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卡約

約瑟夫-馬里-奧古斯特·卡約(法語:Joseph-Marie–Auguste Caillaux法語發音:[ʒɔzɛf kajo];1863年3月30日—1944年11月22日),法國第三共和國一個主要的政治家。國家徵收所得稅的早期支持者,後因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1920年以叛國罪入獄。

約瑟夫·卡約
Joseph Caillaux
法國 第35任法國總理
任期
1911年6月27日—1912年1月11日
前任歐內斯特·莫尼
繼任雷蒙·普恩加萊
個人資料
出生(1863-03-30)1863年3月30日
勒芒
逝世1944年11月22日(1944歲—11—22)(81歲)
馬梅爾(Mamers)
政黨

生平

約瑟夫·卡約出生於盧瓦爾河地區薩爾特省勒芒,其父歐仁·卡約曾兩度任保守派部長。在政治科學學院學習法律和文學,1886年獲法學學士學位。後入財政部任財政副監督官,1888年在阿爾及爾擔任財政監督官。在1898年作為共和黨候選人競選薩爾特省眾議員,以12929票對11737票擊敗拉羅什富科-比薩恰公爵(Duc de la Rochefoucault-Bisaccia)當選為眾議員。因具有理財家的名聲,兩次被任命擔任瓦爾德克-盧梭克列孟梭內閣的財政部長(1899—1902、1906—1909)。[1]他實行國家徵收所得稅等財政政策改革,儘管他試圖徵收所得稅未果,但其他一些重要財政革卻取得了成功。

1911年6月27日卡約出任總理,作為激進黨的領導人,他贊成與德國的綏靖政策,為了解決1911年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在未知會法利埃總統的情況下,卡約政府暗中與德國談判,達成一項協議,即:北非地區由法國保護,中非讓與德國。這一妥協方案被揭露後,他受到輿論的猛烈抨擊,卡約最終於1912年1月11日被迫辭職。[2]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卡約的政治立場向左轉,他站在反對派立場坦率陳詞。由於這一點以及同德國機構中朋友的交往,他受到叛國的指控。1917年12月22日,他的議員豁免權被取消,1918年1月4日被捕,1920年2月受審時,查明他並無叛國罪行,只判有「妨礙國家外部安全」罪,被剝奪公民權10年。1924年7月14日獲得赦免。

1925年4月保羅·潘勒韋任命他為財政部長,1927年1月被選入參議院。作為財政委員會主席,他很快就成為參議院中的關鍵人物。1935年6月1日—7日曾短期回財政部任部長。他支持達拉第1938年—1939年與希特勒的談判。1940年法國崩潰,他退隱家園,拒絕支持維希政府。1944年去世,葬於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

卡約內閣, 1911年6月27日 – 1912年1月11日

參見

著作

文章

參考

  1. ^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ext from a publication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2版. London & New York: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ompany. 1922. 
  2. ^ J. F. V. Keiger, Raymond Poincaré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126; "Political Chaos France's Peril",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2, 1912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官銜
前任:
歐內斯特·莫尼
法國總理
1911–1912
繼任:
雷蒙·普恩加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