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轰炸机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5月3日) |
图波列夫 图-4轰炸机(俄语:Туполев Тy-4,罗马化:Tupolev Tu-4;北约代号:公牛)是苏联以缴获的B-29轰炸机基础逆向工程并改造之的战略轰炸机[1]。图-4是苏联和中国二战后的第一种战略轰炸机,1951年10月18日苏联用它空投了其第一颗原子弹。除了轰炸机也被改装为加油机和预警机使用。[2]
图-4轰炸机 | |
---|---|
概观 | |
类型 | 轰炸机 |
乘员 | 11 |
首飞 | 1947年5月19日 |
设计 | 图波列夫 |
生产 | 图波列夫设计局 |
产量 | 847架 |
主要用户 | 苏联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
技术数据 | |
长度 | 30.18米(99.0英尺) |
翼展 | 43.05米(141.2英尺) |
高度 | 8.46米(27.8英尺) |
翼面积 | 161.7平方米(1,741平方英尺) |
空重 | 35,270千克(77,760英磅) |
负载重量 | 46,700千克(103,000英磅) |
最大起飞重量 | 65,000千克(143,000英磅) |
发动机 | 4×Shvetsov ASh-73TK 空冷型发动机 1,790 kW(2,400 hp) |
性能数据 | |
最大速度 | 558 km/h at 10,250 m(33,600 ft) (349 mph) |
实用升限 | 11,200米(36,700英尺)(36,700 ft) |
最大航程 | 6,200 km(with 3,000 kg(6,600 lb)bomb load)(3,875 mi) |
翼负荷 | 400 kg/m²(82 lb/ft²) |
推重比 | 0.11 kW/kg(0.07 hp/lb) |
武器装备 | |
机炮 | 10× 23毫米Nudelman-Suranov NS-23航炮,4座炮塔和机尾各装两门 |
飞弹 | 2× KS-1冷发射导弹(Tu-4K) |
炸弹 | 6× 1,000 kg(2,205 lb)炸弹 或 1×原子弹(Tu-4A)或 |
研发历程
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前,苏联便已开始筹备新机型的研发,但忽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一进程,战争开始后的一年,苏联大部分的空军兵力均被摧毁。苏联手上勉强称为战略轰炸机的机型只有极为少数的Pe-8轰炸机,但性能老旧落后;苏联为了弥补这项缺憾,图波列夫的学生领导的设计局(OKB-482、DVB-202)在1943年起即开始研发四发动机轰炸机,但技术本质上均为Pe-8轰炸机的改良,未有明确成果。
苏联第一次获得关于B-29的公开信息是在1942年美国王牌飞行员埃迪·里肯巴克造访莫斯科后。苏联也向美国要求希望依租借法案取得B-29轰炸机,但美国拒绝了这个提议。1943年后,苏联空军已经取得对德军的优势,但在战略轰炸上缺少可用机型,只有32架老旧且不可靠的佩-8轰炸机[3]。在战争的最后一年,苏联再次将战略航空兵提上议程。
远东迫降
1944年7月29日,一架编号42-6256的B-29-5-BW在轰炸满州国工业设施后,返航途中,飞机遇到了电气系统问题,机载无线电设备能收报却不能发报,霍华德•贾雷尔(Howard R. Jarrell)上尉率其机组成员飞往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紧急降落;该机是部署在中国成都的第20航空队的早期生产型“超级堡垒”当中的一架,机头处绘有“Ramp Tramp”(不刮胡子的流浪汉)的图样[3]。
1944年8月20日,一架编号42-9329的B-29A−1-BN因机体著火(早期B-29因引擎散热设计不良经常肇生的事故)沿著黑龙江飞行后在伯力附近坠毁,机组员全部成功跳伞逃生;1944年11月,一架编号42-6365的B-29-15-BW因燃料不足迫降苏联、另外有一架编号42-6358的B-29-15-BW被日军战机追击迫降。过去曾传言苏联有手上有第5架B-29,后续消息显示这架B-29是坠毁在韩国境内,但苏联并没有成功取得相关细节。
4架流落苏联的B-29机组员,斯大林虽然同意机组人员归国,但依据日苏中立条约(苏联当时并未对日宣战),将机体以涉及让日本被攻击嫌疑为由扣留,美国虽然多次提出申索均遭苏联回绝。另一方面二战仍在各地进行,美方也事实默许了时为盟军的苏联扣押B-29的行为,并将此事保密,没有积极采取一致的外交努力让苏联人交回飞机[3]。
这时候斯大林已经有计画试图引入这些飞机的新技术制造出4发动机战略轰炸机,相关计画在1945年5月25日起酝酿。以往美方在1943年曾提议提供苏联轰炸机100架,希望透过苏联所在的机场,加快对抗轴心国集团,但苏联为了与日本交好免于卷入亚洲战场,没有同意让盟友驻军远东打日本[4],在1945年5月28日,斯大林反而再度向美国提出请美方赠给120架B-29给红军飞行员操作,作为太平洋方面临近攻击日军使用,但此次要求就遭已经占领太平洋岛屿机场的美方一口回绝。因故,新上任的苏联航空工业部部长米哈伊尔·赫鲁尼切夫建议把手中的飞机拆了,以逆向工程方式制造出B-29,同时斯大林也征询苏联国内大型飞机研制翘楚安德烈·图波列夫意见,在图波列夫同意下,由他负责开启了苏联复制B-29工程计画,斯大林并要求他尽快完成。
图波列夫最初并不认可完全逆向仿制B-29,他更希望将西方的最新技术融合到一架新式飞机上,但斯大林要求,新型轰炸机应是B-29的完全复制。
在战后苏联手上有3架B-29、1组B-29残骸,分别属不同批次型号,苏联将1架解体测绘零件、1架留用飞行训练、1架作为测绘对照机。成立了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常委马林科夫为首的国家委员会,全权负责研制图-4轰炸机,其重要性与权力与贝利亚为首研发原子弹的国家委员会并列,都是冷战初期苏联谋求最低战略威慑手段的必须极速完成的国家任务。逆向工程负责单位超过900间不同工厂及研究院,飞机零件测绘在1946年完成,共绘制出100500张各式图纸,逆向工程进入1947年时,苏联已经完成20组机体散件待验收组装。苏联在过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零件度量衡问题,美国长期以来是以英制度量衡为基准,但苏联生产机具是依循公制度量衡设计,即使是制度相应,但实际上零件的厚度仍然会些许不同,在高精密度的飞机上积少成多时,不免会影响飞机整体重量甚至平衡。但是在苏联工程师的努力下,Tu-4的全重量只比起B-29略增1%(340公斤)。
性能
二战后期世界各航空大国正处于从螺旋桨内燃发动机到喷气式发动机的动力革命时期,航空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因此苏联仿制图-4轰炸机时,在各方面性能比原型的B-29轰炸机有所提高。图-4轰炸机单台发动机功率从2000马力增加到2400马力,并装有涡轮增压器,使得飞机最大升限由B-29的9,725公尺提高到12,000公尺,并且分流部分增压的空气供给增压舱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飞行人员的高空工作条件,并减少自带氧气的消耗。图-4的载油量巨大,装有大容量的机内固定油箱,而且必要时可以在前机身炸弹舱里加装3个容量各为2400公升的副油箱,可以保证正常续航时间18个小时以上,恶劣天气油料消耗增加时也能连续飞行10个小时。
机上飞行设备配有当时比较先进的航行雷达和天文罗盘,PB-10无线电高度表,机上配备了三名领航员:航行领航员、轰炸领航员和雷达领航员。机上有宽幅航空相机和摄影机,既可以对轰炸战果拍照,又可以执行航空侦察任务。轰炸瞄准具在当时也很先进,有陀螺仪保持水平,可自动瞄准跟踪轰炸目标,和自动驾驶仪并联,进入轰炸航路后由轰炸领航员直接操纵飞机轰炸。通信设备有超短波话台、短波话台。
图-4轰炸机有5个炮塔,装10门23毫米机炮,比B-29的12挺12.7毫米机枪和一门20毫米机关炮火力更强。5个炮塔中的3个炮塔可以对地射击,可以由3个人分别射击,也可以由一个人遥控操纵3个炮塔同时对地面一个目标射击。射击瞄准具可以自动修正误差。
衍生型号
使用国家
- 苏联的Tu-4自1948年服役到1960年代,共生产847架。[5]1954年,Tu-16轰炸机开始换装替代Tu-4编制,1956年Tu-95轰炸机服役全面取代Tu-4;自前线引退的Tu-4在它服役末期是以运输机、空中测试平台等勤务机种角色运用。[6]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代表团赴苏联商谈援助;航空援助部分史达林答应援助中国10架图-4轰炸机,1953年2月28日,作为毛泽东生日礼物由苏联飞行员驾驶至河北石家庄,随机还有专业人员作为领航,射击和机械维修等的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为这10架精锐机种成立“独立第4团”运用,独四团1954年移防到北京南苑,1955年又移防到西安武功,解放军的图-4曾作为国土防空巡逻机使用,图-4轰炸机第一次实战是于1958年轰炸西藏。1960年的中印战争,还曾执行过轰炸黄河冰川等任务。[7]
- 1966年,解放军更换了Tu-4发动机,以AI-20K涡轮轴发动机替换了原本的活塞发动机;1967年计画将她改造为空中预警机(代号空警-1),但最后因为加装侦搜雷达的试飞过程中屡次失败而作罢,空警1号研发在1971年取消。解放军的Tu-4服役到1988年退役,并由后继者轰-6接任解放军的战略轰炸机任务。
参考文献
- 国共战争时期中国军用飞机,陈应明/刘文孝,中国之翼出版社,ISBN957-8628-02-1
- ^ Rolling Thunder: Jet Combat from World War II to the Gulf War P55
- ^ B-29家族(Tu-4“公牛”). [201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 ^ 3.0 3.1 3.2 Von Hardesty. Made in the U.S.S.R. AIR & SPACE. 2001-3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 ^ The Tehran Conference, 1943.
- ^ Nowicki 1994, p. 17.
- ^ Rigmant 1996, p. 66.
- ^ 图-4轰炸机. 环球网军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