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曉市街

39°53′21″N 116°24′32″E / 39.88918°N 116.40879°E / 39.88918; 116.40879

東曉市街(2021年2月攝)

東曉市街,是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南部、天壇公園北側的一條胡同。

簡介

東曉市街東起磁器口大街,西到魯班胡同。因「曉市」而得名。該街明朝時稱「苜蓿園北」,清朝時稱「東小市」,其東北又稱「黑市」。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北平地名典》稱「東曉市」。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時名「東曉市大街」。1965年北京市整頓地名,以崇文區第一中心小學(今北京市東城區金台書院小學)為界,分為東曉市街、西曉市街[1]東曉市街的主要部分位於如今的祈年大街東側,另有一小段在祈年大街西側,東曉市街和西曉市街以金魚池巷為分界。

東曉市街以曉市市場為名。《宸垣識略》記載:「東小市在半壁街南,隙地十餘畝,每日寅卯二時,舊貨物者交易於此,惟估衣最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些曉市逐漸消失,但地名保留下來。[1]

東曉市

《舊都文物略》記載:「舊京地幅遼闊,官設市場,以利民眾,而於東西兩市場之外,更有曉市之設。每值雞鳴,買賣者率集合於斯以交易焉。售品半為骨董,半系舊貨,新者絕不加入。以其交易皆集於清晨,因名曉市。或謂鬼市,亦喻其作夜交易耳。俗呼小市,誤。」[2]即是說有些「古董」、「舊貨」在這裏形成鬼市,在清晨天不亮時進行交易。

東曉市清朝時在崇文門南藥王廟(今為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本校)迤西,半壁街以南。中華民國時,這裏的空地先後蓋起房屋,曉市乃逐步東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東曉市已經移到西至紅橋、東大地,東至蔥店街,北至沙土山、唐洗泊街,南至法華寺一帶,方圓1平方公里。開市時,胡同內兩旁都是地攤,每個地攤佔地三五尺見長,各攤相連。[3]

東曉市上的攤販多為白天走街串巷收購舊貨的「打小鼓兒」的。買貨者則叫「跑曉市」的,大多為各行業的行販,手提馬燈,在各地攤前照來照去,搜索自己需要的舊物,作為原料或半成品,買回去之後加工為商品出售。到此賣貨的攤販是賣完了再買,到此買貨的人是為了再賣給別人。「打小鼓兒」的又分為兩種:[3]

  • 打硬鼓兒的:本錢較多,專到北京舊官宦的府邸、富紳之家,收購金銀首飾、細軟皮貨、古玩玉器、書畫法帖、硬木家具等等貴重物品。官宦富紳之家窮困潦倒時,急於出售物品得錢,但將物品拿到市場出售又怕丟面子,所以往往給錢就賣,打硬鼓兒的獲利很多。
  • 打軟鼓兒的:多到北京內外城貧民區收購一般居民的廢舊物品,獲利甚少。所以打軟鼓兒的在中華民國初期都在大筐內裝幾包火柴(俗稱「取燈兒」),用來易物,故此打軟鼓兒的又稱「換取燈兒的」。[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對東曉市進行整頓,將攤販們組織起來,分配至回收公司或信託商店工作。1958年初,存在100多年的東曉市停業。[3]

參考文獻

  1. ^ 1.0 1.1 王彬、徐秀珊,北京地名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第281頁
  2. ^ 首都博物館十五周年論文選,地質出版社,1996年,第337頁
  3. ^ 3.0 3.1 3.2 3.3 不能说的秘密 老北京里的“鬼市”,搜狐,2011年05月13日. [2014年1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