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在彬中國寄生蟲學家。他一直任職於湖北醫學院的寄生蟲學教研室(即今日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的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1]),並且曾發現多個寄生蟲和淡水螺的物種[2][3]。曾發表重要學術論文40餘篇。

簡歷

由他命名的分類單元

作品列表

以下列出部分康在彬有份撰寫的文獻[9]

  • Davis, G. M.; Kang, Z.-B. The genus Wuconchona of China (Gastropoda: Pomatiopsidae: Triculinae): anatomy, systematics, cladistics, and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a.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1990, 142: 119–142 [2018-06-23].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英語). [5]
  • 王少海,何立,康在彬. 滇川釘螺的同工酶譜比較 [J].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誌. 1999 (01)
  • 王少海,何立,康在彬. 中國大陸不同自然隔離群釘螺的同工酶譜分析 [J]. 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誌. 1999 (01)
  • 陳翠娥,康在彬,劉月英. 亞洲和美洲的並殖吸蟲的螺類宿主 [J].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 1994 (04)[3]
  • 何立,王少海,康在彬,張培喜. 湖北與雲南兩省釘螺酯酶同工酶酶譜的比較研究 [J].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誌. 1994 (05)
  • 王少海,何立,康在彬,張培喜. 釘螺齒舌的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鏡結果分析 [J].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誌. 1994 (06)
  • 王少海,何立,康在彬,張培喜. 雲南省6縣釘螺酯酶同工酶的比較研究 [J].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誌. 1994 (05)
  • 何立; 張培喜; 康在彬; 蔡國斌; 王少海. 5种拟钉螺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研究. 《湖北醫科大學學報》. 1995, (3) [2018-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6) (中文(簡體)). 
  • 何立,王少海,康在彬,張培喜. 釘螺基因組DNA的製備及限制性酶切方法初探 [J]. 湖北醫科大學學報. 1996 (04)
  • 王少海,何立,康在彬. 湖北地區肋殼釘螺與光殼釘螺種群間親緣關係的探討 [J].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誌. 1998 (05)
  • 康在彬,王萃鎧,周述龍. 湖北省釘螺的形態及地理分佈 [J]. 動物學報. 1958 (03)
  • 周述龍,蘇天成,康在彬,孔楚豪. 日本血吸蟲成蟲生殖腺變異的觀察 [J]. 動物學報. 1963 (04)
  • 康在彬. 釘螺分類史評述(摘要) [J]. 湖北醫學院學報. 1981 (01)
  • 康在彬. 福建唐氏釘螺的形態和分佈(摘要) [J]. 湖北醫學院學報. 1981 (03)
  • 康在彬. 湖北斯氏並殖吸蟲螺類宿主兩種新種描述 [J]. 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 1983 (04)
  • 康在彬. 湖北興山斯氏並殖吸蟲的一種新螺宿主——建國小豆螺 [J]. 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 1983 (04)
  • 康在彬. 攜帶斯氏並殖吸蟲尾蚴的擬釘螺兩新種 [J]. 湖北醫學院學報. 1983 (01)
  • 康在彬. 湖北觿螺科一新属三新种. 《海洋與湖沼》. 1983, 14 (5) [2022-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6) (中文(簡體)). 
  • 康在彬. 斯氏並殖吸蟲的螺類宿主兩新種 [J]. 海洋與湖沼. 1983 (06)
  • 康在彬. 湖北擬釘螺屬三新種 [J]. 海洋與湖沼. 1984 (04)
  • 康在彬. 斯氏並殖吸蟲的一種新螺類宿主——古水擬釘螺 [J]. 湖北醫學院學報. 1984 (04)
  • 康在彬. 中國小豆螺屬一新種描述 [J]. 水生生物學報. 1985 (01)
  • 康在彬. 中國秋吉螺屬兩新種記述 [J]. 海洋與湖沼. 1986 (04)
  • 康在彬. 一種與多種之爭(釘螺分類問題的商榷) [J]. 湖北醫學院學報. 1987 (01)
  • 康在彬. 中國微小淡水螺類一新種描記 [J]. 湖北醫學院學報. 1987 (04)
  • 康在彬. 中國擬釘螺屬二新種(腹足綱:蓋口螺科) [J]. 動物分類學報. 1990 (03)

參考文獻

  1. ^ 科研成果. 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 [2018-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中文(簡體)). 
  2. ^ 2.0 2.1 2.2 康在彬. 湖北拟钉螺属三新种. 《海洋與湖沼》. 1984, 15 (4) [201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3) (中文(簡體)). 
  3. ^ 3.0 3.1 陳翠娥; 康在彬; 劉月英. 亚洲和美洲的并殖吸虫的螺类宿主.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 1994, 1994年 (04期) [2018-06-23]. ISSN 1000-7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2) (中文(簡體)). 
  4. ^ Davis, G. M.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gastropod family Pomatiopsidae, with emphasis on the Mekong river Triculina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Monograph. 1979, 20: 1–120 [2023-04-21]. ISBN 978-1-4223-192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英語). 
  5. ^ 5.0 5.1 Davis, G. M.; Kang, Z.-B. The genus Wuconchona of China (Gastropoda: Pomatiopsidae: Triculinae): anatomy, systematics, cladistics, and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a.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1990, 142: 119–142 [2018-06-23].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英語). 
  6. ^ 6.0 6.1 康在彬. 湖北觿螺科一新属三新种. 《海洋與湖沼》. 1983, 14 (5) [2022-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6) (中文(簡體)). 
  7. ^ 7.0 7.1 Kameda, Y.; Kato, M. Terrestrial invasion of pomatiopsid gastropods in the heavy-snow region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1, 11: 118. doi:10.1186/1471-2148-11-118 (英語). 
  8. ^ 康在彬. 中国秋吉螺属两新种记述. 《海洋與湖沼》. 1986, 17 (4): 276–280 [201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中文(簡體)). 
  9. ^ 康在彬部分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