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行佶
中国话剧演员 (1929–1983)
董行佶(1929年4月8日—1983年6月21日),又名邢佶,男,福建福州闽侯人,生于北京。表演艺术家,朗诵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剧协理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1]
生平
1947年,董行佶高中毕业。此后他曾先后在北平祖国剧团、天津新世纪剧艺社、天津实验剧团、天津大陆剧团、北京民艺剧团等职业剧团表演话剧。[1]
1951年,他加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曾成功塑造了许多话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曾获得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大会三等演员奖。在此期间曾兼任北京艺术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的台词老师,并曾任导演、电影演员和广播电影的解说员。[1]
1977年秋患忧郁症,后经北京安定医院治疗后出院。1981年6月与妻子到扬州,担任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除妖乌鸡国”(试拍)一集的导演之一,亦在试拍集中为唐僧配音。 1982年9月至1983年2月,担任电影《廖仲恺》的主演,后以该片中廖仲恺一角而获得1984年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1]1983年6月21日在家中自缢身亡。[2]1985年11月,曹禺为董行佶题写墓碑。[3]
作品
话剧
- 1965年话剧《像他那样生活》,编剧:于是之、英若诚、焦菊隐、童超;导演:夏淳、苏民、董行佶
- 1966年话剧《在街道上》,编剧:朱琳、董行佶;导演:苏民
- 1973年话剧《赵家山》,编剧:覃赞耀等;导演:董行佶、童弟
- 1974年话剧《主课》,编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课》创作组;导演:董行佶
- 1975年话剧《山村新人》,编剧:赵羽翔、万捷、李政;导演:蓝天野、董行佶
- 1977年话剧《针锋相对》,编剧:重庆市话剧团集体创作;导演:蓝天野、刁光覃、董行佶
电影
朗诵
- 高尔基《海燕》、《鹰之歌》
- 契诃夫《变色龙》
- 朱自清《荷塘月色》
-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 郭小川《昆仑山的演说》
-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
-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 毛泽东《毛主席诗词》
- 老舍《骆驼祥子》
- 肖洛姆-阿莱汉姆著,姚以恩译《莫吐儿》
- 闻捷《橘园颂歌》
- 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
- 刘心武《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
- 王愿坚《党费》(董行佶、陈国荣朗诵)
- 王蒙《说客盈门》
-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解说
- 1965年,纪录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任解说
- 1982年,电影《茶馆》任解说
- 1982年,电影《风雨下钟山》任解说
著作
家庭
- 妻:陈国荣
- 女:董岱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董行佶,北国网,2005-10-30. [2010-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童道明,救救莫扎特,北青网,2006年4月8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6年7月25日,.
- ^ 曹禺年表,飞天文学网,于2010-11-11查阅[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