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新加坡大選

本屆大選於2001年11月3日在新加坡舉行。執政的人民行動黨贏得了議會84個直選席位中的82個。其中有51個席位因沒有競爭對手而自動當選。

2001年新加坡大選

← 1997 2001年11月3日 (2001-11-03) 2006 →

新加坡國會84個民選議席
(以及隨後設置的1個非選區議席
獲得過半多數需43個席位
投票率2,036,923 (94.6%)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第三大黨
 
領袖 吳作棟 詹時中 劉程強
政黨 人民行動黨 新加坡民主聯盟 工人黨
上任時間 1992 2001年 2001
代表選區 馬林百列集選區 波東巴西單選區 後港單選區
選前席次 81 1 2(1)[a]
贏得席次 82 2(1)[a] 1
席次差額 1 1 1
民選得票 470,765[b] 75,248 19,060
得票率 75.3% 12% 3%
得票變動 10.3% 9.7% 11.2%

選舉結果:
  人民行動黨
  新加坡工人黨
  新加坡民主聯盟

選前總理

吳作棟
人民行動黨

當選總理

吳作棟
人民行動黨

截至最近一次大選(2015年),這是第四次(連續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在大選中,行動黨多數獲勝的席位為自動當選,由此直接在提名日蟬聯執政。

這次選舉標誌着吳作棟的最後一次帶領該黨參加大選;他的繼任者李顯龍於2004年8月12日接任吳作棟。

背景

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秘書長兼總理吳作棟原定於2002年舉行大選,但由於美國「911事件」導致新加坡面臨經濟危機之後,該選舉被改至11月。

自1963年以來,反對派首次出現了正式的選舉合作。由新加坡人民黨(SPP)領導,包含全國團結黨(NSP),新加坡馬來民族機構(PKMS)和新加坡正義黨(SJP)組成的四黨新加坡民主聯盟(SDA),聯盟由詹時中領導。SDA在選舉中選出了最多的候選人,其中NSP提供了九名候選人的大部分,SPP提供了四名候選人,而PKMS提供了所需的少數族裔候選人。

國會前工人黨非選區議員約書亞·本傑明·傑亞雷特南(Joshua Benjamin Jeyaretnam)因人民行動黨領導人的訴訟而宣佈破產,因此失去了席位。工人黨僅剩的唯一的國會議員劉程強接任秘書長。

運動

這次選舉是在選舉人登記冊開放後最短的競選活動期,為17天,而且選區劃分中沒有四名成員的集選區(四名成員的GRC將在近十年後的2011年選舉中再次出現)。這次選舉花銷的又一次增加,幾乎翻了一番。

最終結果是工人黨的劉程強和民主聯盟的詹時中守住了席位,但他們的勝選率相比1997年大幅下降。憑藉這兩次反對派勝利,新加坡民主聯盟的史蒂夫·奇亞(Steve Chia)獲得了一個非選區席位並接受了該席位,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也是第一個非工人黨籍的的非選區議員。

時間線

日期 事件
10月17日 公佈《選區劃分》報告
10月18日 解散第九屆國會 ;發出選舉令
10月25日 提名日
10月26日至11月2日 競選期間
11月3日 投票日
2002年3月25日 第十屆議會開幕

新國會議員

在2001年大選中,共有40位(其中25位為人民行動黨籍)候選人首次參政。在新面孔中,尚達曼哈莉瑪·雅各布後來分別成為未來的高級部長新加坡總統。在提名之前,已有24位現任議員宣佈退休。PAP之外的15名候選人也是新成員,其中包括新面孔。

黨派 得票 百分比% 席次 增減+/–
人民行動黨 470,765 75.3 82 +1
新加坡民主同盟 75,248 12.0 1個 0
新加坡民主黨 50,607 8.1 0 0
工人黨 19,060 3.0 1個 0
民主進步黨 5,334 0.9 0 0
獨立者 4,253 0.7 0 0
無效/空白票 13,636
638,903 100 84 +1
註冊的選民/投票率[c] 675,306 94.6
資料來源: 新加坡大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備註

  1. ^ 1.0 1.1 括號內數據為議席中非選區議席的數目
  2. ^ 不計入自動當選選區的票數
  3. ^ 僅發生競選的選區,不包括自動當選選區;所有選區的登記選民人數為2,036,923。

參考文獻

  • 「李顯龍:即將選舉」,2005年11月8日,《新海峽時報》,p.3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