,则是是否愿意把多余的名衔删去的问题。我们没说非要加入所谓的勋衔,只是有人非要删去所谓的勋衔。换句话说,咱们可能都不熟悉港澳英伦人士这种名字后面加勋衔的规则,或者对这看不顺眼,但一定要捍卫愿意这样做的人这么做的权利,因为存在即合理,在正规中文文体中存在即合理。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别理。—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8日 (一) 09:29 (UTC)
请问这是地区词问题吗?请拿足够多的证据证明这是地区词问题。相反,上面的讨论里有很多这不是地区词问题的证据。不是地区词问题请不要滥用地区词转换技术。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2月18日 (一) 16:50 (UTC)
- 用地区词转换解决语法问题,无疑是荒谬的。不过,如果Clithering坚持认为这是他的最后的不可更改的方案,我想很多人都不介意对此投票,这是他自找的。--Gilgalad 2013年2月18日 (一) 17:33 (UTC)
- 其实,我更支持达师在上面的方案,只不过,既然有些用户非要去除名字后面的勋衔,那么就只能使用“地区词”技术。虽然大家都要(对方)妥协,指责(对方)不让步,但本质上,是是否删去名字后的勋衔字母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双方都毫无让步。达师在上面也看到了,双方都有不冷静的情况,其中一方的问题,在另一方也同样存在。在其他语言维基百科,因为没有繁简转换,没有地区词转换,很多地方特有用词的使用(书面语)都需要双方的共识,同意将其使用局限于某一地区的条目,于是,他们允许地方条目有地方特色存在。然而,在中文维基百科,我们有什么呢?我们有繁简转换,有地区词转换,体现出了“分而治之”的光荣传统,虽然客观上繁简字和地区词和其他语言的这些差异有不同,但或许,这也让大家认为地区性差异的问题不需要共识,在一个地区内允许使用的东西必须在其他地方都使用(比如前面有人提出如果英伦港澳人名有勋衔,那为什么其他国家地区的人不把勋衔标后面,为什么电视剧不把各项奖项标在名称后面)。或许,中文维基的特色便是“分而治之”,我本人和Clithering都同意并支持达师的提议,然而,另一方面,恐怕另一方根本不能接受勋衔后面的名称。地区词技术的适用范围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建立模板,不想见的人就让勋衔消失,要不然,我们便设计一个“勋衔转换技术”,那又如何呢?—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9日 (二) 00:32 (UTC)
几点事实:
- 中文(尤其是中文百科)并没有“姓名[逗号]勋衔A[逗号]勋衔B…”这样的表达方式(语法)。
- 即使是英文百科,姓名后接勋衔排列也不是必要的,有不列颠百科全书为证。
- 绝大多数中文用户并不能理解姓名逗号后面排列的是勋衔,更遑论勋衔缩写的具体含义。(当然,按Clithering的说法,看不懂勋衔缩写的都不是正常人类)
总结:Clithering主张的,在首段用姓名+勋衔缩写排列这种表达方式,一不合中文语法,二不能让绝大多数中文用户理解,三甚至在英国文化的语境中也不必要。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接受这种极为小众的表达方式,是因为我们不接受就“不正常”了吗??--Gilgalad 2013年2月19日 (二) 01:23 (UTC)
- 以PC为例,代表枢密院顾问官,一个职位。在一个人名后面写一个职位,是不是不符合中文文法?比如说: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9日 (二) 05:38 (UTC)
- 請樓上諸位,不要把人物傳記的編寫傳統與「中文語境」之類的虛無定義扯為一談。人物傳記後方加英文勛銜縮寫,其實就像大陸出版物的「陳大文,男,100歲,漢族」一樣。前者的傳統顯然是源於香港,本身絕非小眾,翻查歷年的香港中文官方出版物常可看到,甚至為香港以外的中文媒體傳抄,包括大陸;後者則是大陸既有,大部分的大陸出版書作者介紹仍有類近範式。這些範式本身就不是強制的,大陸書不會全部都「某某人,性別,民族」;香港資料同樣不會全數都加勛銜縮寫;英國資料也當然如此。
- 故此,第一,上面諸君的「大眾與小眾使用」爭辯,最後只會是各說各話,而結果就只能用地區詞方式解決。悲哀的是,地區詞轉換的設立,本身並非用作解決兩地傳記編寫範式的衝突,就連上面反對加上縮寫的諸君也深明此理。站在維基百科的整體來看,實屬不幸。第二,扯到去「中文語境」「中文語法」的角度,只會陷入「到底什麼才算中文」的無謂爭辯。這角度延伸出來,就是「漢族」是中文,「JP」不是中文,所以JP必不可加。JP固然是英文,但用這種理據為由,去完全抺殺一種異於大陸、但由來已久、兼年代久遠的中文人物傳記編寫傳統,亦非合理之事。若然各位還相信維基百科是海納百川,請尊重不同中文地區的編寫習慣,切勿將爭論提升到個人的政治信念層面。你可以反對加上縮寫,但不要因為你不認為源於香港的一種中文人物傳記編寫傳統是「中文」,然後完全否定此範式是客觀存在,以及其歷史淵源。這種風氣與維基的基礎協作精神實在是背道而馳。
- 中文維基百科,既非香港人的維基,亦非大陸人的維基,更非台灣人的維基。不然,各位恐怕會回到當年繁簡分家的爭議。事實就是,這世界上使用中文的人很多;事實就是,每個維基編輯的成長經歷不同,所受的社會薰陶不同,其編寫習慣亦有所不同;事實就是,每個維基人都有各自的信念。但今天中文維基之所以未有分家,是因為我們願意理解,願意和而不同。香港台灣的維基人,看到首頁新聞的「一起隕石雨事件」,不會說大陸維基編輯不懂中文,只會理解大陸的中文習慣是會用「一起」來代表「一宗」、「一件」。當年中文維基編輯願意接納繁簡一爐,沒有將之描繪成一場「正體」與「殘體」之間的戰爭;今日面對傳記編寫傳統的歧異,是否應該拿出同等的包容,客觀看待一種已有長遠歷史的傳記編寫範式?若然沒有這種態度,不論最後議決的結果為何,受損的只會是中文維基。最後補充,不要把我的話與我的香港出身混為一談。我有預感這個棘手議題,很容易淪為身份與政治信念之爭。Oneam 01:00 AM(留言) 2013年2月19日 (二) 06:13 (UTC)
- 阁下发言掷地有声,将此争论的本质体现出来了。的确,我并没有料想这场冲突会变得如此激烈,当时,我只认为这是因为有人不理解名字后面的勋衔,于是主要考虑能够让不了解这一习惯的读者能够了解这些勋衔,减少因其造成的障碍,事情发展到如此,谁也不知道。中文维基百科,也许聚集了所有维基百科中政治立场最对立,生活习惯反差最大的用户群之一,因此能够理解涉及政治的条目与某些管理员出身产生的质疑而产生的争论,但我对在这一纯粹学术无关政治等的领域产生极大冲突,不免惊愕。或许,我仍然要重谈一个月前本人即有得立场,希望大陆用户能够理解并包容这一习惯,毕竟,这种习惯的确存在,也属合理,同时,希望港澳用户能够花些时间减少其他人对理解这套系统的障碍。对于最佳的解决方案,个人认为仍然是达师的方案为最佳。—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9日 (二) 07:52 (UTC)
- 唉,有些話,其實你上面已經說了。沒想到後面愈演愈烈。Oneam 01:00 AM(留言) 2013年2月19日 (二) 11:20 (UTC)
- 我就简单总结一下,也不再多废话。百科应该以尽量让更多的人看懂作为标准,就现在这个问题来看,不加勋衔的版本绝对比加勋衔的更符合这一标准,那还迟疑什么?上面也说了:“香港资料同样不会全数都加勋衔缩写;英国资料也当然如此。”(原话),那把所有一连串勋衔加在开头根本就是自找麻烦。反正我是绝对不想看见在中文名字后面加上一连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外文字符(还不是括号里的),那些根本不是中文。还是那句话,打不成共识投票好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2:40 (UTC)
- 不尊重客觀存在的中文地區傳記編寫習慣差異,這是什麼樣的維基百科?附錄形式、藏骨或達師的方案,起碼都做到地區閱讀差異及編寫差異平衡。當然,算吧,我收口了。有種一切都無法挽回的無力感。Oneam 01:00 AM(留言) 2013年2月19日 (二) 13:05 (UTC)
- (:)回應:蘇州宇文宙武,注意香港政府的建議,可以用英文縮寫,另外不知大陸車牌是用甲乙丙丁或天干地支嗎?或著拼音是用注音符號以章太炎的記音字母作藍本的漢字標音符號嗎?還是用您口中的「外文」符號?--(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6:36 (UTC)
- 对不起再多说几句,我从来没有强行删除所有勋衔的打算,只是觉得不应该放在文章首段,放在正文第一段也不是不可以,绝对尊重了那些支持加勋衔用户的看法,而且这不是区域转换应该解决的问题。——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3:18 (UTC)
- 不是写在人名后面的勋衔,也是勋衔?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9日 (二) 13:38 (UTC)
- 又不是不让写,只是换个地方。我也套用你的话好了,不加勋衔就不是人名?——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3:46 (UTC)
- 我的一點(:)回應:一、不合中文語法:這是狹義定義中文,漠視了勳銜縮寫在中文確實存在和被正當使用的事實;二、不能讓大多數中文用戶理解:這應該透過學習解決,當勳銜縮寫附上內鏈、勳銜縮寫以勳銜全稱作內鏈、條目中的榮譽段落列出勳銜全名、甚至是在勳銜縮寫後加上注釋鏈結直接連往榮譽段落,對於有能力上網的讀者來說,應當是有能力理解的。如果大部份讀者不明白就要作移除處理,恐怕維基百科內的物理、數學等條目都要移除;三、勳銜的使用並不普遍:勳銜縮寫用於姓名後的,有其規範,在討論勳銜縮寫是否普遍是,應該從獲勳人士本身的使用情況考慮,而不應單以「大部份讀者」衡量。--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9日 (二) 13:55 (UTC)
- (:)回應蘇州宇文宙武:可否舉偶?--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9日 (二) 13:55 (UTC)
- 另外,這類條目又應作何處理?(功績勳章、名譽勳位、金紫荊星章、銀紫荊星章等)--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9日 (二) 13:58 (UTC)
- 不是写在人名后面的勋衔,也是勋衔?Gz deleted(留言) 2013年2月19日 (二) 13:38 (UTC)
- 对不起再多说几句,我从来没有强行删除所有勋衔的打算,只是觉得不应该放在文章首段,放在正文第一段也不是不可以,绝对尊重了那些支持加勋衔用户的看法,而且这不是区域转换应该解决的问题。——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3:18 (UTC)
- 阁下发言掷地有声,将此争论的本质体现出来了。的确,我并没有料想这场冲突会变得如此激烈,当时,我只认为这是因为有人不理解名字后面的勋衔,于是主要考虑能够让不了解这一习惯的读者能够了解这些勋衔,减少因其造成的障碍,事情发展到如此,谁也不知道。中文维基百科,也许聚集了所有维基百科中政治立场最对立,生活习惯反差最大的用户群之一,因此能够理解涉及政治的条目与某些管理员出身产生的质疑而产生的争论,但我对在这一纯粹学术无关政治等的领域产生极大冲突,不免惊愕。或许,我仍然要重谈一个月前本人即有得立场,希望大陆用户能够理解并包容这一习惯,毕竟,这种习惯的确存在,也属合理,同时,希望港澳用户能够花些时间减少其他人对理解这套系统的障碍。对于最佳的解决方案,个人认为仍然是达师的方案为最佳。—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9日 (二) 07:52 (UTC)
方案三
- 勋衔放到英文名字后面行不行,比如“大衛·勞萊·喬治(David Lloyd George, 1st Earl Lloyd-George of Dwyfor OM, PC,1863年1月17日-1945年3月26日),英国自由党政治家……”--Misscorp(留言) 2013年2月19日 (二) 14:10 (UTC)
- 好办法,我怎么没想到呢?不过应该在英文缩写的勋衔后面加上注释,我觉得就没问题了。这样支持加入勋衔的各位还有没有意见?——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4:23 (UTC)
- (:)回應,華人條目又作何處理?(例:吳光正)--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9日 (二) 14:38 (UTC)
- 香港人都有英文名的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4:50 (UTC)
- (!)意見不管香港人有沒有英文名字,如此不符香港政府建議作法,見下小標說明。--(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6:03 (UTC)
- (:)回應,獲得香港大紫荊勳章(GBM)和澳門大蓮花勳章(GML)的人士,他們是在中文姓名後標示勳銜中文全名,而不是勳銜縮寫,但在英文姓名後卻只可標示勳銜縮寫(例子:鍾士元、何鴻燊),這又作何處理?--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9日 (二) 15:21 (UTC)
- 同样按照英文名后加勋衔缩写处理,其他可以在正文开一栏写。——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5:27 (UTC)
- (:)回應,如果這是折衷方案,我沒有意見,但似乎這是對中文作了次一等的處理。--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9日 (二) 15:32 (UTC)
- (!)意見如此不符香港政府建議作法,見下小標說明。--(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6:03 (UTC)
- 没有次一等啊,都特意开了一栏说明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5:40 (UTC)
- 如果双方没有意见,那也可以。不过,苏州兄对于达师的意见怎样呢?我希望这一争论尽快平息,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共识,那么按照共识去执行。(哎,总觉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9日 (二) 15:50 (UTC)
- 达师的意见在哪里啊?歪楼太多没找到啊。是不是四个问那段啊?对那四个问我没意见啊,确实应该把那些英文缩写做个注解,比如连接到类似正文中的荣誉勋衔一栏,当然单独放在注释里也可以,看作者喜欢怎么选择了。确实,吵了半天,不如新用户的一个好点子,我等智商还真是捉鸡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6:04 (UTC)
- 嗯,的确是那四个问题。(或许,应该把这件事作为议题给我在模拟联合国的下辈看一看……)取得共识的确是不容易啊,哎,这种费了半天劲的如同皮毛的争论,越早平息越好。—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9日 (二) 16:15 (UTC)
- (:)回應,這是我按照達師修訂的兩個例子,各有些微不同:伍漢墀、唐炳源,供各位參閱。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9日 (二) 16:23 (UTC)
- 嗯,的确是那四个问题。(或许,应该把这件事作为议题给我在模拟联合国的下辈看一看……)取得共识的确是不容易啊,哎,这种费了半天劲的如同皮毛的争论,越早平息越好。—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9日 (二) 16:15 (UTC)
- 达师的意见在哪里啊?歪楼太多没找到啊。是不是四个问那段啊?对那四个问我没意见啊,确实应该把那些英文缩写做个注解,比如连接到类似正文中的荣誉勋衔一栏,当然单独放在注释里也可以,看作者喜欢怎么选择了。确实,吵了半天,不如新用户的一个好点子,我等智商还真是捉鸡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6:04 (UTC)
- 如果双方没有意见,那也可以。不过,苏州兄对于达师的意见怎样呢?我希望这一争论尽快平息,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共识,那么按照共识去执行。(哎,总觉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9日 (二) 15:50 (UTC)
- 没有次一等啊,都特意开了一栏说明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5:40 (UTC)
- 同样按照英文名后加勋衔缩写处理,其他可以在正文开一栏写。——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5:27 (UTC)
- (:)回應,獲得香港大紫荊勳章(GBM)和澳門大蓮花勳章(GML)的人士,他們是在中文姓名後標示勳銜中文全名,而不是勳銜縮寫,但在英文姓名後卻只可標示勳銜縮寫(例子:鍾士元、何鴻燊),這又作何處理?--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9日 (二) 15:21 (UTC)
- (:)回應,華人條目又作何處理?(例:吳光正)--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9日 (二) 14:38 (UTC)
- 好办法,我怎么没想到呢?不过应该在英文缩写的勋衔后面加上注释,我觉得就没问题了。这样支持加入勋衔的各位还有没有意见?——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19日 (二) 14:23 (UTC)
受Misscorp的提议和Clithering的例子启发,我建议考虑使用专门的勋衔注释标签:
- 大衛·勞萊·喬治[勋衔](David Lloyd George, 1st Earl Lloyd-George of Dwyfor,1863年1月17日-1945年3月26日),英国自由党政治家……
- 勋衔^
大衛·勞萊·喬治,中文勋衔1(OM),中文勋衔2(PC)。
- 或者:
大衛·勞萊·喬治(David Lloyd George, 1st Earl Lloyd-George of Dwyfor, OM, PC,[勋衔]1863年1月17日-1945年3月26日),英国自由党政治家……
- 勋衔^
OM为中文勋衔1,PC为中文勋衔2。 --Gilgalad 2013年2月19日 (二) 17:26 (UTC)
- 我想,Clithering不会同意方案1,但也许会接受方案2。—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2月19日 (二) 18:16 (UTC)
- 呵呵,你太乐观了。Cli口头说能接受Misscorp的提议,但看他刚刚改的那两个条目,和他的一贯立场有一点点让步吗?--Gilgalad 2013年2月19日 (二) 19:51 (UTC)
- (:)回應:那是達師的方案不是?他不是在示範?--(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3:19 (UTC)
- (!)意見:對於Gilgalad的方案一,我感覺上覺得非常奇特,姓名後突然一個「勳銜」的字樣,恐怕是中英文也沒有的做法,實在是難以支持。對於Gilgalad的方案二,如果大家的共識是中文不可以標示勳銜縮寫,這唯有是折衷方案(但這是對中文作次一等處理,理由是英文後可加勳銜,但中文後卻不可加。對於一些情況,如:中文姓名後加「大紫荊勳賢」而不是「GBM」,但Gilgalad的方案二無法處理)。--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20日 (三) 13:44 (UTC)
- (:)回應:那是達師的方案不是?他不是在示範?--(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3:19 (UTC)
- 呵呵,你太乐观了。Cli口头说能接受Misscorp的提议,但看他刚刚改的那两个条目,和他的一贯立场有一点点让步吗?--Gilgalad 2013年2月19日 (二) 19:51 (UTC)
- 维基百科不是印刷品
方針有說维基百科不是印刷品。...維基百科作為互聯網上的作品,可以包括链接、最新的资料等。維基百科的內部連結及重定向功能,也可以讓讀者搜尋到相關適合的條目。
我不清楚為什麼名銜/銜勳/post-nominal一定要加註釋note模版而單純的內部連結不夠,以上討論特別是有提到印刷的,似乎沒有注意到方針维基百科不是印刷品,而若真要為了未來印刷輸出的統一性處理結果,更應該使用postnominal資料模版,再轉出印刷本時針對該模版內容進行轉譯/換,才是長久之計。--(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6:17 (UTC)
- 元维基的这篇东西在开头处就明确的指出了:这是一篇论述,何来方针?又明确的指出了:“它只表达了部分维基人或元维基使用者的意见及观点,此等观点可能未获得广泛支持。”拿论述来做依据是不是有点捉襟见肘了?乌拉跨氪 2013年2月20日 (三) 06:39 (UTC)
- (~)補充 是現行中文維基百科方針Wikipedia:維基百科不是什麼第一節第一項內容,在中文維基不只是論述而已,請明查。--(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13:01 (UTC)
- (※)注意 请仔细阅读并体会此方针的意义,不要仅从字面上理解好不好?或者说翻译成中文时仅仅翻译了其字,并未翻译其意,翻译为“维基百科不是传统的印刷品”更妥当一些。此方针的内容仅是提醒内容来源及样式还可以更丰富多彩,并非现在字面上的否定印刷品!它不是传统的印刷品,但它还是印刷品,还是可能会被直接打印。--飛 ඣ 2013年3月9日 (六) 17:23 (UTC)
方案四
(&)建議 基本格式問題,名從主人,以發post nominal names的政府單位慣例為主,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香港政府的建議及規範見上節述。 版面的問題,建議不加逗號,不加註釋,放在「中文名後,原文名前」,並以small模版,效果見何鴻燊、艾萨克·牛顿及路易斯·蒙巴頓,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 請參考en:WP:POSTNOM及en:MOS:HONORIFIC的區分,在英文百科裡,有大英國協君權vs美國共和兩大群使用者,有的人習慣post nominal names,有的人不習慣,我到現在也還算是不習慣不喜歡post nominal names。然而顧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的中文使用者的歷史及文化經驗,個人覺得這個不是哪個語言中心的問題(我已說明英文世界裡也有共和vs 君主的差異),所以我的主張是學英文方針指引中的處理方式,post nominal names從發給的國家或組織命名方式,以包容方式先處理,可讀性方面則以縮寫加連結處理。這樣子也符合避免地方中心的方針。我們在這裡要考慮中文讀者,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的中文讀者。
--(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3:28 (UTC)
(~)補充:已創Template:Post-nominals,並試用於何鴻燊。--(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3:54 (UTC)
- 这个方案不用再讨论了,上面好不容易达成一致。——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20日 (三) 04:49 (UTC)
- (:)回應:此方案有post-nominal 模版可參考,勿排除他人貢獻。--(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4:54 (UTC)
- 标新立异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投票见!——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20日 (三) 05:12 (UTC)
- 维基百科:共识是方針,Wikipedia:投票不是,維基百科:投票不能代替討論是論述。--(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5:35 (UTC)
- Hanteng的看法「按英文維基美國人包容英國人的做作,在中文維基包容香港等地用戶行之」(但已被烏拉跨氪刪去)擲地有聲,事實上,從我獲得的資料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本身有制定內部政策指引,規範勳銜縮寫在中文寫作上的運用,當中包括勳銜縮寫在姓名後的使用。我相信澳門和新馬等地政府都應該有同類的指引(但我手上沒有這些資料),我認為這些規範需要得到各地和而不同的尊重,採取勳銜縮寫在中文不被使用的否定態度,並不可取。--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20日 (三) 12:58 (UTC)
- Cli你让我非常失望,上面你自己都说没意见的,可这下好,都白讨论了。好吧,再多啰嗦一句,维基不应该采用小众用法,我相信名字加全部勋衔的用法即使在香港的正式场合也不是最常用的,香港人想到一个港人时肯定首先想到这人的名字用粤语怎么念,但不会想到名字和勋衔放在一起怎么念,甚至不知道此人获得哪些勋衔的肯定也不是少数。。。我说得已经够清楚了,如果你连这个都不接受的话,咱们只好投票见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20日 (三) 13:18 (UTC)
- (:)回應,我不是不支持您的看法,但其他的方案也更值得支持,最大的問題是您否定了在中文使用勳銜縮寫,事實上在中文使用勳銜縮寫是更正統和更有規範的做法,語文寫作不是做科學數理研究,在一個人文交雜的社會,要求100%香港人在任何場合都使用勳銜縮寫,這誠然是一個詭辯。如果各位取得共識認為中文維基不應在中文姓名後標示勳銜,我認為這才值得支持您的看法。--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20日 (三) 14:06 (UTC)
- (:)回應蘇州君,上面已經說了...由於傳記編寫本身就沒有強制性的定例,只有慣例。所以用「小眾大眾」來立論,是注定不會有結果的,因為大家只會找到和自己相合但與對方相反的證據。「中文與否」則只會陷入毫無意義的「中文」定義之辯,忽略了一些在中文地區歷史悠久的傳記編寫慣例。就算大家如何痛恨看到那些英文縮寫在首段出現,這個慣例的確在一個中文地區長期使用,由官報至民間都有出現。承認這慣例的客觀存在,就如承認「某某人、性別、民族」的慣例一樣,當中不牽涉到「中文與否」的問題。縮寫引起的爭議,只應該是「沒有該種中文習慣的用者較難看懂」,而不是「是否中文」。那麼下面達師加註譯的方案不就應該解決了問題?(先不論為何大家的討論焦點最終偏離了,當下才是最重要,無謂互相追究)新的方案,不論是Hanteng還是上面新用戶等方案,例如把縮寫放進英文姓名括號,其實都是把問題看成「中文與否」,於事無補啊。
- Cli你让我非常失望,上面你自己都说没意见的,可这下好,都白讨论了。好吧,再多啰嗦一句,维基不应该采用小众用法,我相信名字加全部勋衔的用法即使在香港的正式场合也不是最常用的,香港人想到一个港人时肯定首先想到这人的名字用粤语怎么念,但不会想到名字和勋衔放在一起怎么念,甚至不知道此人获得哪些勋衔的肯定也不是少数。。。我说得已经够清楚了,如果你连这个都不接受的话,咱们只好投票见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20日 (三) 13:18 (UTC)
- Hanteng的看法「按英文維基美國人包容英國人的做作,在中文維基包容香港等地用戶行之」(但已被烏拉跨氪刪去)擲地有聲,事實上,從我獲得的資料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本身有制定內部政策指引,規範勳銜縮寫在中文寫作上的運用,當中包括勳銜縮寫在姓名後的使用。我相信澳門和新馬等地政府都應該有同類的指引(但我手上沒有這些資料),我認為這些規範需要得到各地和而不同的尊重,採取勳銜縮寫在中文不被使用的否定態度,並不可取。--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20日 (三) 12:58 (UTC)
- 维基百科:共识是方針,Wikipedia:投票不是,維基百科:投票不能代替討論是論述。--(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5:35 (UTC)
- 标新立异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投票见!——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20日 (三) 05:12 (UTC)
- (:)回應:此方案有post-nominal 模版可參考,勿排除他人貢獻。--(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4:54 (UTC)
- 我明白大家累了,想有個了斷。只是大家就算要投票,最終還是要像達師下面那樣,要寫成規則的。在我看來,這個規則必須清楚表述其目的:是要保留「一個中文地區的傳記編寫慣例」之餘,又可令「沒有該種中文習慣的用者可以更容易看懂」。這個目的我想雙方不應該有爭議吧?倘若大家否定前者或後者,最終都會變成另一種形式的繁簡之爭,與中文維基和而不同的精神是背道而馳,故此只會曠日持久的爭下去。現在的問題,不是哪一個方案較容易為雙方接受,而是大家在「規則設立目的」上都沒有共識,焦點都去到不必要的地方去。這怎樣談得攏?若果只是為了盡快了事,而按著目前的思路隨便找一個可以通過的方案,恐怕會為日後的編輯爭議立下壞先例啊。Oneam 01:00 AM(留言) 2013年2月20日 (三) 15:11 (UTC)
- 上面我还高兴了一阵子,看来是白高兴一场。达成共识需要双方的妥协,但现在我方已经退让好几步,另一方却没有退让,只能采取投票的方式解决,遗憾啊!不再说了,说了也白说。——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2月21日 (四) 06:53 (UTC)
- 我明白大家累了,想有個了斷。只是大家就算要投票,最終還是要像達師下面那樣,要寫成規則的。在我看來,這個規則必須清楚表述其目的:是要保留「一個中文地區的傳記編寫慣例」之餘,又可令「沒有該種中文習慣的用者可以更容易看懂」。這個目的我想雙方不應該有爭議吧?倘若大家否定前者或後者,最終都會變成另一種形式的繁簡之爭,與中文維基和而不同的精神是背道而馳,故此只會曠日持久的爭下去。現在的問題,不是哪一個方案較容易為雙方接受,而是大家在「規則設立目的」上都沒有共識,焦點都去到不必要的地方去。這怎樣談得攏?若果只是為了盡快了事,而按著目前的思路隨便找一個可以通過的方案,恐怕會為日後的編輯爭議立下壞先例啊。Oneam 01:00 AM(留言) 2013年2月20日 (三) 15:11 (UTC)
(~)補充:請注意香港政府建議[18]是先用英文縮寫的,見下節內容或點入原文件閱讀。--(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13:27 (UTC)
- (!)意見:摘录原文如下:
(在撰寫公函時,)如須詳列收信人的勳銜或榮銜,可以英語縮略語表達,如“趙△△先生, G.B.S., J.P.”。“J.P.”一銜如必須以中文列出,則可省去“先生”、“女士”等稱謂,稱“△△△太平紳士”便可,如“林△△太平紳士, G.B.S.”。如收信人李△△先生的榮銜包括大紫荊勳章(G.B.M.),則應稱呼“李△△大紫荊勳賢”。 |
- (:)回應,人家問的是寫信時的處理手法,因此答覆的時當然是針對書信。但事實上勳銜的使用不限於書信,我手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策文件(只有印刷本)也對勳銜的日常使用有詳細規定。--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21日 (四) 07:44 (UTC)
不管哪一個方案,Template:Post-nominals都可以集中做資料及地域的對應表
部分常有地域,已有維基人做整理,可用以下捷徑方式指定地域及縮寫,簡使行之,以利劃一。
{{名銜|country=CAN|PC|CC|OBE}}: PC CC OBE
或
{{post-nominals|country=CAN|PC|CC|OBE}}: PC CC OBE
國家代碼使用ISO 3166-1 alpha-3的三位國碼,目前內定是香港HKG為內定值。
歡迎懂的人,將以上的表進行在地化的進映,以符合相關中文維基的條目內容連結,更歡迎補充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的縮寫及條目對應表。
注意,這template的資料格式和表達格式是可以區分處理的,不管表達出來在條目的様態應該是什麼樣,在格式上使用此類模版有分類/字彙權威控制的效果,又可以符合中文維基特有的避免地方中心主義方針,請注意,不要將資料格式和表達格式混為一談。--(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5:35 (UTC)
- 大衛·勞萊·喬治使用post-nominal 模版的示範:在編輯的省力方面
- 英文維基
, [[Member of the Order of Merit|OM]], [[Privy Counsellor (United Kingdom)|PC]]
改成
{{post-nominals|country=GBR|OM|PC}}
- 中文維基
,[[功績勳章 (英國)|OM]],[[英國樞密院|PC]]
改成
{{名銜|country=GBR|OM|PC}}
如此大大省下不要必要的編輯查找,在跨語翻譯和未來和wikidata整合方面,都有好處。
至於各位想要討論的格式問題,也可以直接在名銜模版增修,如此將資料編輯格式和資料顯現格式的問題區分開來,如CSS之於HTML的設計,才是可長可久之計。--(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5:53 (UTC)
- 名銜模版現內定改為HKG香港
名銜模版現內定改為HKG香港,對映表在Template:Post-nominals/HKG,因此在何鴻燊條目內容,可直接編輯成:
{{名銜|country=HKG|GBM|GLM|GBS|GML|OBE}}
--(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13:27 (UTC)
- 請注意香港政府建議[19]:
問: 收信人的勳銜或榮銜該如何列出? 答: 如須詳列收信人的勳銜或榮銜,可以英語縮略語表達,如“趙△△先生, G.B.S., J.P.”。“J.P.”一銜如必須以中文列出,則可省去“先生”、“女士”等稱謂,稱“△△△太平紳士”便可,如“林△△太平紳士, G.B.S.”。如收信人李△△先生的榮銜包括大紫荊勳章(G.B.M.),則應稱呼“李△△大紫荊勳賢”。
還有称衔的英文缩写
注意,如下述,奖章不列入人名,所以沒有縮寫。--(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3:38 (UTC)
- 按香港政府建議,名從主人為原則
按香港政府建議,勳銜可以英語縮略語表達,名從主人為原則的話,應該是人的 原名(中文)-正式勳銜英文縮寫(不含榮譽)-英文或其他語言原文(lang-XX)的順序行之。 --(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5:02 (UTC)
- 按避免地方中心方針,名從主人為原則
按避免地方中心方針,名從主人為原則,建議改進並擴充Template:Post-nominals中的country參數,清楚標示發出正式勳銜的地區政府。如{{post-nominals|country=CAN|PC|CC|OBE}}表達是加拿大的三個勳銜,此做法符合資料完整性,template 的表達格式可另在議。--(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0日 (三) 05:02 (UTC)
- (:)回應,以何鴻燊為例,他因多重國籍的身份一人取得香港、澳門和英國的勳銜,此外,獲得大紫荊勳章和大蓮花勳章的人士,都是在中文姓名後標示「大紫荊勳賢」和「大蓮花勳賢」而非「GBM」和「GML」,這兩點模版需要顧及,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20日 (三) 14:11 (UTC)
- (:)回應:模版怎麼改都可以,我沒有意見,唯是否有收集到各政府的建議格式並形成社群共識才是核心問題,中文姓名後應標縮寫還是中文,建議做一點研究或打電話問問政府吧。--(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4日 (日) 05:39 (UTC)
- (~)補充:澳門的似乎為honorifics,而非post-nominals[[20]],建議若按英文維基方針,則不將honirifcs 列入名後處理。--(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2月24日 (日) 05:56 (UTC)
- (:)回應,以何鴻燊為例,他因多重國籍的身份一人取得香港、澳門和英國的勳銜,此外,獲得大紫荊勳章和大蓮花勳章的人士,都是在中文姓名後標示「大紫荊勳賢」和「大蓮花勳賢」而非「GBM」和「GML」,這兩點模版需要顧及,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20日 (三) 14:11 (UTC)
(!)意見缩写是万恶的,看看英文维基百科有多少消歧义页是为缩写而创建的吧。既然是给普通人阅读的,又不是写学术论文,那么多缩写让许多人都看不懂能显得你很有文化?如果不是联系上下文的话,看到PC我就以为是Personal Computer,CC是Creative Commons呢。尽管英语已经很普及了,但还是有大多数的大陆人不懂英语人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不懂英语又如何知道缩写的具体含义呢?既然是中文维基百科,为何还需要设立英文门槛才能顺利阅读???作为一个大陆人,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GBM,也不知道什么叫GML,那么当我如何知道其含义呢?嗯,点链接就可以了,如果登录并启用Popup工具后只需要悬停就行了。那么你同时看到有5、6个不认识或者无法区分的缩写的时候呢,在使用移动设备(没有鼠标悬停)必须一个一个链接打开才知道含义时,相信我,你也会抓狂的。不信的话,请试着准确的指出我想表达的以下缩写的原义:AA、AB、BC、AC、AF、EF。--飛 ඣ 2013年3月5日 (二) 14:58 (UTC)
- (:)回應:縮寫是萬惡的這句斷言有點過頭,另請您注意以上關於#維基百科不是印刷品的討論--(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3月6日 (三) 11:12 (UTC)
- 丝毫不过头,除非你能保证几乎所有阅读人都能对此缩写的理解是同一个,如IP、attr.、中国。你跟我提维基百科不是印刷品?上面的讨论我看过,我只是(!)'抗议'滥用缩写而已,而且还是在中文维基用英文缩写。你真的读懂其中内容没有?它的真实意义是维基百科比印刷品更灵活,不要把你的思维还局限在过去印刷品上。它不是让你重新创造一种格式,而是让你做的比印刷品更好,而不是破坏其可读性,或者不会被用来印刷。--飛 ඣ 2013年3月9日 (六) 17:05 (UTC)
(!)意見香港政府都在使用,维基百科却以大陆人看不懂为理由废除,尊重香港真的有这么难?--Nndd(留言) 2013年3月12日 (二) 23:03 (UTC)
- 什么叫“香港政府都在使用”?什么叫“废除”?什么叫“尊重香港”?好好思考后再说!香港政府都在使用粤语,中文维基却以大陆人看不懂为理由禁止,是不是以后写香港人物就可以用粤语写,以尊重香港?泛泛地喊口号谁不会?—Snorri(留言) 2013年3月12日 (二) 23:09 (UTC)
- 以粤语类比是偷换概念。粤语是香港官方语言之一,但是香港政府的文件并不以粤语书写。正确的类比是简体中文/正体中文,中国/香港/台湾译名。中文在不同地方发展出不同用法很正常,并不是只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书写习惯才正确。香港政府使用这种写法,香港社会有这样的传统,几个英文缩写也不影响阅读,为什么一定要一种写法向另一种写法妥协呢?--Nndd(留言) 2013年3月13日 (三) 01:28 (UTC)
- 呵呵,我就善意推断你是脑子糊涂吧。我也懒得解释了。—Snorri(留言) 2013年3月13日 (三) 01:49 (UTC)
(!)意見我只是说我没接触过这些,所以看不懂,怎么就扯到不尊重香港上去了?自卑倾向?我只是提个意见而已。如果在撰写条目的时候使用了香港并不熟悉的缩写,那不是还会被扯到不尊重香港上去?这么自私的理由也能理直气壮的喊出来?我只是提醒撰写条目的时候需要注意中文维基的读者是所有使用汉语的人,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新马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相对于英文缩写,汉字更适合--飛 ඣ 2013年3月16日 (六) 08:19 (UTC)
正式投票
有關討論已經持續良久,現在應當進入正式投票階段,參照以上討論,現提供以下幾個方案,供各位合資格用戶投票,每人可投兩票,為期兩周,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3日 (三) 13:14 (UTC)
有關投票的執行及計票,煩請管理員協助。--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3日 (三) 13:14 (UTC)
正式方案一
- 方案扼要:在人物傳記條目,參考相關政府的規定,在首段人物中文姓名後加上英文勳銜縮寫或中文勳銜全稱。(例子:何鴻燊、伊文思 (英國外交官)、李福善)
- 理據扼要:某些地方的政府,例如英國、馬來西亞、香港和澳門等,習慣會頒授一些附帶勳銜縮寫的勳章或榮譽,並訂定了這些勳銜縮寫的使用法則,規定如何在姓名後加上勳銜的縮寫式全寫。在條目首段的中文姓名後按規定加上勳銜縮寫,是最理想的做法,其一:這是正規標示姓名連勳銜縮寫的方法,在條目開首展示最為合適;其二:中文語境一直存在中文姓名後加上勳銜縮寫的做法;其三:這是對合法政權的承認,附合中立方針;其三:勳銜縮寫已附上內連結,讀者可連往有關資料讀取相關勳章的資料,也可在浮標懸停在內連時顯示勳銜全名,條目也附上榮譽附表列出勳銜全名,因此不會構成閱讀困難;其四:英文維基百科也有展示勳銜縮寫的做法,未見有讀者出現閱讀困難;其五:按各地的做法展示勳銜縮寫是對各地差異的尊重,在中文語境下可包容的前提下,應予採用,並不應該因為某些地方少用勳銜縮寫而摒棄這些知識;其六:不少勳銜縮寫本身比勳銜全名更為常用。
支持區
- (+)支持,--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3日 (三) 13:14 (UTC)
- (-)反对,请方案总结清楚再开投票,弄两个投票出来叫别人怎么投?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3 (UTC)
正式方案二
支持區
- (+)支持,--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3日 (三) 13:14 (UTC)
- (-)反对,请方案总结清楚再开投票,弄两个投票出来叫别人怎么投?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3 (UTC)
正式方案三
- 方案扼要:建基於正式方案四,只在條目首段英文姓名後加上勳銜縮寫,並在勳銜縮寫後方再加上「注腳連結」,讓讀者即時跳到條目的榮譽附表了解勳銜的全寫。(例子:伍漢墀)
- 理據扼要:方案四的折衷方案。
支持區
- (-)反对,请方案总结清楚再开投票,弄两个投票出来叫别人怎么投?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3 (UTC)
正式方案四
- 方案扼要:在條目首段中英文姓名後不可加上勳銜縮寫,但可在條目首段較後部份交代勳銜全名,到引言第二段才簡述人物生平。(例子:臥烏古)
- 理據扼要:中文維基以中文寫成,並不應存在含有英文的勳銜縮寫。禁制在條目的人物姓名後加上勳銜縮寫是最理想的做法。其一:看不明白勳銜縮寫,難以理解;其二:中文維基百科應優先採用中文全稱,任何形式的英文縮寫都不應作優先考慮;其三:基於文化差異,中國大陸地區鮮有採用勳銜縮寫,因此應以佔少數的其他中文地區讀者遷就佔大多數的中國大陸讀者。
- 理据扼要(补):其一:中文维基没有必要使用英文中的语法,其二:中文汉字和英文缩写词混杂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港澳)汉语书写规范中有关外语词的规定,其三:中文姓名後不加缀英文勋衔缩写,改为在第二句进行介绍的例子在中文使用中也屡见不鲜,并且行之有年,尽管可能被视为迁就“占大多数的中国大陆读者”,但由于中文使用者中非英式教育的人仍占多数(无论是中国大陆、台湾还是欧洲大陆、南美洲、非洲及阿拉伯世界各国的中文使用者),这些中文使用者鲜有采用勋衔缩写,他们的阅读感受应当得到照顾。
支持區
- (-)反对,请方案总结清楚再开投票,弄两个投票出来叫别人怎么投?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3 (UTC)
中立區
討論區
Clithering的所谓“投票方案”,四个方案当中第一、第二换汤不换药,其实就是一回事,他的两个赞成票也都投给了自己的预案,在原立场上没有一点妥协。他干脆提100个方案,把他自己的心意包装出99个花样来岂不是更好?他这种精心“设计”的投票当然是无效的。
既然要投票,就要公平、公正。我重提一个投票,只有三个候选方案,即:双方的原始立场,以及之前讨论中经过妥协接近达成共识的方案。每位符合自动确认用户资格的用户都可以投票,可以选择两个方案支持,以求最大的共识。投票时间为一个星期。获得支持票最多的方案将被作为人物传记条目勋衔、头衔使用的标准。--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4:47 (UTC)
- (:)回應,請各位,尤其是與我持反對意見的維基朋友,對以上的投票持認真的態度看待,我認為上面的四個投票方案已經是從公平的角度出發設計,當然各位認為有改進之處,可以在理解扼要一段補充,而不是再開一個刪走別人其中一個主要方案的投票。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3日 (三) 15:14 (UTC)
- 当前争论的焦点是人名后面能不能加英文勋衔(缩写),所以正常的做法应该是三个候选项:
- 能加。
- 不能加。
- 折中妥协,也就是之前几乎达成一致的:中文不加、英文加。
- 而Cli的选项设计故意把“能加”一项拆成两项,这样他就把所有的赞成票投给了自己的原始立场(能加)而无须做任何让步和妥协,这是公平的做法吗?这种自作聪明的算计看着很精明,实际上就代表了Cli的根本态度——拒绝妥协,这种自以为是的算计能糊弄谁啊。--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5:32 (UTC)
- 当前争论的焦点是人名后面能不能加英文勋衔(缩写),所以正常的做法应该是三个候选项:
人物条目勋衔使用方案投票
既然要投票,就要公平、公正。我重提一个投票,只有三个候选方案,即:双方的原始立场,以及之前讨论中经过妥协接近达成共识的方案。每位符合自动确认用户资格的用户都可以投票,可以选择两个方案支持,以求最大的共识。投票时间为一个星期。获得支持票最多的方案将被作为人物传记条目勋衔、头衔使用的标准。--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4:47 (UTC)
- 争论的实质是人名后面能不能加英文勋衔,所以列出三个方案候选才是公正合理的设计:1、不能加;2.能加;3.中文名不加,英文名加。--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5:19 (UTC)
A方案
人物传记条目中任何地方都不允许在中文姓名后直接加勋衔的英文缩写。勋衔第一次出现必须为中文全称,其英文缩写可以在中文全称后的括号内标注(可加可不加)。
例子:何鴻燊(英语:Stanley HO Hung Sun,1921年11月25日-),生於香港,港澳商人。大紫荆勳賢、大蓮花勳賢、金紫荆星章(GBS)、金蓮花榮譽勳章(GLM)、大英帝國勳章(OBE)获得者。
支持票
- (+)支持。--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4:47 (UTC)
- (:)回應,上面已開投票,為何又重複?還有為甚麼把反映現時情況的一個方案刪走?這樣是公平嗎?我對您的造法十分詫異。--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3日 (三) 15:10 (UTC)
- (:)回應:凡是设计规则的人都想在规则里占便宜,所以我对你给自己订做投票选项和投票规则的做法一点也不诧异,而且我相信你自己也并不感到“诧异”。你设计的投票,四个选项有两个是你无须做出任何妥协的,所以你根本就不打算投给真正需要进行妥协的选项,这是公平吗?当然不是!--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5:24 (UTC)
- (:)回應,上面已開投票,為何又重複?還有為甚麼把反映現時情況的一個方案刪走?這樣是公平嗎?我對您的造法十分詫異。--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3日 (三) 15:10 (UTC)
- (-)反对,请方案总结清楚再开投票,弄两个投票出来叫别人怎么投?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4 (UTC)
- 如果你愿意接受Cli刻意设计的不公正的投票,那我也没意见。--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7 (UTC)
B方案
人物传记条目在首段中文姓名后加上勋衔的英文缩写或中文全称,英文缩写后可以用脚注形式标明其全称。
例子:何鴻燊,大紫荆勳賢 大蓮花勳賢 GBS GLM OBE[注](英语:Stanley HO Hung Sun,1921年11月25日-),生於香港,港澳商人。
支持票
- (-)反对,请方案总结清楚再开投票,弄两个投票出来叫别人怎么投?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4 (UTC)
C方案
即妥协方案。人物传记条目首段中文姓名后不加勋衔,但允许在括号内的英文姓名后按照英文习惯加上勋衔的英文缩写,英文缩写后须以脚注形式标明其全称。人物信息框(infobox)内可以增加勋衔一栏,使用英文/中文、全称/缩写均可。
例子:何鴻燊(英语:Stanley HO Hung Sun,GBM, GML, GBS, GLM, OBE[注],1921年11月25日-),生於香港,港澳商人。
- 勋衔^
支持票
- (+)支持。--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4:47 (UTC)
- (-)反对,请方案总结清楚再开投票,弄两个投票出来叫别人怎么投?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4 (UTC)
意见
您刪走的方案是現時的實際情況,您這樣強行把四個方案刪走一個是不是太霸道?大家支持哪一個就投哪一個,您怎麼連別人選擇的權利都要剝削?我提出的四個方案都是經上面討論得出的,請您不要亂開新的投票,尊重大家參與一個公平的投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3日 (三) 15:05 (UTC)
- B方案写的很清楚,脚注可加,也可不加(也就是你用编辑战固定的所谓“实际情况”),也就是说你所谓的两个方案合并了,你“删走一个”的指控不成立。争论的实质是人名后面能不能加英文勋衔,所以列出三个方案候选才是公正合理的设计:1、不能加;2.能加;3.中文名不加,英文名加。--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5:17 (UTC)
您几位先把投票如何开展搞清楚再搞投票吧,篇幅太大了。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13日 (三) 15:26 (UTC)
- (?)疑問,为什么出现俩个投票?还有这个投票是不可以投反对的吗?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3日 (三) 15:29 (UTC)
- 当前争执的问题是人名后面能不能加上勋衔英文缩写。因此正常的投票选项应该有三个:能加,不能加,折中妥协。我认为Cli为了造成对他有利的结果,刻意把他的立场“能加”拆成两个选项,这样就为反对妥协方案提供了方便。因此我决不接受他折中刻意操弄的投票方案。--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4 (UTC)
- 请先递方案,把方案晒出来给大家看。讨论各个方案都没问题,各方意见都在方案里得到体现,方案不会再增加或减少后再开投票。现在是在浪费投票人的精力。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8 (UTC)
- 我建议双方同时撤回投票,先确定哪些方案为投票候选。--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5:50 (UTC)
- 请先递方案,把方案晒出来给大家看。讨论各个方案都没问题,各方意见都在方案里得到体现,方案不会再增加或减少后再开投票。现在是在浪费投票人的精力。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3日 (三) 15:48 (UTC)
我已将这两个投票用隐藏的方式关闭。既然这一段讨论是达师发起的,那么我建议也请达师主持投票好了,免得Cli再搞一套专门为自己服务的所谓“投票”。请在页面最下方另开段落。--Gilgalad 2013年3月13日 (三) 16:01 (UTC)
- 不錯,在加與不加之外也有折衷,但折衷以外也有一個偏向於加,一個是偏向於不加,一共是四個方案,上面都是有提及的。別人支持與否,自然會投票表態,用不著您來把別人選擇的權利都給剝削掉。人家像您一樣,也不會因為多了一個選擇而改變立場。其他投票,例如首頁改版,也不就是多多歡迎不同的方案嗎?還要,請您每句發言都不要惡意推定別人,有失斯文。在此我希望管理員及早重啟投票,有關討論已積壓多時 ,謝謝。--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3日 (三) 16:34 (UTC)
- 首页投票什么时候搞过每人投两票这种奇葩规则?Cli规定每人两票,又正好提了两个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方案,这里面有没有猫腻大家看得明白。Cli之前有食言而肥的前科(表面答应接受妥协方案,实际我行我素),这次一面当运动员下场投票,一面又当裁判制定投票规则,Cli并不是圣人,为什么别人就不能质疑他的动机呢?如果要投票,我建议由达师来主持,一方面他对这个话题的争议比较了解,另一方面他也没有直接介入双方的争议。--Gilgalad 2013年3月14日 (四) 01:54 (UTC)
- 我沒有興趣跟您互相抹黑,以及學您到其他人的討論頁形容與您持不同的人為"一黨"。如果您喜歡以阿Q的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和製造敵我矛盾請自便。--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4日 (四) 02:35 (UTC)
- 其实当初只要Cli接受妥协方案后身体力行就好了,想不到依旧我行我素,徒费我等口舌。——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3月14日 (四) 05:34 (UTC)
- 不錯,在加與不加之外也有折衷,但折衷以外也有一個偏向於加,一個是偏向於不加,一共是四個方案,上面都是有提及的。別人支持與否,自然會投票表態,用不著您來把別人選擇的權利都給剝削掉。人家像您一樣,也不會因為多了一個選擇而改變立場。其他投票,例如首頁改版,也不就是多多歡迎不同的方案嗎?還要,請您每句發言都不要惡意推定別人,有失斯文。在此我希望管理員及早重啟投票,有關討論已積壓多時 ,謝謝。--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3日 (三) 16:34 (UTC)
- 這根本是另一種形式的繁簡爭議,只是今次不是爭論「簡體字是否中文」。所以,就算要討論投票方案,最後都只會重覆上面幾個月的東東,無解。Oneam 01:00 AM(留言) 2013年3月14日 (四) 06:30 (UTC)
4个方案,分别是上述两个投票中的A/一、B/二、C/三、四。每人只允许投一票,且只允许支持。预期结果是某一个最高,向两侧(或一侧)依次递减。最终选择票数最多的方案。各方案设置文字示例及一小段理由,文字示例应当取自相同的传记。理由应当由支持该方案的维基人撰写。如若以条目为示例,则应当以同一条目修改为四个方案作为对比。开专门页面进行投票,结果录入Wikipedia:投票及其他相关页面,并作为以后订立方针指引的依据。投票页面组织完成后,挂公告栏约两日后开始,为期两周。请各位提供意见。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14日 (四) 14:20 (UTC)
- (:)回應,您好,我根據您的意見造了四組方案例子,每組包含兩個例子如下,歡迎查閱和修繕:
- 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4日 (四) 15:36 (UTC)
- 如果没有方案支持率过半,将如何处理?另,Clithering一口气给出了4x2=8个例子,我担心很多人不会有耐心看完所有的方案示例,这对被Clithering排在后面的方案不公平。我认为每个方案只需提供一个例子,而“何鴻燊”的勋衔多而且全,具有代表性:
- --Gilgalad 2013年3月14日 (四) 20:08 (UTC)
- 忘记了还有一个方案,首段不列出。大家认为勋衔很重要吗,重要到必须在首段列出?既然支持加入勋衔的一方有两个不妥协方案,我们不支持加入勋衔的也应该有不妥协方案。Wikipedia:投票/人物條目勛銜使用方案投票/方案五。——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3月15日 (五) 05:25 (UTC)
- 已将方案五的内容直接复制到方案四。--Gilgalad 2013年3月15日 (五) 10:01 (UTC)
- 我对中文叙述部分的位置没有特别意见。已经按照苏州兄的意见在方案三、四中修改。--Gilgalad 2013年3月15日 (五) 05:43 (UTC)
- 对这个投票来说,过半没有多大意义,拿最高的两个再来投一次让人感觉是浪费时间。毕竟这次投票只是是双方严重分歧下不愿妥协寻求结束讨论的手段。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15日 (五) 09:26 (UTC)
- 那么就只用一次投票。另外我必须指出,比较方案一和二,再比较方案三和四,就会发现究竟是谁不愿妥协。--Gilgalad 2013年3月15日 (五) 10:01 (UTC)
- 我方一直寻求妥协,对方却得寸进尺,口头同意后又反悔,我方不得不提出投票解决,要问责的话,责任不在我方。——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3月15日 (五) 10:04 (UTC)
- 确实,宇文苏州等维基人一直在退让并寻求以共识的方式解决争议。无奈某位维基人一直拒绝妥协,这一次更强硬发起投票,我方被迫正面应对。--Gilgalad 2013年3月15日 (五) 10:11 (UTC)
- 哦,原来是对方先发起的投票啊。——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3月15日 (五) 10:15 (UTC)
- (:)回應,我很少聽聞有人建議例子愈少愈好,事實上,投票時也可以以下的形式展示例子,不會出現所謂的「不会有耐心看完所有的方案示例」(個人認為如果沒有耐心了解投票內容也就不應投票):
- 方案一:例子一、例子一A
- 方案二:例子二、例子二A
- 方案三:例子三、例子三A
- 方案四:例子四、例子四A
- 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5日 (五) 12:10 (UTC)
- 请利用奥卡姆剃刀原则,让投票变得简单一些。我认为一个例子足矣,多出来的这A系列示例并不比另一个例子提供更多的比较信息。如果有人认为例子越多越好,请问为什么不设立三个、四个乃至五个例子?我在投票中将A系列例子删除,如果投票主持人认为有必要放两组示例,请恢复一A、二A,但请不要把三A、四A放上去,因为这两个例子并不符合我方的实际立场。--Gilgalad 2013年3月16日 (六) 19:38 (UTC)
- 附议。——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3月17日 (日) 13:04 (UTC)
- 算了,我已经修改过了,加上就加上好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3月17日 (日) 13:06 (UTC)
- 请利用奥卡姆剃刀原则,让投票变得简单一些。我认为一个例子足矣,多出来的这A系列示例并不比另一个例子提供更多的比较信息。如果有人认为例子越多越好,请问为什么不设立三个、四个乃至五个例子?我在投票中将A系列例子删除,如果投票主持人认为有必要放两组示例,请恢复一A、二A,但请不要把三A、四A放上去,因为这两个例子并不符合我方的实际立场。--Gilgalad 2013年3月16日 (六) 19:38 (UTC)
- 确实,宇文苏州等维基人一直在退让并寻求以共识的方式解决争议。无奈某位维基人一直拒绝妥协,这一次更强硬发起投票,我方被迫正面应对。--Gilgalad 2013年3月15日 (五) 10:11 (UTC)
- 对这个投票来说,过半没有多大意义,拿最高的两个再来投一次让人感觉是浪费时间。毕竟这次投票只是是双方严重分歧下不愿妥协寻求结束讨论的手段。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15日 (五) 09:26 (UTC)
投票页面架子已经搭好
请各位去填肉吧。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16日 (六) 14:14 (UTC)
- 请在投票页面为每个方案提供一个简短的示例,如首段第一句话,而非仅仅链接到完整的示例页面。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16日 (六) 15:16 (UTC)
- 抗议Clithering擅自增加示例的行为,这违反了主持人所要求的“一个简短的示例”。而且我认为使用多个示例是对被Clithering排在后面的我方两个提案的不公平,冗长和多余的示例很可能使投票的用户失去对后面提案的兴趣。如果Clithering认为他这样做是公平的,请主持人将我方提案放在前面,谢谢。--Gilgalad 2013年3月17日 (日) 06:50 (UTC)
- 首段第一句话的注释链接该怎么处理?--Gilgalad 2013年3月17日 (日) 06:56 (UTC)
强烈抗议Clithering擅改我方提案[21]。请不要管过界!--Gilgalad 2013年3月17日 (日) 22:24 (UTC)
- (:)回應,您這種模仿「外交部腔」的情緒無助解決事情,必須重申的是:其一:目前的投票只針對首段姓名後的處理情況。其二:之前未曾討論過勳銜縮寫在正文的處理情況。其三:勳銜在正文的使用應作彈性處理,過多規定有礙編輯自由之虞。您這樣突然騎劫投票,無端加入一項「勳銜在正文必須以全名列出」的綑綁式條款,並不合乎規矩。--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8日 (一) 12:21 (UTC)
- 骑劫!好吓人的帽子,要不要当场击毙?实际上,这一系列讨论早就不限于首段首句,在讨论中有多名维基人提出在正文以中文全名列出勋衔,因此投票主持人写得很明白,投票主题是“在人物传记条目中,勋衔的表示方式”。规则既然制定了就要遵守,这是基本的民主素质。--Gilgalad 2013年3月18日 (一) 13:55 (UTC)
- 討論中的「多名維基人」主要是指條目開首展示勳銜的情況,未有觸及正文的處理情況。如果討論過都可以加入方案,我要求把繁簡轉換的建議都列作方案。--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8日 (一) 14:38 (UTC)
- 阁下又想冲击底线?不过这次您可能失算了,讨论的时候我就说了,想投繁简转换那么请便。--Gilgalad 2013年3月18日 (一) 14:53 (UTC)
- 討論中的「多名維基人」主要是指條目開首展示勳銜的情況,未有觸及正文的處理情況。如果討論過都可以加入方案,我要求把繁簡轉換的建議都列作方案。--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8日 (一) 14:38 (UTC)
- 骑劫!好吓人的帽子,要不要当场击毙?实际上,这一系列讨论早就不限于首段首句,在讨论中有多名维基人提出在正文以中文全名列出勋衔,因此投票主持人写得很明白,投票主题是“在人物传记条目中,勋衔的表示方式”。规则既然制定了就要遵守,这是基本的民主素质。--Gilgalad 2013年3月18日 (一) 13:55 (UTC)
- (:)回應,您這種模仿「外交部腔」的情緒無助解決事情,必須重申的是:其一:目前的投票只針對首段姓名後的處理情況。其二:之前未曾討論過勳銜縮寫在正文的處理情況。其三:勳銜在正文的使用應作彈性處理,過多規定有礙編輯自由之虞。您這樣突然騎劫投票,無端加入一項「勳銜在正文必須以全名列出」的綑綁式條款,並不合乎規矩。--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8日 (一) 12:21 (UTC)
矛盾的焦点是条目首段首句。提醒Gligalad注意,严格的学术文献中,第二次出现的专有名词可以只用缩写。提出这一观点的维基人未必认识到了这一习惯,因此他们的意见可能并不合适。相应的内容由于依赖于第一句话的处理模式(尤其是如果首句列出全称),需要在第一句话确定之后再进行细化,或者需在客栈进行小规模表决。投票主题的措辞是为了容纳配套的相关内容。不过示例仍然请以首段第一句话为限。相应的注释可放在页面末尾。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18日 (一) 15:06 (UTC)
- 根据学术习惯,首次出现的外来专有名词必须使用中文名称并注明外文,这是我在方案提要中要求这么做的依据。虽然提要里没有明写,但是毫无疑问后面再次出现这一名词时,使用外文缩写是允许的。--Gilgalad 2013年3月18日 (一) 15:16 (UTC)
- 这里要规范的不仅仅是首句,真正的矛盾是如何处理第一次出现的勋衔缩写。如果只处理首句,那么会给人造成方案四排斥在整个条目里使用勋衔的错误印象,而这并不是事实。这一点,在讨论时已经有用户指出。因此,有必要在方案提要中表明,方案三、方案四并不排斥在条目中使用勋衔以及缩写,现在的方案对正文和附录中勋衔说明的规定就是为了起到这样的作用。--Gilgalad 2013年3月18日 (一) 15:23 (UTC)
注解位置
- 反对把模板放在标题里,如“===勳銜{{Note label|a|注解|none}}===”。不符合章节标题的使用规范。
- 建议改为用一句话作总起,然后把模板放在这句话后面。如:
- ===勳銜===
- <人物>获得的勳銜包括:{{Note label|a|注解|none}}
--乌拉跨氪 2013年3月16日 (六) 15:20 (UTC)
- (+)贊成。另外就是在目錄中打注解,使用Example#勳銜語法會連結不到目錄上。--铁铁的火大了 2013年3月18日 (一) 03:45 (UTC)
- 已修改。并请对我方提案多提意见。--Gilgalad 2013年3月18日 (一) 04:02 (UTC)
可否考慮將使用地區用詞轉換系統列為投票選項之一?
之前我提出過,大家似乎當我開玩笑,但我是認真的。既然「地區用詞轉換」設立之目的正是為了解決不同地區的用詞習慣差異,只要只保留在「港澳繁體」及「馬新簡體」顯示勳銜簡稱,其他地區不顯示勳銜簡稱,便可以同時照顧不同地區讀者的用詞習慣,皆大歡喜。--Hargau(留言) 2013年3月18日 (一) 14:22 (UTC)
- 可以啊,把我的方案五内容删掉换上你的方案内容就可以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3月18日 (一) 14:32 (UTC)
- 既然只要是「討論過就可以作為方案」,我同意加入這個方案作為方案五。--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8日 (一) 14:34 (UTC)
- 这不是地区用词问题,双方在讨论期间使用的大量例证虽未必能驳倒对方,但是却可以证明这一点。此外如果使用地区词可以接受的话早就达成妥协了,不会走到这一步。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18日 (一) 14:44 (UTC)
- 謝謝各位意見,已加入方案五,歡迎潤飾內容。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之下,方案五也許成為雙方最終妥協的結果,畢竟雙方能夠在此方案中各取所需。--Hargau(留言) 2013年3月19日 (二) 13:40 (UTC)
- 新加入的方案五与原投票设计完全违背,和方案一至四完全不是一条路。如果同时投票,投票将变成在A、B类之间选择,同时选A类的又要在A1至A4之间选择的投票,此时又回到了要几张票、如何计票的问题,而且无论如何会陷入诸如先前首页移动至Wikipedia的投票的争议。因此已将方案五移除,同时将此议案作为前置项目提交客栈
投票。投票期两周。--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20日 (三) 12:23 (UTC)- 不对,上面的讨论里涉及繁简转换的基本上没有几句,提交投票完全不合适。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20日 (三) 12:26 (UTC)
- 新加入的方案五与原投票设计完全违背,和方案一至四完全不是一条路。如果同时投票,投票将变成在A、B类之间选择,同时选A类的又要在A1至A4之间选择的投票,此时又回到了要几张票、如何计票的问题,而且无论如何会陷入诸如先前首页移动至Wikipedia的投票的争议。因此已将方案五移除,同时将此议案作为前置项目提交客栈
是否允许勋衔问题处理中采用地区词转换解决?
问题如标题,先前讨论见Wikipedia talk:投票/人物條目勛銜使用方案投票。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20日 (三) 12:26 (UTC)
- (-)反对,不是地区差异问题。乌拉跨氪 2013年3月20日 (三) 13:18 (UTC)
- 不反對:雖然本人始終認為所有中文使用者理應尊重香港等採用勳銜的地區對勳銜的使用習慣(「看不明白」絕不應該成為藉口),但考慮到中國大陸等地的讀者真是從未接觸過勳銜制度,有抗拒的感覺也是情有可原,故個人仍可以接受對於這些讀者隱藏有關人物的勳銜,以作為權宜的解決辦法。(題外話:簡體「勋衔」似乎應該轉換為繁體「勳銜」而不是「勛銜」。)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3月21日 (四) 12:55 (UTC)
先前讨论不见了。疑似MediaWiki bug,Hat600给的链接刚才显示为红链?Liangent(留言) 2013年3月21日 (四) 16:41 (UTC)- 繁简转换在wp空间失效?Wikipedia talk:投票/人物条目勋衔使用方案投票 vs Wikipedia talk:投票/人物條目勛銜使用方案投票。--Gilgalad 2013年3月22日 (五) 03:32 (UTC)
- “勋衔”转换成繁体是“勳銜”不是“勛銜”。到底应该写作什么?Liangent(留言) 2013年3月22日 (五) 06:20 (UTC)
- 可能是之前本人表達得不清楚。正確的轉換應該是:「勋衔」↔「勳銜」,因為繁體並沒有「勛銜」這種寫法。有關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3月22日 (五) 12:58 (UTC)
- 勳、勛是同一个字。--Gilgalad 2013年3月22日 (五) 23:01 (UTC)
- “勋衔”转换成繁体是“勳銜”不是“勛銜”。到底应该写作什么?Liangent(留言) 2013年3月22日 (五) 06:20 (UTC)
- 繁简转换在wp空间失效?Wikipedia talk:投票/人物条目勋衔使用方案投票 vs Wikipedia talk:投票/人物條目勛銜使用方案投票。--Gilgalad 2013年3月22日 (五) 03:32 (UTC)
投票可以开始了吧?
如题。——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11日 (四) 05:46 (UTC)
- 我觉得可以。--Gilgalad 2013年4月13日 (六) 23:27 (UTC)
- 没意见。最近正好赶上交作业,忘掉这边的事情了。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4月14日 (日) 13:4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