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貴(?—1679年),平西王吳三桂心腹,在關外時期即追隨吳三桂征戰各地,曾參與對農民軍南明的作戰,還曾擔任處死永曆帝的行刑人之一。吳國貴在清軍中歷任章京總兵、副都統、都統等職,被康熙帝授予二等男。吳三桂舉兵反清後,吳國貴被先後任命為金吾前將軍大將軍等職。三桂死後,曾一度總理軍務。此後,吳軍節節敗退,吳國貴退守武岡州,遭清軍炮擊而死。

吳國貴
出生生年不詳
明朝
逝世1679年
吳周湖廣寶慶府武岡州
職業吳周將領

生平

早在吳三桂為明朝鎮守遼西時期,吳國貴就已經任職其麾下[參1]。吳國貴治軍嚴明,敢於爭戰,軍功頗多,因此很受吳三桂重用[參2]。1644年,吳三桂降清,在一片石之戰中,吳國貴躍馬當先,在農民軍陣中奮力衝殺[參3]。1647年,經吳三桂奏請,順治帝授予吳國貴參將二等甲喇章京世職[參4]。在隨後與農民軍殘部及南明勢力的作戰中,吳國貴累官至都統。1652年,跟隨吳三桂率部入蜀。七月,南明大將劉文秀率部圍攻保寧,年紀尚輕的吳國貴,作為先鋒血戰立功,劉文秀最後被吳三桂擊敗[參5]。1660年,吳三桂改其軍制,設援剿四鎮等,吳國貴為右都統[參6]。1662年,永曆帝緬甸被吳三桂所獲。四月,吳國貴作為行刑人之一,用弓弦將永曆帝父子等處死[參7]。1664年至1666年間,貴州水西土司頭目安坤、雲南寧州土司祿昌賢相繼叛亂,吳國貴與其他將領分路進剿,將叛亂平息[參8]。1672年,康熙帝敘征緬甸之功,吳國貴進爵二等男[參9]

1673年,吳三桂舉兵反清,吳國貴被任命為金吾前將軍,與夏國相率領吳軍步兵、騎兵作為先鋒攻佔貴州[參10]。吳軍佔領湖南後,吳國貴與胡國柱、夏國相等主要將領長期把守核心重鎮衡州[參11]。1678年三月,吳三桂稱帝,吳國貴晉升為大將軍[參12]。同年八月,吳三桂病死,在權力交接之前,為防止變故,對外密不發喪。四日後,領兵在外的吳國貴與其他吳軍核心將領趕回衡州,眾議公推吳國貴總理軍務,並迎吳世璠繼位[參13]。吳國貴召集眾將開會並率先發表意見,認為以前決策多有錯誤,現在應捨棄雲南北爭天下,「剜中原之腹心,斷東南之漕運」,即使不能一統天下,也可坐擁黃河以南,但此議一出立即遭到馬寶等大多數堅持以雲南為根基的將領的反對[參14]。1679年正月,清軍攻佔岳州,二月,先鋒希福攻衡州,吳國貴自思不能抵禦,棄城而奔永州,又被清軍穆占所部擊敗,吳國貴遂由新寧逃往武岡州,與鎮守沅陵辰龍關的吳應期、胡國柱等部互為照應[參15]。此時,吳軍士氣極為低落,認為「大兵(清軍)一到,不過一走」,因此每晚士兵幾十成百地逃跑[參16]。七月,簡親王喇布進逼武岡州,吳國貴組織殘部兩萬進行抵抗。八月,清軍先鋒穆佔在攻佔新寧後與安親王岳樂合兵一處以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武岡州。面對軍勢佔優的清軍,早前士氣低落的吳國貴所部竟上前迎戰,沒有潰退[參17]。然而,吳國貴卻冷不防被清軍火炮擊中陣亡。主帥死後,吳軍潰散,清軍佔領武岡州[參18]

參考文獻

引用

    參:

  1. ^ 李治亭 2005,第178頁
  2. ^ 李治亭 2005,第222頁
  3. ^ 錢倁軹 撰 1653,第8卷,第144頁
  4. ^ 中華書局 1986,第34卷(世祖實錄),第13-15頁
  5. ^ 劉獻廷 1997,第41頁
  6. ^ 李治亭 2005,第177頁
  7. ^ 李治亭 2005,第169頁
  8. ^ 李治亭 2005,第200,203頁
  9. ^ 中華書局 1986,第39卷(聖祖實錄),第12頁
  10. ^ 李治亭 2005,第233頁
  11. ^ 李治亭 2005,第315頁
  12. ^ 李治亭 2005,第214頁
  13. ^ 李治亭 2005,第327頁
  14. ^ 劉健,第5卷,第2-5頁
  15. ^ 勒德洪 等 撰 1686,第43卷,第13頁
  16. ^ 李治亭 2005,第330頁
  17. ^ 李治亭 2005,第331頁
  18. ^ 勒德洪 等 撰 1686,第46卷,第10頁

來源

書籍
  • 勒德洪 等 撰. 《平定三逆方略》. 《欽定四庫全書》. 1686. 
  • 李治亭. 《吴三桂大传》.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34369520. 
  • 劉健. 《庭闻录》. 
  • 劉獻廷. 《广阳杂记》. 中華書局. 1997. ISBN 9787101017045. 
  • 錢倁軹 撰. 《甲申传信录》. 1653. 
  • 中華書局 (編). 《清世祖实录》. 《清實錄》. 中華書局. 1986. 
  • 中華書局 (編). 《清圣祖实录》. 《清實錄》. 中華書局.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