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1攻擊機
V-11攻擊機是美國伏爾提飛機公司研製的單引擎水平轟炸機/攻擊機,其原本的設計是單發動機的V-1客機,但由於美國相關法律定明單發動機飛機不能作為客機,故而把它改成軍用攻擊機,其外表和日本海軍的九七式艦上攻擊機相似。
V-11攻擊機 | |
---|---|
概況 | |
類型 | 三座水平轟炸機/攻擊機(圖中為YA-19B試驗機) |
製造商 | 伏爾提 |
主要用戶 | 中華民國空軍 |
製造數量 | 224架 |
歷史 | |
起役日期 | 1937年 |
發展自 | V-1客機 |
型號
- V-11
- V-11-G
- V-11-GB
- V-11-GB2
- V-11-GB2F
- BSh-1
- PS-43
- YA-19
- YA-19A
- YA-19B
- YA-19C
- A-19
- V-12
- V-12-C
- V-12-D
- V-52
基本資料(給巴西和土耳其的V-11-GB)
中國戰場的實戰
V-11攻擊機有外銷給巴西、土耳其和蘇聯,但只有外銷給的中國的才有用於實戰。因V-11外銷業績良好,1938年6月24日,美國空軍也訂購了7架強化版本試用,除加強結構外,加長了發動機艙以安放雙排星型引擎,翼下外掛能力增至1000磅,總重增加但機翼尺寸和面積不變,命名為YA-19,這也是後來V-12型的模本。
1935年中國國民政府經宋子文向伏爾提飛機公司訂購30架V-11-G(雙座,850馬力Wright R-1820-G2發動機,第一架在原廠組裝,其餘在中國組裝);1938年2月由「國際中隊」成功作戰2次。1939年11月22日,時任行政院長孔祥熙(原致力效仿意大利空軍,因1937年墨索里尼倒向日本而全面中止)又再訂購26架V-12-C(三座,1000馬力Wright R-1820-G105B發動機,第一架在1941年1月25日於原廠滑行中未能成功起飛最終撞毀,其餘在中國組裝);後又訂購52架V-12-D(三座,1600馬力Wright R-2600發動機,伏爾提廠記錄已提交全部散件,實際可能只完成3-4架,第一架在原廠組裝,其餘原打算在雲南雷允的中央飛機製造廠組裝,因遭日軍轟炸,殘餘部件被轉運印度班加羅爾組裝了2-3架,有照片留檔,後國民政府稱新廠亦被日軍占領(班加羅爾在印度南方)剩餘散件下落不明)。
中國訂購的V-11-G除了第一架在美國伏爾提飛機公司組裝外,其餘29架在中國國內的廣東韶關飛機廠和在漢口的杭州中央飛機廠組裝。後1939年增訂三座改良,加長增重的V-12型時,其課價原本為每架十萬美元但經中方代表孔令俊壓價後改為每架八萬美元,但如此美方要將貨就價把原型機本來裝上的1200馬力Pratt & Whitney R-1830-17發動機被改為1000匹馬力的萊特R-1820-G105B,並將此型命名為V-12-C,這樣變成小馬拉大車也就是動力不足而令其飛行性能弱化,首機在首飛時即未能飛起最後撞毀,中國空軍接手後又接連發生載彈時衝出跑道的V-12-C機毀人亡事故,除了動力不足外還有起落架品質不過關而發生斷裂事故;後痛定思痛,續購時要求強化動力,美方遂改裝1600馬力Wright R-2600發動機並命名為V-12-D。V-12-C,V-12-D均為V-12的中國定製版本,使用全收尾輪更加流線型。
中國的V-11首先裝備由外國人組成的「國際中隊」,1938年2月7日,7架V-11由漢口機場起飛去轟炸已被日軍佔領的蚌埠,每架V-11皆外掛380公斤炸彈,日軍駐地有五處起火,此7架飛機除了一名後座機槍手的左腳被打傷外全部安全回航,1938年2月24日,4架V-11和一架A-16攻擊機由漢口起飛去轟炸平漢鐵路站和其鄰近的機場(當時有6架日機而其中一架正在起飛),當機隊到達火車站上空就投下多個50公斤炸彈但未見有嚴重損害,之後又向機場投下多個14公斤炸彈並用機翼機槍掃射,完事後機隊安全回航。
武漢失守後,V-11駐在成都並裝備第8大隊的第10和第19中隊,1939年2月5日,第10中隊的4架V-11遠程空襲在運城的日軍機場,2月20日,第19中隊隊長黃普倫的4架V-11由梁山機場起飛去轟炸漢口機場但發生撞山事故,之後V-11祇作為聯絡機和教練機直至1940年退役報廢。
使用國家
參考文獻
- 兵器雜誌,2018年第11期和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