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

39°54′23″N 116°20′32″E / 39.9064147°N 116.3421017°E / 39.9064147; 116.3421017

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新館外景
成立1953年籌備
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館址設在北京孔廟
2006年5月18日新館開放
地址 中國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
39°54′18″N 116°20′09″E / 39.90500°N 116.33583°E / 39.90500; 116.33583
類型藝術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
參觀人數2012年達到537萬人
館長韓戰明[1]
網站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
地圖
地圖

首都博物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是北京市大型綜合性博物館,為北京市文物局直屬單位。

歷史

 
首都博物館藏的景德街紀念牌坊

1953年,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鄭振鐸訪問蘇聯期間參觀了「莫斯科歷史與建設博物館」。回國後兩人提議籌建首都歷史與建設博物館。4月27日,在西長安街的北京市政府東廳,吳晗和鄭振鐸召開了關於建立「首都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的座談會,葉恭綽邢贊亭常任俠侯仁之王松聲馬衡常惠傅振倫劉開渠蘇秉琦啟功何達蕭軍等20餘位歷史、文化、教育、藝術界名人及文化部文物局業務秘書羅哲文等工作人員參加。1954年2月,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首都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編制8人,起初在北海公園畫舫齋與北京市文物調查研究組合署辦公,後遷至北海公園天王殿。北京市政府還將天壇公園七十二長廊和宰牲亭劃歸籌備處作為展覽地點。文化部從湖南天津四川山東雲南上海重慶等地博物館抽調業務幹部支援籌備處的建館和陳列工作。吳晗親自主持召開了關於「首都歷史與建設展覽」的座談會,會後籌備處開始編寫首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陳列大綱。1957年「反右運動」開始,各地博物館借調人員陸續返回,陳列計劃落空[2]

1958年,北京十大建築動工,僅用一年全部建成,其中大型國家級博物館佔一半。同期,北京新建了一大批博物館,專家們再次呼籲籌建首都歷史與建設博物館。但三年困難時期到來,籌建計劃擱置。1960年12月,首都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被撤銷,與北京市文物調查研究組合併為北京市文物工作隊,文物移交,人員縮減[2][3]

1963年12月,經中共北京市委主要負責人鄧拓鄭天翔萬里等批覆,籌備處恢復工作,並定名為首都博物館籌備處,繼續籌建博物館工作。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首都博物館籌建工作被迫停止。1969年9月,首都博物館籌備處被撤銷[2][3]

改革開放後的1979年6月,北京市文物局成立。不久,首都博物館籌建工作第三次啟動。9月,首都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梁丹進駐北京孔廟[2][3]

1981年10月1日,經過兩年籌備的首都博物館在北京孔廟正式對外開放,首位參觀者是位退休工人,館長梁丹親自帶他參觀了《北京簡史陳列展(古代歷史部分)》、《北京民俗展》、《李大釗紀念展》三個展覽及孔廟古蹟。到1990年代中期,首都博物館館藏文物已達12.6萬件,但展廳面積小,缺乏文物庫房,冬季因無暖氣只能閉館。1994年,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剛上任,首博館長馬希桂就去「訴苦」,並三次請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到首博調研,希望為首博建新館。張開濟等專家也為建新館多次呼籲。但當時建新館至少需5000萬元,北京市人民政府同意建新館,但資金需首博自籌,建新館的提議就此擱置[2]

1997年,在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梅寧華主持下,半年內出了6份建新館立項報告,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撥專款,首博新館建設啟動[2]。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在1999年獲得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2001年經國家計委國務院批准實施。2001年12月25日,首都博物館新館開工儀式在復興門外大街一機部汽車局、中汽公司所在地[4][5]舉行。2003年4月,「非典」使建設工程幾近停滯。「非典」過後,北京市人民政府召開的首個辦公會便是討論首都博物館工程建設問題。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梅寧華在2005年底前開館試運行的承諾書上簽字。2005年10月,首批文物在武警護送下從孔廟遷往新館。2005年12月16日,首都博物館新館開始試運行,第一位觀眾是北京林業大學一年級學生林征。當晚,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在首博新館招待各國使節。次日,意猶未盡的美國大使偕家人再次來新館參觀[2]。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6][7]

業委會主任秦德海介紹:「首博是名副其實的陽光工程,預算沒有超過1分錢。」首博新館建成後,獲得了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隨後又獲詹天佑獎、建築結構長城杯等建築獎項。首都博物館新館開館時,擁有世界博物館界最大的10噸液壓電梯,可供文物運輸車直接開到地庫;地下的第一道安全關口是帶有指紋識別系統的防水、防火、防盜「三防」門。展廳里的恆溫恆濕展櫃充滿氮氣。館內的專業攝影棚可以為放在自動步進的旋轉攝影台上的每件文物連續拍攝1260張圖片,再由計算機無縫合成[2]

2000年4月,北京市文物公司總經理秦公得知「乾隆醬地描金粉彩鏤空六方套瓶」連同3件銅噴水獸頭等四件圓明園文物將在香港蘇富比公開拍賣,5月2日該公司以1900萬港元拍得該套瓶,使國寶回歸。該套瓶後成為首博館藏文物[2]

2005年夏,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克雷戈特地到首都博物館新館施工現場考察,決定將2006年大英博物館全球巡展中國站的展覽放在該館。2006年3月,大英博物館的272件文物在首博新館展出。此後,首博與海外博物館進行了許多合作[2]

200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首都博物館參觀澳門特別行政區10周年成就展。其他8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參觀了該展覽[8][9]。2014年2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考察北京市工作期間,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10]

2014年11月29日,首都博物館畫院在首都博物館成立,隸屬於首都博物館。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為畫院題寫匾額,鄭萬通發賀信。首都博物館畫院成立時,名譽院長為郝東晨李瑞森蔣采萍滿維起鄧遠坡,院長為韓學中,副院長(以年齡排序)為王光明童和平宮建華潘纓李曉柱,並成立了顧問委員會、學術委員會[11]

2024年4月,入選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名單[12]

建築

 
首都博物館圓形展館

首都博物館新館由崔愷設計,融合了古典美與現代美。大屋蓋受到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挑檐的影響。石質幕牆象徵城牆。北廣場起坡,類似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高台。其中禮儀大廳北門外的坡地上鑲嵌有一塊清代丹陛。新館大量運用青銅、木材、磚石。北廣場和禮儀大廳地面鋪裝的石材,產自北京市房山區;方形展館的外裝飾使用北京常見的榆木;圓形展館的外裝飾使用青銅,飾以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銅器紋樣。鋼結構棚頂、玻璃幕牆均為現代建築元素[6]

新館地下一層,地上五層。新館內部分為三棟獨立建築:方形展館,圓形展館,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是一層的禮儀大廳,以及位於地下一層的室內竹林庭院。

  • 禮儀大廳:禮儀大廳內的南側,正對北門有明代景德街牌樓(原位於歷代帝王廟)一座,和北門及門外的坡道共同構成中軸線。禮儀大廳正下方是一個位於地下一層的臨時展廳。
  • 方形展館:位於禮儀大廳西側。
  • 圓形展館:位於禮儀大廳東側。橢圓形的青銅展館斜出牆面,代表古代文物破土而出。
  • 辦公科研樓:位於新館南部。該樓地下一層闢為紀念品商店及書店,通向地下一層的室內竹林庭院[6]

展覽

8月25日「七夕節」當天,「情滿四合院,民俗展中浪漫談」夜場活動在首都博物館舉行
 
首都博物館藏明代青花瓷瓶

首都博物館展覽分為基本陳列、精品陳列、臨時展覽[6]

基本陳列有《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是首都博物館展陳的核心,表現了北京文化及都城發展史[6]

精品陳列有《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教藝術精品展》、《書房珍玩精品展》。這7個館藏精品展覽和《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是對北京文化展陳的補充[6]

首都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均免費參觀。

歷任領導

館長
黨委書記

……

參考文獻

  1. ^ 走进首博-领导成员. [2013-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吴晗郑振铎提议创建首都博物馆. 新浪. 200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3.0 3.1 3.2 榮大為. 北京文物事业五十年梗概. 北京文博. 2004-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李嵐清. 深切缅怀我国汽车工业杰出奠基人郭力同志. 汽車縱橫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2016, (02): 8–19. ISSN 2095-1892. 這個籌備組後來改組為「第一機械工業部(以下簡稱「一機部」)汽車工業管理局」,以後遷到長安街現在首都博物館所在地辦公 
  5. ^ 附录三 机械工业管理机构及领导人员. 中國機械工業年鑑 (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4: 附–21. ISBN 7-111-04383-9. 
  6. ^ 6.0 6.1 6.2 6.3 6.4 6.5 首博簡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首都博物館,於2014-12-14查閱
  7. ^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工程大事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首都博物館,於2014-12-14查閱
  8. ^ 图文:胡锦涛参观澳门特区10周年成就展. 騰訊. 200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9. ^ 视频:胡锦涛等9常委参观澳门回归10周年成就展. 新浪. 2009-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0. ^ 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 人民網. 2014-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 ^ 首都博物馆画院首届院展全国作品征集正式启动. 網易. 2015-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2. ^ 黃聞禹. 华南唯一!粤博首次入选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新快報. 2024-05-10 [2024-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0). 
  13. ^ 13.0 13.1 北京博物館學會. 1988-1991北京博物馆年鉴.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年. 附表一 館級領導變動情況 
  14. ^ 1992年大事记. 首都博物館. 2005-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5. ^ 1995年大事记. 首都博物館. 2005-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6. ^ 首都博物馆寻找24年前首位观众出席开馆仪式. 網易. 2005-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7. ^ 17.0 17.1 17.2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韩战明转任首都博物馆馆长. 網易. 2017-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8. ^ 18.0 18.1 18.2 2005年大事记. 首都博物館. 2005-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 ^ 2016年大事记. 首都博物館. 2017-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 ^ 1994年大事记. 首都博物館. 2005-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1. ^ 2001年大事记. 首都博物館. 2005-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2. ^ 22.0 22.1 2008年大事记. 首都博物館.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3. ^ 2009年大事记. 首都博物館.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4. ^ 2010年大事记. 首都博物館.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5. ^ 2015年大事记. 首都博物館. 2017-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