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尼盐粮交易

藏尼盐粮交易,是一条古老的盐业贸易路线,从青藏高原尼泊尔中部丘陵英语Middle Hills of Nepal,再通往印度。1950年西藏解放和1962年中印战争后,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因来自印度的食盐涌入,藏尼旧贸易路线的使用逐渐减少。

背景

纵观历史,尼泊尔人西藏人通过许多山口进行贸易。两种最重要的贸易商品是来自西藏湖泊(例如纳木措)的食盐和来自尼泊尔中部山区英语Middle Hills of Nepal稻米。几个世纪以来,尼泊尔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与西藏的盐和羊毛的易货贸易形成了传统上由各种藏语社区掌握的贸易基础,如康巴人,他们用盐、羊毛、家畜或中国的产品交换尼泊尔的农产品和印度生活用品

西藏尼泊尔南部多米少盐。交易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从西藏运来的盐越远,它就变得越有价值。当印度–尼泊尔边界英语India–Nepal border出现来自印度的海盐时,盐的价格下降了。游牧商人通过购买印度盐来适应,并在尼泊尔低地的营地中过冬。在这里,他们用羊毛制作毯子,与村民交易毯子和盐,以换取稻米。3月,他们将北上,绵羊山羊扛著稻米,犛牛扛著家当。完全融化后,他们穿过山口。8月抵达普兰,以米换藏盐,次月启程南行。

1950年代中国青藏高原上修建了高速公路,允许从内地运来小麦稻米西藏游牧民族消费。与此同时,在尼泊尔,更便捷的道路意味著来自印度含碘食盐变得越来越普遍。由于对所携带的产品的需求减少,传统的跨境贸易变得不那么经济。在1980年代这种贸易事实上已结束。

参考

  • Chhakka Bahadur Lama (29 June 2001). "Karnali's salt caravans". Nepali Times. Retrieved 1 October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