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嶂崖居

27°40′47″N 117°57′53″E / 27.67969°N 117.96478°E / 27.67969; 117.96478

丹霞嶂崖居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武夷山市水簾洞景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第六批第92項
認定時間2005年5月11日

丹霞嶂崖居位於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水簾洞景區,2005年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丹霞嶂在水簾洞西南的章堂澗中部,是一座東西向的山峰,其北面臨澗,為懸崖峭壁,懸崖中有四個天然形成的岩洞,東高西低,連成一串。東端第一洞最大,長30餘米,寬約18米,高6餘米;第二洞長約20米,寬約11米,高約6米;第三洞長約25米,寬約12米,高約5米;第四洞長約10米,寬約3米,高約3米。四洞總長110餘米。清咸豐年間,崇安城南鄉紳為避太平軍,在此地擇險而居,洞口以木製欄杆圍護,洞內砌斗磚隔牆,各洞之間以木梯相連,東端有垂直木梯可通往山後小路,西端最低處裝有4部木質絞車(轆轤)可直接到達懸崖底部。當地俗稱木質絞車為「天車」,故將此處崖居遺構稱為「天車架」。在第一洞內有摩崖石刻:「北斗峰旁有鑄錢場焉,岩超壁立,雖戎馬紛來,終攀援莫上。時發逆擾崇,予乃擇險至此。架天車、開曠石、接泉飲、具門戶。廁居深廣各計五丈有奇。生今世以為予樂土,後之人亦誰乎?予所爰泐石而為之記。大清咸豐丁巳七年季春月,崇邑城南衷沂溪新鐫。」這段文字說明了這處崖居遺構的年代、居住者以及居住原因。[1]

武夷山風景區山北龍井坑金雞洞還有一處古崖居遺構,建築規模更小,但其奇險則更勝。岩洞距地面約70~80米,距崖頂約40米,洞口用牆封住,與丹霞嶂的木構圍欄不同。[2]

參考文獻

  1. ^ 樂裕賢. 武夷山古蹟追蹤. // 劉家軍主編. 閩文化與武夷山.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8:60-63 ISBN 978-7-5615-2922-5
  2. ^ 武夷山志·三、民居 祠堂. 福建省情資料庫. [2012-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