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行政区划

北齐建立后,开始整顿行政区规划,废除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县。北齐江淮之地后被南朝陈占领。因为州辖区越分越细,于是设置行台兼管数州民政及军事[1]

行政区划

首郡 首县 备注
司州 清都尹 邺城(今河北临漳
洛州 洛阳郡 洛阳(今河南洛阳
怀州 河内郡 野王(今河南沁阳
梁州 陈留郡 大梁(今河南开封
郑州 颍川郡 颍阴(今河南许昌
和州 伊阳郡 (今河南伊川
襄州 陈郡 淮阳(今河南淮阳)
永州 城阳郡 (今河南信阳北)
郢州 义阳郡 (今河南信阳
南郢州 弋阳郡 (今河南潢川
东豫州 汝南郡 新息(今河南息县
豫州 汝南郡 悬瓠(今河南汝南
广州 襄城郡 鲁阳(今河南鲁山
戎州 乡郡 武乡(今山西武乡
东雍州 正平郡 新绛(今山西新绛
并州 太原郡 晋阳(今山西太原
建州 高都郡 高都(今山西晋城
朔州 广安郡 朔县(今山西朔州
西汾州 怀政郡 (今山西离石
恒州 平城(今山西大同
南朔州 西河郡 西河(今山西汾阳
肆州 九原(今山西忻县
南汾州 定阳郡 定阳(今山西吉县
晋州 平阳郡 白马城(今山西临汾
建州 高都郡 建兴(今山西晋城
显州 雁门郡 代县(今山西代州
兖州 瑕丘(今山东兖州
西兖州 济阴郡 定陶(今山东定陶
光州 东莱郡 掖县(今山东莱州
胶州 东武郡 诸城(今山东诸城
青州 东阳(今山东青州
齐州 济南郡 历城(今山东济南
南青州 沂水(今山东沂水
济州 碻磝(今山东茌平
北徐州 琅琊郡 临沂(今山东临沂
徐州 彭城郡 彭城(今江苏徐州
东楚州 宿豫郡 宿豫(今江苏宿迁
海州 琅琊郡 龙沮(今江苏连云港
淮州 淮阴郡 清江(今江苏淮阴
东广州 广陵郡 江都(今江苏扬州
东徐州 下邳郡 下邳(今江苏邳州
江州 晋熙郡 (今安徽潜山
霍州 岳安郡 (今安徽霍山
合州 汝阴郡 (今安徽合肥
南谯州 新城郡 滁县(今安徽滁州
泾州 石梁(今安徽天长
仁州 赤坎(今安徽固镇
潼州 夏丘郡 泗县(今安徽泗县
谯州 南谯郡 涡阳(今安徽蒙城
和州 历阳郡 和县(今安徽和县
西楚州 钟离郡 楚城(今安徽凤阳
南兖州 陈留郡 谯(今安徽亳州
扬州 淮南郡 寿阳(今安徽寿县
衡州 齐安郡 (今湖北麻城南)
南定州 (今湖北麻城
北江州 (今湖北大悟
南司州 (今湖北黄陂
巴州 西阳郡 (今湖北鄂城
罗州 齐昌郡 (今湖北蕲春
赵州 南赵郡 广阿(今河北隆尧
冀州 长乐郡 信都(今河北冀州市
瀛州 赵都军城(今河北河间
沧州 饶安(今河北盐山
定州 中山郡 卢奴(今河北定州
北燕州 (今河北涿鹿
南营州 昌黎郡 (今河北徐水
平州 辽西郡 范阳(今河北迁安
东燕州 昌平郡 宣都城(今北京昌平
安州 (今河北隆化
幽州 燕郡 蓟城(今北京
营州 和龙(今辽宁朝阳

参考文献

  1. ^ 北齐设有东南、北、南、西、西南、河南、山东、朔州、豫州、扬州、河阳、建州、徐州等道,每道都设立行台。《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三章 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变迁,第145页。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