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北極熊
北極熊屬於維基百科生物學和健康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Untitled
北極熊,又稱白熊,是在北極圈裡土生土長的熊,牠是陸上最龐大的肉食動物。
北極熊作為最大型的陸上肉食動物,其擁有兩倍於老虎的體積及兩倍於獅子的重量,成年雄性北極熊大約重400至600公斤,最極端的甚至超過800公斤。成年雌性北極熊的體積大約為雄性的一半,而其重量則大約為200至300公斤。成年雄性北極熊大約高2.4至2.6米,而成年雌性北極熊則大約高1.9至2.1米。剛出生的北極熊大約只重600至700克。
北極熊是熊科動物中最大的,體長可達2.5米,高1.6米,重500公斤。北極熊不僅善於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還擅長在冰面上快速跳躍。為了抵禦寒冷,它的耳和尾都很小,全身除腳掌和鼻尖外,都覆蓋着厚厚的白毛,而它的皮卻是黑色的。北極熊的嗅覺特別敏感,能判斷獵物的位置,它的力量大,一擊能使人致命。北極熊以海豹、魚、鳥和鯨的屍體為食。母熊產崽在避風的雪洞中,仔熊剛出生時只有0.3米長,眼睛睜不開,耳朵也聽不見,3—5年後,才長成獸。作為「北極圈之王」,除去人類,北極熊幾乎沒有天敵。
北極熊也叫白熊,是熊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其身軀龐大,體長可達2.5米以上,行走時肩高1.6米,體重可達半噸,最大的北極熊體重可達900公斤。北極熊氣力和耐力非常驚人,奔跑時速高達60公里,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壯而又靈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用前掌擊倒或打死獵物,是它的慣用手段。掌上長有十分銳利的熊爪子,能緊緊抓住食物。北極熊還具有異常靈敏的嗅覺,可以嗅到在3.2公里以外燒烤海豹脂肪發出的氣味,能在幾公里以外憑嗅覺準確判斷獵物的位置。在「聞出」氣味熟悉的獵物的方位後,便能以相當快的速度從冰上跳躍奔去捕獵,一步跳躍奔跑的距離可達5米以上。 目前北極地區的北極熊不超過兩萬頭。 北極熊是北極地區最大的食肉動物,因此,也是北極當然的主宰。北極熊很少走向陸地,它主要生活在北極中心地區的冰蓋上,因為那裡有大量海象和海豹之類在繁衍生息,而它們那肥胖的軀體又成了北極熊最好的食物。 北極熊 Polar bear (Ursus maritimus) 分類地位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亞科 熊亞科 Ursinae 屬 棕熊屬 Ursus 種 北極熊 U. maritimus 身體特徵: 身長(頭-尾) 雄: 240 - 260 cm 雌: 190 - 210 cm 體重 雄: 400-600kg 雌: 200-300kg 單從物種角度說,北極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熊科動物,也是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如果要計入亞種,科迪亞克棕熊體型則更為龐大)。雄性北極熊身長大約240-260cm,體重一般為400-600公斤,甚至可達800公斤。而雌性北極熊體形約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長約190-210cm,體重約200-300公斤。到了冬季睡眠時刻到來之前,由於脂肪將大量積累,它們的體重可達500公斤。 http://baike.baidu.com/view/5092.html http://www.feline-china.com/ursidae/htm/polar.htm
阿拉斯加棕熊是體型最大的熊,有不少雄性阿拉斯加棕熊體長可達3米,體重可達680公斤,世界上最高的熊高達4米(是體長不是肩高)。一頭柏林動物園的熊重達1134公斤。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3%95%E7%86%8A
科迪亞克棕熊是棕熊中體型最大的亞種,它們巨大的身板足以和那些白色鄰居——北極熊相抗衡。一隻成年的科迪亞克大公熊站立起來能達到3米左右,體重超過680公斤,而這樣的大傢伙在那裡並非罕見。記錄中一隻最重的公熊體重重達1134公斤,這可憐的胖傢伙從科迪亞克島上被活捉後就直接送進了柏林動物園。 http://baike.baidu.com/view/642564.htm
棕熊是世界上最大的熊(其中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可達800公斤).阿特拉斯棕熊卻很小,只有100多公斤重,比棕熊中最小的敘利亞棕熊(不足90公斤)稍大些.阿特拉斯棕熊可以說胃口極好,葷的素的它都愛吃;植物,昆蟲,魚類甚至鹿,羊,牛都是它的美味佳餚,有時見了腐肉,鳥和鳥蛋也不肯輕易放過.通常,阿特拉斯棕熊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是帶着仔熊的母熊或是受傷的熊會變得異常兇猛.它在每年的6月份交配,雌雄在一起只相處三個星期即分手.小熊剛出生時未睜眼,無毛,無牙齒.體重不足450克.幼熊要在母親的照料下生活兩年才能離開.http://baike.baidu.com/view/146778.html
棕熊 — Brown bear (Ursus arctos ) 棕熊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熊科動物。它們的體形健碩,肩背隆起,粗密的被毛有着不同的顏色,例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等。到了冬天被毛會進一步長長,最長能到10cm,到了夏季則重新變短,顏色較冬季的深。有些棕熊被毛的毛尖顏色偏淺,甚至近乎銀白,這讓它們的身上看上去披了一層銀灰,「灰熊」的名字也因之而來。棕熊體型較大,公熊體重大約135-390kg;母熊則有95-205kg左右。棕熊肩背上隆起的肌肉使它們的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cm。 棕熊各亞種中,較為有名的當數科迪亞克棕熊。科迪亞克棕熊是棕熊中體型最大的亞種,它們巨大的身板足以和那些白色鄰居——北極熊相抗衡。一隻成年的科迪亞克大公熊站立起來能達到3米左右,體重超過680公斤,而這樣的大傢伙在那裡並非罕見。記錄中一隻最重的公熊體重重達1134公斤,這可憐的胖傢伙從科迪亞克島上被活捉後就直接送進了柏林動物園。 http://www.feline-china.com/ursidae/htm/brown.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642564.htm
以上頁面讓我很疑惑 到底最大的熊是北極熊還是阿拉斯加棕熊?!
阿拉斯加棕熊,伸長可達3.25米,直立身高達2.7米,肩高1.50米,體重雄性180~500千克,雌性90~270千克,平均壽命30年,4~6歲性成熟,毛長約6厘米,毛色隨季節變化大,是世界上第二大熊科動物http://baike.baidu.com/view/315574.htm
北極熊是熊科動物中最大的http://baike.baidu.com/view/5092.html
結論:北極熊是最大的熊科動物,棕熊第二。但單體目前有紀錄最大的一隻熊是棕熊
基維百科因人為因素導致定義有所模糊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Saki2000402(對話|貢獻)於2007-12-26T14:37:36加入。
什麼叫「低等生存」?
原文裡有一句「北極熊是一種低等生存的動物」。語義不明。眾所周知,北極熊作為哺乳綱食肉目的動物,是一種「高等動物」。 我猜想原作者的意思是北極熊能在「惡劣環境中生存」。改之。—rogerius 2007年10月29日 (一) 15:22 (UTC)kakkapökäle homo
食物鏈的頂層?
北極熊也會被虎鯨捕食的,能說北極熊出於食物鏈的頂層嗎?Evinger (留言) 2009年11月5日 (四) 21:40 (UTC)Eving
關於全球暖化
由於大陸地區的用法為 全球變暖,所以是否需使用[[全球暖化|-{zh-hans:全球变暖;zh-hant:全球暖化}-]]的語法修正?--Willy1018(留言) 2016年9月3日 (六) 05:20 (UTC)
- 應該不用,維基百科會自動轉換,Willy1018寫的全球变暖,我用繁體中文,看到的是全球暖化--Wolfch (簡易留言 - 留言) DC14進行中 2016年9月3日 (六) 05:49 (UTC)
- 可是本人使用維基百科chrome網頁端的大陸簡體版觀看北極熊中的全球暖化部分還是為全球暖化,非全球變暖,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Willy1018(留言) 2016年9月3日 (六) 11:09 (UTC)
- 抱歉已恢復正常--Willy1018(留言) 2016年9月3日 (六) 14:12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北極熊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animaldiversity.ummz.umich.edu/site/accounts/information/Ursus_maritimus.html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24174536/http://animaldiversity.ummz.umich.edu/site/accounts/information/Ursus_maritimus.html
- 向 http://www.sandiegozoo.org/zoo/ex_polar_bear_plunge.html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016014258/http://www.sandiegozoo.org/zoo/ex_polar_bear_plunge.html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