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气象站

宜兰气象站位于台湾宜兰县宜兰市,为交通部中央气象署所属三等气象测报机构之一,宜兰气象站成立于台湾日治时期,设站目的为台湾总督府军事作战需求而设置之气象观测站[1]。目前同时兼办苏澳气象站原有之宜兰全县灾害性天气监测业务[2]

宜兰气象站
Yilan Weather Station
宜兰气象站
组织交通部中央气象署
种类三等气象站
序号46708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宜兰县宜兰市力行路150号
座标24°45′56″N 121°44′53″E / 24.76556°N 121.74806°E / 24.76556; 121.74806
海拔高度7.2公尺
气压计海拔高度8.0公尺
设立1935年 (1935)(日治时期)
网址www.cwa.gov.tw

沿革

日治时期

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基于当时军事作战需求,于昭和10年(1935年)12月6日颁布台湾总督府第185号令,成立宜兰测候所。隔年1月1日起宜兰测候所借用递信部宜兰无线电信局(今宜兰市东港路的中华电信机房)之房舍做为临时观测站使用[1]

昭和11年(1936年)3月12日宜兰测候所永久站址办公厅、宿舍、风力塔,及各项观测仪器建置完成,临时测候所搬迁至永久测候所,4月17日为军用航空需求,开始实施高空风向、风速的探空观测业务。6月1日起完成地震仪设置,开始宜兰地区地震观测业务。因应宜兰北机场民用航空业务日益繁忙,宜兰测候所于昭和11年(1936年)在机场西乡堤防旁设置宜兰测候所宜兰飞行场出张所,昭和14年(1939年)7月17日完成出张所厅舍与观测坪[3],昭和15年(1940年)1月正式成立“宜兰测候所宜兰飞行场出张所”[4]

昭和20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大日本帝国情势危急,宜兰飞行场军用机场关闭,宜兰测候所结束高空观测业务,地面气象观测也缩减为每日三次[3],飞行场出张所也暂停观测业务[4]

战后至今

1945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宜兰测候所与飞行场出张所皆由国民政府接收,隶属于台湾省气象所,其中宜兰测候所改名为宜兰第一测候所,列为乙等测候所[1],飞行场出张所改名为宜兰第二测候所恢复观测业务[5]

1948年因应气象局降格为气象所,宜兰测候所全衔更改,站名无变更[3]。1965年因气象所重新升格气象局,宜兰测候所全衔二度更改,1971年7月1日省气象局恢复建置为中央,故改称为中央气象局宜兰测候所。1973年1月于宜兰机场的第二测候所裁撤结束观测业务[4],1976年依中央气象局附属测站通则改称为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宜兰气象测站,1989年8月1日改称为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宜兰气象站迄今[1]

建筑结构

宜兰气象站日治时期建站为覆瓦木造砖造平房,屋身搭配雨淋板,风力塔为两层楼砖造建筑,整体配置呈“L”型[3]。飞行场出张所办公厅舍与风力塔属钢筋混凝土加强砖造建筑,厅舍高一层,风力塔高三层,风力塔方形量体平屋顶,外观属风格简洁之现代主义样式,2002年6月21日指定为宜兰县历史建筑[4]

1979年10月宜兰气象站日治时期建筑拆除,新建两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而既有风力塔因紧邻隔壁力行国小校舍,失去观测功能,因此同时新建铁塔式风力塔[1]

编制

宜兰气象站依据中央气象局三等气象测报机构,配置有主任1人、职员5人、技工1人,以及工友1人[1]

观测项目

地面气象观测

宜兰气象站透过自动测报系统每日实施5次地面观测,观测项目包含气压气温风向风速湿度、天气现象、降水日射日照能见度蒸发量,以及地温等气象要素观测[1]

灾害性天气监测

宜兰气象站合并苏澳气象站之业务,办理宜兰全县豪大雨、大雷雨、强风、低温、浓雾等灾害性天气观测,并透过“剧烈天气与特殊气象回报系统”编报灾害性天气报告,传真气象预报中心[1][2]

参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宜蘭氣象站.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中文(台湾)). 
  2. ^ 2.0 2.1 蘇澳氣象站.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台灣氣候建築史料調查研究 (PDF). 中央气象局.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5-18)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宜蘭測候所宜蘭飛行場出張所.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5) (中文(台湾)). 
  5. ^ 洪致文. 台灣氣象傳奇. 台北市: 玉山社. 2007年. ISBN 978986678910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