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
25°17′23″N 110°17′42″E / 25.28972°N 110.29500°E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
時代 | 1938年 | ||||
編號 | 4-240 | ||||
認定時間 | 1996年11月20日 | ||||
|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中山北路96號,原為桂北路138號,疊彩路口,現已闢為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舊址原為黃曠達的店坊,為一二層中式磚木結構建築,三開二進,建築面積為800平方米,現在建築上還有「萬祥醩坊」的牌匾。一樓有警衛室、值班室、救亡室、辦公室等,二樓有會議室、電台室、機要室、秘書室及人員住房。1944年抗日戰爭中,桂林被日軍攻陷,該建築被毀。1967年按原樣復建,1977年1月成立紀念館,1987年由葉劍英題寫館名。[1] [2]
2013年7月1日,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新陳列館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3]
歷史
1938年9月,葉劍英讓八路軍長沙辦事處的劉恕與黨外友好人士熊子民赴桂林打前站,經廣西銀行的黃昌炎經理介紹,租下了桂北路138號黃曠達開設的「萬祥糟坊」。
1938年10月25口武漢失陷,在撤退途中,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提出,經白同意在桂林設立八路軍辦事處。
1938年11月下旬,中共李克農率八路軍武漢辦事處部分人員到達桂林,辦事處設秘書、交際、機要、總務、財務、交通運輸等科和物資轉運部,工作人員最多時達80多人。交際科長邱南章、交通科長龍飛虎、 會計科長殷承禎。1938年12月3日從武漢撤出的中共代表團周恩來、葉劍英等,經長沙抵達桂林,在此設中共中央南方局,後1939年1月南方局改設於重慶,在此設立南方局辦事處,負責聯絡閩、粵(書記張文彬)、贛(書記曾山)、湘(書記高文華)及香港等中共地方組織,直接領導中共廣西省工委、桂林各文化團體中的黨組織、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八路軍衡陽辦事處(交通站)、八路軍韶關辦事處。南方局桂林辦事處和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同是一班工作人員,李克農負責全面領導工作,受南方局直接領導。
桂林辦事處建立後,即與來桂林的文化團體和救亡組織中的20多個中共黨支部接通組織關係。指導其開展抗日文化宣傳和抗日群眾工作。當時,桂林抗戰救亡文化空前繁榮,各界進步團體和進步文化宣傳單位競相成立,各種抗戰報紙、雜誌、圖書紛紛出版發行。先後在桂林復刊、創刊和發行的報紙達13家之多,其中《新華日報》。書店出版業盛極一時,各類書店出版社有180多家,各種雜誌200多種,抗戰歌曲在群眾中廣泛傳唱。 桂林成為「文化城」。
廣西建設研究會是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的智囊團和諮詢機構,李克農安排和派遣胡愈之、楊東蓴、邵全麟、范長江、夏衍、姜君辰、金仲華、 千家駒等加入該會,通過這批人士的工作,擴大統一戰線,發展進步力量。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新桂系加劇反共,辦事處被迫撤銷。新桂系在桂林沒有把事做絕,對中共 黨員和進步人士僅採取「禮送出境」的做法。
注釋
- ^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桂林地情網。
- ^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新陳列館建成開放(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南海網。
參考資料
- 桂林市志編纂委員會. 桂林市概況. 一九八六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