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夫·肖

戴夫·肖(英语:David John Shaw,1954年7月20日—2005年1月8日)是一位澳洲的潜水爱好者,同时也是技术潜水员和国泰航空的飞行员。他曾先后驾驶过洛歇L-1011波音747-400空中客车A330A340-300A340-600等型号的飞机[1]。他从1989年开始在国泰航空工作,一直到2005年去世。在加入国泰航空之前,他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坦桑尼亚为传教飞行团(Mission Aviation Fellowship)飞行,并且在南澳大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从事农业航空的飞行工作。

戴夫·肖
Dave Shaw
戴夫·肖在最后一次潜浮前的照片
出生David John Shaw
(1954-07-20)1954年7月20日
 澳大利亚卡塔宁
逝世2005年1月8日(2005岁—01—08)(50岁)
 南非布希曼洞
国籍澳洲
别名David Shaw
职业飞行员
知名于洞窟潜水深度纪录
配偶Ann Shaw
儿女2
网站www.deepcave.com

潜水装备

肖一开始使用的是Inspiration品牌的闭路再呼吸器,他凭借这款装置勇闯了比装置官方推荐的水深还要深的地方。这促使他不仅购入了一台Mk15.5再呼吸器,还将其中的模拟电子元件全部替换成了Juergensen Marine Hammerhead的数位元件,从而打造出了一款能够承受极端水压的特制POD。当潜水深度超过150米(500英尺)时,Mk15.5成为了他的首选装备。而在150米以下进行长时间的洞穴潜水时,肖更倾向于使用他的Cis-Lunar再呼吸器,他认为这款装置在冗余系统方面更为优秀,即便它无法应对极端的深度挑战。

潜水纪录

2004年10月28日,肖在南非的布什曼洞成功潜达270米的深度,打破了多项记录:

  • 使用再呼吸器进行潜水的最大深度
  • 在洞穴内使用再呼吸器潜水的最大深度
  • 在高海拔区域使用再呼吸器潜水的最大深度
  • 铺设导绳进行潜水的最大深度

他使用的装备是一台装有Juergensen Marine Hammerhead电子设备的Mk15.5再呼吸器,气体混合物包括了三混氧 4/80、10/70、15/55、17/40、26/25、普通空气、50%的高氧气体和100%纯氧。这个洞穴位于海拔1,550米(5,090英尺)的高度,整个潜水历时9小时40分钟[2]

在这次探险中,肖意外地发现了南非潜水员迪翁·德雷尔的遗体,他在布什曼洞中失踪已经有十年之久。遗体最终在水下270米(890英尺)的位置被找到。

最后一次潜水

2005年1月8日,肖在尝试打捞迪翁·德雷尔遗体时不幸罹难[3]

肖用水下摄影机记录下了他的潜水过程,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这些影像资料判断出他因为高压环境而出现呼吸困难[4]。当德雷尔的遗体意外地开始浮起时,肖陷入了困境。事先有多位专家告诉他,遗体会因为只剩下骨骼而保持负浮力。然而,德雷尔的尸体在他的干衣内已经变成了一种名为尸蜡的肥皂状物质,而这种物质是会浮在水上的。当时肖正忙着双手作业,将潜水灯放在了洞穴底部。洞穴潜水员所用的强光潜水灯通常是通过电线连接到沉重的电池罐上,这些电池罐通常挂在潜水员的腰部,或有时固定在他们的氧气瓶上。他通常会将电线缠在脖子后面,但当时他没有这么做,尸袋的绳索似乎缠上了灯头,而他为了挣脱而付出的努力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5]。三天后,当潜水队回收装备时,这两具缠在一起的遗体被带到了水面附近[6]

肖的密友兼支援潜水员唐·雪利也险些丧命,并留下了永久性的伤害,影响了他的平衡能力[3]

肖死时正在进行他职业生涯的第333次潜水。在他创下世界纪录时,他潜水总经历才刚刚超过五年[7][8][9]

他的逝世已经成为多部纪录片的主题,包括2020年上映的《戴夫永不归来[10]

个人生活

肖信奉基督教。他和他的妻子安居住在香港,是当地一个小型基督教团体的成员[11]。他们有两个孩子,儿子史蒂芬·肖和女儿莉莎·肖·莫耶斯[12]

参考资料

  1. ^ Deep Cave Diving with Dave Shaw. Deep Cave. [202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2. ^ Scuba Diving World Records - Deepest Longest - Dave Shaw - Nuno Gomes - Verna Van Schaik - Pascal Bernabé - Mark Elyatt - Johan Beukes. ScubaRecords.com. [202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 
  3. ^ 3.0 3.1 Zimmermann, Tim. Raising the Dead. Outside. 1 August 2005 [12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uly 2021). 
  4. ^ Mitchell SJ, Cronjé FJ, Meintjes WA, Britz HC. F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during a "technical" rebreather dive at extreme pressure.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February 2007, 78 (2): 81–6. PMID 17310877. 
  5. ^ 47:50 @ TD2006 #1: Intro and Boesmansgat Expedition Don Shirley | YouTube. [202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6. ^ scuba, cave diving The Big Black The last dive of David Shaw 21 43, XviD format, [202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中文(中国大陆)) 
  7. ^ Finch, Phillip. Diving into Darkness: A True Story of Death and Survival.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08: 295. ISBN 978-0-312-38394-7. LCCN 2008024271. 
  8. ^ Episode 515: Good Guys, Act 3. This American Life. [202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0). 
  9. ^ Washington, Glynn. Where No One Should Go. Snap Judgment (NPR.org). 31 October 2014 [202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10. ^ Douglas Laman, "AFF Fest: “Dave Not Coming Back” is a poignant look at loss and ris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pool, October 25, 2020.
  11. ^ 4:00 @ "To Boldly Go" (2005) Dave Shaw's Final Dive | YouTube. [202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12. ^ Diving into Darkness, pp.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