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龙
生平
黄士龙年轻时于江南水师学堂、广东武备学堂就学。毕业后进入广东新军服役。
清朝末年,黄士龙任广东新军混成协第一标标统,后转任第二标标统,光绪三十四年(1908)转任广东陆军小学堂总办,后来广东籍将领回忆其风格,提到黄士龙任总办时对于学校风纪相当重视。宣统二年(1910)转任广东新军第六镇参军。
宣统二年(1910年),中国同盟会南方支部决定庚戌年正月十五(1910年2月24日)发动广州新军举行反清起义,但起义前夕,新军第二标士兵于己酉年除夕(1910年2月9日)闹事,两广总督袁树勋十分重视,于当夜关闭城门,至初二仍未开。初二上午,新军第一标标统刘雨沛命令第一标士兵取消年假,改开运动会,引发第一标士兵骚乱。广州官员在督练公所开会,推举时任陆军小学堂总办的黄士龙调停第一标士兵回到兵营并不再闹事。但第一标士兵要求进城寻找未回营士兵,黄士龙乃率其到广州东城门,守城旗兵奉关闭城门命令,未开城门,在冲突中,黄士龙及四名新军士兵被打伤,其中一名士兵伤重身亡。此后革命党人倪映典、赵声、黄兴、胡汉民等商定,将起义日期提前到正月初六(1910年2月15日),但正月初三(1910年2月13日),起义被迫提前举行,是为庚戌新军起义,但起义失败,倪映典被杀。[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七日(1911年11月17日),广东军政府召集各团体和各界代表举行会议,会议推举胡汉民为广东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黄士龙为参都督。参都督在省军中属于第三号人物,虽然位阶高,但是并无主控权,同时新军里的革命党员清楚到黄士龙仇视革命党,因此在军政府成立后快速的重编新军,将广东省新军缩编保留忠于革命党的一师,排除黄士龙在军内之指挥权。黄士龙不满革命党主导的广东军政府排挤他的一干安排,与广东省内的革命党将军们结仇,因此任职不久后即弃职离开广东。[2]暂居香港。中华民国成立后,黄士龙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参军长。[3]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同年7月18日广东省议会支持陈炯明,宣布广东独立。黄士龙认为此时机是剃除革命党在广东军权的最佳时机,在国民党发兵叛变之前,黄士龙到北京拜见袁世凯向袁输诚,并获袁世凯提供十万银元的经费收买粤军,黄士龙回到广州后,因粤军军官多为黄士龙旧部或学生,故收买工作非常顺利,包括粤军第一师师长钟鼎基、第二师师长苏愼初、独立旅旅长张我权、参谋长谭鎏钦等粤军主要干部,甚至到营长一级都获得了黄士龙支付的收买金。在8月初,被收买的粤军第二师师长苏愼初首先起兵反对广东省独立,随后驻燕塘的炮兵团与辎重营也加入反陈阵营,借由收买的炮兵部队发动炮击,迫使陈炯明弃职潜逃。[4]
虽然黄士龙为支解广东的国民党反袁组织贡献甚大,但是袁世凯最后决定接受其盟友梁士诒的意见,让广东军政接班者由龙济光接任。1913年8月14日,黄士龙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广东护军使。[5]但是广东的实质权力都被掌握在袁世凯的亲信手上,加上原先粤军在龙济光率领的济军入广东后旋即击溃遣散,黄士龙并未因此获得军事资本。由于在广东不受重视,黄士龙随后辞职,至北京担任交通部次长。袁世凯死后离任长居天津,民国三十五年(1946)逝世。
参考文献
- ^ 第151章 新年里,广州新军起义遭挫败,载 李刚,辛亥往事,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永久失效链接]
- ^ 朱子勉、罗宗堂、韩锋口述,吴紫铨 整理,辛亥革命广州光复前后杂记,广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5页.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刘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 ^ “二次革命”在广州,广州市地方志,2012-05-30[永久失效链接]
- ^ 郭卿友主编,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