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盜 (遊戲)
《俠盜》(英語:Thief,中國大陸譯作「神偷」)是一部由Eidos蒙特利爾製作並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的隱蔽類動作遊戲,也是《俠盜》系列的初代重啟作,開發初期被命名為《俠盜4》並從2009年起決定製作,但直至2013年2月28日才公佈消息。遊戲在Windows、Xbox 360、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4和Xbox One平台發售[6][7],最早於2014年2月25日在北美發售。[4]
俠盜 | |
---|---|
類型 | 潛行 |
平台 | |
開發商 | Eidos Montreal Nixxes Software BV (PC)[1] |
發行商 | Square Enix |
總監 | Nicolas Cantin |
音樂 | Luc St. Pierre[2] |
系列 | 俠盜系列 |
引擎 | 修改版Unreal Engine 3[3] |
模式 | 單人 |
發行日 |
玩法
所有關卡均有多於一條潛入路徑,容許玩家按各自遊玩方式自由選擇[8],於關卡範圍內玩家可利用各種方法干擾或殺死非玩家角色,也可從環境內或守衛身上偷取值錢的物品和收藏品;所有值錢物品在取得後能立即化為貨幣用以購買補給品和改良裝備[9]。藏身於黑暗的地區可避免被發現,主角也可在轉角處探頭或透過鎖孔視察環境,非玩家角色在發現主角後會進行搜尋,並能透過人工智能掌握關卡地域從而了解潛在的藏身地點[9][10]。
主角擁有名為「集中」(Focus)的特殊能力,進入此模式時可獲得多種優勢,包括突顯可互動物品、提高扒竊速度、增強戰鬥力等,各優勢的效能可透過取得「集中點數」(Focus points)提高[9][10]。主角的武裝包括用作擊昏敵人的鈍頭棒,以及能作戰鬥與非戰鬥用途之摺疊式複合弓[11]。
背景
遊戲設定於包含維多利亞時期、哥德式建築和蒸汽朋克元素的大都會「城市」(The City)[9][12]。《俠盜:致命暗影》數百年後,當代俠盜加洛特(Garrett)之機械義眼殘留在一所監獄設施內[13];當代組織管理員(Keepers)、聖槌教團(Hammerites)與異端派(Pagans)已不復存在,與之相關的遺跡被埋於城市地下[14]。
劇情
一天晚上加洛特前往男爵宅第北峰公寓(Northcrest Manor)進行偷竊途中遇上前弟子艾琳,二人均從巴素接獲相同的工作[a],偷取由男爵持有的「原石」(Primal Stone)[b]。有感艾琳於路上過於依賴其自製工具「鈎爪」[c][d]及以它濫殺守衛[e],加洛特乘她不察之際把鈎爪偷去[f]。於公寓頂部,二人透過圓頂玻璃天花發現男爵正與數名不明人士以原石進行儀式[g]。加洛特視察後決定放棄任務[h]並向艾琳展示自己已偷去鈎爪[i],鈎爪在二人爭奪其間掉到玻璃天花中央,艾琳在攀上天花欲取回鈎爪之際玻璃天花因儀式產生的力量碎裂,加洛特雖及時抓住艾琳[j]但無法阻止她墜落。原石之力量把艾琳懸浮在空中且進入了其體內,加洛特則因跳下拯救艾琳而與原石近距接觸[15]。
一年後加洛特回到城市(The City),發現市內出現不明疫病(The Gloom),大量市民染病身亡,而為對抗男爵的暴政,一個由俄里翁(Orion)率領的革命團體(The Graven)欲號召市民推翻男爵並宣稱能治癒染病市民。加洛特逃回位於鐘樓的藏身之所後[16]與巴素會面[k],並受委託偷取一名剛去世的死者尼夫斯(Cornelius)身上之戒指[l][17],其後經巴素介紹與俄里翁會面後[m]受託偷取藏在百花屋下方圖書館遺跡內的儀式之書(Ritual Book)[n][18]。任務中加洛特數次出現與艾琳相關的幻覺,且在偷取一塊與原石相近之碎塊後得知艾琳於一年前之意外中並未死去且曾被帶往離岸之莫伊拉瘋人院[19]。瘋人院自一年前被荒廢後成為不祥之地[o],加洛特從散落於各處之記錄中發現不少病人於艾琳被送來後出現異常,部分更變成類人形的怪物(Freaks)[20]。於逃離瘋人院後加洛特返回北峰公寓向男爵質問艾琳下落,男爵表示他們於一年前希望能掌握原石之力量[p],但儀式失敗導致城市出現疫病,原石亦告崩裂,為收回原石力量艾琳被送到瘋人院[q],但男爵之私生弟弟俄里翁把她帶走[r],為再次舉行儀式而委託加洛特偷取各必要用具[s]。此時革命分子攻進公寓,男爵亦在發現加洛特右眼含有一小塊原石碎塊後將其趕離公寓頂樓[t],加洛特避過革命分子潛進公寓地下實驗室取得第二塊原石碎片,並在公寓附近區域被毀滅前逃返城市[21]。
加洛特其後獲悉艾琳體內的原石力量把她與城市連成一體[u];疫病和怪物是艾琳所受痛苦和憤怒的實體化。為救回艾琳及阻止俄里翁利用她舉行儀式[v],加洛特潛進舊大教堂(革命分子所在地)並於地下遺跡中偷去俄里翁持有之第三塊原石碎塊[w]。加洛特解釋儀式只會把市民變成怪物而不能治癒他們[x],但俄里翁拒絕交還艾琳[22]並把她帶至其巨型木船「破曉之光」(Dawn's Light)上,艾琳發動原石力量把俄里翁殺死[y],隨即向加洛特展開攻擊[z],加洛特把原石碎塊拼湊後鎮定了艾琳並在她墜海前抓住了她,但艾琳在加洛特能使用原石收回其體內力量前脫手墜落[aa],加洛特在拋下鈎爪後失去意識,醒來後發現鈎爪嵌進了身旁木材中,艾琳則下落不明[23]。
開發
遊戲於2009年以《俠盜4》為暫定名稱公開,由Eidos蒙特利爾開發,但開發團隊並非製作《駭客入侵:人類革命》的隊伍[24]。開發團隊於最初維持細小規模,遊戲亦長期處於概念階段,期間團隊提出了數項試驗性質的設計變更,包括第三人稱視角、使用新主角、以及採用類似《刺客教條》系列之攀爬系統[9][25]。Eidos蒙特利爾總經理史蒂分·迪阿士托斯(Stephane D'Astous)表示遊戲處於早期開發階段,但這是一個野心非常大而且刺激的計劃,因此公開任何遊戲細節仍言之過早,工作室正集中招攬最佳的人才加入核心團隊,協助製作有可能是市場上其中一款最刺激的遊戲[26]。在有聲音傳出數名主要成員離職後,迪阿士托斯表示希望他們能在年末前增加溝通,而《俠盜》是他們當前最優先考慮的事,會投入一切確保它能與他們第一款遊戲般成功[27][28]。2013年1月,顯示網絡程式編寫員參與製作遊戲的檔案被發現,工作室於2010年擴張並有另一團隊參與線上多人模式開發,當製作員祖·可利(Joe Khoury)被問及會否參與製作《俠盜》,他既不否認也不承認[29]。
遊戲雖然原定對應第七世代主機,但在開發階段變更為對應第八世代主機[30],消息於2013年3月獲得確定,遊戲亦於同月《Game Informer》內正式公開[10],將會對應個人電腦、PlayStation 4及其他次世代主機,遊戲也是《俠盜》系列的重啟作[31][32]。《PC Gamer》成員菲爾·沙巴治(Phil Savage)基於早期公佈的截圖與《冤罪殺機》作出比較,表示遊戲看上去有點像《冤罪殺機》但這是合理的,因為《冤罪殺機》看上去有點像《俠盜》[33]。
Eidos宣佈為系列過往主角加洛特配音的聲優史蒂芬·洛薩爾(Stephen Russell)被演員羅曼盧·柯薩里(Romano Orzar)取代,並在一聲明中解釋他們決定利用全影像捕捉技術同時錄影演員的聲音和動作,飾演加洛特的演員需要進行特技演出,並認為以史提分的聲音配合別人的動作和特技並不自然[34],是項決定使部分玩家感到不滿並聯署要求工作室重新聘請史蒂芬配音[35]。遊戲在開發階段時亦曾引進經驗值系統,但在未獲正面回應後被廢除以反映主角已是一名技術高超的盜賊[36]。
評價
評價 | ||||||||||||||||||||||||||||||||||||||||||||
---|---|---|---|---|---|---|---|---|---|---|---|---|---|---|---|---|---|---|---|---|---|---|---|---|---|---|---|---|---|---|---|---|---|---|---|---|---|---|---|---|---|---|---|---|
|
遊戲評價褒貶不一,評論大多讚揚遊戲的潛行、關卡設計、圖形和重玩價值,但批評地圖佈局、技術問題和劇情。GameRankings與Metacritic對遊戲的Xbox 360版本給予74分[37]、Xbox One版本分別給予70.59分和69分[38][42]、微軟視窗版本分別給予69.26分和70分[39][41]、PlayStation 4版本則分別給予66.59分和67分[40][43]。
GameZone成員米克·史畢利達(Mike Splechta)以10分為滿分,對遊戲的PlayStation 4版本給予6.5分,表示部分玩家或許能無視遊戲的缺點而只看重光輝的時刻,但他能想像到期待着加洛特盛大回歸的俠盜系列忠實玩家可能會感到失望[51];IGN成員丹·史達畢利頓(Dan Stapleton)為遊戲給予6.8分,批評新聲優使加洛特變得乏味而且聲唇不吻合,也認為人工智能水平不足、加洛特武裝缺乏變化和創意、「城市」設計差劣佈局繁瑣、劇情也枯燥無味和被超自然元素主導,但讚揚遊戲容許變更難度以提高挑戰性和為加洛特引進了新的疾衝機制[52];每日電訊報成員添·馬田(Tim Martin)以5分為滿分而對遊戲給予2分,批評所有關卡側重背誦,迫使玩家選擇單一固定路徑而絕少容許自由和挑戰,同時指出即使提高遊戲難度也對提高危機感和莫測性沒甚作用,遊戲整體而言是一個半調子的災難[59]。
Eurogamer(意大利)以10分為滿分而為遊戲給予9分,表示遊戲是近年其中一款最佳的動作潛行作品,也是首個能真正競逐2014年度最佳遊戲的作品[60];Digital Spy表示遊戲確有其缺點,尤其是在加洛特被發現時是完全崩塌的,但遊戲以一款純潛行作品的角度而言是優秀的,隨着玩家技術進步能逐漸變得更加好玩[58]。
零標點符號成員賓恩·確肖(Ben Croshaw)批評遊戲的結構對比系列前作下相當單一,把加洛特變成一個沈悶和容易消化的典型人物、減低了以潛行進行遊戲的衝動、以及聲效設計差劣,總結遊戲只是一款沒有靈魂的大製作[61],並在其年度得獎遊戲視頻中把《俠盜》提名為2014年最差遊戲[62]。
註釋
- ^ 加洛特:「艾琳,當然是你。下次製造更多聲響如何?」艾琳:「不這樣做你如何知道是我?巴素告訴了你這次我們要合作,對吧?」
- ^ 艾琳:「看來巴素想要的這塊原石是在北峰公寓的儀式室內。」加洛特:「那是男爵的宅第。」
- ^ 艾琳:「羨慕我這鈎爪?我自己造的。」
- ^ 艾琳:「你阻住我了。」加洛特:「依賴那鈎爪才阻住了你。」
- ^ 加洛特:「剛才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你為何殺了這守衛?他年紀只是與你相若。」艾琳:「他是個守衛,加洛特,在不合適的地點、不合適的時間出現。」加洛特:「你一點也沒變,對吧?」艾琳:「那是甚麼意思?」加洛特:「意思是,我不會不加思索或毫無理由下殺人,而且這樣做是沒酬勞的。」
- ^ 加洛特:「對,而我認為我們不應靠它來進行任務。」
- ^ 艾琳:「我估計那是我們要的東西了。原石。」加洛特:「長袍。長袍永遠是兇兆。」
- ^ 艾琳:「來吧,我們下去吧。這將會很好玩。」加洛特:「不,這裏沒我們的事了。任務結束了。」
- ^ 艾琳:「你明知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做得來!無論你來不來我也會下去。」加洛特:「沒有這個你就無法下去。」
- ^ 艾琳:「加洛特,我抓不住了!呀!加洛特,把鈎爪給我!」
- ^ 加洛特:「我是你就會拿醃菜瓶,巴素,它重多了。」巴素:「加洛特!... 你不來看我?你信也不寫?我以為你和艾琳都在公寓那場襲擊中被殺了。」
- ^ 巴素:「我需要你替我取得一枚戒指... 屬於某個叫... 唔,尼夫斯·格利夫斯... 他已經死了!」
- ^ 巴素:「來吧,有人想見你。」加洛特:「為何是我?」巴素:「你偷的戒指就是給他的... 他是俄里翁!」
- ^ 加洛特:「你需要我做甚麼?」俄里翁:「我需要一本書... 我聽說它被藏在百花屋內某處。」
- ^ 巴素:「自從一場暴動後這裏變得異常安靜... 有些病人逃走了。沒多少艘船來,沒有東西出過來。」
- ^ 男爵:「這片土地下有一種力量,一種古老的能量。原力... 它能被引導-被控制成為有效的型態。」
- ^ 男爵:「當原石崩裂時... 能量不知怎地進入了她體內!與這能源接觸有可怕的影響,扭曲精神和肉身!... 我曾嘗試從她體內移除能量,但當那混蛋把艾琳帶離莫伊拉瘋人院,他奪去了我的夢想和她!」
- ^ 男爵:「是奧爾迪斯帶走了她,奧爾迪斯!他就是你認識的俄里翁。我的... 弟弟。」
- ^ 加洛特:「為何俄里翁帶走了那女孩?」男爵:「他一定是在策劃另一場儀式,而看來你一直是一頭忠心的狗。首先他要你偷取尼夫斯的戒指... 然後是那本書,塔樓的原石塊。萬一他找到最後一塊的話...」
- ^ 男爵:「你的眼睛!你當時在場,我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失落的碎塊?去見我弟弟的暴民吧!」
- ^ 乞丐女王:「那場意外不只是把原力灌進了她體內。它把她與城市連成一體。」
- ^ 乞丐女王:「如果她死了,而且原力仍被困在她體內... 那麼它也會死。城市會毀滅,像它從來不曾存在那樣。」加洛特:「男爵認為原力能透過所有碎塊從她體內移除...」
- ^ 乞丐女王:「你必須在今晚前往大教堂。你一從俄里翁身上偷取了碎塊後就需要設法從艾琳體內移走原力,而她絕不能死。」
- ^ 俄里翁:「加洛特?你做了甚麼?我... 我需要它,我們需要它。難道你不明白我在這裏想做甚麼嗎?」加洛特:「你要停手,俄里翁。」俄里翁:「停手... 停止保護大家?停止給予他們更好的生活?」加洛特:「你不是在幫助這些人,你是在宣判他們死刑。他們或許現在覺得舒服,但相信我,他們身體無法承受原力。」
- ^ 艾琳:「一群老頭,充滿怨恨和貪婪!像狗爭奪骨頭那樣爭權奪利... 我再不會作扯線人偶!我不會受任何人擺佈!原力是我的了!」
- ^ 艾琳:「至於你!我以為你是我能信任的人。連你也想得到我的力量。」加洛特:「原因是不同的,艾琳... 不同,這力量會殺了你。」艾琳:「噢,現在你關心我了。」加洛特:「我一直都是。」艾琳:「我不相信你... 我不相信你!」
- ^ 艾琳:「加洛特!加洛特,我抓不住了。」加洛特:「別動!」艾琳:「鈎爪!把鈎爪給我!加洛特!加洛特!」
參考資料
- ^ Thief: PC version "is not a port," says producer. VG247.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Kato, Matthew. Thief Companion App & Pre-Order Details Emerge.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13-12-09 [201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Scammell, David. Confirmed: Thief uses Unreal Engine 3, not UE4 - Thief for PS4 News. VideoGamer.com. [2014-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3).
- ^ 4.0 4.1 4.2 Martin, Liam. 'Thief' debut gameplay trailer sees Garrett steal a precious jewel. Digital Spy. 2013-10-09 [2013-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6).
- ^ Bryan, Shane. Check Out the First 'Thief' Gameplay Trailer. Xbox World Australia. 2013-10-10 [201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9).
- ^ Thief Reboot Arrives February, New Trailer Launched. GamesLatestNews. [2013-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0).
- ^ Badke, Adam. Thief Generations. Eidos Montreal. 2013-06-20 [201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3).
- ^ MacDonald, Keza. Thief 4 Coming in 2014. IGN.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8).
- ^ 9.0 9.1 9.2 9.3 9.4 Thief – tons of details from Game Informer. Gaming Everything.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7).
- ^ 10.0 10.1 10.2 Watts, Steve. Thief confirmed for next-gen consoles. Shacknews. 2013-03-05 [201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Thief 4 Leaked Trailer. YouTube.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Reeves, Ben. April Cover Revealed: Thief. Game Informer. 2013-03-05 [201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0).
- ^ Primagames.com. [201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Badke, Adam. Take 5 – Community Q&A #2. Eidos Montreal: Community. [2014-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6).
- ^ 序章:殞落
- ^ 第一章:封鎖
- ^ 第二章:塵歸塵
- ^ 第三章:骯髒的秘密
- ^ 第四章:患難之交
- ^ 第五章:被遺忘的人
- ^ 第六章:一人之隔
- ^ 第七章:隱藏的城市
- ^ 第八章:暮色
- ^ Robinson, Andy. Thief dev: 'There are a lot of action titles... this is Thief'. Computerandvideogames.com.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2).
- ^ Robinson, Andy. Thief 4 team experimented with Assassin's Creed-style third-person elements. Computerandvideogames.com.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2).
- ^ Eidos Montréal – Games. 2009-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7).
- ^ Gallagher, Danny. Thief 4 Developer Says 'Thief is Our Priority' | Side Mission. GameTrailers. 2012-06-19 [201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 ^ Seitz, Dan. Thief 4: What's Happening? | Side Mission. GameTrailers. 2012-06-14 [201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3).
- ^ Thief 4 heeft hoogstwaarschijnlijk multiplayer | PC games. Gamer.nl. [201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2).
- ^ Robinson, Andy. Rumour: Thief 4 'switched to next-gen consoles'. Computerandvideogames.com.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2).
- ^ Szturgiewicz, Bartosz. Thief Reboot Coming in 2014. Gather Your Party.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7).
- ^ Schreier, Jason. Thief Reboot Coming To PC And Next-Gen Consoles In 2014 [UPDATE]. Kotaku.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 ^ Savage, Phil. Thief 4 screenshots emerge from the darkness'. PC Gamer.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 ^ Andy Chalk. Eidos Confirms New Lead Voice Actor For Thief. Escapistmagazine.com. [201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0).
- ^ Petition | Eidos Montreal; Square Enix: Bring back Stephen Russell for Thief 4.. Change.org. [2015-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2).
- ^ All updates: Thief's XP System Scrapped After Fan Feedback. Ap.ign.com. 2013-10-20 [2014-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7).
- ^ 37.0 37.1 Thief for Xbox 360.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 ^ 38.0 38.1 Thief for Xbox One.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 ^ 39.0 39.1 Thief for PC.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 ^ 40.0 40.1 Thief for PlayStation 4.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 ^ 41.0 41.1 Thief for PC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 ^ 42.0 42.1 Thief for Xbox One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 ^ 43.0 43.1 Thief for PlayStation 4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Carter, Chris. Review: Thief. Destructoid. 2014-02-24 [2014-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6).
- ^ Edge Staff. Thief review. Edge.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8).
- ^ Harmon, Josh. EGM Review: Thief.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1).
- ^ Reeves, Ben. Thief Review. Game Informer. 2014-02-24 [2014-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 ^ Veloria, Lorenzo. Thief review. GamesRadar.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30).
- ^ VanOrd, Kevin. Thief Review. GameSpot.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 ^ Speer, Justin. Thief Review. Gametrailers.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51.0 51.1 Splechta, Mike. Thief Review: Petty. GameZone.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2).
- ^ 52.0 52.1 Stapleton, Dan. Thief Review. IGN.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 ^ Kietzmann, Ludwig. Thief Review. Joystiq.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2).
- ^ Iwaniuk, Phil. Thief Review. PlayStation Official Magazine. Future plc.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2).
- ^ Evans-Thirlwell, Edwin. Review: Thief Xbox One. Official Xbox Magazine UK. Future plc.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2).
- ^ Thursten, Chris. Thief review. PC Gamer. Future Publishing Ltd. 2014-02-24 [2014-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3).
- ^ Gies, Arthur. Thief review: in the dark. Polygon. Vox Media.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 ^ 58.0 58.1 Martin, Liam. Thief review (PS4): Stronger in the shadows with stealth - Gaming Review. Digital Spy.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59.0 59.1 Martin, Tim. Thief review. Telegraph. 2014-02-24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8).
- ^ Thief - review • Recensioni • PlayStation 4 •. Eurogamer.it. 2014-02-24 [2014-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The Escapist: Zero Punctuation - Thief. [2015-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0).
- ^ The Escapist: Zero Punctuation - Top 5 Best and Worst Games of 2014. [2015-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1).