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
宋理宗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原名趙與莒,後賜名趙貴誠,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趙德昭九世孫,宋寧宗太子趙竑與宰相史彌遠不睦,1224年寧宗駕崩後,史彌遠立趙貴誠為帝,是為宋理宗,改名趙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8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59歲。
宋理宗 | |||||||||||||
---|---|---|---|---|---|---|---|---|---|---|---|---|---|
宋朝第14位(南宋第5位)皇帝 | |||||||||||||
統治 | 1224年9月18日-1264年11月16日(40年59天) | ||||||||||||
前任 | 宋寧宗趙擴 | ||||||||||||
繼任 | 宋度宗趙禥 | ||||||||||||
出生 | 開禧元年正月初五日 1205年1月26日 | ||||||||||||
逝世 |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1264年11月16日 (59歲) | ||||||||||||
安葬 | |||||||||||||
| |||||||||||||
政權 | 宋朝(南宋) |
生平
早年
宋理宗本名趙與莒,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寧宗的遠房堂侄。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世孫,是趙匡胤次子燕懿王趙德昭的後人,但由於南宋帝位一向並非由趙德昭這一脈後人繼承,至趙與莒父親趙希瓐這一代已與皇室血緣十分疏遠,而趙希瓐在生時並沒有任何封爵,僅官至山陰尉,生活與平民無異,趙與莒也因此在平民家庭出生及成長。趙與莒七歲時,父趙希瓐逝世,生母全氏帶他及弟趙與芮返娘家,三母子在全氏在紹興當保長的兄長家寄居,一直到趙與莒十六歲。
宋寧宗因八名親生子皆幼年夭折,故立趙德昭後裔趙詢為太子,趙詢於廿八歲時英年早逝,寧宗改立沂王嗣子、福州觀察使趙竑為皇子,沂王之位於是懸空,寧宗命宰相史彌遠找尋品行端正的宗室過繼給沂王,繼承王位,而史彌遠將此任務交了其幕僚余天錫。余天錫回鄉應考科舉,途經紹興遇著大雨,在全保長家中避雨,於是認識了趙與莒兄弟。余天錫知他們為趙氏宗族,也覺得兄弟二人行為得體,認為是合適人選繼承沂王,故向史彌遠推薦。史彌遠接兩兄弟往臨安親自考量,也認為兄長趙與莒為繼承沂王的合適人選,故於嘉定十四年(1221年)六月,補秉義郎。八月,授右監門衛大將軍、賜名貴誠、除果州團練使。九月,立為沂靖惠王後。十五年(1222年)五月,遷邵州防禦使。
由於趙竑一向不滿史彌遠專權,聲言繼位後立即要貶史彌遠到海南島去,因此史彌遠決心另立新君。遂在嘉定十七年(1224年)閏八月,立趙貴誠為皇子,賜名昀、遷武泰軍節度使、封成國公。是月,寧宗駕崩,史彌遠聯同楊皇后假傳寧宗遺詔,趙昀即皇帝位,是為理宗。趙竑加封少保、封濟王,藩封霅川。
朝政
由於宋理宗是史彌遠一手擁立,登基後史彌遠繼續專權,早已成年的理宗對政務完全不能過問,一直到1233年史彌遠死後,理宗才開始正式親政。理宗一親政就任用洪咨夔等人做監察御史,彈劾了史彌遠一黨的「三凶」梁成大、李知孝、莫澤。而被史彌遠排斥的真德秀、魏了翁則被召入朝。當時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三億貫,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宋廷停止發行新幣,回收部分舊幣,並動用庫存黃金十萬兩、白銀數百萬兩平抑物價。1234年南宋聯蒙滅金,但不久蒙古入侵,南宋為防止蒙軍南下而軍費陡升,宋廷不得不大量發行貨幣以緩解財政壓力。最終經濟整頓破產。
宋理宗一直希望使理學成為正統官學,早在寶慶三年(1227年)就追封朱熹為信國公。端平更化後,朱熹和理學大師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都先後被入祀孔廟。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又分別加封周敦頤為汝南伯、程顥為河南伯、程頤為伊陽伯、張載為郿伯。景定二年(1261年)理宗排定的入祀孔廟的名單包括:司馬光、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邵雍、張栻、呂祖謙。其中除司馬光外,剩下的都是理學代表人物。
理宗的政治改革也要解決大量冗官,這是通過控制考中進士的人數和嚴格升遷制度辦到的。從端平元年開始,平均每次科考的中進士人數為四百五十人,而不是以前的平均每次六百人。理宗又規定無論在首都的朝官還是在外地的地方官都不得私薦官員,沒有擔任過州縣地方官員的人不能進入朝廷做郎官,已經當上郎官的必須外放,補上州縣地方官這一任。
晚年,宋理宗對政治不感興趣,將國家大事交給他的丞相處理,先後有吳潛、丁大全、范光瑞等,其中重用了賈似道。
宋理宗晚年盡情女色,三宮六院已滿足不了他的私慾。善於奉迎的內侍董宋臣看到了,便在一次元宵佳節,董宋臣為宋理宗找來臨安名妓唐安安入宮淫樂。唐安安姿色豔美,能歌善舞。宋理宗一見非常喜愛,便把她留在宮裡,日夜寵幸。唐安安仗着宋理宗的寵愛,過起了豪奢的生活,家中的用具上到妝盒酒具,下到水盆火箱,都是用金銀製成的;帳幔茵褥,也都是綾羅錦繡;珍奇寶玩,更是不計其數。除了唐安安之外,宋理宗還經常召一些歌妓舞女進宮,起居郎牟子才上書勸誡宋理宗:「此舉壞了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宋理宗卻讓人轉告牟子才不得告知他人,以免有損皇帝的形象。姚勉以唐玄宗、楊貴妃、高力士為例勸告宋理宗,宋理宗竟然恬不知恥地回答:「朕雖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自嘲不如唐玄宗厲害)。」
閻貴妃是宋理宗晚年最寵愛的妃子,姿色妖媚,以美色受寵愛,初封婉容。淳祐九年(1240)九月,宋理宗封閻氏為貴妃,當時賈貴妃去世,留下一個六歲的女兒瑞國公主,而閻貴妃沒有懷孕生下子女,宋理宗便將瑞國公主交由閻貴妃撫養。宋理宗為了表示對閻貴妃的寵愛,對她賞賜無數,閻貴妃想修建一座功德寺,宋理宗不惜動用國庫,耗費巨資,破天荒地派遣吏卒到各州縣搜集木材,為其修功德寺,鬧得老百姓不得安寧,為了求得合適的的梁柱,竟想砍去靈隱寺前的晉代古松。幸好靈隱寺住持僧元肇寫了一首詩:「不為栽松種茯苓,只緣山色四時青。老僧不許移松去,留與西湖作畫屏。」這才保住古松,這座功德寺前後花了三年才建成,耗費極大,修得比自家祖宗的功德寺還要富麗堂皇,當時人稱為「賽靈隱寺」。
後來閻貴妃在理宗的寵愛下,權勢大增,不可一世,驕橫放肆,恃寵弄權,一些投機鑽營的小人,走她的門路。其中,周漢國公主下嫁,馬天驥絞盡腦汁送了一份別出心裁的大禮,得到宋理宗的歡心,與丁大全同時被任命為執政,所以閻貴妃又與馬天驥、丁大全、人稱「董閻羅」的董宋臣等奸臣內外勾結,狼狽為奸,沆瀣一氣,閻貴妃、馬天驥、丁大全、董閻羅,史稱「閻馬丁董」,恃寵亂政,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陷害忠良,迫逐宰相董槐,引起很多忠臣不滿,當時,有人在朝門上題八個大字:「閻馬丁當(「當」,諧音「董」),國勢將亡。」這對男女又與賈似道明爭暗鬥,打擊迫害,紊亂朝政,民怨沸騰,「閻馬丁董」等四人又強奪民田,招權納賄,作惡多端,無所不爲。
南宋與蒙古組成聯軍於1234年初攻克蔡州。金哀宗自殺。南宋軍隊帶回金哀宗一半遺體,按照蒙宋協議分得蔡州城破前已經占領的河南南部地區諸州。由於理宗貪圖功績,加上蒙古軍破汴梁後遷走大批人口填充河北,原北宋三京地區防禦空虛,一些朝臣慫恿理宗撕毀協議,當年攻取三京,史稱端平入洛。這種行為直接引發了宋元戰爭。南宋占領三京後也因人口稀少和補給困難,在蒙古軍隊反攻後不久就被迫撤回淮河以南,也將之前按協議收復的蔡州以南地區盡數丟失。
1259年,忽必烈攻鄂州,右丞相賈似道向忽必烈稱臣並許諾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以蒙元,後因蒙哥在釣魚城戰死,忽必烈為爭奪帝位不得不退回北方,南宋才化險為夷。賈似道因此謊報軍情邀功,博得宋理宗信任,而對曾經賣國的許諾隻字不提。
身後之事
宋亡後,元朝西藏藏傳佛教僧人楊璉真珈盜掘南宋六陵,將宋理宗頭蓋骨作為飲器。之後該飲器被沒入宣政院,成為賜與帝師的賞物,是為骷髏碗。軀幹則火化。[1][2]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得知此事曾嘆息很久,並對底下大臣侍講學士知制誥危素說:「宋南渡諸君無大失德,與元又非世仇,元既乘其弱取之,何乃複肆酷如是耶!」後派人找回理宗的頭顱,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禮葬於應天府(江蘇南京),次年又將理宗的頭骨歸葬到紹興永穆陵舊址[3]。
書法
宋理宗的《聖賢贊》、《大成之殿額書》的宋刻原石被相對完好地保存在杭州碑林,供後人鑑賞。
-
紹定三年所祐改元孟先聖就賜國子(監)宣示諸生
-
復古(殿)
-
宋理宗個人印章(御書)
宰相
家庭
祖先
先祖 | ||||||||||||||||||||||||||||||||||||||||||||||||||||||||||||||||||||||||||||||||||||||||||||||||||||||||||||||||||||||||||||||||||||||||||||||||||||||||||||||||||||||||||||||||||||||||||||||||||||||||||||||||||||||||||||||||||||||||||||||||||||||||||||||||||||||||||||||||||||||||||||||||||||||||||||||||||||||||||
---|---|---|---|---|---|---|---|---|---|---|---|---|---|---|---|---|---|---|---|---|---|---|---|---|---|---|---|---|---|---|---|---|---|---|---|---|---|---|---|---|---|---|---|---|---|---|---|---|---|---|---|---|---|---|---|---|---|---|---|---|---|---|---|---|---|---|---|---|---|---|---|---|---|---|---|---|---|---|---|---|---|---|---|---|---|---|---|---|---|---|---|---|---|---|---|---|---|---|---|---|---|---|---|---|---|---|---|---|---|---|---|---|---|---|---|---|---|---|---|---|---|---|---|---|---|---|---|---|---|---|---|---|---|---|---|---|---|---|---|---|---|---|---|---|---|---|---|---|---|---|---|---|---|---|---|---|---|---|---|---|---|---|---|---|---|---|---|---|---|---|---|---|---|---|---|---|---|---|---|---|---|---|---|---|---|---|---|---|---|---|---|---|---|---|---|---|---|---|---|---|---|---|---|---|---|---|---|---|---|---|---|---|---|---|---|---|---|---|---|---|---|---|---|---|---|---|---|---|---|---|---|---|---|---|---|---|---|---|---|---|---|---|---|---|---|---|---|---|---|---|---|---|---|---|---|---|---|---|---|---|---|---|---|---|---|---|---|---|---|---|---|---|---|---|---|---|---|---|---|---|---|---|---|---|---|---|---|---|---|---|---|---|---|---|---|---|---|---|---|---|---|---|---|---|---|---|---|---|---|---|---|---|---|---|
|
兄弟
妻妾
子女
評價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脫脫等的評價是:「理宗享國久長,與仁宗同。然仁宗之世,賢相相繼。理宗四十年之間,若李宗勉、崔與之、吳潛之賢,皆弗究於用;而史彌遠、丁大全、賈似道竊弄威福,與相始終。治效之不及慶曆、嘉祐,宜也。蔡州之役,幸依大朝以定夾攻之策,及函守緒遺骨,俘宰臣天綱,歸獻廟社,亦可以刷會稽之恥,復齊襄之仇矣。顧乃貪地棄盟,入洛之師,事釁隨起,兵連禍結,境土日蹙。郝經來使,似道諱言其納幣請和,蒙蔽抑塞,拘留不報,自速滅亡。吁,可惜哉!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於政事,權移奸臣,經筵性命之講,徒資虛談,固無益也。雖然,宋嘉定以來,正邪貿亂,國是靡定,自帝繼統,首黜王安石孔廟從祀,升濂、洛九儒,表章朱熹《四書》,丕變士習,視前朝奸黨之碑、偽學之禁,豈不大有徑庭也哉!身當季運,弗獲大效,後世有以理學復古帝王之治者,考論匡直輔翼之功,實自帝始焉。廟號曰"理",其殆庶乎!」[4]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評價是:「理宗無君人之才,而猶有君人之度。」[5]
- 李贄:「理宗是個得失相半之主。」[6]
- 張溥:「理宗少慕道學,尊崇濂閩,以義制欲,明訓克聞,而倦勤志蕩,佚豫 無節,不解之惑反甚多欲之主。」[7]
- 劉子健:「南宋雖然沒有暴君,而從孝宗以下,多半昏庸。最大的例證是理宗。理宗是常常溺於酒色,並未改善當時的政局。」[8]
- 林瑞翰:「理宗在位四十年,大抵而言,初期委政於史彌遠,中期委政於鄭清之、史嵩之,晚期委政於賈似道。清之在位,頗引用正人,故端平間,賢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皇、洪咨夔等並見進用,時稱端平更化,以比元祐。」[9]
- 鄒元初:「但(趙)昀乃一庸才,嗜欲甚多,怠於政事,崇尚道學,虛談經筵性命,只圖偏安,無復國之大志,因之權移奸臣,朝政日非。」[10]
- 張金嶺:「宋理宗是中國封建社會一位歷史地位十分特殊的儒君,在對儒學的崇倡方面,完全可以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並駕齊驅。自理宗朝,理學成為官方統治思想後,曆元、明、清迄於近代,統治中國思想界六七百年,影響深遠。」[11]
影視形象
演員 | 影視作品 | 角色 |
王剛 | 《蟋蟀宰相》(2003年) | 趙昀 |
陶澤如 | 《大宋提刑官2》(2006年) | 趙昀 |
敖嘉年 | 《造王者》(2012年) | 趙貴誠(大殿下) |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文獻
引用
- ^ 宋理宗:赵昀. [2014-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3).
- ^ 《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截理宗顱骨為飲器。真珈敗,其資皆籍於官,顱骨亦入宣政院,以賜所謂帝師者。」
- ^ 明·嚴從簡,《殊域周諮錄》(卷17):「遣使往紹興葬宋理宗頂骨。先是上與侍講學士危素論宋元興替,素因言元世祖至元間,胡僧嗣古、妙高欲毀宋會稽諸陵,時夏人楊輦真伽為江南總攝,奏請如二僧言。遂發諸陵,取其金寶。以諸帝遺骨瘞於杭之故宮,築浮屠於其上以厭之。又截理宗頂骨為西僧飲器,天下聞之,莫不傷心。上歎息久之,謂素曰:『宋南渡諸君無大失德,與元又非世仇,元既乘其弱取之,何乃複肆酷如是耶!』即命北平守將吳勉訪索頂骨所在,果得諸西僧廬中。命有司厝於京城之南。至是紹興府以《永穆陵圖》來獻,遂敕葬於故陵。」
- ^ 《宋史·理宗本紀》. [2011-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
- ^ 明·王夫之·宋論:卷十四 理宗
- ^ 李贄《史綱評要》卷35
- ^ 張金嶺·四川大學博士後學位論文:晚宋史研究
- ^ 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匯編》第12頁(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版)
- ^ 林瑞翰《宋代政治史》第367~368頁(台灣中正書局1992年版)
- ^ 鄒元初編《中國皇帝要錄》「理宗趙昀」,第384頁,(海潮出版社1991年版)
- ^ 張金嶺. 宋理宗與理學[J].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2):76-84.
來源
- 方震華:〈轉機的錯失──南宋理宗即位與政局的紛擾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宋理宗 出生於:1205年1月26日逝世於:1264年11月16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鎮昭肅王 趙竑 (族兄弟) |
沂王嗣子 1221年-1224年 |
繼任: 申恭和王 趙貴謙 (族兄弟) |
新頭銜 立為皇子
|
成國公 1224年-1224年 |
繼承大統 |
前任: 宋寧宗 趙擴 (嗣父、族父) |
宋朝皇帝 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 |
繼任: 宋度宗 趙禥 (嗣子、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