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机枪
通用机枪(英文: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GPMG),也叫轻重两用机枪,是一种多用途的机枪,可执行轻机枪及中型机枪的任务[1],采轻型机枪设定时,可由单人携带。近代的通用机枪采用气冷式设计,发射7.62×51 NATO或7.62×54R中口径全威力弹药,附有两脚架亦可装在三脚架上或车辆上。
历史
丹麦生产的麦德森轻机枪首创通用机枪的原型,但由于麦德森机枪采用弹匣供弹,多数被当作轻机枪使用。在枪支重量尺寸上虽然麦德森轻机枪可说是通用机枪的先河,但是在编制上丹麦皇家陆军并没有为此整合步兵班与排用自动枪械的设计,因此并不具备通用机枪的弹性。
在一战之后,由于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军队不得拥有重机枪(当时对重机枪的定义是使用弹链供弹,有三脚架,水冷而能长时间射击的机关枪),为了回避条约的规定以及降低西方国家的质疑,德国受麦德森轻机枪的启发,研发得以进行长时间连射而重量轻于以往重机枪的新型机枪;研发的成果首先于1926年采用了MG13并确定了通用机枪的研发路线;随后于1934年制造了MG34通用机枪(Maschinengewehr 34),一种多用途的中口径机枪,取代MG08及MG15,MG34采用气冷设计、弹链以及弹鼓的选择式供弹、可快速更换枪管、附有两脚架以及仿自麦德森机枪的软式三脚架,使用两脚架时,MG34是一挺可伴随步兵班进行推进之轻机枪,但装设在三脚架或是车辆枪架时即可成为重机枪使用,可进行面打击或是防空机枪使用,用途广泛。
二战时期,德军于步兵单位以及车辆上装备的MG34在战场上效果良好,深受士兵爱戴,后来更以MG34改良出MG42,MG42更是二战中最具作战能力的通用机枪。
由于德国MG34通用机枪是二战著名武器,因此很多人定性其为第一种通用机枪。
二战后,同盟国接受了MG34与MG42的技术和战术概念,并吸收它们的技术构想与思维打造本国所使用的通用机枪。1960年代诞生的FN MAG(MAG-58)、MG3、PK/PKM亦是著名的通用机枪之一,在各国军队中最为常见。由于美国主导西方国家全面接受7.62×51mm_NATO规格弹药,西方国家的通用机枪在冷战中期以前都是以该规格子弹为主要运用弹种。
美国对于通用机枪的知识吸收与内化时间较慢,至1950年代后期才研发出M60通用机枪,至1970年代才汰换勃朗宁M1919中型机枪血统的车载机枪,全面换用MAG的授权版M240通用机枪,然而M60技术始终无法让美军步兵所肯定,至1980年代随着步兵枪械全面中间型威力枪弹化,引进比利时设计的FN_Minimi轻机枪制造授权,以M249班用自动武器名称量产,转向全面5.56毫米子弹的规格。
总括而言,通用机枪就是可由单人携带、气泠设计、弹链或弹鼓等具有持续射击供弹来源、有快拆枪管更换设计、附有两脚架,亦可装在三脚架上或车辆上的机枪。
图片
-
二战时期德国制造的MG42通用机枪
-
比利时制造的FN MAG通用机枪。
-
三脚架上的M60E3通用机枪。
-
固定在车辆上的M60E4/Mk 43通用机枪。
参见
参考资料
- ^ James H. Willbanks. Machine Gun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ABC-CLIO. 2004: 226. ISBN 978-1-85109-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