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阿密风云 (电影)

2006年電影

迈阿密风云》(英语:Miami Vice)是一部2006年美国动作犯罪电影,故事讲述两名MDPD干探Crockett英语James CrockettTubbs英语Ricardo Tubbs,变成卧底并与毒品非法交易英语Illegal drug trade行动打斗。由迈克尔·曼执导、编剧和监制,本片是改编自1980年代同名电视剧,曼恩曾是该剧集的执行制作人。主演有杰米·福克斯饰演Tubbs及科林·法瑞尔饰演Crockett,其他演员有巩俐贾斯汀·塞洛克斯娜奥米·哈里斯塞伦·希德贝瑞·夏巴卡·亨利英语Barry Shabaka Henley

迈阿密风云
Miami Vice
正式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迈克尔·曼
监制迈克尔·曼
皮尔特·真·贝格英语Pieter Jan Brugge
编剧迈克尔·曼
原著迈阿密风云
安东尼·耶克维奇英语Anthony Yerkovich作品
主演科林·法瑞尔
杰米·福克斯
贾斯汀·塞洛克斯
巩俐
娜奥米·哈里斯
塞伦·希德
配乐约翰·墨菲英语John Murphy (composer)
克劳斯·巴德尔特
摄影狄昂·毕比英语Dion Beebe
剪辑威廉·戈登伯格
保罗·鲁伯尔英语Paul Rubell
制片商环球影业
片长132分钟(戏院版)
140分钟(未分级版)
产地美国
德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06年7月20日 (2006-07-20)韦斯特伍德
  • 2006年7月28日 (2006-07-28)(美国)
  • 2006年8月24日 (2006-08-24)(德国)
发行商环球影业(美国)
UIP(全球)
预算1.35亿~1.5亿美元[1][2]
票房1.63亿美元[1]

福克斯在《威尔·史密斯之阿里传》的一次聚会中向曼恩提出拍摄《迈阿密风云》电影的想法。这促使曼恩重新审视曾经共同制作的剧集。和同样由福克斯主演的《落日杀神》一样,影片的大部分镜头皆使用毒蛇电影流高清摄影机英语Thomson Viper FilmStream Camera拍摄而成,而超35英语Super 35则用于高速和水下拍摄。

《迈阿密风云》于2006年7月20日在洛杉矶首映。2006年7月28日于北美上映,2006年8月24日于德国上映。据报导,该片1.35亿美元的预算在全球票房收获1.642亿美元。本片收到褒贬不一的评价,即使曼恩的执导和视觉风格受到赞扬,而严肃的故事情节则受到批评。尽管在随后的几年里,在影评人和电影导演中的评价不断提升,评论家史蒂芬·海登英语Steven Hyden在2016年写道:“本片已成为邪典电影。”

演员

新创作人物

制作

开发

杰米·福克斯在《威尔·史密斯之阿里传》的一次聚会中向曼恩提出拍摄《迈阿密风云》电影的想法。这促使曼恩重新审视曾经共同制作的剧集[3]

和同样由福克斯主演的《落日杀神》一样,影片的大部分镜头皆使用毒蛇电影流高清摄影机英语Thomson Viper FilmStream Camera拍摄而成,而超35英语Super 35则用于高速和水下拍摄。摄影指导狄昂·毕比英语Dion Beebe同样亦是《落日杀神》的摄影[4]

福克斯在片中所穿的西装是由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奥兹瓦尔德·博阿腾英语Ozwald Boateng所设计。过去曾与福克斯合作过而引起了曼恩的注意,曼恩即刻邀请他参与本片的工作[5]迈克尔·卡普兰英语Michael Kaplan (costume designer)最终负责整体服装设计。

拍摄

本片于2005年6月27日开拍[6]

本片在加勒比海乌拉圭巴拉圭东方市[7]南佛罗里达州等地拍摄,乌拉圭的取景地阿特兰蒂达取代了古巴哈瓦那海滨度假胜地[8]卡拉斯科国际机场的老式建筑、以及兰布拉英语Rambla of Montevideo海滨大道和蒙特维多老城。制作过程陷入困境,出现了一系列的延误和冲突。卡崔娜飓风飓风莉塔飓风威玛的接连来袭导致7天的拍摄工作被迫中断[9]。部分内部人士称,这些延误导致预算超过1.5亿美元,但环球影业声称其成本为1.35亿美元[2]。部分剧组成员批评曼恩在制作过程中的决定,包括突然改变剧本、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下拍摄、选择“连警察都避开的地点、挑选帮派成员担任保全[2]”。曼恩则希望本片尽可能地真实,并带着科林·法瑞尔一起观看了联邦调查局缉毒小组所进行的被认为是真实的缉毒行动,尽管后来发现这些都是上演的[10]

福克斯还被认为与曼恩的合作不愉快。在签约影片后,制作开始之前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随后他要求提高自己的薪水和其他报酬。并要求在电影的片尾字幕中占据最高的位置,据说还抱怨他的片酬比法洛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克斯的薪水大幅提高,而法洛的薪水则略有削减[2]。福克斯也拒绝搭乘商业航班,成功游说环球影业为他租用私人飞机。他也反对拍摄在船上或飞机上拍摄的场景。最终,2005年10月24日,在多米尼加片场响起枪声后,福克斯离开该国返回美国。迫使制作团队放弃了剧本原定在巴拉圭拍摄的结局,转而采用曼恩之前放弃的剧本,以迈阿密为背景。一名剧组成员后来认为迈阿密的结局是两者中明显较差的,尽管曼恩说他更喜欢它[2]萨尔·玛卢塔英语Sal Magluta是塔布斯在电影开场场景中驾驶快艇的毒贩,他实际上是迈阿密现实生活中著名的“古柯碱牛仔”之一[11],目前因洗钱罪被判无期徒刑[12]

本片的首支预告以林肯公园Jay-Z的歌曲“Numb/Encore英语Numb/Encore”为特色。该预告片随《金刚》在戏院上映而曝光。在发布前几个月,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前导预告,以高分辨率WMV档案形式提供下载。

音乐

曼恩试图将电影与剧集区分开来,亦延伸到其对音乐的选择因他拒绝使用剧集版的主题曲,也未要求该剧集作曲家简·哈默英语Jan Hammer为本片配乐。哈默说:“我非常惊讶他们竟然没有重拍主题。我认为这挺有自信。”乐谱由约翰·墨菲英语John Murphy (composer)创作,额外的提示由克劳斯·巴德尔特马克·巴特森英语Mark Batson和蒂姆·莫泽(Tim Motzer)。

菲尔·科林斯的著名热门单曲《In the Air Tonight英语In the Air Tonight》出现在剧集的试播集中,而在本片则由迈阿密摇滚乐队失焦乐团英语Nonpoint片尾字幕和配乐中翻唱[13]。曼恩以DVD形式发行的“未分级版”按照制作人员在后制过程中的建议,将这首歌放在影片高潮枪战之前[14]

回响

票房

《迈阿密风云》于2006年7月28日在北美上映,从3,021家戏院厅数收获2,570万美元登上首周末票房冠军,平均每间影院票房进账8,515美元[1];将票房第一领跑近一个月的《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从当周末票房冠军的位置上挤下来[15]。最终北美票房累积6,350万美元[1] ,国际票房收入为1.0034亿美元[16],全球票房收获1.64亿美元,而据报导预算为1.35亿美元[1]

评价

评论汇总网站烂番茄给出了47%新鲜度(226条评论),平均评分5.7/10。 该网站的共识是:“《迈阿密风云》拍摄精美,但主角们缺乏电视剧同行的魅力,且故事情节欠缺发达,远低于迈克尔·曼作品的平均标准[17]。”Metacritic给出66/100的平均分(37条评论),表示“普遍好评”[18]

本片获得以下主要出版物的好评,如:滚石[19]帝国[20]综艺[21]新闻周刊[22]纽约[23]乡村之声[24]波士顿环球报[25]娱乐周刊[26]、以及影评人理查·洛普英语Richard Roeper的电视节目“埃伯特与洛普谈电影英语At the Movies (1986 TV program)[27] ”。《纽约时报》评论家曼诺拉·达吉斯英语Manohla Dargis在年终总结中称其为“光荣的娱乐”,并赞扬其对数位摄影的创新使用[28]

本片收到《华盛顿邮报[29]和《洛杉矶时报》的负评,部分评论集中在与1980年代电视剧情节比较上[30]

它被斯科特·福恩德斯(Scott Foundas)(《洛杉矶周刊英语LA Weekly》)列入2006年十佳电影排名第7,曼诺拉·达吉斯英语Manohla Dargis则排名第8[31]。2009年11月,Time Out纽约的影评人将《迈阿密风云》列为十年来最佳影片第35名,并表示:

回顾性评论

2016年,影评人史蒂芬·海登英语Steven Hyden写道:本片“作为邪典宠儿而声名鹊起,尤其在年轻影评人和电影导演中,认为本片是他们对热爱电影的试金石。海登补充对情节和对话(其中大部分“难以理解”)中“阴郁气氛和视觉感受”的关注使这部电影成为对“失败和徒劳”的视觉沉思,是“有史以来制作最昂贵的艺术电影之一[33]。”在电影感官英语Senses of Cinema上,法国导演、影评人尚-巴提斯特·托贺法语Jean-Baptiste Thoret赞扬本片的数位美学、极端的节奏和哲学内涵;并称本片是“一部激进的作品,毫无放弃作者在形式和风格上的抱负”,是“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灵感综合体”,并表示本片“为动作片的新秩序奠定了基础[34]。”

导演哈蒙尼·科林表示,本片对他在2012年的电影《放浪青春英语Spring Breakers》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喜欢(曼恩的)电影,尤其是那部电影的原因。”科林说,“是因为我能感受到某些地方。当我观看那部电影时,我甚至不注意他们在诉说什么或故事情节,我喜欢这些颜色,以及它的质感[35]。”

2014年,由《Time Out》影评人、导演、演员和特技演员的评选中,《迈阿密风云》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佳动作片排名第95名[36]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Miami Vice. Box Office Mojo. [2016-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30). 
  2. ^ 2.0 2.1 2.2 2.3 2.4 Fleeing the Scene. Slate.com. 2006-07-13 [2016-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2). 
  3. ^ Black Entertainment | Black News | Urban News |Hip Hop News. EURweb.com. July 28, 2006 [202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3). 
  4. ^ Miami Vice in HD. Digitalcontentproducer.com. 2006-05-23 [2024-07-13]. 
  5. ^ Eurweb. Eurweb.com. 2006-06-19 [202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1). 
  6. ^ Week 39: production chart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391. 2005-09-27: 37-44,47-48,50. ProQuest 235345168
  7. ^ Shooting Locations for Vice. Atlantis International.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5). 
  8. ^ Shooting locations in Uruguay. Movieshootinglocations.uruguayphotos.eu. [102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1). 
  9. ^ Snyder, Gabriel. 'Vice' feels the squeeze: Timing a little off for Mann's latest project. Variety. 2006-01-15 [2024-07-13]. 
  10. ^ See Miami Vice DVD featurette
  11. ^ Weaver, Jay. Miami woman freed from life sentence in 'Willie and Sal' drug-murder hit. Miami Herald. 2012-05-05 [2024-07-13]. 
  12. ^ Reputed 'cocaine cowboy' makes prison deal: Sentencing in July will be for money laundering conspiracy and $1-million in restitution. Associated Press. 2003-06-17 [201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9).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13. ^ Breznican, Anthony. 'Miami Vice' makes series of changes. USA Today. 2006-07-26 [2024-07-14]. 
  14. ^ Flerman, Daniel. Miami Heat.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6-06-21 [2024-07-14]. 
  15. ^ Klatell, James M. 'Miami Vice' Sinks 'Pirates'. CBS News. 2006-07-30 [2024-07-14]. 
  16. ^ Miami Vice Foreign Totals. boxofficemojo. 2007-12-16 [2024-07-14]. 
  17. ^ Miami Vice (2006). Rotten Tomatoes. [2024-07-14]. 
  18. ^ Miami Vice (2006): Reviews. Metacritic. [2024-07-14]. 
  19. ^ Travers, Peter. Miami Vice: Review. Rolling Stone. 2006-07-20 [2024-07-14]. 
  20. ^ Braund, Simon. Review of Miami Vice. Empire Reviews Central. [2024-07-14]. 
  21. ^ Lowry, Brian. Miami Vice. Variety. 2006-07-23 [20204-07-14]. 
  22. ^ Ansen, David. Lukewarm Waters. Newsweek Entertainment. 2006-07-31 [January 1, 2009]. 
  23. ^ Edelstein, David. Sea, Sun, and Hungry Sex. New York. 2006-07-24 [2024-07-14]. 
  24. ^ Foundas, Scott. Undercover of the Night. The Village Voice. 2006-07-18 [January 1, 2009]. 
  25. ^ Morris, Wesley. 'Vice' Grip. The Boston Globe. 2006-07-28 [2024-07-14]. 
  26. ^ Gleiberman, Owen. Miami Vice (2006).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6-07-26 [202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6, 2007). 
  27. ^ Miami Vice Review. At the Movies. 2006 [202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3). 
  28. ^ Dargis, Manohla. Not for the Faint of Heart or Lazy of Thought. The New York Times. 2006-12-04 [2024-07-14]. 
  29. ^ Hunter, Stephen. 'Miami Vice': Way Cool Then, Now Not So Hot. Washington Post. 2006-07-28 [2024-07-14]. 
  30. ^ Turan, Kenneth. 'Miami Vice'. Los Angeles Times. 2006-07-28 [2020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9). 
  31. ^ Metacritic 2008 Film Critic Top Ten Lists 2006. Metacritic. [200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3). 
  32. ^ The TONY top 50 movies of the decade. Time Out New York. No. 739. Nov 26 – Dec 2, 2009 [2024-07-14]. 
  33. ^ Hyden, Steven. Why It Took 10 Years For Michael Mann's 'Miami Vice' To Get Its Due. Uproxx. 2016-07-21. 
  34. ^ Thoret, Jean-Baptiste. 由Shafto, Sally翻译. Gravity of the Flux: Michael Mann's Miami Vice. Senses of Cinema. 2007-02, (42). 
  35. ^ Lim, Dennis. Venice Film Festival: James Franco and Harmony Korine on 'Spring Breakers'. The New York Times. 2012-09-07 [2024-07-14]. 
  36. ^ Uhlich, Keith. The 100 best action movies: 100–91 — 95: Miami Vice (2006). Time Out. 2014-11-03 [202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6, 201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