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大樓
31°14′08″N 121°29′05″E / 31.23556°N 121.48472°E
永年大樓 | |
---|---|
概要 | |
類型 | 多樓層市區建築物[*] |
建築風格 | 古典主義 |
所屬國家/地區 | 中國 |
行政區 | 上海 |
座標 | 31°14′08″N 121°29′05″E / 31.235556°N 121.484722°E |
起造 | 1907年 |
竣工日 | 1910年 |
承建商 | 匯廣建築公司 |
設計與建造 | |
建築師 | 通和洋行 |
保護情況 |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
地圖 | |
永年大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廣東路93號,即廣東路與四川中路西南轉角處。該建築建成於1910年,原由英商永年人壽保險公司所建,故得名永年大樓。之後該樓歷經多次轉手,包括中國貿易公司、寧紹輪船公司、三北輪船公司等所有,現為恆松資本租用。建築由通和洋行設計,高三層,為西方古典式建築。1994年,大樓入選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業主歷史
1898年,英國人摩爾在上海創辦永年人壽保險公司,公司開設在當時的廣東路13號(即今廣東路93號現址)。公司當時主要以外商企業作為服務對象,1901年以後開始接受中國人的保單,此後業務量迅速擴張,不久成為滬上最大的從事壽險的外資公司。為體現公司的雄厚實力和自己在上海保險業的地位,1907年,永年人壽拆除原先房屋,重新聘請通和洋行設計興建新的公司大樓,1910年完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外商主要投保的永年人壽業務受到打擊。1930年代,由於遠東形勢的惡化,為了防止再次遭受一戰時的挫折,永年人壽逐漸向海外轉移資金。期間永年人壽向中國貿易公司出售公司大樓,隨後該樓改稱中貿大樓。二戰結束後,寧紹輪船與三北輪船公司租用該樓,該建築於是又改稱寧紹公司大樓。1953年,上海各行業開展公私合營改造,三北輪船公司由此併入長江航運公司。1955年,永年大樓的產權移交至上海市房地局,並由房地局出租給培高鍾廠作為作業車間使用,因此該樓這段時間也被稱為培高大樓。後來,該樓劃給上海市輕工業局使用,作為該局的老幹部活動室。1992年,由中國工商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出資的上海巴黎國際銀行成立,並租用該樓底層進行辦公。
建築風格及構造
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英商匯廣建築公司承建的永年大樓[2],內部框架由鋼筋混凝土搭建,外面全部採用花崗岩石塊砌築外牆,是中國第一座全部採用花崗岩砌築外牆的建築[1]。大樓總建築面積約3816.3平方米,主入口朝向東北方,左右兩面沿廣東路和四川路均衡展開。建築立面設計採用古典主義風格,內部和外部設計和用料考究。
永年大樓整體立面參考盧浮宮東立面的形式,嚴格按照古典主義構圖原則,採用三平五豎的格局。主入口與入口兩側的立面設計的窗戶略小,牆面略往外突出,形成顯著的中部主體。而建築物的兩側的最兩端的位置也使用小窗和突出的設計。由此構成中部、兩翼、兩端的五豎格局。大樓層高三層,部分地方高四層。在主立面的外檐上方設計了女兒牆。加上底層的增高設計,使得建築在橫面呈現三段式的格局,即所謂的三平。此外,三平也嚴格按照了古典主義1:3:2的比例布局。在細節部分,兩翼使用愛奧尼柱式分割成了三個小區段,每個區段的窗戶採用半圓、三角、半圓的方式布置,並且在窗戶兩側再設置了兩根小立柱。這種設計是按照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常用布局,即所謂的「帕拉迪奧構圖法」。另外,主入口上方增設的雕塑和窗戶的一些細節部分採用了巴洛克風格[3]。
建築物內部每層大廳的牆面和地面均使用大理石裝飾或鋪設。入口內側的門廳內的穹頂和牆面均使用金色和彩色的馬賽克拼成聖經故事圖畫。另外建築的底層窗戶也用彩色玻璃組合成聖經人物故事。這些馬賽克和玻璃圖畫均由土山灣天主教孤兒院的孩子創作完成[1]。之所以永年人壽採用這種宗教圖案布置,主要是體現公司希望客戶健康平安,符合公司以人性關愛為主的經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