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华
吴仁华(1956年9月12日—),历史文献学者,八九民运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长期参舆中国民主运动,当中包括八九民运的研究工作[1]。
吴仁华 | |
---|---|
出生 |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 | 1956年9月12日
居住地 | 台湾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1990年) 美国(1990年至今) |
学术工作 | |
主要领域 | 六四天安门事件研究 |
吴仁华专注于搜集六四天安门事件的资料,搜寻和追查事件中的被捕人士、死难者和施害者名单[2]。著有《六四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六四屠杀内幕解密: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和《六四事件全程实录》[3][4]。他现居台湾,在东吴大学和中正大学开设“六四事件真相研究”课程[5]。
生平
早年经历
1974年,吴仁华高中毕业后便随即“下乡插队”,担任小学和初中民办教师。在1976年11月至1978年2月期间任职于公安边防部队平阳县大队[6]。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吴仁华就读于北京大学,为中文系古典文献専业77级,并且获得文学士学位[7]。在身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専业硕士研究生期间,他曾在中华书局编辑部哲学编辑室任职编辑。1989年,已取得文学硕士学位的吴仁华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
参与八九民运
1989年八九民运,他与学生们一起在天安门广场留守,期间担任纠察队。6月4日,六四清场,他亲历同伴被坦克压死的场景。[2]6月5日,与徐征说服好友刘苏里、陈小平放弃法庭閗争计划,随他南下故郷温州避风[8]。6月10日,吴仁华在苍南县龙港镇汽车站,送别刘苏里、陈小平[9]。
1990年2月,吴仁华逃到珠海,游泳到澳门,在黄雀行动救援人员安排下坐渔船偷渡香港,7月5日,吴仁华流亡到美国,现定居洛杉矶。多年来利用考据学、目录学的专业知识,在中国政府流出的仅有资料中追查涉事官兵、死伤者、被捕入狱者的名单[2]。
后期经历
1991年5月至2005年7月,吴仁华担任由旅居海外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创办的中文报纸《新闻自由导报》总编辑。2008年3月,《北京之春》4月号上[10],吴仁华与王丹、杨建利、胡平、郭罗基、陈一谘、吾尔开希、张伟国、刘刚、陈小平、刘念春、傅申奇、易改、蔡桂华、魏泉宝、王军涛,共计十六人聨名,向中国外交部发出公开信。要求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以及对国际社会的义务,恢复或者延期他们的中国护照,可以自由进出国境、行使公民权利[11]。2012年11月,吴仁华使用美国护照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入境许可,看望阔别已久的亲人。其后政府国安部门的人员告知他“以后不会再有入境机会”[7]。
吴仁华曾任中国民主团结联盟(中国民联)联委会委员、中国民主联合阵线(民联阵)总部理事、《中国之春》董事、中国战略研究所理事。现任中国宪政协进会秘书长、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顾问[12]。
六四天安门事件研究
吴仁华以八九民运的参与者和六四天安门事件现场目击者的身份,开展一系列搜寻,搜寻和追查事件中的被捕人士、死难者和施害者名单,包括搜寻死难者和伤残者,搜寻死难者的家人,搜寻抢救受难者的医生和护士等等。他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寻找系列,我已经找到了两千多官兵的名单,我可以抛砖引玉,把他们陆续公布到网上,建立一个专题。我提示大家,搜寻这些军人的下落,然后你可以给他施加压力,让他们说出当年自己的见证。”[13]
吴仁华在《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一书中说,祇要军队听从民众的劝阻,停止前进,民众就对他们非常友善。例如在天坛东大门墙外,有6、7万民众包围300多名官兵,但因为那些官兵没有开枪也不再前进,就没有一个受到伤害,民众还给他们送食物和饮料,并主动把途中受伤的11名官兵送往医院急救。他也说,在六四天安门事件中,军警死了15人,没有一个早于1989年6月3日晚上11点,可见军队镇压在先[14]。
建立名单
吴仁华认为,牵涉到六四屠杀如此一个重大的侵犯人权的灾难性事件如果没有加害者和害者的基本记录,那么这个历史纪录就完全是不合格。他在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指出,研究工作中最困难的地方是工作难度会随著年代愈来愈久远而愈来愈大,如果现时不做相关研究,六四天安门事件很可能像文化大革命、反右派运动、土改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等事件一样没有留下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历史纪录。他说工作的重要性在于还原真相和留下历史纪录,他指中国政府一直利用掌控媒体颠倒黑白,“利用录像、媒体把军队开枪跟部分民众以暴制暴,把时间先后、关系因果颠倒”,为暴力镇压民众提供“合理依据”[5]。
部分镇压者
吴仁华调查和考证出执行北京戒严任务的包括14个陆军集团军、一个直属中央军委、是中国当时最精锐的部队的空降兵第15军、北京军区的炮兵第14师、天津警备区的坦克第一师、北京卫戍区的警卫第一师、警卫第三师武警部队北京总队,进京官兵人数在20万到25万之间。他指出,军队的任务是镇压民运,但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中共党内可能发生的政变跟部队的兵变[14][1][15]:
- 陆军第38军和空降兵第15军,被称为“杀人最多”的两支部队。
- 戒严部队中的坦克第一师:故意在自行车道高速行驶追杀学生,造成11人死亡多人受伤,指挥官是团长罗刚和副团长贾振禄,轧人的坦克车编号是106。吴仁华说:“……就是这个106号坦克,冲进学生队伍,当场压死那么多学生,所以当年我跟很多学生一路从六部口哭喊著记住这个坦克的编号106,一直哭喊著回到校园!”
- 吴彦辉:天津警备区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第一排106坦克二炮手。
- 闫红计:38军坦克第一师的(此处坦克第一师是否应是天津警备区坦克第一师)师参谋长,他坚决地执行命令,在事件当中带领该坦克部队的先头部队最先抵达天安门广场,包括制造了六部口惨案的那三辆坦克。他的行动被军方宣传为“英雄事迹”,他亦曾在北京广播学院门口杀死了一个试图阻拦的学生。
部分抗命者
他也指出有不少军人因不愿执行上司的命令,拒绝向人民开枪而遭受迫害和处罚[1][13][14]:
- 38军军长徐勤先:因抗命被解除职务,后来判刑5年。
- 第28军军长何燕然及政委张明春:因抗命被降级调职。
- 第38军步兵116师师长许峰:因抗命被解除军职。
- 另有多名下级军人在当时被官方声称失踪,但其实是离开现场,受到的处罚更为严厉。
开设课程
2018年,吴仁华在东吴大学和中正大学开设“六四事件真相研究”课程,当中有对六四天安门事件不了解的中国大陆学生参与。吴仁华说,陆生即使在台湾,也还是有心理恐惧,尽管事先说好不要录听课者和提问者,但陆生还是不敢提问,亦有陆生指有所谓“职业学生”负责监控或打小报告[5]。
荣誉
2014年,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Chinese Democratic Education Foundation)在美国加州三藩市华埠向吴仁华、郭飞雄、丁家喜和赵常青颁发2014年度“中国杰出民主人士奖”,以表扬他们为促进中国社会繁荣进步,促进中国民主法治、维护人权自由有杰出贡献之人士[16]。
外部链接
- 吴仁华“寻找六四军人” 藉推特促网民参与. 自由亚洲电台. [201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吴仁华:签署《零八宪章》是最有力声援. 自由亚洲电台. [201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 專訪﹕研究六四29載讓我很痛苦. 德国之声. [201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罗四鸰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吴仁华记录六四的28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端传媒 ,2017-05-30
- ^ 2.0 2.1 2.2 什么人访问什么人﹕六四历史人吴仁华 半生故纸堆 孤独寻 一瞬现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黄熙丽,明报, 2017-06-04
- ^ 吴仁华. 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 加州: 真相出版社. 2009年 [2013-11-08]. ISBN 978-0-9823203-8-9. OCLC 4276069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
- ^ 萧融. 吳仁華在洛完成第三本專著 《六四事件全程實錄》明年六四面世. 自由亚洲电台. 2013年8月14日 [2013年11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6日).
- ^ 5.0 5.1 5.2 專訪﹕研究六四29載讓我很痛苦. 德国之声. 2018-06-04 [2018-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 ^ 陈子华《浴火重生:“天安门黑手”备忘录》,明镜出版社,2004年,第564页
- ^ 7.0 7.1 「六四」流亡22年入境陪伴母親40多天 吳仁華返鄉探母. 星岛日报. 2013年1月13日 [2013年11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18日).
- ^ 吴仁华. 我的一九八九系列》我們決定逃離北京 劉蘇裏應約會見王軍濤. Rti 中央广播电台网站. [2021-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9) (繁体中文).
- ^ 六四記憶:我与生死弟兄劉蘇里. 中国人权双周刊网站,来源:《中国人权双周刊》第79期,2012年5月31日. [2021-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简体中文).
- ^ 王丹等. 王丹 等:致中國外交部暨使領館公開信. 大纪元网站. 2018-03-29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简体中文).
*中国公民:王丹 杨建利 胡平 郭罗基 陈一咨 吾尔开希 张伟国 刘刚 陈小平 吴仁华 刘念春 傅申奇 易改 蔡桂华 魏泉宝 王军涛 2008年3月5日──转自《北京之春》4月号
- ^ 容易. 王丹要求发还护照 争取回国权. 美国之音网站. 2018-05-01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1) (简体中文).
前六四民运学生领袖王丹以及杨建利、胡平、郭罗基、陈一咨、吾尔开希、张伟国、刘刚、陈小平、吴仁华、刘念春、傅申奇、易改、魏泉宝、王军涛等人联名发起“回国权”运动。第一波行动是向中国外交部所属使领馆发出公开信,要求中国政府按照中国宪法和法律以及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义务,给他们恢复或者延期中国护照,让他们自由进出中国,行使公民权利。
- ^ 吴仁华. 天安門血腥清場内幕: 1989,6,4. 加州: 真相出版社. 2007年 [2013-11-08]. ISBN 978-0-9795273-6-4. OCLC 7690085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
- ^ 13.0 13.1 展开网络搜寻,揭示六四真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山,法新社, 2010-06-05
- ^ 14.0 14.1 14.2 舒崇《把刽子手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读吴仁华新着〈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北京之春,2009-06-30
- ^ 曹雅学: 天安门运动与六四屠杀的全景记录者 - 吴仁华采访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美国之音,2016-06-04
- ^ 三藩市颁年度中国杰出民主人士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黄伟江,星岛日报, 201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